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漢多少事,而今知幾何。劉邦與項羽,最後勝利者是劉邦的真正原因何在?強盛的大漢傷心之地在那?漢文帝是如何登上曆史舞颱,晁錯是如何為瞭削藩丟掉性命,獨尊儒術的幕後人物何在?王莽何許人也,劉秀是否被曆史低估,那個數星星的孩子你是否還記得?班超是如何開拓西域,又是誰把強大的匈奴打到歐洲。強大的漢朝為何滅亡,而誰在為瞭挽救強盛的王朝奮不顧身,這一切,盡在《不容青史盡成灰:守土與開疆》一書中,等待你的發掘。
張嶔,男,濟南人,山東省作傢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1999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做過話劇編劇、DV導演、影視編劇等多項工作,並有小說、戲劇、電視劇、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問世。纍計在各類報刊雜誌發錶文學作品100餘萬字。原創小說《革命姑娘》曾獲2001年榕樹下網絡文學擂颱賽中篇特彆奬,短篇小說《綠衣紅傘》曾獲2002年黃金書屋文學奬。現為簽約作傢、專欄作傢,鳳凰網曆史專欄作傢,從事曆史類書籍創作。主要作品有《被遺忘的盛世》《就這樣收復颱灣》等。
001 | 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機會
014 | 第二章 匈奴曾這樣欺負漢朝
023 | 第三章 雲中,漢朝的“傷心之城”
026 | 第四章 漢文帝母子發跡
037 | 第五章 西漢“中央集權”的殉難者
048 | 第六章 七國之亂,大亂有大治
060 | 第七章 “獨尊儒術”奠基人
068 | 第八章 長沙王為何幸存
074 | 第九章 揭開南越王國的神秘麵紗
085 | 第十章 衛青、霍去病如何敗匈奴
099 | 第十一章 百越從此入華夏
107 | 第十二章 漢武帝的錢從哪來
120 | 第十三章 誰是西漢的“經濟牧羊人”
130 | 第十四章 趙充國,“昭宣中興”第一將
138 | 第十五章 陳湯瞭結北匈奴
141 | 第十六章 “昭宣中興”全解讀
147 | 第十七章 西漢被外戚“衰”瞭
152 | 第十八章 王莽的真麵目
162 | 第十九章 劉秀,被低估的馬上皇帝
166 | 第二十章 光武為何稱“中興”
179 | 第二十一章 馬革裹屍自其始
194 | 第二十二章 數星星的孩子——張衡
207 | 第二十三章 班超怎樣經略西域
216 | 第二十四章 把匈奴打到歐洲
222 | 第二十五章 漢匈戰爭的“副作用”——鼠疫
226 | 第二十六章 門閥分裂瞭東漢
230 | 第二十七章 楊震嚮東漢腐敗“亮劍”
247 | 第二十八章 東漢最後的戰神——皇甫嵩
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機會
說起西漢王朝開國戰爭時代,哪一個人物在今天的知名度最高,答案恐怕並非勝利者漢高祖劉邦,而是他的死對頭——西楚霸王項羽。
韆百年來,世人對項羽傳奇的演繹,民間戲麯自不必說,各類文學作品滿天飛,一麯《霸王彆姬》更是從古唱到今,力拔山兮的武勇,纏綿悱惻的愛情,讓多少代觀者愴然淚下。戲文裏唱,電視劇來來迴迴拍,電影前前後後拿瞭一圈奬。時代變,年頭變,流行時尚變,項羽的知名度卻是韆年不變,甚至在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裏水漲船高。一句話:這是一個深受世人喜愛的人。
為什麼喜愛,理由自然很多。比如他雖然狠,但是夠爽直,是條血性漢子。又比如他雖然事業失敗,但是用情專一,愛情感天動地,一生得遇虞姬,夫復何求?纏綿悱惻的愛情,給後世增添瞭幾多趣味的談資。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比較冤:身為正宗楚國名門後裔,手握彼時中國最強大的江東軍團,連橫掃六閤的秦軍都敗在他的手中,一度雄霸天下誰與爭鋒,最終卻敗於區區劉邦,落得烏江邊橫刀自刎的悲壯結局。惋惜如項羽,愴然如項羽,韆載之下,又怎能不叫後人嘆息連連?
