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花店行业从业者,花艺设计师、室内设计师以及大众插花爱好者。 绿松石的蓝
是春日海洋的色彩
扬起的布片的皱褶之上
是淡淡蔷薇色的
阿弗洛狄忒的百花
柔和光线倾泻而下充满温柔的房间里遥想地中海的小岛……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庭院风自然感花艺设计”主题,展示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花艺设计潮流和知名设计师的经验技法。
另外围绕日季花艺“7种春日花材的应用技法”“烛台花艺设计”“洛可可花艺风格”“春日玫瑰和樱花花艺设计”等丰富内容。
全书大部分案例都提供详细的制作过程步骤图和文字解析,为读者的春季花艺设计提供花材应用、色彩搭配、形态设计等方面的灵感。
作者简介
Best Flower Arrangement编辑部 ,化学工业出版社旗下编辑部,与日本株式会社四季出版社、日本诚文堂星光出版社等日本花艺设计图书出版社有深度合作。编辑与出版花艺设计类相关图书。主要有“岁时花艺设计指南”和“日本花艺名师人气学堂”两大书系。
目录
店 特色花店与花艺工作室
巴黎的玫瑰秘密花园004
向挚爱的巴黎致敬的花束009
Christian Morel 极致考究的花艺设计,资深花艺师才能呈现的高超品位010
La Marguerite à Paris 罗曼蒂克花园,女性特有的优雅012
Muse 个性十足的花艺,引人感动的创作014
Paris Fleuri 巴黎最受关注的花店016
花 当季花材的应用技巧与精彩案例
春宵花艺设计019
佐藤由香里 翘首企盼春日来到020
驹津直美 雅致的樱花餐桌022
小野由美子 一见钟情的纤细梦幻的花颜024
岩桥纪伊子 柔软蓬松的感觉026
纸谷美津枝 编织艳丽的樱花飨宴028
大谷智代 透明感粉色打造可爱花姿030
菊池初美 翩翩樱色舞动时032
鬼头郁子 身处山间的可爱樱花餐桌034
春日玫瑰花艺036
佐藤由香里 用可爱的新品种玫瑰制成温柔的花束037
Kazuto Watanabe 冰淇淋色调的玫瑰描画静好春宵时光040
佐佐木华香 荷兰风花饰,玫瑰相伴的美好日子043
伊藤桂子 柔和色调的玫瑰,微妙色差与春季阳光交相辉映046
岛 荣子、石川味季 自然优雅地表现流转的日常时光049
井田敏 春日里璀璨盛放的玫瑰搭配生机盎然的绿叶052
福泽势子 春日花篮中装点着绽放的多头玫瑰055
明媚春日的七种代表性花材 春季花材应用完全教程058
吉田寿美子 三色堇 春天的代名词,翩翩波浪形花瓣的可爱三色堇059
若山美小子 香豌豆 花瓣轻盈蓬松的香豌豆,更添自然随意感062
长岛久美子 花毛茛 充分利用花材可爱圆润的花形065
高濑章子 圣诞玫瑰 圣诞玫瑰携手春日小花068
仓田千惠子 郁金香 多彩郁金香为春色再添一抹色彩071
有动弥生 蓝盆花 荷兰式插花风格彰显蓝盆花魅力074
森田龙子 葡萄风信子 展现葡萄风信子的怡人馨香和迷人曲线077
专题 探访英国私家花园和英式自然风花艺
打造英国式花园082
伦敦郊外私宅的开放花园084
热爱英国月季的“植物女士”朵纳086
被争相模仿的奥黛丽的自然之家092
环保风小花园治愈心灵 治疗师凯特家的有机生活098
拥有米其林星级温室餐厅和茶室的名流园艺店103
英式下午茶茶席花设计111
大野奈津子 搭配馥郁的玫瑰,宛如置身英国花园112
古川房美 在温柔春日花朵环绕中享受下午茶时光114
松本智子 英国传统的花饰风格致敬精美餐具116
糠泽律子 犹如庭园里新采的盛放玫瑰做成的纯真花饰118
田中千寿子 温柔的粉色中感受娴静春日120
风格 不同国家和地区花艺设计风貌
华丽的洛可可风花艺设计 蓬帕杜夫人粉Pink & 玛丽·安托瓦内特蓝Blue124
应用 餐桌花婚礼花空间装饰花等各领域的应用
献给‘绣球花’系列珠宝的花133
冈田玛丽 闪耀如珠宝般透明光芒的绣球花花环135
井田敏 描绘出约瑟芬皇后曾经深爱的梅尔梅森城堡的花园137
中村典子 光芒闪耀、令人怦然心动,描绘出约瑟芬皇后的思绪139
丹羽惠子 可爱小花的璀璨色彩,奏响时尚温柔的协奏曲141
香田早智子 用花儿的“芬芳与气息”包裹珠宝的“温柔与品格”143
木下奈美子 闪耀的粉色渐变色打造简单雅致的女性专属花冠145
佐藤礼美 绣球及玫瑰打造的耳环枕,奏响特别之日的辉煌心动一刻147
全新生活艺术主张,靓丽的烛台花艺设计148
村上久惠 简约而不失大胆的花艺设计148
村上久惠 柔和的春色烛台149
lepice de la vie 雅致色调表现成熟人士的意趣150
岩濑留美子 浪漫缤纷的色彩151
祖父江麻也 公主线烛台花饰151
野口美惠 花园婚礼151
鬼头郁子的年代设计:重现维米尔绘画中的花卉与餐桌152
春季礼品花饰精选154
课堂 花艺名师传授经验与秘诀
珊瑚社的池坊花道课162
第6讲 生花正风体和生花新风体
陈杨的餐桌美学课之户外赏樱的生日野餐会166
王磊老师的永生花课堂170
挑战泰迪熊花饰174
神保 丰 利用线条组成的平行式捧花176
翰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探微 卷首语:气韵生动,笔墨为骨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精神与实践技巧,追溯自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到近现代海派绘画的漫长发展脉络。我们不关注西方透视学或油画的色彩理论,而是聚焦于中国艺术独特的“笔墨”语言体系,探讨如何通过线条(骨法用笔)与墨色的浓淡干湿(墨分五色),来传达物象的内在生命力与画家的主观情怀。本书为有志于系统学习中国画技法的爱好者、艺术院校学生及专业研究者提供一套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参考指南。 核心理念: 强调“写意”高于“写形”,追求画面的气韵、意境与哲思,而非单纯的视觉再现。 --- 第一章:基石奠定——笔墨的哲学与基础训练 (约 300 字) 本章着重于中国画技法赖以生存的哲学基础和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1 笔法:线条的生命律动 详细讲解“十八描”中的基础形态,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等,分析不同线条如何表现物体的质感(如石头的坚硬、丝绸的柔滑)。重点剖析“中锋用笔”的要求,即笔尖常居于线条中心,以保证力度均匀、神韵内敛。介绍如何通过执笔姿势(提、按、顿、挫)控制墨线的粗细变化,实现“金刚杵”般的力度与“美女袖”般的圆润。 1.2 墨法:墨分五色的奥秘 系统阐述墨的研磨、调配与使用技巧。讲解“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的具体应用场景。浓墨常用于主体结构或细节的强调,淡墨则用于烘托气氛、塑造远景的层次感。探讨“破墨法”与“积墨法”的区别与融合,如何通过墨色的叠加与晕染,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与丰富的水墨层次。 1.3 纸与砚:材料的禀性 介绍宣纸(皮纸、毛边纸)的吸水性对水墨效果的决定性影响。分析不同类型墨锭的特性,以及砚台对保持墨汁均匀度的重要性。强调理解材料的“脾气”,才能更好地驾驭笔墨。 --- 第二章:山水意境——天地间的胸襟 (约 450 字)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本章深入探讨如何将天地万物纳入画卷,构建个人的精神家园。 2.1 构图与章法:留白与气脉 阐述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与“高远、平远、深远”三种基本立意方式。重点讲解“留白”的艺术,留白不仅是空白,更是“未尽之意”的载体,是呼吸的空间。分析如何通过“S”形或“Z”形的布局引导观者的视线,形成连贯的“气脉”。 2.2 皴法:表现山石的肌理与风骨 详细介绍董源的披麻皴、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鬼脸皴等代表性皴法。每一种皴法都对应着特定的地理特征与画家所要表达的物性精神。练习的重点在于“形似”与“神似”的平衡,例如,用干笔皴出山石的苍老,用湿笔染出山间的云雾。 2.3 点景与植被:松石与树法 讲解树木的“骨架”(枝干)与“血肉”(树叶)。介绍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等)的经典树法,如倪瓒的折芦头、黄公望的牛毛皴。对于点景(如人物、亭台楼阁)的描绘,则强调其在画面中的比例与功能——为山水增添人文气息,而非喧宾夺主。 --- 第三章:花鸟写生——生命的瞬间捕捉 (约 400 字) 花鸟画是表现生命力与细腻情感的画科,本章侧重于工笔与写意两种路径的差异化训练。 3.1 工笔重彩与没骨法 工笔花鸟要求对自然形态有极其精确的观察。介绍如何使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朱砂)进行分层罩染,以达到宝石般的光泽和细腻的质感。深入讲解“没骨法”,即完全不用线条勾勒,直接用色彩和墨色塑造形体,考验对色彩块面的精准把握。 3.2 写意花鸟:以形写神 重点分析写意花鸟中对“神韵”的追求。以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和齐白石的大红大白为例,讲解如何用大笔触快速捕捉物象的动态和神态。例如,画竹子的关键在于“节气”与“风骨”,画鸟的瞬间在于其眼神的“灵动”。探讨如何将书法中的“飞白”技法引入翎毛的描绘。 3.3 禽兽与昆虫:动静结合 讲解动物的动态捕捉技巧,如猫的慵懒、虎的威猛。对于昆虫(如蝉、蝶)的处理,则强调精微之处的观察,如蝉翼的透明感和蝴蝶翅膀上的鳞粉质感,这通常需要极细的界笔来完成。 --- 第四章:人物与肖像——传神写照的艺术 (约 250 字) 本章侧重于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和神态刻画,主要聚焦于传统仕女画和文人画中的人物形象。 4.1 线描的精确性与韵味 不同于山水和花鸟可以依赖墨韵,人物画对线描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再次强调勾勒法的运用,如兰叶描、曹衣带水描等,以表现衣纹的质感与人物的体态。学习如何通过衣纹的走向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形体的转折。 4.2 面部刻画:五官与精神状态 研究人物面部的“三停五官”结构,但更重要的是捕捉“传神”之处。讲解如何通过眉宇、眼神和嘴角细微的提按变化,来确立人物的年龄、性格乃至当时的心理状态。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书法中的“点睛”技巧。 4.3 赋色与晕染 学习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技法,如朱膘的运用以增添古朴感,以及对人物面部和肌肤的自然晕染,避免色彩的平面化。 --- 结语:师古以化——走向自我表达 (约 100 字) 中国画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由博返约”的过程。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技法工具箱,但真正的艺术在于将这些技巧内化,最终超越技法,实现“以我之面目”来观察世界和表达情感。从临摹古人入手,最终目标是融会贯通,在笔墨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