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
打破地域、种族界限的历史
改变了比尔·盖茨的思考方式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倾情推荐
《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著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StokesBrow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Craig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译者简介
刘耀辉,湖南邵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领域为英国史、近代欧洲思想文化、西方史学理论等。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译著主要有《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史诗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追寻文明的起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序言
作者简介
导论什么是大历史以及如何研究它?
第1章前3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2章第4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3章第5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第4章第6道门槛:人亚科原人、人类与旧石器时代
第5章第7道门槛:农业起源与农业时代早期
第6章跨越一道小门槛:城市、国家与农耕文明的出现
第7章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第8章第二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第9章第三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其他世界区
第10章即将跨越第8道门槛:迈向现代革命
第11章跨越第8道门槛: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第12章人类世:全球化、发展与可持续性
第13章更多门槛?未来的历史
词汇表
出版后记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是大历史这个新兴跨学科领域的第一本教材。
大历史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甚或地球的过去,而是整个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教师和学生都会回溯一段旅程,它始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和宇宙出现。大历史吸收了宇宙学、地球和生命科学、人类史的成果,并且把它们组合成关于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之位置的普遍性历史叙事。
所有社会都建构了普遍性故事,以此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在时空中的位置。然而,只有在相当晚近的时候,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才拼凑出一个基于科学证据之上的普遍性故事。那个故事的一些零星内容——例如,地球或许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或者现代生命形式可能是从更古老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已经为19世纪的人们所熟悉。不过,这个故事的绝大部分细节是在过去一百年中收集起来的。有幸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是能够科学地理解万物如何成为现在这个面貌的第一代人。
本教材的目的
当学生更熟悉这个故事之后,他们就会留意故事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在一起。他们将了解原子如何形成我们躯体由以构成的分子;原子本身如何在大爆炸或者扩张的星球内部形成;地球如何由那些在轨道旋转的大冰块和尘埃构成;生命如何首次出现在地球上,然后在整个地球表面扩张和变化。他们也会了解到20万年前人类如何首次出现于地球,为何我们与其他生命有机体(我们与它们分享着这个美丽星球)既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最后,我们会探询未来:这个故事会走向何处?人类和地球的可能命运是怎样的?宇宙的最终命运又会如何?
这本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考察和评价那些将这个历史叙事结合在一起的许多联系。
第一版特色
除了迷人的写作风格之外,《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还呈现出一系列特色,它们让大历史故事栩栩如生,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这个令人兴奋的故事。这些特色如下:
导语本书用长篇导论界定了大历史概念,勾勒了复杂性和出现的概念,并且介绍了大历史的八大门槛(thresholds)。
考察大图景阅读新材料的最好准备就是提问。每一章开头都会设置几个问题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励他们从大历史的宏大规模进行思考。比如,第6章提出的问题包括:
·城市是什么?国家是什么?农耕文明是什么?
·人们如何学会提高农业生产力?
·哪些技术变化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每章问题
与每章开头设置一些问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一样,每章末尾设置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整合和评价他们已经阅读和学习过的内容:
·为何人们开始聚集到城市?
·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世界上哪些地方?
·描述四个不同世界区中城市和国家演进呈现出来的差异。
·描述用来重构早期文明的各种证据。
·本章关注早期农耕文明的相似性,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宗教在城市和国家的出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绝对值得特别提及,那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对于一本探讨如此宏大主题的作品来说,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深度理解文本的有效工具。那些精心挑选和制作的图像,极大地辅助了复杂概念的阐释,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可触摸。我常常发现自己被某一张图表深深吸引,然后顺着图表的回溯到相关的文字论述中,形成了一种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这比单纯依赖文字的传统历史书要高效得多。它让阅读从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升级成了一种结合了视觉美学与逻辑思辨的综合体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有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实在是一种幸运。
评分这本巨著的展开方式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它像是搭乘了一艘时空飞船,带领我们穿越了人类文明的漫长隧道。作者的叙事功力炉火纯青,将那些宏大叙事与细微的人类情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你会发现,那些你原本以为已经定格的历史瞬间,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和鲜活的生命力。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书,而是一场关于“我们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的深刻对话。那种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事件串联起来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模糊地带时的审慎态度,既不轻易下断言,又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读完后,感觉自己对世界运行的基本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的整体。这本书的厚度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旦翻开,那份沉浸感会让你忘记时间的存在,仿佛真的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着那些伟大与平凡的交织。
评分我通常对那种试图包罗万象的著作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贪多嚼不烂,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内在逻辑和流畅性。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控制节奏,何时该放慢脚步细致描摹某个关键的文明节点,何时又该疾驰而过,勾勒出数千年的变迁轮廓。我尤其欣赏它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探讨,它没有将历史塑造成一条预先铺设好的轨道,而是强调了无数变量交织作用下的复杂性。读起来有一种跟随智者漫步于时间长河之畔的感觉,既能看到历史的巨石垒砌,也能察觉到微风拂过湖面的涟漪。这种阅读感受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培养的不是对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对历史进程的直觉判断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体量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它迫使你跳脱出日常琐碎的视角,去审视人类在时间维度上的位置。它探讨的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穿透力,那些发生在远古的决策和思潮,竟然能与我们当下的困境产生奇妙的共振。这才是“大历史”的真正价值所在——它能为我们当下所处的迷茫提供一个更宏大、更具历史深度的参照系。我感觉自己的焦虑感有所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人类文明持续韧性的敬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提供新视角的传世之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接触这类探讨“大”主题的书籍时,内心总会有些许不安,担心它会变成故作高深的哲学空谈,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文字是如此的精炼而富有力量,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它处理“虚无”与“万物”之间的张力,并非用晦涩的术语来搪塞读者,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历史案例和思想脉络来层层推进。读到某些关键转折点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描述,试图消化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既能让你抬头仰望宇宙的浩瀚,又能让你低头关注个体命运的微小挣扎。这种平衡感是极其难得的,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绝非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读物。
评分挺精彩的一本书,618买的,太便宜了,希望是正版,感觉有点像。
评分真的是太赞了,一直很喜欢!
评分很给力,物美价廉
评分送货速度很快,书本基本也没有什么磨损,很好
评分好,图文并茂,好书
评分同时推荐买的,还没静下心看,以后慢慢品赏
评分书的质量很差,封面页都没胶好!京东卖的东西有问题!真后悔为了便宜一点,下次还是*的书好!
评分还行。。。。
评分东拼西凑的泛泛而谈的东西,没有什么自己的内容,不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