而事實上,在項羽的人生道路上,他本來有無數次機會,不但可以一舉鼎定天下,將野心勃勃的對頭劉邦掐死在搖籃裏,更可能建立一個雄踞東亞大陸的“大楚帝國”,然而他就像一個胸有大誌卻不知珍惜的富二代子弟,一次次揮霍瞭上天賜予的機會。最後的悲情,固然可嘆,卻也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且讓我們從頭到尾看一看,項羽,究竟錯失瞭哪些機會。
一
說項羽的人生,不得不先說秦王朝的滅亡。
二世而亡,國祚僅延續瞭十五年的秦王朝,公認的亡國喪鍾,是公元前209年發生在安徽宿州東南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寜有種乎”,揭開瞭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戰 爭的序幕。然後群雄四起,先是魏國宗室後裔魏咎在魏國故地復國,接著齊國王室田儋、田榮兄弟在山東復國,趙國後裔趙歇在張耳、陳餘的擁戴下在趙地復國。一時間天下大亂,秦帝國統治搖搖欲墜,幾十萬人馬在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可最終到底是誰,“逐”到那隻“鹿”——天下呢?
摺騰瞭沒多久,“群雄”就露餡瞭。陳勝、吳廣動靜最大,一度擴張到幾十萬人,可到底是農民起義,戰鬥力低不說,更無長遠眼光,所過之處盡是破壞燒殺,全無政治方略。他們的國號叫“張楚”,意思是“張大楚國”,藉著戰國時期楚國的牌子擴充實力。此舉開始奏效,陳勝的軍隊一度打到函榖關,險些端瞭秦帝國的老窩。可打瞭幾個勝仗,“張楚”的部將們就開始忙著稱王瞭。他的部下紛紛自立,特彆是其中原屬六國的貴族們,紛紛藉機擺脫陳勝自立,重新恢復王號。結果,陳勝的主力軍隊周文部攻打函榖關失敗,反而被秦將章邯重創,聲勢浩大的張楚政權立刻分崩離析,各地部下們紛紛和他劃清界限,拒絕援救。到瞭第二年十二月,章邯又率軍攻剋“張楚”的首府陳縣,陳勝遭部下莊賈殺害。一度轟轟烈烈的張楚政權,說到底不過是盜版的楚國,最終不成氣候。
而在這個時候,“正版”的楚國誕生瞭——公元前209年九月,原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殺蘇州太守,得蘇州子弟兵八韆,繼而誓師渡江,公元前208年,擁立楚國宗室熊心為帝,號稱楚懷王,戰國時代秦國最頑強的對手——楚國復國瞭。
楚國復國以前,中原大地早就打成瞭一鍋粥。陳勝、吳廣先鬧,接著六國宗室都進來湊熱鬧,這些“群雄”本身實在不成氣候。陳勝自不必說,從開始到最後,隻是農民起義。至於魏國、齊國、趙國,更是難成氣候——秦始皇在位時期,對六國宗室采取瞭極其殘暴的打壓政策,六國的大戶皆遭削弱,十年的暴政,修長城、東巡,導緻北方生産破壞嚴重,人民流離失所,經濟疲敝凋零。外加這幾位“王室之後”大多在恢復瞭故國的領土後,立刻關起門來稱王,全無逐鹿天下的雄心。北方各路豪傑,最多是給秦帝國製造點兒麻煩。陳勝、吳廣被平定後,秦帝國集中兵力,對北方諸侯各個擊破,平定天下,貌似是早晚的事——直到楚國復國。
有瞭楚國,事情就不一樣瞭。事實上,在秦末的亂象中,能夠終結秦王朝命運的,唯有楚國;具備一統天下實力的,更隻有楚國。論原因,眾所周知,秦國滅六國時期,楚國的抵抗是最為激烈的,楚國王室的命運也是最悲慘的,世人的同情自不必說,楚國遺民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也是最強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秦帝國對中原諸國後人的殘暴壓製下,楚國的實力卻是保全最多的。這倒不是因為秦王朝心善,而是因為楚人地處長江流域,秦王朝有些鞭長莫及。秦始皇晚年的暴政,造成中原農民大量逃亡。為逃避苛政、兵役、賦稅,大量原居於山東、河南、河北地區的百姓,紛紛避難到長江流域,這裏天高皇帝遠,尚能安居樂業。到瞭秦二世鬍亥在位時期,楚地的人口、經濟力量,都足以與秦王朝抗爭。當然,最大的本錢還是人——楚國宗室項傢。
項傢,即項羽的傢族。這個傢族不簡單,有人說他們是楚國的直係皇室,因被封在項地,因此改姓項。也有人說他們是楚國的貴族,武將世傢。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這個傢族在楚國曆史上一直很顯赫,世世代代英傑輩齣。秦始皇滅六國的戰爭裏,給瞭天下無敵的秦軍最沉重打擊的,就是楚國大將項燕。二十萬秦軍被他打得灰飛煙滅,最後秦將王翦以六十萬重兵南下,采取長期相持的戰術,依靠秦國強大的國力和後勤保障能力,最終拖垮瞭項燕的百萬楚軍,楚國因此滅亡,項燕也在秦軍的最後一擊中壯烈殉國。但此戰秦國也損失慘重,而功敗垂成的項燕,雖是楚國滅亡的“罪人”,但他悲壯的抵抗,長期以來深得六國遺民的敬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扯旗造反的時候,雖敢說齣“王侯將相,寜有種乎”的豪言,卻還要藉項燕的名義,打著“楚”的名號。而就在不久之後,背負著祖先光榮與仇恨的項傢子孫們,也開始瞭他們壯懷激烈的復仇行動——楚國復國。
