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典型实例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典型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远生,李晓性,彭幸宇 著
图书标签:
  • 工业设计
  • 产品设计
  • 手绘
  • 设计草图
  • 设计表现
  • 工业美学
  • 创意设计
  • 设计入门
  • 素描
  • 快速写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08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3910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开本:大20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实例教程》作者李远生新作,结合流行趋势安排案例,同时包括手绘基础、手绘实用技巧、实例分析和作品赏析。
包括数码电子类、电动工具类、家用电器类、通信类、生活用品类、交通工具类,6大类共48个案例的详细绘制步骤讲解。
基本涵盖了所有工业设计手绘的范畴,适用于工业设计的学生及手绘爱好者,也可以作为工业设计手绘相关专业的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分为3个层次,对应教学的需要,第 1~3章是基础部分,主要讲述线条、透视以及简单造型基础;第4~5章是提高部分,主要培养学习者对画面的整体控制能力,突出对马克笔和色粉的综合运用能力;第6~12章是实战部分,通过不同类型产品的手绘案例讲解,增强读者对手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书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基本涵盖了所有工业设计手绘的范畴,配书提供部分案例的手绘效果图绘制演示视频及基础讲解部分的教学课件,方便读者学习使用。本书适用于工业设计的学生及手绘爱好者,也可以作为工业设计手绘相关专业的教材。

作者简介

李远生:广东惠州人,ICAMP创意坊创办人。
2013年出版图书《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实例教程》。
2015年出版图书《设计之道 工业产品设计与手绘表达》。
李晓性:广东阳江人。
曾供职于索尼创新中心(实习设计师)、起亚中国设计部(汽车设计师)。
获得多个国内外设计奖项,有丰富的设计实战经验。
辅导较多出国留学与求职工业设计学生拿到理想OFFER。
受多所高校邀请作设计讲座。
ICAMP创意坊创办人,设计方案导师。
彭幸宇:广东广州人。
现于美国普渡大学读书,攻读交互设计专业硕士,并在通用电气公司(GE Appliances)实习。
2015参编图书《设计之道 工业产品设计与手绘表达》。

目录

第 1章 手绘工具和基础线条
1.1 手绘工具/ 8
1 铅笔/ 8
2 马克笔/ 8
3 尺规/ 8
4 高光笔/ 8
5 色粉笔/ 8
1.2 线条训练/ 9
1.2.1 直线/ 9
1 中间重两头轻的直线练习/ 9
2 头重尾轻的直线练习/ 9
3 头尾等重的直线练习/ 9
4 不同类型的直线的综合应用/ 10
1.2.2 曲线/ 11
1 曲线的训练方法/ 11
2 曲线的综合应用/ 12
1.2.3 圆/ 13

第 2章 透视基础
2.1 一点透视/ 16
2.1.1 一点透视画法解说/ 16
2.1.2 一点透视作图方法与应用/ 16
2.2 两点透视/ 18
2.2.1 两点透视画法解说/ 18
2.2.2 两点透视作图方法与应用/ 18

第3章 产品形体塑造
3.1 基本形体的塑造/ 21
3.1.1 倒角练习/ 22
3.1.2 圆角练习与应用/ 22
3.1.3 曲面及其应用/ 25
3.2 基本形体的作图技巧/ 27
3.2.1 手电筒的绘制步骤/ 27
3.2.2 除螨器的绘制步骤/ 29

第4章 形体与光影的表达
4.1 形体明暗处理/ 32
4.2 细节的处理方法/ 35
4.3 产品的多角度表达/ 36

第5章 马克笔、色粉运用技巧
5.1 马克笔的运用技巧/ 39
1 马克笔的笔触/ 39
2 不同形状的上色技巧/ 40
3 单色马克笔表现/ 41
4 马克笔的应用/ 42
5.2 色粉的上色技法/ 44
5.3 材质表现/ 46

第6章 数码电子类产品绘制范例
6.1 游戏手柄设计/ 53
6.2 手机音箱设计/ 56
6.3 鼠标设计/ 59
6.4 入耳式耳机设计/ 63
6.5 时尚耳机设计/ 66
6.6 电脑摄像头设计/ 69
6.7 通信扬声器设计/ 72
6.8 摄像机设计/ 74
6.9 指纹采集器设计/ 76

