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芝莲 编
图书标签: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 农村教育
  • 案例分析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学龄前教育
  • 乡村振兴
  • 教育指导
  • 早期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034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441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家园共育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字数:1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收录了近百个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家长教育孩子的生动案例。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是农村幼儿教育新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来自农村的创造集锦,也是“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后续之作,其醇厚的乡土气息令人耳目清新,相信《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会受到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是编者们在河北沧州、承德地区以及贵州农村长达十余年的农村幼儿教育项目基础上,通过三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的。这本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内含近百个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家长教育孩子的生动案例。编者们在收集整理、反复学习与解读这些教育案例的过程中,对它们作了系统的归纳,分为“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生活处处有教育”“养成生活好习惯,一生健康又平安”“孩子天性爱游戏,玩中有乐又有学”“劳动是个宝,动手又动脑”“亲近大自然,和谐共发展”“体验乡土亲情,学习关爱和做人”以及共创家中的“儿童小天地”八个部分。

目录

序言
编者的话
教育资源就在你身边——致家长读者们
第一单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1 子不成龙又何妨
2 为涂鸦叫好
3 为孩子搭台,让孩子唱戏
4 两次系鞋的启示
5 莫欺童心
6 向孩子学习
7 遇事而诲
8 孩子挨打有点冤
9 我要做好孩子
10 学会交朋友
11 打架以后
12 为孩子选择朋友
13 您教孩子学会什么

第二单元 生活处处有教育
1 知居家环境,懂人情世故
2 宝宝嘴巧的诀窍
3 让孩子觉得“我能干”
4 让孩子练练胆
5 女儿变坚强了
6 私自拿钱有原因
7 扬起自信的风帆
8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9 算一算母牛产犊日
10 找不同
11 睡前一个小故事

第三单元 养成生活好习惯 一生健隶又平安
1 刷牙保健康
2 饭前便后洗洗手
3 指甲长了剪一剪
4 应让孩子单独睡觉
5 穿好鞋,走好路
6 小小纽扣有学问
7 哪种做法好,你来选一选
8 家里整洁,孩子利索
9 “三分饥寒”一席谈
10 我的孩子养得壮
11 让孩子吃好很重要
12 奶奶的安全经
13 让孩子远离烫伤
14 遇到危险怎么做

第四单元 孩子天性爱游戏 玩中有乐又有学
1 学做交通协管员
2 野菜家种
3 家养蚂蚱
4 游戏中的科学
5 打电话
6 艺术垫
7 玩赛车和编草鞋
8 拉筋
9 滑冰
10新裤子

第五单元 劳动是个宝动手又动脑
1 摘黄瓜
2 栽树方知爱护树
3 练出心灵手巧来
4 挖野菜
5 摘豆角
6 搓玉米
7 拧小蒲墩
8 挑豆子
9 三夹篱笆墙
10 小华不再掏鸟窝了
11 让孩子受些磨难

第六单元 亲近大自然和谐共发展
1 麻雀救子
2 小壁虎
3 孩子们的《棉花图》
4 女儿和麻雀
5 与小羊一起成长
6 爱鸟不要伤害鸟
7 鹊巢鸠占
8 水缸出汗
9 畏蚂蚁
10 小小萤火虫
11 捉小鱼
12 小白鸽
13 采蘑菇
14 经风雨,见世面

第七单元 体验乡土亲情学习关爱和做人
1 吃鱼
2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3 行路不能闯红灯
4 这窝小鸡怎么办
5 惹了麻烦自己扛
6 鸟妈妈不饿吗
7 女儿包饺子
8 人之初,性本善
9 尊老爱幼从小做起
10 别吵了
11 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第八单元 家中的“儿童小天地”
1 跑跑颠颠玩个够
2 女儿的快乐角
3 为孩子留下半畦田
4 新新的木匠屋
5 小星星伴我行
6 一堆沙子
7 蒙蒙的饲养角
8 花草种植角
9 给孩子一个创新的空间
小资料
后记

精彩书摘

1 子不成龙又何妨
如今的农村,教育已是家庭资金的重要投向。孩子学习好不好,会不会有出息,已成为家长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一些“神童”的消息,刺激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成了他们的心愿。
我家大嫂就是这样,她说:“我就不信‘神童’能办到的事,我家孩子就办不到。只要舍得花钱,花工夫,我们的孩子一定也能赢在起跑线上。”
于是,她买来了《唐诗三百首》,每天晚上多忙多累也教孩子背诵。她信心十足,孩子却很懒散,背起来丢三落四,学得越多越“串锣”。此招不成,她又买来了电子琴,请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侄子教孩子弹琴。还用金钱和物质鼓励孩子,“要像哥哥一样争气,把琴弹好,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但是半个月下来,侄子打了退堂鼓,孩子也有了抵触情绪。她着急了,生气了。对孩子打过骂过,哄过劝过,奖过罚过,孩子和她都失去了快乐。
她静思了自己的做法,发现以上行动,只是一厢情愿,硬逼孩子去学,“牛不喝水强摁头”,事实证明行不通。学的都是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强打鸭子上架,越打越不上”。她又想:“孩子不能个个是‘神童’,花钱买不来神童,硬逼也逼不出神童。与其让孩子和自己痛苦,不如让孩子顺其自然,快乐地成长。子不成龙又何妨?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想学点儿什么就学什么,即使愿意学种地,只要把地种好、种得科学,我看也不错”。

