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為譯著,由何恩之、魏正中著,王倩譯。經過中國考古學熏陶的魏正中和經過佛教、藝術史學術傳統訓練的何恩之閤作,對公元之初至650年左右的龜茲地區石窟寺院進行瞭研究,從而對龜茲地區佛教僧團生活和修行禮拜方式産生瞭新的認識。兩位作者各自所學知識和擅長領域不同,但正是這份不同産生瞭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而在龜茲石窟和僧團生活、修行上得到瞭新見解。
譯稿翻譯水平較高。
本書將石窟及壁畫視作當地僧團獨特修行方式的再現,目標是復原龜茲境內數處石窟寺院中僧團的生活。前兩章魏正中(Giuseppe Vignato)對龜茲古國八處主要石窟寺院遺址進行瞭復原研究,特彆關注其布局和演變。他檢討瞭單座洞窟的相關問題,尤其重視曾受到較少關注的講堂窟、大像窟和禪定窟。他探索瞭洞窟組閤與組閤類型以及組閤構成區段的模式,認為每處石窟寺院是構築龜茲國佛教有機體的一塊基石。本書認為石窟整體,包括建築、壁畫及現已不存的塑像,是僧侶們精神生活的創造,是他們特定修行實踐的有形展示。何恩之(Angela F. Howard)在第三、四章主要探尋串聯龜茲中心柱窟內所有裝飾的統一綫索,她的研究重點在於特殊圖像。
本書對龜茲佛教特質的解讀不僅依靠可以獲取的考古資料,而且包括遺址中發現的文書殘捲。第四章何恩之將這些殘捲與特定的部派思想聯係起來,以闡明龜茲國流行的佛教部派。除采用龜茲地區齣土的殘捲外,作者還主要參考瞭梵文文獻,必要時也引用瞭漢譯梵文原典。
本書對龜茲佛教的研究幾乎全部基於當地資料——洞窟、壁畫、文書。然而也不忽略周鄰佛教地區的可能影響,以印度為主,中原次之,我們嘗試從龜茲作為接受者和轉化者的角度來解讀,進而指明龜茲佛教及其藝術在中亞的發展自成體係。
魏正中(Vignato Giuseppe),意大利籍,美國芝加哥天主教神學聯盟宗教學學士、碩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新疆佛教、地中海、羅馬帝國、絲綢之路等領域的考古研究,發錶有專著《區段與組閤——龜茲石窟寺院遺址的考古學探索》(上海古籍齣版社,2013年),主編譯著《梵天佛地》(圖齊著,全八冊)等。
序言 i
凡例 iii
前言 v
龜茲古國的石窟寺院
剋孜爾尕哈 7
森木塞姆 19
瑪紮伯哈 29
剋孜爾 36
托乎拉剋艾肯 54
溫巴什 60
颱颱爾 62
庫木吐喇 66
庫木吐喇溝口區 67
庫木吐喇窟群區 72
龜茲石窟寺院的構成單元
洞窟命名 83
前室與連通結構 84
僧房窟 92
中心柱窟 95
講堂窟 99
大像窟 108
禪定窟 123
洞窟組閤 138
區段 142
石窟寺院之間的關係 145
禪修的視覺語言
不淨觀: 龜茲壁畫中與僧侶持戒有關的禪修 154
中心柱窟裝飾的新程序: 禪修的無聲之語 157
捨衛城雙神變的圖像變化: 從敘事到符號 177
捨衛城大神變的“特殊圖像”: 其在洞窟中的錶現、布局及從佛 182
大像窟中化佛是否為捨衛城大神變的另一種解釋 199
從施演神通到視覺力量: 宇宙佛 202
剋孜爾第175 窟的佛陀是宇宙佛的另一種錶現還是同源的另一形象 213
禪修産生的神奇地景 219
視覺語言的起源
奧秘文本與圖像錶現 229
龜茲藝術是否為犍陀羅文本與圖像的再現 242
結束語 253
附錄 258
附圖說明 260
附錶說明 272
參考文獻 273
這本書的引言部分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的敘事方式既有曆史學傢的嚴謹,又不乏文學傢的浪漫筆觸。他巧妙地搭建瞭一個宏大的背景框架,將我們帶入瞭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那種如同身臨其境般的描述,讓我仿佛能聞到古老城池中風沙的氣息,感受到文明更迭的磅礴力量。他沒有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研究領域,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好奇心。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對未知保持謙遜的探索精神,沒有將復雜的曆史問題簡單化,而是坦誠地展示瞭考古工作中的諸多不確定性與挑戰。這種真誠的態度,讓讀者在跟隨他的思考過程中,也仿佛參與瞭一場智力上的探險,使學習的過程充滿瞭樂趣和啓發。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跨學科內容的融閤方麵,展現齣超乎尋常的功力。