復國的主角,就是項燕的兒子和孫子——項梁、項羽叔侄。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傢族遭到秦帝國殘酷的壓製。項羽齣生在江蘇宿遷,幼年時全傢遭到秦王朝的搜殺,不得已避難到江南蘇州地區。這裏是楚國的舊地,也是楚國遺民的聚居地,秦帝國雖在此地設有官署,卻一時難以節製。天高皇帝遠,憑藉顯赫傢世的號召力和兩代武勇的英傑,項氏傢族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一方豪雄。至於項羽本人,史傢記錄比較多的,是他少年時的武勇。他父親早逝,自幼被叔叔項梁帶大。項梁先讓他學書法,學瞭不久就厭瞭;又讓他學兵法,學瞭不多久也厭倦瞭。唯獨武功練得勤,少年時代即孔武有力,又加天生神力,很快成瞭一方英傑,卻也埋下瞭他最後的悲劇命運:武功固然能名噪一時,但是一個經常厭倦的人,最終也會被命運所厭倦。
大澤鄉起義後,項傢也隨即行動,於公元前209年九月發難,殺死秦帝國派駐江南的會稽太守殷通,一舉占有江南大地。這次行動由項羽的叔父項梁發動,二十四歲的項羽參與,斬殺殷通數百守衛,立下初齣江湖第一功。而後他們擁立熊心為帝,重建楚國。隨後揮師北上,爭鋒天下。初戰極為順利,一直打到山東定陶地區。這時期,項羽也從叔叔身邊的偏將,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大將,一路擔當開路先鋒,勢如破竹。特彆是雍丘之戰中,他率先衝鋒,擊殺秦將李由,將秦軍打得大潰,立下頭功。但到瞭定陶,楚軍卻第一次碰上瞭對頭——鎮壓瞭陳勝、吳廣起義的秦將章邯。這個文官齣身的儒將,是大秦帝國最後一員將星。定陶之戰,章邯故伎重演,以穩守戰術拖垮楚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襲擊,將項梁統帥的主力軍打得全軍覆沒,項梁本人也在戰鬥中身亡。曆史的命運再次走到瞭一個分叉口:這時候北方的抗秦形勢糟得不能再糟,先前扯旗復國的齊王田儋被章邯滅掉瞭,魏王魏咎也被平定瞭,原本轟轟烈烈的北方“六國復國運動”,隻剩下趙國趙歇一係,被圍睏在巨鹿城苟延殘喘。而項梁北進的楚軍,也被打得全軍覆沒,項傢的戰將們在這場戰鬥中死傷殆盡。章邯隨即揮師北嚮,六十萬大軍將巨鹿城團團圍睏,一旦巨鹿城破,北方的六國反秦勢力就將徹底灰飛煙滅。而據守江南的楚國,也勢必不能獨存,這是一場唇亡齒寒的戰爭。
厚重感撲麵而來,光是書名就讓人心頭一凜,那種“守土”的責任感和“開疆”的壯闊視野,在字裏行間似乎都能觸摸到。初翻幾頁,就被那種史詩般的敘事節奏所吸引,作者的筆觸並非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對曆史進程深刻的洞察和對人物命運復雜性的細膩刻畫。讀到某個關鍵轉摺點時,我甚至能想象齣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感受到決策者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這本書絕不是那種輕鬆的消遣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大量的心力去理解那些錯綜復雜的曆史背景和權力博弈。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與曆史進行一場嚴肅的對話,讓人在敬畏之餘,也對“得”與“失”、“成”與“敗”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人性展現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讀完後,那種意猶未盡的迴味,是對作者功力的最好證明。
評分閤上書本,長嘆一口氣,感覺像是完成瞭一場漫長的精神馬拉鬆。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它能讓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有血有肉,讓那些塵封的往事重新煥發生機。特彆是對那些“守土”的細節描寫,那種對每一寸土地、每一條防綫的執著,讓人動容。它沒有過度美化英雄,反而更側重於展現他們在睏境中的掙紮與堅持。這種真實感是極其難得的。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書中人物麵對的睏境,放到今天來看,我們是否還能做齣同樣艱難的抉擇?這本書的重量,不僅在於它所承載的曆史厚度,更在於它對當下我們精神麵貌的一種無聲叩問。
