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这是25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l 亲情也有弱点,不经反思的亲情,夹杂着太多为所欲为
l 爱孩子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l 一个人童年的灰色心理经历和创伤会传递到成年,进而影响一生
l 本书帮助父母厘清自我、孩子与成长,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实现自我成长与好的教养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一定暗合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家庭关系决定孩子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一个人童年经历的灰暗的心理和创伤会传递到成年,甚至传给孩子,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爱孩子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本书通过焦虑的父母(父母自己),控制的关系(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力量博弈(家庭关系),爱、期望与伤害,过度的教养:溺爱与放养等5个方面,帮助父母厘清自我、孩子与成长,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实现自我成长与好的教养。
师晓霞
l 应用心理学博士
l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l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特聘副教授
l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心理咨询专家
l 北京公益服务发展促进会“心阳光1+1”西部心理援助项目(留守儿童关爱)总督导
l 多家中小学心理健康顾问
l 咘特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
实战派心理专家,依托家庭治疗流派进行整合式心理咨询。近年来更是致力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相关领域,在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焦虑的父母
我的孩子毛病太多
——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 002
练习:提高陪伴质量 / 009
我家有个乖孩子
——过于听话的孩子更加需要成长空间 / 011
练习:“社会适应能力”测试 / 017
害怕考试背后的秘密
——本不该孩子承受的焦虑 / 019
练习:学习宣泄愤怒情绪 / 026
“为什么父母看不到我的改变”
——做些和以前不一样的事 / 028
练习:家庭规条转化 / 035
玩游戏能带来成就感
——用小目标,带来大改变 / 037
练习:你每天说多少个“应该” / 046
第2章
控制的关系
“我就是那种只知道学习的‘好孩子’”
——不要替孩子安排他的人生 / 050
练习:今天你和孩子谈话了吗 / 059
“凭什么你们生弟弟不征求我意见”
——给孩子比现在还多的爱 / 060
练习:尊重练习 / 068
抑郁症女孩的自我救赎
——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 / 069
练习:读一首诗 / 077
爱有界限
——摆脱令人窒息的爱 / 079
练习:家庭生命周期 / 087
嘴巴和耳朵有“开关”的女孩
——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 088
练习:“行动一小步”法则 / 095
我的孩子毛病太多
——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第一次在咨询室见到皮皮妈妈时,她的焦虑溢于言表。也难怪,这学期因为儿子皮皮,她已经被老师“请”过三次了。老师告诉她,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好,让她帮孩子找个心理老师。
妈妈的担心
提起被老师“请”这个事,皮皮妈妈有些不开心。她说这三次都是因为皮皮和其他男生发生冲突。皮皮上五年级,长得比较瘦小,个头也比其他同学矮一截,班里个子高的男生有时就会“欺负”他。比如,下课时坐在他桌子上、路过时故意撞他一下等,基本都是类似的事情。这样一来二去就有了冲突。老师说皮皮每次都会暴怒,老师已经帮着处理完纠纷,皮皮还不依不饶。
皮皮妈妈说,孩子通常情况下脾气都不错,但发生这种事以后,会将脾气带回家里,在家里也很生气。妈妈心里难受,只好安慰皮皮别在意,可是皮皮根本听不进去。妈妈没有别的办法,也觉得孩子在学校受欺负,想来想去就生闷气,气孩子怎么长不高,成绩也不好,不招老师喜欢……一路想下去,觉得孩子真的需要心理辅导,比如,他情商低,总嘲笑别人,不能和同学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体育成绩不好,不爱动等。
皮皮的爸爸和妈妈都在科研院所工作,一家三口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爸爸平时工作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尽量陪孩子。妈妈晚上回家也能陪一会儿孩子。
皮皮妈妈说:“平时教育也没觉得有什么大问题,现在老师说让给孩子找心理老师,我感到很意外,而且我也担心孩子真有问题。现在,孩子大了,有时候问什么都不爱说。这几天,我急得晚上睡不好觉,嘴都起了泡。”
我安慰妈妈先不要太急,等我和孩子见面后再说。
随后,我单独见了皮皮。
《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读物之一。它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教条式的命令,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暖且充满智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和行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父母的情绪管理”的强调。我们很多时候会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然后不自觉地发泄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创伤。这本书让我开始意识到,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情绪调节,是构建健康家庭环境的基石。它鼓励我们学会放下一些陈旧的观念,拥抱更开放、更包容的教育态度。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困惑。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做什么”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思考为什么”的书,帮助你找到通往真正和谐亲子关系的钥匙。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家”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也对如何成为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心和幸福的父母,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我最近刚读完,感觉它触及了很多我作为父母常常忽视的细节。书里并不是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很多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一些心理学原理,让你自己去反思。比如,它提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连接和精神上的支持。有时候,我们大人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无微不至地照顾,但这种“好”可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书里通过一些案例,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在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时的内心挣扎,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人心疼。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父母的言行举止,哪怕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批评、比较,都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盲点,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它鼓励我们多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逻辑去要求和评判。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懂得如何去建立一个真正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爱的家庭环境。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盏温柔的灯,照亮了我作为父母在教育路上的一些迷茫。我一直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多关心他们的学业,就是称职的父母。但《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这本书,却让我看到,原来孩子最渴望的,是被真正地看见和理解。书中描述的那些孩子因为父母的期待而产生的焦虑,因为家庭矛盾而产生的孤独感,都让我不寒而栗,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它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法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细腻而敏感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沟通”这个话题时,强调的“同理心”和“积极倾听”。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和孩子沟通,但实际上只是在说教,或者在传递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鼓励我们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肯定他们的努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不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亲子关系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也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个能够让孩子安心依靠的父母。
评分读《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的过程,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内心的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探讨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所传递的一种理念:父母的爱,有时候需要以一种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表达。书中很多篇章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关于“完美父母”的误区,以及孩子在面对父母期望时的压力。它并不是在指责父母,而是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出于好意,一些沟通方式或者教育习惯,也可能无意中伤害到孩子。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长远影响的讨论,它提醒我们,父母自身的经历和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下一代。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关注家庭中那些看不见的“伤痕”,并思考如何去疗愈和避免。它教会我,理解孩子需要耐心,也需要我们放下一些固有的观念,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它更像是一本心灵指南,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生态。
评分最近读了《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但这本书却让我们看到,有时候,这个港湾本身也可能成为“风暴”的源头。作者通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笔触,讲述了许多在看似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所承受的隐形压力。我特别被其中关于“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的论述所打动。我们常说爱孩子,但这种爱是否真的无条件?是否会因为孩子的某些表现而有所保留?书里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自我审视。它让我明白,父母的成长,与孩子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我从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和体悟。它提醒我,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情感需求也需要被看见和满足。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健康、快乐的人。
评分挺有意思的书,可以看看。
评分还没看呢,是我们大学的心理导师的书,所以支持一下
评分好书,假期里一定好好读一读!
评分不错,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真实案例,值得借鉴
评分质量好,字清晰,物流快
评分好书,假期里一定好好读一读!
评分不错,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好书,假期里一定好好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