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考古報告,而是將人類學、藝術史乃至環境科學的視角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每當涉及到對某種器物或建築風格的分析時,作者總能迅速切換視角,從材料的來源追溯到當時的社會結構,再到宗教信仰的演變,邏輯鏈條清晰而有力。這種全景式的考察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古代社會復雜性的認識。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曆史研究絕非孤立的碎片拼接,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生態係統。特彆是他對某些文化符號的解讀,既尊重瞭既有的學術觀點,又提齣瞭自己獨到且富有洞察力的見解,讓人在贊嘆之餘,也引發瞭對自身知識體係的反思和重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彆齣心裁,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觸感溫潤,配閤著燙金的文字,在光綫下呈現齣一種低調而奢華的質感。特彆是那個仿佛曆經歲月洗禮的紋飾,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它背後蘊藏的故事。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行距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疲勞。作者在細節上的用心,從書脊的裝訂到扉頁的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深沉的熱愛與尊重。拿到手時,分量感十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它讓閱讀體驗從視覺、觸覺上得到瞭極大的升華,讓人在尚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已經被這本書的氣質所吸引。對於那些注重書籍本身價值和美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預示著內部蘊含的知識與探索的深度。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那些圖錶和輔助材料。作者對細節數據的處理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那些經過精心整理和繪製的平麵圖、剖麵圖,簡直就是一把把開啓曆史迷宮的鑰匙。我原以為這類學術性較強的論述會顯得枯燥乏味,但齣乎意料的是,圖文結閤的方式極其有效地避免瞭這一點。每當文字描述遇到睏難時,一張精準的圖示就能瞬間點亮我的理解,將那些抽象的考古發現具象化。尤其是一些關鍵遺址的復原圖,想象力與科學分析完美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對那個失落的文明有瞭更具體、更立體的認知。這錶明作者在技術層麵和解讀層麵都下瞭極大的功夫,不是簡單地羅列資料,而是在構建一個可供思考和驗證的模型。
評分這本書的最終效果,遠超齣瞭我最初對一本專注於某一特定曆史區域的學術專著的預期。它成功地將專業性與普適性做到瞭完美的平衡。對於專業人士而言,它提供瞭紮實的研究基礎和前沿的思考路徑;而對於普通曆史愛好者,它也構建瞭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長廊,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一種探索人類文明起源的激情。讀完閤上書本時,我的腦海中沒有留下任何生硬的學術術語的堆砌,反而留下瞭對那個遙遠時代鮮活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智慧的深刻印象。這種能夠跨越門檻,有效溝通復雜信息並激發讀者深層思考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可貴的價值所在,它無疑是該領域內值得反復閱讀的裏程碑式的著作。
評分送貨快 價格還可以 ,挺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好
評分今天收取瞭一大考古重建與視覺再現堆京東書
評分有興趣的,不妨收一套,慢慢品鑒。
評分書是好書
評分經典著作,值得大傢購買
評分探討瞭古龜茲的曆史,特別是寺窟,銅版紙印刷,比較精美,不過價格不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