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先後侍奉乾隆、嘉慶兩任皇帝,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他還是一位纔華橫益、涉獵頗廣的學者,尤以書法名世,被譽為“濃墨宰相”,其詩文也頗具造詣。劉墉與其父其侄祖孫三代均位居高官。這是怎樣顯赫的一個傢族呢?劉墉是否憑藉其父的力量纔在殺機四伏的官場如魚得水?劉墉與大貪官和珅、《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曉嵐同朝為官,又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呢?劉墉為何被稱為“濃墨宰相”,這又有著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紀連海 著名曆史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院成員、中國青年網絡智庫成員、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CCTV-10《百傢講壇》主講人、北京師大二附中曆史教師。曾經先後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欄目主講《正說和珅》等56講;在上海電視颱《文化中國》欄目主講《〈孝莊秘史〉大揭秘》等105講;先後齣版數部曆史著作。
代序 探尋清史真相的嚮導
楔.子. 關於劉墉和劉統勛
第一講 劉傢先祖的三次遷徙之謎
第二講 劉必顯和劉棨
第三講 劉統勛的崛起——與張廷玉等權臣集團的鬥爭之謎
第四講 劉統勛為官 (一 )——為乾隆皇帝“立德”“立功”之謎
第五講 劉統勛為官 (二 )——與紀曉嵐的關係之謎
第六講 劉墉的齣身和外貌之謎
第七講 劉墉與和珅鬥智之謎 (一 )
第八講 劉墉與和珅鬥智之謎 (二 )
第九講 劉墉與和珅鬥智之謎 (三 )
第十講 劉墉與和珅鬥智之謎 (四 )
第十一講 劉墉的智慧故事
第十二講 劉墉的後代之謎
附錄 劉墉年譜
“羅鍋”這倆字,還真的有個來頭,還真是皇上給說的。但是哪個皇上說的呢 ?你看,這個《宰相劉羅鍋》裏麵,還有說書裏麵,都說這個“羅鍋”是乾隆皇帝賜封的,說乾隆有一天拿劉墉開涮,賜封劉墉叫羅鍋,而且還給劉墉題瞭一首詩,“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麵難得見日月,側身纔可見青天。臥似心字缺三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殮省棺槨,籠屜之內即長眠”。這是乾隆爺寒磣劉墉的,還要讓劉墉還他一首詩,我都給你寫一首詩瞭,你也得給我寫一首詩。哎,說書的人說劉墉是這麼說的,他是這麼想的,哎,管他寒磣不寒磣。先說“羅鍋”倆字,一年兩萬塊錢啊,咱們前麵講,劉墉的父親劉統勛謚號“文正”,那兩個字也是世代要享受錢的,這可不是假話。
咱們剛纔講吏部有一個撫恤金,憑的就是這個字來撫恤,他一想,哎,皇上賜封我為“羅鍋”,“羅鍋”兩字也兩萬兩,一年兩萬兩啊,一個字一萬兩,好吧,羅鍋就羅鍋吧,我也不能跟皇上頂著啊,皇上讓咱寫詩,咱也寫一首,立即提筆就寫瞭一首詩來迴復皇上。這首詩是這樣寫的:“駝生脊背可存糧,人長駝背智謀廣。文韜伴君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傢邦。臣雖不纔知恩遇,誠濛萬歲賜封賞。彆看羅鍋字不多,每年得銀兩萬兩”。這首詩是不是他寫的咱不敢說,為什麼呢 ?還有另外一說呢,他麵對著皇上給他這個詩,他是這麼寫的:“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一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他說的是四種殘疾人。
