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师作品与儿童作品面前
在开始探讨儿童画及儿童的绘画活动之前,我们不妨先假想一个情境。假如你正站在美术馆陈列的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一幅画前(如图1)。您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会想什么呢?我猜你肯定会想:米罗到底想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者说表达什么意思呢?那些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想法?
图1 米罗作品
图2 儿童作品
让我们将场景切换到幼儿园教室的墙壁前。当您看到这样一幅孩子的画时(比如图2),您会想什么?我猜你首先会想,他画的是什么东西呢?如果画的是一个动物,好像一点都看不出来,怎么画的那么不像呢?
当读到这里,您是否已经发现,当站在大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前,我们对待图画作品的态度竟然是如此的不同!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我们想探究的大多是一幅画所表达要的思想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在孩子的作品面前,我们似乎更看重儿童图画作品中所画出的具体东西,而很少关注孩子通过画中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很少会去想孩子画这个东西到底想表达什么。
那么,同样都是创作者的绘画作品,作为观众的我们为什么对它们的态度如此大相径庭?仅仅是因为绘画作品的创作者不同吗?还是我们把艺术家画的作品与儿童画的作品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来看待?如果它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如果它们是相同的,那么艺术家的绘画活动与儿童的绘画活动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问题涉及我们如何认识孩子的艺术活动。而站在哪个立场上去看待儿童,站在哪个立场上去看待儿童艺术,决定了成人该如何给孩子的绘画活动提供支持。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绘画作为开启他们艺术之门的重要活动,一直受到父母及教师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会画画,希望通过学习绘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是,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各种绘画培训班的时候却很纠结、困惑。因为随着家长对各种教育理念的了解与认识,他们开始审视当前的儿童绘画教育,特别是幼儿期的绘画教育,教与不教以及如何教的问题一直困惑着家长。
从我国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来看,多年来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仍然长期充满困惑,不知如何去改善教育行为,美术教育裹足不前。我们近期对1000多名北京市幼儿园老师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中老师们提出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教法方面的困难,比如如何选绘画主题、要不要范画等;其次是评价和解读儿绘画作品的困难,最后是如何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困难。
事实上,这些困难之所以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多年来在如何看待儿童的美术/绘画活动方面一直单纯囿于的艺术话语体系,忽视了儿童艺术与其心理发展的紧密关系,始终从绘画作品本身来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作品导向),而没有从儿童艺术能力发展与学习的角度来认识儿童的美术/绘画活动。正因为如此,幼儿园的绘画活动多年来一直纠结在要不要范画,要不要教儿童绘画技能上——这正是作品导向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的生动写照!而广大家长多年来的困惑也正是来源于此。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理论上厘清思路,从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角度将儿童艺术,特别是儿童绘画的本质问题梳理清楚。这是解决育儿实践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大量困惑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绘画(活动)的本质
1967年,在第三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他著名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认为,世界1是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生活中与我们密切接触的很多事物都属于世界1。比如,锅、碗、瓢、盆、电脑、手机等等。世界2是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者是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人的思维和精神活动就属于这个世界。世界3是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即思想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得以表达的世界。比如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思想,是通过学术论著、诗集以及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世界3”实际上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物”的世界。
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绘画者精神活动的产物。
按照波普尔的观点,绘画属于“世界3”。绘画作品具有一定物质形态与物质特征,但它承载的是画者的思想,是画者精神活动的产物。从这一点来看,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绘画者精神活动的产物。
儿童的绘画是儿童精神活动的产物。它不等同于物理客体世界,但它沟通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与物理客体世界。儿童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儿童的精神活动。儿童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体现画者——“我”在艺术活动中的能动性、“我”的思想以及“我”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的展开。
绘画活动是儿童对经验的组织和构造,这种构造既包括对物理客体世界的构造,也包括对儿童自我的构造。绘画使儿童可以看到自己,绘画“能让儿童获得一种内在的效能感,让他们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1]。所以,我们站在成人作品与儿童作品面前,应当对他们用绘画元素表达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活动表达相同的尊重,特别是对于儿童的绘画作品,要更关注其中的意义表达。
成人对儿童绘画中意义表达的关注,会使教育者转换思路,将指导儿童绘画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儿童自主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关注绘画作品画的像不像。虽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画出的图像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会越来越像。但是,写实性的描画其实并不是一个孩子绘画发展发展的最后终点。孩子艺术发展最后的终点是很多元化的,包括出现不同的绘画表现风格,就像在艺术史上看到的抽象派、印象派等不同的表现风格一样。写实不是儿童唯一最好的一种表现,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1]。因此,如果把儿童绘画定位在画得“象”与“不象”上,实际是将成人艺术中的一个标准泛化到儿童绘画中来,将儿童绘画完全等同于成人艺术。不过,即使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与摹写对象的高度一致——“画得像”也不是评价成人艺术的唯一标准。“画得像”只是在一种文化系统中形成的习惯,一种既定的、评价成人绘画的标准体系。将社会文化中某一种价值标准不加甄别地应用到儿童绘画中,将两个层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对儿童绘画的认识与评价就会失之偏颇了。
