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创业,第180天,项目估值1000万 
  第240天,种子轮融资超过110万 
  第380天,被并购 
  除了小运气,更多的是创业的方法和路径。 
  这里毫无保留,与你共享! 
  (1)5大创业环节,定位、产品、商业模式、路演、融资,均有规可循,抓关键点做有效修炼,你也能成功! 
  (2)16个真实踩过的坑,用讲故事的方式,与踩过的、正在踩的、未曾踩的各位创业者分享经验与避坑的方法。 
  (3)66个创业问答,那些让创业者挠头的问题,在这里全部能找到答案,获得启发! 
 
      内容简介
     《从0到估值1000万创业者的5项修炼》是一本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书。本书的作者不是高校教授,也不是商业大咖,他是一个创业的亲历者,从0到估值1000万元,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一路上,他踩过坑、走过弯路,也得到过贵人的帮助,也正因如此,他比别人更知道什么是创业者一定会遇到的困难,什么是非常需要了解的常识,以及什么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这本书里,他概括了创业者非常需要的5项修炼:从定位到产品,到商业模式,到路演,再到融资,也许这些认知和建议正是深陷创业迷茫中的你需要的指引。
  为了更具借鉴意义,《从0到估值1000万创业者的5项修炼》中的案例均来自作者本人和身边的创业小伙伴,出于保护项目的原因,隐去了部分公司和当事人的名字,但请你相信,创业是这个时代的强音,故事也还在继续,你、我、他的创业经历和体悟,都在书写我们自己和这个时代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主编,现居北京,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清华大学—MIT国际MBA。先后就职于深圳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媒体。2013年~2015年,曾担任某上市公司品-牌总监。2015年底,辞职创办互联网自由人教育品-牌“糖豆学院”,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培养学员2万名,其中多名学员的书稿、剧本被磨铁出版社、永正图书、悦读纪、爱奇艺网等机构选中。2016年8月,糖豆学院获得清华同方和龙翌资本113万种子轮融资,项目估值1000万元。       
精彩书评
     从0到1,刘主编靠自己踩出了一条路,这本书可以让更多创业者少走弯路。  
  ——有书共读创始人,有书CEO雷文涛   
  创业,要有梦想,更要脚踏实地专注做好一件事。  
  ——创业公社创始人/CEO刘循序   
  刘主编这本书,我喜欢的是他诚恳的叙事态度,用他的话说,这些认知是他付出几十万的代价换来了,就冲这个,这本书值得一读。  
  ——车库咖啡合伙人,车库咖啡品牌CEO四叶草   
  创业更像一种修炼,修炼的不仅是身经百炼的一副体魄,更是无为而新的一种心态。  
  ——同方科技园有限公司同方广场项目总经理杨永涛   
  书中不少案例就是出现在你我他创业中的事,感同身受,创业者并不孤独。  
  ——玖仟世纪CEO,食影兽创始人何甜园   
  创业于我是条修行路,不断修正,砥砺前行,终成正果。  
  ——众智诚橙CEO张嘉彧       
目录
   1 创业企业的定位  
1.1 谁适合创业——用创业评估计分表做个测试 002  
1.1.1 此创业非彼创业 002  
1.1.2 创业者,你是否有这七大特质 002  
1.1.3 一张表告诉你是否适合创业 005  
创业评估计分表 005  
创业者核心素质模型 006  
个人案例—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抓一手好牌 007  
敲黑板·划重点  008  
1.2 兼职创业可以吗 008  
1.2.1 哪些人会选择兼职创业 009  
1.2.2 兼职创业如何兼顾工作和创业 009  
1.2.3 兼职创业何时可以转为全职创业 010  
1.2.4 关于兼职创业的五个问题 011  
1.2.5 一张表告诉你是否适合兼职创业 012  
兼职创业测评表 012  
个人案例——纠结了一年,我才决定全职创业 013  
敲黑板·划重点  014  
1.3 谁可以跟你一起创业 014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创业团队帮。  
1.3.1 如何打造企业核心团队 015  
1.3.2 创业企业如何招人 016  
极简创业团队构成图  018  
思维导图:如何找跟你一起创业的人  019  
个人案例——有团队,才有后面犯错和成长的机会 019  
敲黑板·划重点  020  
1.4 创业有风险,开始需谨慎 020  
1.4.1 你最多能赔多少钱 021  
1.4.2 创业“浪费”了你多少时间 022  
1.4.3 你的家庭支持你创业吗 022  
1.4.4 你的身体和精神可以透支多久 023  
创业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表 024  
个人案例——敢失败才敢成功 025  
敲黑板·划重点  025  
1.5 陷阱与经验——没想好的开始都不太可能成功 025  
案例I:大佬的创业试水 026  
案例II:一堆牛人的沙龙 027  
案例III:1.5亿元的生意 028  
案例IV:每个老板都有病 029  
个人案例—为什么我的第一次创业会一败涂地 030  
敲黑板·划重点  030  
2 如何设计产品  
2.1 从发明家到产品经理 032  
2.1.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32  
“精益创业”的产品开发过程 033  
2.1.2 产品开发的三个关键节点 034  
产品开发流程图 034  
需求评估象限 036  
产品需求简易评估表 037  
Facebook早期网站图 038  
产品原型检查清单 039  
产品验证的不同形式 041  
测试MVP的15种方法 042  