第一種殘疾人是駝背。第二種殘疾人是肚子比較大,長得比較胖,大腹便便。第三種人是獨眼。第四種人是單腿。他說這四種人都是好人,然後下麵還有四句話呢,叫“丹心扶社稷,塗腦謝皇恩。以貌取材者,豈是賢德人”。有人說這詩是劉墉寫的,剛纔那詩隻說瞭一個駝背,這首詩把幾種殘疾人都寫進去瞭,人傢考證完瞭之後說,劉墉寫的應該是後者。不過至於哪個是劉墉寫的,我覺得哪個都不像,我覺得都是傳說。但是劉墉這羅鍋還真是皇上說的,但這個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兒子,嘉慶。說的不是“羅鍋”倆字,說的是“駝子”,史書上就這麼寫的,嘉慶說劉墉叫“劉駝子”。嘉慶皇帝繼位的時候,劉墉多大歲數瞭?快80歲瞭 !劉墉他們傢祖孫幾代就劉墉的父親短壽, 75歲,其次就是劉墉, 80多歲就死瞭,他們傢人都 90多歲纔死的。你想劉墉 近80歲瞭,似乎感覺也該駝背瞭,所以從客觀上說,劉墉到瞭老年,駝背應該是真的。
……
;
關於劉墉和劉統勛
提起劉墉,不得不提到劉統勛,也不得不提整個劉氏傢族,以及這個傢族的興起緣由。劉氏傢族的繁衍生息,枝盛葉茂,到劉統勛和劉墉時達到巔峰。說起劉統勛,我們知道,他是一個近些年纔“流行”起來的人物。我相信,一般的讀者都是從近幾年來的一些電視劇,諸如《大清官》《天下糧倉》等電視劇中認識這個人的。通過電視劇的介紹,我們知道劉統勛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個“清官”。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似乎對曆史上各種各樣的“清官”很感興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很想瞭解這個人的真正身世。
提起劉墉,我們似乎就更熟悉瞭。我們大傢是怎麼認識劉墉這個人的呢 ?一般而言,認識劉墉的方式有以下五種。
第一種:有一些上瞭年紀的人,他們聽說劉墉,一般而言是聽過去的說書人說的書。什麼書呢 ?《劉公案》!
第二種:就是聽劉寶瑞先生的相聲,當然劉寶瑞先生已經故去很多年。我們現在聽到的劉寶瑞先生的相聲段子,都是劉寶瑞先生的嫡傳弟子殷文碩先生整理過的,殷文碩先生把劉寶瑞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前說的長篇相聲段子整理成瞭一本書,這本書叫《官場鬥智》。在此前說書的時候,它不叫《官場鬥智》,叫《滿漢鬥》,或者叫《君臣鬥》。它是一部 30集的相聲段子,每一集大概有半個小時。通過劉寶瑞先生的相聲,我們能夠知道劉墉跟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
第三種:一些年輕的人,一般而言都是從 1996年開始風靡全國的一部長達 40集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瞭解到劉墉這個人的。劇裏麵說劉墉是清朝乾隆年間山東人,進京趕考巧遇皇上並與之下棋,與和珅結怨。和珅念念不忘要置劉墉於死地,此後劉墉與和珅在朝廷、在民間,因公事、因私事發生瞭一係列鬥智鬥勇的故事。
第四種:這就是少數人瞭。有一些學習曆史、研究曆史的人,或者專業的史學工作者,就是研究曆史的,就是通過老師的傳授或自己研究得到的關於劉墉的曆史知識。
第五種:這就更是少數人瞭。有一些人瞭解劉墉的方式,是通過我們所說的書法瞭解的。有很多喜好書法的人都知道,劉墉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書法傢。由於他的書法很有名,他的書法現在在市麵上,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偶爾有拍賣會能拍賣到。有一些人是通過這種途徑瞭解到劉墉的。
在曆史上,劉統勛、劉墉確有其人。而且,他們之間,還是父子關係!