作为一名对儿童教育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读物。当我在书店偶然翻阅到《大夏书系·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时,我立刻被它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绘画教程,而是巧妙地将绘画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以及想象力紧密结合。书中那些充满童趣和哲思的文字,能够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并将所见所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我尤其欣赏它鼓励孩子“看见”事物内在的“故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摹。例如,书中可能会引导孩子去画“快乐的雨滴”,或者“害怕的影子”,这不仅仅是对形象的塑造,更是对情绪的捕捉和表达,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艺术启蒙。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释放创造力的指南。我强烈推荐这套书给所有希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情感世界的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
评分这套《大夏书系·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真的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大门!我作为一个陪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惊喜和启发。它不是那种枯燥地讲解绘画技法的书,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带着孩子去感受色彩的魔法,去发现线条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它里面那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这朵云是什么形状的?”或者“如果这只小鸟会说话,它会唱什么歌?”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想象力点燃了,让他们不再拘泥于“画得像不像”,而是更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书中的插画风格也非常多样,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有水彩的,也有彩铅的,这让孩子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最重要的是,它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怕犯错,这种积极的引导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自信心至关重要。我看到我的孩子,以前画画总是小心翼翼,现在会主动去探索新的颜色组合,甚至会画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这一切都离不开这本书的功劳。
评分作为一名对童书有着极高要求的读者,我总是在寻觅那些能够触动灵魂、启发思考的作品。《大夏书系·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无疑是近期让我眼前一亮的一套书。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探讨了儿童绘画的本质——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内心世界的释放与表达。我特别喜欢它对“观察”这个概念的深入解读,它引导孩子去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的纹理,一朵云的形状变化,甚至是光影投射在地面上的有趣图案。这些细致的观察,为孩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绘画灵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设定固定的“对”或“错”,而是鼓励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读和呈现。我观察到,自从孩子阅读了这套书,他画画时不再仅仅是模仿,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故事”和“想法”,他的作品也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这套书,就像一位 wise mentor(智慧的导师),悄悄地引导着孩子走向艺术的奇妙旅程。
评分我一直都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自己没有天赋去创作,但总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从小接触到艺术,培养对美的感知力。《大夏书系·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真的满足了我的期待。我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读了书中关于“颜色会说话”的一章,然后鼓励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高兴”和“难过”这两种情绪。他用了我从未想过的颜色搭配,画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高兴”图和一幅略显忧郁但又不失童真的“难过”图。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它不是在教孩子画出多么精美的图画,而是在帮助他们理解,绘画是一种多么强大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小练习,都像是一颗颗种子,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创造的种子。它让我看到,原来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有力工具。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找到一套能让我的孩子真正爱上画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书。《大夏书系·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让我找到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上来就讲透视、讲比例,而是从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切入,让孩子理解绘画的乐趣所在。我记得其中一节讲的是“想象中的动物”,让孩子根据一些意想不到的组合来创造新的生物,比如“长着翅膀的鱼”或者“长着角的猫”。这完全激发了我孩子的想象力,他兴奋地画出了各种各样奇特的生物,然后迫不及待地给我讲它们的故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给孩子设限,而是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它告诉孩子,绘画不仅仅是模仿,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每次读完这本书,我都能看到我孩子眼中闪烁着的光芒,那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创造的渴望,我想,这正是这套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
评分很好
评分非常好看的一本书
评分很好的商品,送货员态购买度好,货物保存完整,值得购买!
评分没有想象中那么解渴,内容不够深入。
评分非常好看的一本书
评分媳妇买的,不知道为什么她要买这种书
评分挺好的,多学习和了解
评分没有想象中那么解渴,内容不够深入。
评分还可以吧,随便读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