个人案例—我花了40万元和半年时间,做了一个失败的验证…… 042  
敲黑板·划重点  043  
2.2 产品就是“全过程” 043  
2.2.1 产品创新的关键词 044  
2.2.2 爆品原则 045  
爆品的“金三角法则” 046  
2.2.3  产品全过程管理要求四个极致 046  
产品策划检查评分表 048  
用户参与产品生产的方式 050  
渠道成本核算表 052  
产品传播梯度 054  
个人案例—我用套公式的方法做了一款“爆款产品” 055  
敲黑板·划重点  056  
2.3 什么是产品的护城河 056  
2.3.1 从技术领先到竞争壁垒 056  
2.3.2 技术壁垒 058  
2.3.3 方法论优势 059  
2.3.4 社群优势 061  
2.3.5 外部资源 064  
产品护城河模式图 065  
个人案例—文化类产品,如何找到护城河 065  
敲黑板·划重点  066  
2.4 你的产品是免费的吗 067  
2.4.1 为什么有免费的产品 067  
产品免费模式 068  
2.4.2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免费 068  
2.4.3 免费的产品也面临竞争吗 070  
2.4.4 企业如何规划“产品免费”的思路 070  
免费产品推演图 071  
个人案例——为什么我敢把自己的产品降价为0元 072  
敲黑板·划重点  074  
2.5 陷阱与经验——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074  
案例I:艰难的电商转型 074  
案例II:突然倒闭的游戏公司 076  
案例III:漫长的产品路 077  
个人案例——我的创业是从学着做产品开始的 078  
敲黑板·划重点  079  
3 打磨商业模式  
3.1 什么是商业模式 081  
3.1.1 商业模式的两个要素 081  
3.1.2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赚钱 082  
3.1.3 商业模式的意义是克服不确定性 083  
3.1.4  商业模式的PDCA循环 084  
商业模式的PDCA循环 084  
个人案例——从赚点钱到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085  
敲黑板·划重点  086  
3.2 找到商业模式的两个途径 087  
3.2.1 从业务类型推导商业模式 087  
Michael Rappa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 088  
常见的12种生意类型 088  
3.2.2 从结果倒推商业模式 089  
3.2.3 解读五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090  
五种常见的商业模式类型 090  
五种商业模式描述及举例 091  
对照业务方向,快速理解五种商业模式 092  
个人案例——商业模式不只一种可能 093  
敲黑板·划重点  093  
3.3 商业模式创新 094  
网络直播的创新商业模式 095  
3.3.1 商业模式创新来自对用户的洞察 095  
3.3.2 商业模式创新来自对产品的把握 096  
3.3.3  商业模式创新要跟着市场脉搏走 097  
3.3.4 跨界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捷径 098  
3.3.5 众筹是商业模式的新玩法 099  
个人案例——把写作课换一种玩法 099  
敲黑板·划重点  100  
3.4 陷阱与经验——没想过商业模式的人不配谈创业 100  
案例I:与20万用户告别 101  
案例II:大数据的生意 102  
案例III:拿到投资后快速死亡的公司 103  
个人案例——没有商业模式最多能亏多少钱 104  
敲黑板·划重点  104  
4 从商业计划书、电梯演讲到路演  
4.1 用模块法快速完成商业计划书 106  
4.1.1 商业计划书是计划吗 106  
4.1.2 为什么有时候几页PPT就可以打动投资人 108  
4.1.3 用模块法迅速完成商业计划书 109  
商业计划书中的四个必选模块 109  
商业计划书中的九个可选模块 111  
企业外部环境的PEST指标 112  
商业计划书的三个加分项 113  
商业计划书的构成 114  
个人案例——我改了20版的商业计划书 114  
敲黑板·划重点  115  
4.2 你总会遇见几次电梯演讲 115  
只有30秒!请删掉项目介绍里的废话。  
4.2.1 电梯演讲不一定在电梯里 115  
4.2.2 电梯演讲的三条铁律 116  
4.2.3 如何准备一个电梯演讲 117  
企业的核心三问 118  
个人案例——葡萄牙老师教我的电梯演讲法 119  
敲黑板·划重点  120  
4.3 每一次路演,你都更接近成功 120  
4.3.1 路演是演什么?演给谁看 120  
4.3.2 如何准备路演 122  
路演准备清单 122  
4.3.3 路演中要注意的问题 124  
个人案例——抓住路演的机会,我“偷了”很多人的智慧 125  
敲黑板·划重点  126  
4.4 陷阱与经验——只能说服自己的项目不是好项目 126  
案例I:害怕点子被别人偷去 127  
案例II:被口水淹死的项目 128  
案例III:饿肚子的创业 129  
个人案例——想法、项目、创业者,三者会一起成长 130  
敲黑板·划重点  130  
5 投资和投资人  
5.1 投资是创业项目的里程碑 132  
5.1.1 创业融资就像爬楼梯 132  
创业融资的不同阶段 133  
5.1.2 投资人给的是真金白银 133  
个人案例——不能等没钱了再融资 134  
敲黑板·划重点  135  
5.2 打动天使投资人的十个标签 135  
为什么投资人会“偏爱”某些项目?  
5.2.1 四个字了解风险投资 135  
5.2.2 如果你有这十个标签,你更容易获得投资 136  
个人案例——拿不到投资的原因很多,拿到投资可能只要一个原因就够了 138  
敲黑板·划重点  139  
5.3 从项目估值到签署投资协议 139  
脚踏实地做项目,不能靠拍脑袋签协议。  
5.3.1 项目估值到底有几种方法 139  
创业公司常用的估值方法 140  