第7章 电动工具类产品绘制范例
7.1 打磨机设计/ 80
7.2 电动锯子设计/ 84
7.3 手持式电动锯子设计/ 88
7.4 电钻设计/ 91
7.5 园林修枝剪刀设计/ 95

第8章 家用电器类产品绘制范例
8.1 电吹风设计/ 100
8.2 咖啡机设计/ 103
8.3 榨汁机设计/ 106
8.4 面包机设计/ 109
8.5 电熨斗设计/ 111
8.6 车载吸尘器设计/ 115
8.7 吸尘器设计/ 119
8.8 除螨器设计/ 124

第9章 通信类产品绘制范例
9.1 商务手机设计/ 127
9.2 多功能手机设计/ 129
9.3 无线电话机设计/ 131
9.4 录音笔设计/ 133
9.5 运动手表设计/ 136
9.6 传真机设计/ 137

第 10章 生活用品类产品绘制范例
10.1 剃须刀设计/ 140
10.2 手电筒设计/ 144
10.3 望远镜设计/ 147
10.4 打蛋器设计/ 151
10.5 血压计设计/ 154
10.6 理发器设计/ 158
10.7 订书机设计/ 162
10.8 潜水面具设计/ 164
10.9 高尔夫球包设计/ 167
10.10 救援面罩设计/ 170
10.11 医疗注射器设计/ 174

第 11章 交通工具类绘制范例
11.1 汽车的侧视表现/ 178
11.2 汽车板绘效果表现/ 179
11.3 汽车后45°表现/ 182
11.4 汽车前45°表现/ 183
11.5 马克笔与色粉的汽车表现1/ 184
11.6 马克笔与色粉的汽车表现2/ 187
11.7 马克笔与色粉的汽车表现3/ 188
11.8 数位板汽车渲染/ 189
11.9 SUV概念汽车数位板表现/ 190