評分坦白說,初看這書名時,我還以為會是一部傳統的曆史正說,但讀進去後發現,它的敘事手法遠比想象的要靈動得多。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記錄“發生瞭什麼”,更熱衷於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代價是什麼”。書中對於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做齣關鍵性“守土”或“開疆”行為的個體,其心理活動的剖析,極其到位,讓人讀後拍案叫絕。那種在巨大壓力下,既要顧全大局,又要處理日常瑣事的真實感,躍然紙上。每當故事推嚮高潮,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暗示。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過去那個遙遠的時空,拉近到瞭觸手可及的當下,讓我們這些後人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先輩們所承擔的重負與榮光。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經曆瞭一次漫長而麯摺的旅途,沿途的風景壯麗卻也布滿荊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那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冷靜的剋製,它沒有過度渲染情緒,而是通過嚴謹的史料和充滿張力的細節,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曆史的重量。那種“不容青史盡成灰”的執念,滲透在每一個角色的言談舉止中,即便是配角,也都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價值。我花瞭很多時間去琢磨那些關於“守”與“拓”的哲學思辨,它不僅僅是關於疆域的爭奪,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堅守與進取。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很有格調,那種沉穩的色調,仿佛在提醒著讀者,你正在閱讀的是一部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作品。
評分這是一部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深意的著作。不同於市麵上許多追求速度和爆炸性情節的曆史小說,這部作品更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嘗或許平淡,但後勁十足,迴味悠長。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邊境衝突和內部治理之間的平衡感,很多時候,真正的“開疆”並非刀光劍影,而是在人心和製度上的微妙較量。那些關於後勤、外交、民生的論述,非但沒有讓敘事顯得枯燥,反而為整個宏大的背景增添瞭令人信服的真實感。它讓我認識到,所謂的“偉業”,往往是無數個微小卻堅定的選擇堆砌而成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在於引導讀者去構建屬於自己的曆史觀和價值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張嶔同誌的曆史作品看瞭幾本,挺有見解,寫得不錯。就把這一套書一本一本地買迴來瞭,藉得推薦!
評分張嶔同誌的曆史作品看瞭幾本,挺有見解,寫得不錯。就把這一套書一本一本地買迴來瞭,藉得推薦!
評分一個係列就那麼幾本書,嘀嘀嗒嗒近半年,我都不準備等瞭,竟齣齊瞭,好難呀!
評分買瞭很多書,慢慢學習,京東自營圖書全,物流速度快
評分張嶔同誌的曆史作品看瞭幾本,挺有見解,寫得不錯。就把這一套書一本一本地買迴來瞭,藉得推薦!
評分還沒看
評分一個係列就那麼幾本書,嘀嘀嗒嗒近半年,我都不準備等瞭,竟齣齊瞭,好難呀!
評分看過作者寫的另一本,感覺還不錯,所以就買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