5.3.2 为什么股份越来越少,价值却越来越高 141  
多轮投资中的股份稀释示意图 141  
5.3.3 估值是“订婚”,离“结婚”还有这么几步 142  
个人案例——第一次签投资协议 143  
敲黑板·划重点  143  
5.4  陷阱与经验——投资是一把双刃剑 143  
案例I:丢失控股权的创业项目 144  
案例II:没有技术优势的项目 145  
案例III:撤资风波 146  
个人案例——钱是解压的还是加压的 147  
敲黑板·划重点  148  
6 创业问答  
6.1 无团队,不创业 150  
6.1.1 从朋友到创业伙伴 150  
6.1.2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152  
6.1.3 团队不好带怎么办 153  
6.2 不懂营销,很难创业 155  
6.2.1 对内也要营销 155  
6.2.2 从自我营销到企业传播 157  
6.2.3 你不能不懂新媒体营销 158  
6.3  创业是一条布满陷阱的路 161  
6.3.1 有机会大但风险小的创业吗 161  
6.3.2 拿钱有风险,融资需谨慎 162  
6.3.3 对赌,你赌得起吗 166  
6.4  创业是对创业者的最好磨练 169  
6.4.1 创业失败有多可怕 169  
6.4.2 创业者的自我修炼 171  
6.4.3 创业是项目的提升,也是创业者的自我提升 173  
后记  177        
精彩书摘
     《从0到估值1000万 创业者的5项修炼》:
  1.1 谁适合创业:用刨业评估计分表做个测试
  创业就是做生意,但又不仅仅是做生意。
  1.1.1 此创业非彼创业
  创业字面上的意思是开创事业,所以任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工作都可以叫做创业。比如开办工厂生产产品,开办服务型商铺服务顾客,开设网上商店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等。大部分创业项目需要从头开始、另起炉灶,但有些不需要,比如带领企业内部的小部门披荆斩棘,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也是创业,叫做“企业内部创业”。
  但这些创业跟我们经常提到的“创业企业”不同。在这一轮创业大潮中,创业企业特指那些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运营方法上有创新模式的企业。他们以更先进的方法替代原有竞争者,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获得用户、投资和市场份额。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创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街边新开的小吃店算创业,但还算不上创业企业;企业内部创业算创业,但也算不上创业企业。所谓创业企业,有鲜明的创新性、有革新的颠覆性,而且因为跟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很多创业企业也都有风险投资属性。比如我们常说的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因为有了创新的产品和平台,颠覆了人们过去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才受到用户的欢迎。他们的出现,替代了市场上原有的生产者和服务者,也重塑了市场格局。而且他们都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大量的投入促成他们的迭代升级,迅速从一个新兴事物变成市场霸主和“领头羊”,甚至成为行业独角兽。
  1.1.2 创业者,你是否有这七大特质
  了解了创业企业的概念,也就比较容易衡量自己是否适合投入到创业中来。不是有钱、有闲、有冲劲就可以创业,更应该对市场的痛点、竞争的格局、行业的潜力、自己的优势有一个综合评估。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呢?或者说,满足哪些特质更容易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呢?
  1.有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很多创业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领先的技术和方法。比如谷歌开发出好用的搜索引擎,带给用户更多方便,得到用户的认可;苹果制造出好用的苹果手机,满足了用户对通信工具的需求,引发人们的追捧。大疆无人机掌握了无人机生产技术,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些优势帮助他们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创新的技术和方法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成为未来竞争的技术壁垒。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一轮创业大潮中,科技企业比较容易成为创业明星的原因。在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破会帮助企业脱颖而出,赢得用户,也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2.有创新模式带来的先发优势
  颠覆性的改变不一定完全由技术进步推动。有时候,模式的创新也会带来某种优势。比如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最开始就是联合消费者向经销商压价的模式。这种模式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相较于传统的买卖双方的交易模式,团购改变了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逼迫商家给消费者以实惠。所以这种创新商业模式很快风靡世界。