前言/序言


《乡野童声:耕耘于田埂间的童年与智慧》 在辽阔的乡野,泥土的芬芳与孩子的欢笑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充满力量的画面。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却有着最淳朴的情感,最自然的成长。本书《乡野童声:耕耘于田埂间的童年与智慧》便是一本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记录,它试图捕捉那些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邻里之间悄然发生的,关于孩子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独特风景。 我们并非要呈现一套枯燥的理论,也不是搬运现成的“成功模板”。恰恰相反,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与鲜活。它来源于生活,提炼于日常,是对无数个在乡村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及他们背后那些辛勤付出、充满智慧的父母的深深凝视。每一页,都饱含着那些不曾被宏大叙事所触及的细微之处,那些在清晨鸡鸣中开始,在星光点点下结束的,充满烟火气的教育瞬间。 一、 泥土的芬芳,生命的初体验 乡村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注定与土地紧密相连。这本书将带您走进那些充满野趣的成长场景。我们不谈论昂贵的早教班,不强调精美的绘本,而是聚焦于孩子与大自然最直接的互动。 “泥巴的乐章”: 孩子们在田埂边追逐蝴蝶,在溪流里嬉戏打水,用双手和泥巴堆砌属于他们的城堡。这不是“脏乱差”,而是生命最本真的触觉体验,是感知世界、激发创造力的起点。书中将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展现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从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学习观察、理解四季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例如,一位奶奶如何带着孙子在菜园里挖萝卜,一边教他辨认不同种类的蔬菜,一边讲述它们的生长习性;一位父亲如何鼓励女儿用泥巴捏出家里的动物,并在捏的过程中,教她辨别不同动物的特征,这便是最生动的自然科学启蒙。 “季节的教诲”: 乡村的孩子,比任何人都更早地学会倾听季节的语言。春天播撒希望,夏天辛勤耕耘,秋天收获喜悦,冬天休养生息。这种与自然的同步,本身就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本书将呈现孩子们如何参与农事活动,从播种到收割,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甘甜。一位妈妈会讲述她如何让孩子参与晾晒玉米,教他认识玉米的成熟过程,以及为什么需要将玉米晾干;一位父亲会记录孩子在稻田里捡拾稻穗的快乐,并借此机会向他解释“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这些经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劳动的价值。 “大自然的课堂”: 乡村广阔的天地,就是最天然的游乐场和教室。这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却有着无穷无尽的探索机会。书中将描绘孩子们如何通过观察鸟儿筑巢、蚂蚁搬家、星星的闪烁,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位老师会分享她如何在暑假组织孩子们去野外探险,观察昆虫,学习辨认野花野草,并将这些发现记录下来,形成一本属于孩子自己的“自然笔记”。这些实践性的学习,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深刻和持久。 二、 朴素的智慧,情感的滋养 在物质条件或许不如城市优越的乡村,家庭教育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滋养与情感的连接。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朴素而深刻的智慧。 “祖辈的传承”: 很多乡村家庭,祖辈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饱含岁月沉淀的智慧、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下一代。本书将收录许多关于祖辈教育的动人故事。例如,一位奶奶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家族的历史、家风家训传承给孙辈;一位爷爷如何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教会孙子勤劳、节俭的品质;一位外婆如何用朴实的话语,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这些来自长辈的经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邻里互助的温暖”: 乡村社会关系紧密,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也构成了孩子重要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学会分享、合作,懂得感恩,理解社区的概念。本书将展现邻里之间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分享教育心得,甚至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一位妈妈会分享,当她的孩子生病时,邻居们如何主动帮忙照看,送来热腾腾的饭菜;一位爸爸会讲述,他如何与邻居们一起组织夏令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这种集体教育的力量,是乡村独有的宝贵财富。 “平凡中的仪式感”: 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子,在乡村家庭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仪式感。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分享一天的收获与点滴;在节日到来时,全家一起动手准备年货,体验团聚的温馨。本书将展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如何成为孩子心中最温暖的回忆,如何塑造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一位孩子会回忆,每年过年时,爸爸教他包饺子,每一个饺子都寄托着对新年的祝福;一位妈妈会分享,她如何在家中设立“故事角”,每天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寓言故事,在故事中传递生活的道理。 三、 实践的探索,成长的足迹 乡村教育并非没有挑战,它需要父母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智慧去应对。本书将呈现一系列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展现父母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村环境常常意味着资源的相对匮乏,但这反而能激发孩子和父母的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将聚焦于孩子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当家里的玩具坏了,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思考修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购买新的;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待遇,父母如何教会他用合理的方式去沟通和争取。一位父亲会分享,当家里的水管漏水时,他如何带着儿子一起学习修理,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维修技能。 “沟通的艺术”: 无论是与长辈、邻居,还是同龄人,有效的沟通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能力。本书将通过大量案例,展现乡村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倾听、表达,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恰当的沟通。例如,一位母亲会讲述她如何教会女儿在与爷爷奶奶交流时,要耐心和尊敬,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代沟;一位父亲会分享,他如何鼓励儿子在和小伙伴玩耍时,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争执。 “梦想的播种”: 即使身处乡野,孩子们也拥有闪耀的梦想。本书将关注父母如何发掘和呵护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即使这个方向与传统的“务农”道路有所不同。我们并非要否定传统,而是鼓励更多元化的发展。例如,一位老师会分享,她如何发现班级里一个孩子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鼓励他参加县里的绘画比赛,最终获奖;一位农民父亲会讲述,他如何支持儿子学习电脑编程,即使自己并不完全理解,但依然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乡野童声:耕耘于田埂间的童年与智慧》 是一份献给所有在乡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一份送给所有付出辛勤努力的父母们的赞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展现最真实的教育。