第 12章 学员作品欣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避开《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典型实例》的内容。 --- 图书名称: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作者: 王建华,李明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 图书简介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供应链体系在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个性化定制的兴起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时,显得力不从心。《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一书,正是针对当前产业升级的痛点和关键需求,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集成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高效、敏捷、可持续的智能制造体系和现代供应链。 本书并非专注于工业设计的美学表达或具体的手绘技巧,而是将视角聚焦于生产制造的底层逻辑、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以及跨企业的协同运作。它为企业管理者、技术工程师以及供应链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套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的完整数字化转型蓝图。 核心内容聚焦:智能制造的深度实践 本书开篇即构建了智能制造的理论框架,强调了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AI)以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现代工厂中的集成应用。 第一部分:智能工厂的架构与实现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构建“黑灯工厂”和柔性生产线的技术路径。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清洗、分析与反馈。内容涵盖了车间级的MES(制造执行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深度集成,确保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的无缝对接。 书中特别辟出章节,深入解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生产过程优化中的应用。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企业可以在不干扰实际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仿真、故障预测与工艺优化。例如,如何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模拟不同生产排程下的能耗和效率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运营策略。此外,质量控制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也被重点讨论,包括机器视觉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质量预测模型构建。 第二部分:敏捷供应链的重塑与优化 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本书转向供应链的全局优化。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往往是串行的、反应迟钝的,而本书倡导的是一个网络化、预测性强的敏捷供应链模型。 内容详细阐述了需求预测的精确化管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洞察市场波动,实现从“基于历史经验的预测”向“基于实时数据的概率性预测”转变。书中提供了多种预测模型的比较与案例分析,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模型在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预测结果有效反馈至采购和生产计划中。 供应链的可视化与透明化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通过部署区块链技术和先进的追踪系统(如RFID和GPS),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建立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见性,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地缘政治风险)对物流的冲击。这部分内容侧重于风险评估矩阵的建立和应急预案的数字化部署。 跨领域技术的集成与价值转化 本书的深度体现在对技术集成和商业价值转化的强调上。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介绍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重塑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商业价值链。 第三部分: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在现代企业中,数据是核心资产。本部分详述了如何搭建企业级的数据中台,整合来自生产、销售、物流和财务的异构数据。重点分析了BI(商业智能)工具在管理驾驶舱中的应用,帮助决策者快速定位运营瓶颈。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指标体系构建指南,例如OEE(设备综合效率)、订单准时交付率(OTD)以及库存周转率的数字化监控与优化方法。 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本书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绿色制造。这包括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与优化、废弃物管理的智能化追踪,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数字化工具应用。通过优化制造流程和供应链布局,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碳足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目标读者与本书价值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是为以下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参考工具: 企业高层管理者: 为制定数字化战略和投资决策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ROI(投资回报率)分析框架。 生产与运营经理: 提供车间优化、生产调度和自动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 供应链与物流专家: 指导如何构建高韧性、低成本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 工业工程与IT技术人员: 提供系统集成、数据治理和应用开发的前沿实践指南。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实操性和前瞻性。它避免了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聚焦于“如何做”——通过丰富的行业案例和步骤化的实施指南,帮助读者将宏大的数字化概念转化为企业可落地、可衡量的具体行动。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用铅笔勾勒出产品外观的书籍,而是关于如何用数据和算法驱动整个产品从概念到交付的复杂系统工程。读者将从中获得构建未来工厂和供应链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真正抓住了“设计过程”的核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现技巧”的层面。它很注重“信息传达的效率”这一设计本质。例如,在展示一个复杂机构的手绘剖面图时,作者会明确指出哪些线条是必须强调的结构关系,哪些是辅助性的参考线,并用不同的灰度或线条粗细来区分主次。这教会了我如何用最少的笔墨,最快地让非专业人士理解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结构逻辑。它不仅教你如何画得‘漂亮’,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画得‘有效’,如何让你的手绘草图成为一个高效的沟通桥梁,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美术作品。这种强调功能性和沟通效率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设计实践效率,让我意识到手绘在项目推进中的战略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且富有启发性,不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作者的叙述方式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耐心指导,语气中充满了鼓励。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在手绘中体现材料质感’的章节,解释得极为透彻。他没有直接告诉你‘要画出金属光泽就用XX笔触’这种简单粗暴的指令,而是会深入分析光线在不同表面反射的物理原理,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出对应的绘画技巧。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使得技巧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且,书中对于‘失败案例’的探讨也十分坦诚,指出某些初期草图在功能或美学上存在的问题,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后续的手绘调整来修正这些缺陷,这种真诚的态度让读者感觉非常受用。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本图册会是一本冷冰冰的技巧汇编,但读下来发现它在案例选择的广度和深度上远超我的预期。它似乎非常注重‘设计思维’的传达,而不仅仅是‘如何画’的机械指导。比如,对于一个小型电子设备的外壳设计,它不仅展示了最终的手绘效果,还穿插了从最初的概念草图到功能迭代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那些带有修正痕迹的草图尤其宝贵,让人直观地体会到产品设计从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脉络。书中涉及的行业覆盖面也相当广,从日常家居到复杂的机械部件都有涉及,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流派,而是呈现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展示了不同设计师面对相同问题时可能产生的多样化解决方案。这种多角度的呈现方式,对于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它教会了我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去探索更多的设计可能性,而不是固守于一种既定的模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从装帧设计到内页的布局,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线条图的清晰度和层次感让人赞叹不已,即便是最复杂的结构草图,细节也清晰可见,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参考图例的设计师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装订部分也相当扎实,可以完全平摊开来,方便在工作台上进行临摹或对比,完全不用担心书本会合拢遮挡住需要查看的部分。我尤其喜欢它在设计元素的应用上,比如目录的字体选择,正文的行间距调整,都恰到好处地平衡了专业性与易读性,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和学习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感受到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是很多技术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让人愿意反复地去翻阅和把玩。

评分

从工具使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不同媒介的探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过去一直习惯使用传统的铅笔和马克笔,但这本书里展示了许多运用数位绘图板进行概念草图绘制的实例。书中细致地对比了传统手绘和数位手绘在处理线条的精细度和后期的修改灵活性方面的差异,并针对性地提供了在不同软件环境中模拟传统笔触的参数设置建议。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较为小众的辅助工具,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遮盖液或喷枪来制造特定的视觉效果,这些技巧在其他主流教材中鲜有提及。这种对工具的全面覆盖和深入挖掘,使得这本书几乎可以成为所有阶段设计学习者案头的必备参考。无论你是刚接触手绘的新手,还是希望提升专业深度的资深设计师,都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技法层次的突破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