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一生崇敬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几同宗教信仰。先生以为中国文化其特殊之成就,有其特殊之意义与价值,纵使一时受人轻蔑鄙视,但就人类生命全体之前途言,中国文化宜有其再现光辉与发扬之一日。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序
一 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性道合一论
二 中国文化中的人和人伦
三 中国文化中理想之人的生活
四 民族与文化
五 中国文化的进退升沉
六 中国文化与世界人类的前途
七 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八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九 反攻复国前途的展望
一○ 中国文化中的武功与武德
一一 中国历史上的军人
一二 历史上之人与事与理
序
讲述文化,必从两方面入手。一则文化千头万绪,必从其各方面各部门分别探究,而认识其相互汇通,以合成一大体系。二则文化非一成不变,必从其历史演进中分别探究其随时因革损益,以见其全体系之进向与其利弊得失长短轻重之所在。我在对日抗战时期曾写《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即从以上两点着眼。
避共居港,初次来台,曾在师范大学及陆总政战部作过两番连续性讲演,均记录成书,一为《文化学大义》,一为《中国历史精神》。嗣又在“国防研究院”讲“民族与文化”,亦将讲演记录成书。此次空军讲演,乃我对中国文化作有系统讲演之第四次。每次所讲内容,均从某一角度,偏重在某一方面发挥。虽可相通互足,而其着眼与侧重点则并不全同。读我此十二讲者,倘能再看我以前之各集,庶于我所阐说有一更完备之了解。
我此次遍历空军各基地,获与各地官长士兵接触,参观其各项设备与活动,深信我空军健儿精神饱满,志气壮旺,退足以保安全,进足以胜任反攻复国之大命。并使我更益深信我中华传统文化精义,实无背于时代潮流,而仍有其更高更大之启示。即以我所目睹之空军生活而言,亦可有不少之例证。
我常爱读唐以下各派禅宗祖师与宋明理学诸儒之《语录》,尤其关于心性修养方面,认为此乃我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此次历经空军各地,虽属匆促,却觉空军生活实有堪与禅宗理学之所揭示相证发者。从前禅宗及理学家修心养性,有一共通主要之点,厥为“空诸所有,系心一处”。理学家说“敬”说“静”,敬即教人随时随地心主一处。静则教人心主于一,更不为其他外物所动。理学家所反对于禅宗者,禅宗祖师只求系心一处,而不复求此心之“用”。故理学家谓之“有体而无用”。心系一处是为体,此心落于空虚则无用。故又谓其“弥近理而大乱真”。今我所睹空军生活,其实亦是要系心一处,然而却是系在一真实有大用处。试问驾驶飞机,升空临敌,在个人则是一死生关头,在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则是一存亡绝续关头,岂止军事上之或胜或败而已。若非心在一处,焉能胜任而愉快。
……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笔触间流淌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作者的文笔极其凝练,用词精准,没有丝毫的冗余或矫饰,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直抵核心。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如同智者在灯下,循循善诱,引导你一步步走进他构建的宏大体系之中。这种引导是极其高明的,它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却又在关键时刻给出点睛之笔,让人豁然开朗。合上书卷,闭目沉思片刻,那些关于历史脉络、文化精髓的思考碎片,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重组成清晰的图景。这种阅读带来的“顿悟感”,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要求时间,也馈赠深远。
评分这些文字蕴含的深厚学养,着实让人感到震撼,那是经年累月、博览群书沉淀下来的底蕴。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古代那些大儒大家,他们面对浩瀚典籍时的那种敬畏与执着。作者的洞察力非凡,总能从看似平淡的史料或传统现象中,挖掘出支撑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那些坚韧的丝线。我常常在阅读某个段落时停下来,感叹于作者对传统精神价值的坚守与阐发。这种阐发并非复古的泥古不化,而是立足于现代语境,对古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它让人重新审视我们自身文化身份的根基,给予我们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保持定力的精神锚点。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加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正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典雅大气,纸张的选择也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初次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质感,便让人对接下来将要探索的文字充满了敬意。尤其是这个大字本的排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时间伏案工作、视力稍有衰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必再费力眯着眼睛去辨认细微的笔画,思绪可以更顺畅地跟随作者的逻辑前行。这种对读者舒适度的关怀,在如今的出版物中已属难得。虽然内容本身深邃,但形式上的友好,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阅读之门。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位老友递来的温润茶盏,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而不是匆匆略过。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也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它具备了那种可以世代珍藏的重量感。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这种体系化的学术论述,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担心会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淖。然而,实际阅读体验远超预期,作者在处理复杂议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清晰度和逻辑层次感。他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构建一个易于被理解的框架,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梳理得井井有条,如同在迷宫中找到了一条主线。这种结构化的能力,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宏大叙事,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到论证的过程中去,去思考作者的论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严密。这种思维的互动,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它将阅读从单向接受,升华为双向的智力角力。
评分相比于市面上许多热衷于新奇观点或标新立异的著作,这套书提供的是一种难得的中正平和之气。它不追求耸人听闻的标题,不迎合浮躁的潮流,而是脚踏实地地去阐述一种对“常道”的坚守与诠释。这种坚守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深度和价值往往沉淀在那些看似寻常却被时间淘洗过的核心概念之中。阅读它,心境会不自觉地沉淀下来,学会了放慢脚步,去关注事物内在的肌理和长远的意义,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裹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与文化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们重新找回对自身文化血脉的自信与尊重。
评分送货很快,东西很好,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送货很快,包装完好,印刷精良,细细品读!
评分好不好,好好好
评分要在大家的指导下学习?
评分一起买了钱老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阳明学述要,两本书包装的很好。
评分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很受益。
评分好书,没的说。大家就是大家
评分京东自营买书,正版品质,折后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