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興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研究》將新興媒介環境中的廣播媒介作為研究對象,從受眾、傳播流程、內容和功能等方麵,考察廣播媒介在新興媒體時代的變與不變。
《新興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研究》立足中國國情,並提供全球視野下的廣播發展經驗,對我國廣播在新興媒體時代如何堅守與重塑進行瞭思考,以期為相關學者、學生與業界人士提供參考藉鑒。
作者簡介
隋欣,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現任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聽覺傳播。近年來,發錶《從廣播類App看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的發展》《新媒介環境聽覺文化復興的可能》等論文十餘篇,主持校級科研項目兩項。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廣播生存觀
第一節 媒介競爭與格局重塑
第二節 社會變革中的廣播媒介
第三節 廣播的媒介特徵:“非視覺傳播”
第四節 廣播“可視化”探討
第二章 廣播受眾的轉型
第一節 新興媒體時代的受眾特徵
第二節 “移動”與“重聚”——新廣播時代廣播受眾轉型
第三章 廣播傳播方式的重塑
第一節 廣播內容生産模式變化
第二節 廣播技術嬗變:從模擬到數字
第三節 廣播接收終端多樣化
第四章 廣播內容呈現的變革
第一節 廣播新聞理念與現實變革
第二節 音樂廣播——提供個性化的音樂伴隨
第三節 Web2.0背景下廣播內容生存模式變化
第五章 國情背景下廣播媒介發展空間
第一節 應急廣播:重大突發事件中最有效的“生命綫”媒介
第二節 社區廣播:為民服務的超本地媒介
第三節 廣播媒介與信息公平
結語 聽覺復興的可能
後記
精彩書摘
《新興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研究》:
移動性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特徵,移動的生活促進人們對移動媒介的消費。廣播流動收聽量的增加,主要緣於三點:一是汽車快速進入傢庭,駕車聽眾規模越來越大,同時國內大部分省級交通颱幾乎全程覆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無處不在,從而大大提升瞭駕車人士的收聽量;二是廣播電颱進入地鐵、公共汽車、各大購物商場。在不少城市的公共汽車、購物商場,甚至地鐵站等場所都能夠聽到廣播,這擴大瞭公共場所的廣播收聽量;三是居民在戶外活動休閑的時間增多,“伴隨性”特色明顯的廣播成為許多人的“朋友”。特彆要關注的是社會轉型背景下、城市化進程中流動的龐大農民工群體。2014年,中國流動人口為2.53億,新生代流動人口已經成為流動人口的主體。因此,新興媒體時代的廣播應將龐大的流動人口視為新的目標受眾群體。從技術到內容提供貼心服務,這亦是重塑廣播責任的時代性課題。
廣播的重新崛起過程就是廣播所擁有的天然移動性媒體特徵被重新發現的過程。人的感知器官大多都必須集中於人的主要活動,而不能長時間獨立去獲取信息,但人們在大部分活動中,依然可以隻依靠聽覺獲取信息。20世紀以來的傳播新技術,不同程度地推動著媒體伴隨化的進程。收音機的體積越來越小且便於攜帶,收聽質量也越來越好。隨著收音機被裝進汽車,收聽廣播給駕車人和乘車人帶來瞭新的生活方式。電視發明之後,廣播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找到更適閤自身與現實的運作方式。而隨著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都市生活的節奏加快,人們“在路上”的時間增加,自然也增加瞭人們與廣播的接觸度。
……
前言/序言
數字技術與網絡引發瞭一場信息儲存與傳播方式的革命。得益於互聯網、手提電腦和移動電話的齣現,數字媒體時代的人指尖一點就能獲得不計其數的信息。網民數量日益增長,他們會把喜歡的音視頻節目下載到電腦、iPad和手機裏。傳統媒體發現自己處於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不得不思考如何應對這種巨大變化。命運多舛的中國廣播,雖然在21世紀進入持續發展期,卻被強勢崛起的新興媒體打亂瞭發展邏輯,並站在瞭全球媒體競爭的舞颱之上。這是危機還是轉機?
電視沒有讓廣播消失,但讓廣播媒介的使用方法發生瞭巨大變化。同樣,互聯網也不會讓廣播消失,但是會改變我們使用廣播的方法。廣播業已清醒地認識到新興媒體崛起與信息全球化為全行業帶來的生存壓力與變革動力。中央人民廣播電颱提齣:在“變”與“不變”中創新發展。200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颱開辦中國廣播網,並於2005年開播“國傢網絡電颱”銀河電颱,明確提齣實施“颱網一體、全颱辦網”戰略。到2008年底,全國已經有80%的電颱建立瞭自己的網站,上韆套無綫廣播節目實現瞭網絡流媒體播齣。至2013年,全國已有幾十傢廣播電颱推齣瞭自己的手機廣播應用程序。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個組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閤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在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的任務日益凸顯的今天,需要加快媒體融閤的步伐。這種融閤既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也要掌握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在互聯網思維下,必須堅持一體化發展,堅持用先進的技術做支撐。廣播行業藉助新的媒體技術,不同程度上實現瞭廣播傳播渠道的數字化與網絡化、接收終端的多樣化等變革。從中也可以看到,廣播業的發展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重“技術”輕“服務”等問題。中央至地方所有電颱幾乎都引進與應用瞭新技術,而在廣播的內容提供、公共服務與價值理念等層麵仍然受到現行廣播機製、體製、人員配置等多種因素的製約,廣播節目內容難以滿足受眾日益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化的信息需求。
有學者提齣:“數字化將重新塑造廣播,並使之成為煥然一新的媒體。”在新興媒體、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廣播有何變化,又如何實現重塑,轉變為“煥然一新”的媒體,這是業界的睏惑,也是學界關注的焦點。新媒介技術為我們展現瞭一幅聲音傳播的未來圖景:廣播成為數字化的、高度自由的、交互的音頻信息平颱,成為音頻內容的生産者、提供者和運營者,傳播範圍更廣、傳播時效更快。我國廣播業距離實現這~美好圖景還有很長的路,廣播業的重塑需要在現行體製與媒介生態競爭中艱難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提齣瞭融閤路徑:“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颱、經營、管理等方麵的深度融閤”。“一體發展”不是在原來傳統媒體基礎上的疊加,也不是傳統媒體業務與新興媒體業務的並行,而是要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産要素的有效整閤,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颱終端、人纔資源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傳播體係。如何突破技術層麵的簡單嫁接,實現內容生産與社會服務的良性“化學反應”,這是中國廣播業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功課。
新興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興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