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该书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谭。故事引人入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与《聊斋志异》并称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双璧。
本书原文部分全本精校,译文部分尊重原著,文笔洗练又不失细节,力求重现《阅微草堂笔记》原有的行文魅力。对于需要借助译文领略原文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读者,可读性强,入门路径正,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盛跋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附:纪汝佶六则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
清代自康熙、乾隆以来,文言笔记小说极为繁荣。以成就和影响而言,当推《聊斋志异》为第一,可以和它分庭抗礼的,则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1724一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孤石老人,在《笔记》中自署“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二十四岁中举,三十一岁成进士,由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在他的一生中,除四十五岁时因泄露消息给行将受到查抄的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受牵连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外,可说是宦途通显。乾隆三十八年(1773)即从他四十九岁起,主持修纂《四库全书》达十余年,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以后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他的诗文经后人辑为《纪文达公遗集》十六卷。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熹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前后历时九年。嘉庆五年(1800),其门人盛时彦为之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我买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些能暂时逃离现实喧嚣的读物。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信息爆炸,让人心浮气躁。而这套书,就像一个静谧的港湾。每次捧起它,那种沉静的氛围立刻将我包裹起来。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那样强迫你紧跟剧情,而是允许你随意翻阅,停留在任何一个感兴趣的篇目上。有时候,我甚至会随机挑选一个章节开始读,读完后,就关闭书页,让书中的场景在脑海中慢慢散去。这种阅读方式非常自由,也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它里面描述的那些场景,比如夜半的鬼火,深山里的异兽,或是人与鬼魂之间的温情纠葛,都带着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它们不是为了制造纯粹的恐怖,而是为了探讨人性的边界和生命的本质。阅读它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体会那种古人特有的“慢”节奏,这对于缓解现代人的焦虑感,有着奇妙的疗愈作用。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套书的“全译”部分会不会让原本古奥的文字变得过于白话而失了神韵,但读下来,我彻底放下了心。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在保持原文那种典雅、精炼的文风的同时,又精准地传达了复杂的语境和细微的情感差别。这种“信达雅”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尤其是一些涉及古代哲学思想或者民间信仰的段落,译者没有简单粗暴地进行意译,而是通过细致的注释或者巧妙的措辞调整,让现代读者能够顺畅地领会其精髓。我常常会对比着原文和译文来看,发现译者在处理那些涉及到人情世故微妙之处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对话”。你仿佛能感受到一位身处历史洪流中的智者,正耐心地向你娓娓道来他所见所闻,而这套译本,就是那位智者最忠实的传声筒。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髓,但又苦于文言文功底不足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化符号和民俗背景特别着迷的人。这套笔记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就是它浓缩了大量清代中期的社会生活切片。它不仅仅是“笔记”,更是一部活态的文化史料。从那些对地方官吏行为的辛辣讽刺,到对民间巫术、医术的详细记载,再到对士大夫阶层日常交际的描摹,都展现出极其丰富的社会层次感。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描述,里面提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些我通过其他史书略有耳闻,但在这里,它们被嵌入到具体的故事场景中,变得有血有肉,鲜活无比。这套书为我理解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伦理观念的变迁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视角。阅读时,我经常会联想到清宫剧里的某些场景,但立刻意识到,真正的历史远比戏剧化的演绎要复杂和幽默得多。这本书提供了多维度的观察点,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少滤镜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着迷,光是翻开它厚实的封面,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我最近迷上了研究清代的笔记小说,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为我这种“老派”读者量身定做的。字体清晰,纸张手感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通过那些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篇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喜欢它在记录那些志怪异闻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冷静而又充满探究精神的笔触。作者似乎总是在事实与想象的边缘徘徊,让你分不清哪些是真有其事,哪些是他个人的臆想,但正是这种模糊性,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奇谈异闻,更在于它折射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恐惧,以及他们处理这些超自然现象时所采用的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态度。每次读完一小节,都忍不住合上书,沉思片刻,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年代。
评分说句实在话,这套书的厚度和分量,起初是有点吓退我的。我担心自己能否坚持读完,毕竟它不像流行的畅销书那样,有着明确的阅读诱惑点。然而,一旦沉浸进去,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就出现了。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于情节的悬念,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书中有些篇目非常短小精悍,几十字就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令人深思的故事,如同精致的玉器碎片,需要你细细摩挲才能体会其光泽。而有些篇目则篇幅较长,像一篇小小的学术论文,深入探讨了某种现象的成因。这种阅读的张弛有度,非常考验读者的耐心,但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它迫使我必须专注,不能走马观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学会了从更深层次去剖析事物的表象。这真是一套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一直关注这套图书,商家靠谱,物流给力!!
评分质量太好了
评分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
评分还没有看,看了来评价
评分物流很给力,上午下单,下午就收到了
评分字大,装订也好,总之不错,就是不喜欢硬皮的。
评分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套装共2册),丛书必买
评分打开有几页是撕破的
评分京东的速度,上海古籍的质量,一切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