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二部文学批评集,曾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这本书再次确认了他的优秀,证明了他不仅是现当代小说的敏锐判官,还是高明的鉴赏者。
在这本文学批评集中,伍德通过对当代炙手可热的欧美纯文学作品的评点,饶有趣味地讨论了“文学与笑和喜剧”这个很少有人触及却颇具价值的文学命题。
在这24篇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文章里,他举重若轻地将文学经典和文学现场联系起来,既折射了他对文学经典的百科全书式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受热议的当红作家——如弗兰岑、品钦、拉什迪、德里罗、奈保尔、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和汤姆·沃尔夫——同样迫切且不无见地的看法。
本书收录了詹姆斯那篇攻击“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从而引起争议的著名檄文。对于任何关心现代小说的读者来说,《不负责任的自我》都是必读之物。
同时身为批评家、学者和作家的詹姆斯·伍德,其文学批评几乎完全摆脱了学院派“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他更多地是以一个创作者和专家读者的角度,演示如何成为一个眼光毒辣的专家级读者,如何避开写作的重重雷区,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作者。因此,自其第一部文学批评集问世以来,近16年来始终为全世界新锐作家、文学批评者、文学爱好者所信任和追捧。
[英]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因果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断脉》(1999)《忤逆上帝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2013)、《*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
李小均,1973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亚里士多章(政治学)中的教诲》、《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在西方的目光下》、《攫权》、《语言与沉默》《微拉:纳博科夫夫人》等。
引言:喜剧与不负责任的自我
堂吉诃德的旧约与新约
莎士比亚与漫思的哀伤
“不负责任”的莎士比亚如何拯救柯勒律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
伊萨克·巴别尔与危险的夸张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对伪君子形象的
颠覆
《安娜·卡列尼娜》和人物塑造
伊塔洛斯韦沃的不可靠喜剧
乔万尼维尔加的同情的喜剧
约瑟夫罗斯的符号帝国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喜剧世界
JF鲍尔斯和神父
歇斯底里现实主义
乔纳森弗兰岑与“社会小说”
汤姆沃尔夫的肤浅和信息问题
萨尔曼拉什迪的诺布小说
莫妮卡阿里的新奇之物
库切的《耻》:几点疑思
索尔贝娄的喜剧风格
真实的毕司沃斯先生
V.S.普里切特与英国喜剧
亨利格林的英格兰
巧克力厂里的漫长一天:大卫贝泽摩
吉斯的同情反讽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想了。“不负责任的自我”,听起来像是一种解放,一种从社会规范和个人义务中逃离的可能。再结合“论笑与小说”,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文本中嬉笑怒骂,将严肃议题消解于荒诞之中的作品。我一直觉得,笑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它既能穿透虚伪,又能疗愈伤痛,更能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启齿的冲动和欲望。而小说,作为一种承载故事的媒介,总能通过虚构的世界来映照现实,让我们在旁观中反思。这本书,似乎正是在探讨这种“不负责任”的自我,如何在笑声和虚构的小说世界里找到一种存在的姿态。我好奇作者会如何界定这种“不负责任”,它是否意味着一种道德上的放纵,还是一种对社会压力的巧妙规避?它又会与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笑的审美特质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那些虚构的角色,是否就是“不负责任的自我”的具象化体现?他们如何在荒诞的境遇中,通过笑来对抗生活的无情,甚至找到某种存在的意义?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负责”与“不负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其潜在的哲学探讨上。“不负责任的自我”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存在主义的某些思想,比如萨特的自由与责任,或者加缪的荒诞。然而,作者将其与“笑”和“小说”这两个元素联系起来,又为这个概念增添了独特的维度。笑,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常常伴随着一种瞬间的解脱感,仿佛在那一刻,我们暂时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和现实的压力。而小说,则提供了一个安全而又充满诱惑的空间,让我们得以体验不同的人生,甚至可以暂时放弃作为“真实自我”的身份。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笑在解放“不负责任的自我”方面的作用,也许是揭示笑背后隐藏的对权威的挑战,对既定秩序的颠覆,或者是对自身局限性的自我嘲讽。而小说,则可能被视为一个“不负责任的自我”的孵化器,在那里,个体可以无所顾忌地探索各种可能性,实验各种身份,而不用承担现实的后果。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否会将这种“不负责任”解读为一种更深层次的自由,一种对自我本质的诚实表达,甚至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极具吸引力,让我对其中可能探讨的议题充满了好奇。“不负责任的自我”,这个短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叛的意味,仿佛是对社会强加的责任和期望的一种戏谑。而“论笑与小说”,则将这种“不负责任”的特质与文学的两个重要元素相结合。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笑在“不负责任的自我”的形成和表达中所扮演的角色。笑,作为一种超越理性思考的本能反应,是否是“不负责任”的自我最直接的语言?它是否是摆脱压抑,释放内心真实情感的出口?而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则为“不负责任的自我”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在小说的世界里,规则可以被打破,身份可以被颠覆,一切皆有可能。我期待作者能借由对笑和小说关系的探讨,揭示出“不负责任的自我”并非全然负面的概念,它可能是一种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一种对生命荒诞性的洞察,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这本书,我感觉将会是一次对文学、心理和哲学边界的探索,一次关于自由与责任的深刻反思。
评分光是看到书名,就立刻勾起了我对于那些充满黑色幽默、讽刺挖苦,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作品的回忆。想象一下,一个“不负责任的自我”,它可能不受道德约束,不顾社会规范,甚至可能有些乖张叛逆。然后,将它置于“笑”与“小说”的语境中,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狂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几个看似疏离的概念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探讨,笑是如何成为“不负责任的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能是一种对现实荒谬的尖锐嘲讽,一种对自身弱点的自我解嘲,又或者是对他人虚伪的无情戳穿。而小说,则为这种“不负责任”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在小说世界里,作者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不负责任”的人物,让他们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中,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也许,这些虚构的角色,正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的投影。这本书,我预测会是一次对文学和人性深层奥秘的精彩挖掘,它可能会挑战我们对“负责任”的传统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自由与约束的边界。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挣脱了束缚的灵魂,在文学的殿堂里肆意地开怀大笑,而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同样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容,在小说的纸页间游荡。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想象。“不负责任的自我”,听起来像是一种对生活压力的反叛,一种对僵化规则的嘲弄。而“笑”,它本身就带着一种解放的力量,能够瞬间瓦解严肃,消解痛苦,甚至揭示出隐藏的真相。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对笑与小说之间某种深刻联系的探索,它可能是在研究,笑是如何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一种审美范式,来表现和塑造“不负责任的自我”的。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本身就给了“自我”无限的可能性。它可以摆脱现实的重力,可以随意扮演各种角色。而当这种“不负责任”与“笑”相结合,那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效果?我期待书中能有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解读,用“不负责任的自我”和“笑”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故事,发现其中被忽略的深刻寓意。
评分好书,我很喜欢。一次买了多本。
评分作为一名还在努力的作家来看,是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活动入手超值推荐。
评分特别特别好看,而且很翔实~
评分没事在家看看,陶冶一下情操
评分特别特别好看,而且很翔实~
评分送同学的生日礼物,感觉还可以
评分河南大学出了不少好书,这套很喜欢,慢慢凑
评分正品,物美价廉,包装好,京东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