那麼,曆史上的劉統勛和劉墉是什麼樣的人呢 ?本書就是為大傢揭示劉墉,包括其父親劉統勛,以及劉墉傢族的一本曆史專著。
這本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近乎苛刻的史料考據和批判性思維。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在麵對那些“既定事實”時的那種審慎與質疑。他似乎從未滿足於流傳已久的版本,而是反復在不同的檔案、筆記、甚至民間傳說中進行交叉驗證。這種“去神化”的處理方式,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教科書上扁平的符號,而是還原成瞭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尤其是在分析幾次關鍵性的政策變動時,作者拋齣瞭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挑戰瞭許多傳統史學傢的定論。我甚至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查閱一些附注中提到的其他文獻,纔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論證的嚴密性。這哪裏是輕鬆的閱讀,分明是一場智力上的深度對話,迫使讀者也調動起自己的分析能力,一同去審視和重構曆史的真相。
評分這部作品,初翻開時,便被那磅礴的氣勢所攝。作者似乎並未急於將我們拉入曆史的深處,而是先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從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那種撲麵而來的真實感,讓人仿佛置身於清代的某個熙攘的街頭。尤其是對地方官吏治理策略的探討,沒有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展現瞭“為官之道”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細節的執著,比如對古代文書格式的考究,對不同地區方言俗語的引用,這些都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體驗,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實敘述,變得如同翻閱一部精心繪製的時代畫捲。它更像是一部社會風俗史的側影,而非僅僅聚焦於某一個曆史人物的傳記,這種廣闊的視角,令人在品味個體的命運時,更能感受到時代洪流的裹挾與塑造。
評分我嚮來對那種故作成熟、語氣老氣橫鞦的“大部頭”感到畏懼,但此書卻以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流暢性,將厚重的題材寫得引人入勝。語言的駕馭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行文間偶爾蹦齣的幽默感,既不失分寸,又極大地緩解瞭曆史題材的沉悶。特彆是在描述人物情感糾葛,或某些戲劇性轉摺點時,作者的文字就像是精雕細琢的玉器,溫潤而有光澤,卻又不失鋒芒。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敘述,而是充滿瞭暗示和留白,給讀者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常常讀到深夜,並非因為內容艱深,而是因為那種文字的韻律感和節奏感,讓人欲罷不能,仿佛被一種優雅的力量牽引著,不得不讀到下一處轉摺,纔能放下書捲,迴到現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堪稱精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時間敘事,而是采用瞭如同交響樂般的主題變奏和迴鏇結構。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講述瞭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片段,但當你讀完全書後,會發現所有這些碎片化的敘事,最終完美地匯聚成瞭一幅宏大而立體的曆史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那種看似不經意的引述或場景切換,實則暗含著深厚的邏輯綫索,將跨越數十年的事件巧妙地聯係在一起。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極大地考驗瞭作者的功力,同時也讓習慣瞭傳統敘事的讀者獲得瞭一種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讓你在不斷“迴溯”和“前瞻”中,對事件的全貌有瞭更立體的把握。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專注於某位地方大員的傳記並不抱太大期望,總覺得題材受限,難以寫齣新意。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不僅僅是在記錄一個官員的升遷與功過,而是在通過他的視角,對清代中後期的權力製衡、司法體係的運作,乃至文化與地方勢力的復雜博弈,進行瞭一次深層次的“解剖”。作者仿佛擁有瞭一把手術刀,冷靜地剖析瞭製度的缺陷是如何被個體行為所放大或掩蓋的。書中的案例分析,往往都指嚮瞭更深層次的製度性問題,引人深思。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古代“治理”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於錶麵的道德評判,而是深入到瞭體製運行的底層邏輯之中。這是一部充滿洞察力的作品,它超越瞭人物本身,成為瞭研究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社會肌理的絕佳窗口。
評分包裝太差瞭。。。。。唉。就一層。失望透頂
評分包裝太差瞭。。。。。唉。就一層。失望透頂
評分曆史上確實是個羅鍋,電視劇上瞭解到一些。
評分包裝太差瞭。。。。。唉。就一層。失望透頂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包裝太差瞭。。。。。唉。就一層。失望透頂
評分曆史上確實是個羅鍋,電視劇上瞭解到一些。
評分包裝太差瞭。。。。。唉。就一層。失望透頂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