  模式的创新并不像技术的创新一样坚固。模式创新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ICQ是早期的即时通信软件,但腾讯的OICQ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颠覆了原有模式;豌豆荚是早期的安卓应用商店,但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很快追赶上来,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创新模式只有先发优势而没有绝对优势,构建的竞争壁垒比较低。创新者要利用好时间空档,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    
				
 
				
				
					从0到估值1000万:创业者的5项修炼  这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一夜暴富的秘籍,也不是一本堆砌了无数成功学口号的鸡汤。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于创业本质的思考,一份送给所有怀揣梦想、渴望将微薄的力量凝聚成改变世界的巨兽的你。你是否曾在深夜里,望着创业计划书上那一个个尚显稚嫩的数字,既充满憧憬又忐忑不安?你是否在日复一日的运营中,感到瓶颈、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  “从0到估值1000万”——这个数字,与其说是一个财务目标,不如说是一个衡量价值创造能力的标尺。它代表着你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找到了不可替代的定位,代表着你的团队拥有了持续增长的动能,代表着你的商业模式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从零开始,如何搭建起这座估值百万的商业大厦?这绝非一日之功,更非运气使然。它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一种对创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  本书将为你揭示,创业之路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无数曲折与选择的复杂迷宫。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最终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往往具备着一些超越技术、超越市场信息的“内功”。这些内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而不断打磨的“修炼”。我们将为你提炼出这至关重要的五项修炼,它们将成为你穿越创业迷雾、抵达价值彼岸的最坚实盾牌和最锋利武器。  第一项修炼:价值认知——看见未被满足的需求,并创造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  创业的起点,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意,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这需要你拥有一双“价值发现”的眼睛,能够穿透表象,洞察用户最深层的痛点和渴望。这种洞察力,并非简单地听取用户的抱怨,而是要深入他们的生活场景,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甚至预判他们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带领你走进“用户研究”的腹地,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访谈、问卷,如何观察和分析用户行为,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痛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痛点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这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做得比别人更好”。我们将深入剖析市场细分、竞品分析的精髓,教会你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你的产品或服务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选择。  第二项修炼:资源整合——在贫瘠中开垦,在限制中求变。  创业之初,资源匮乏是常态。资金、人才、技术、渠道……似乎一切都像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然而,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恰恰是在这种“一无所有”的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并非拥有取之不尽的宝藏,而是懂得如何“空手套白狼”,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更大的能量。  本章将聚焦于“资源整合”的艺术。我们将探讨如何制定切合实际的融资策略,如何通过股权设计、价值交换等方式吸引早期投资,如何与合作伙伴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如何借助社会化媒体、社区平台等低成本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你将学会如何将“人脉”转化为“财脉”,如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商业模式”。这是一种精打细算的智慧,更是一种高效协作的能力。