在这里,您将看到,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能孕育出最不平凡的智慧;即使是最简单的童年,也能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本书希望籍此,唤醒大家对乡村教育的关注,理解并珍视那份根植于土地的,纯粹而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教科书”,而是一扇开启您思考的“窗户”,邀请您一同走进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野,倾听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智慧的,永不褪色的童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总觉得,农村家庭教育和城市家庭教育没什么区别,都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教育”的案例,比如,带着孩子去田野里认识各种植物,去小溪边观察水生生物,去观察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这些都是在城市里很难获得的宝贵体验。我记得书里有个例子,讲的是一位家长带领孩子去观察蚂蚁搬家,从中引申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将自然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教家长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比如,通过讲故事、讲家规,让孩子从小懂得孝敬长辈、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我一直觉得,我们农村家庭的这些传统是很宝贵的财富,但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传承下去。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思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农村家庭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坚定了要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于“尊重孩子天性”的深刻理解。我是一个比较注重规则和秩序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探索。这本书里的很多案例都让我反思。比如,有一个关于“孩子在泥土里玩耍”的例子,我以前可能会觉得脏,但书中却强调了泥土是孩子认识自然、激发创造力的绝佳媒介,家长应该支持而不是阻碍。书中还讲到,不要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作品”,哪怕是一幅色彩斑斓但毫无章法的图画,也可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放风筝”的故事,家长没有强求孩子一定要把风筝放得多高,而是享受和孩子一起奔跑、一起笑的过程,这种“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教育理念,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导师,它提醒我,教育不是一场竞争,而是一次陪伴;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内心好奇火花的旅程。我开始尝试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信任,不再过度干预,而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我发现,当孩子们得到尊重和理解时,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真的会大大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框架,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现代育儿理念不太了解的农村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欣赏书中对“生活即教育”的强调。它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制造什么“教育机会”,而是教我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利用教育的契机。比如,在做饭的过程中,教孩子认识各种食材的名称、颜色、味道,还可以让他们帮忙择菜、洗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常识。还有一个关于“鼓励孩子提问”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可能不太会耐心地解答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甚至会觉得烦。但书中却鼓励我们,每一次提问都是孩子求知欲的体现,我们应该积极回应,引导他们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书中提供了一些引导性提问的技巧,非常实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束手无策的家长,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者”。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爱,而爱的具体表现,就是耐心、理解和积极的引导。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幼儿教师,我一直苦恼于如何更好地连接家庭和学校,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因为文化程度、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实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样,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家长如何利用农闲时间与孩子互动”的案例,比如教孩子认识庄稼、观察小动物,这些都是城市里很难找到的教育资源,但书中却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了亲子游戏和学习活动中,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还有那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的片段,真的非常接地气,不像一些育儿书那样空泛,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利用早晚的喂鸡喂鸭时间,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本书的语言也通俗易懂,没有很多专业术语,我身边的很多家长都能轻松理解。我还会时不时地把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讲给家长们听,他们都反馈说很有收获。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一本教育读物,更像是一本温暖的指南,帮助我们农村的家庭和教师一起,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童年。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内容,相信它能帮助更多家庭发现并发挥好农村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家庭教育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多么昂贵的资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用心。我一直以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可能没办法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身上拥有的独特教育资源。书中的一些案例,比如“爸爸妈妈教我唱农家歌谣”、“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都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和真实。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书中强调的“用爱和榜样去影响孩子”,也让我深有体会。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重要。我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我也会尝试着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爱的漫长旅程,而我们农村的家庭,恰恰拥有着这份最真挚的爱和最淳朴的陪伴。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更加有信心和能力去教育我的孩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