我们将分享案例,剖析那些在资源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却能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突破瓶颈,实现裂变的。  第三项修炼:用户驱动——从“我以为”到“用户要”,构建可持续的用户增长飞轮。  许多创业者容易陷入“我喜欢,所以我认为用户也喜欢”的误区。然而,真正的商业成功,从来不是从创业者的视角出发,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是价值的最终评判者,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何理解用户,如何服务用户,如何让用户成为你的拥护者和传播者,是每一位创业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我们将深入探讨“用户驱动”的理念。你将学习如何构建强大的用户反馈机制,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洞察用户行为,如何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将揭示“用户增长飞轮”的构建逻辑,从获客、留存到促活、转化,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你将了解到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增长黑客策略,如何利用社群运营、内容营销等方式,将用户转化为忠实的品牌拥护者,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应。我们还将强调“客户服务”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环节,更是建立信任、巩固口碑的强大引擎。  第四项修炼:敏捷迭代——拥抱不确定性,在试错中进化。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驾驭不确定性的过程。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用户需求也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中,僵化的思维和固步自封的策略,只会让你迅速被淘汰。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以敏捷的心态,在试错中不断进化。  本章将深入阐述“敏捷迭代”的思维模式。我们将介绍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核心理念,如“构建-测量-学习”的闭环,以及“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价值。你将学会如何快速验证商业假设,如何从小处着手,快速推出原型,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一套灵活的项目管理机制,如何鼓励团队进行创新尝试,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被失败所击垮。这是一种“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智慧,它能帮助你规避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并在变化中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  第五项修炼:领导力与团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打造卓越团队。  创业绝非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共同拼搏的征程。一个强大的团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作为创业者,你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最终的成就。如何吸引、留住、激励顶尖人才,如何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决策,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最后一项修炼中,我们将聚焦于“领导力与团队建设”。你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招募优秀人才,如何建立清晰的股权激励机制,如何营造开放、包容、互信的企业文化。我们将探讨有效的沟通策略,如何进行清晰的指令传达,如何倾听团队的声音,如何处理冲突。你将了解到如何授权,如何赋能,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和你一样,对公司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主人翁”。一个能够自我驱动、持续学习、高效协作的团队,才是能够支撑企业穿越周期、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石。  结语:  “从0到估值1000万”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修炼达成的目标。本书希望为你提供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动指南。在这本书中,你不会看到空洞的承诺,只有扎实的经验、深刻的洞察和可操作的方法。它将帮助你理解创业的本质,修炼必备的技能,掌握应对挑战的智慧。  当你翻开这本书,就意味着你已经踏上了这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修炼之旅。愿这本书成为你创业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助你从0到1,再到1000万,乃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