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孩子

灵性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丽莎?米勒 著,王欧娅 译
图书标签:
  • 灵性成长
  • 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 敏感孩子
  • 内在小孩
  • 自我探索
  • 情绪管理
  • 心灵疗愈
  • 高敏感人群
  • 养育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98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996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35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发现、呵护与激发孩子的灵性,让孩子永远充满内在精神活力!
  父母往往担心:孩子会健康成长吗?学习优秀吗?心理是否足够强大?该如何鼓励他们?该如何为他们的将来作好准备?
  本书从灵性的维度,探索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以确保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心灵和终生的幸福。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米勒博士用十多年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与大量实例融向我们展示了灵性教育对孩子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灵性本身指的是一种个体与更伟大力量的关系,比如与自然、神明、心灵或宇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抚慰人心,成为人生的指引。研究表明,对灵性有积极、活跃的态度的孩子们往往:
  滥用药物的可能性减少40%
  在青春期陷入抑郁的可能性减少60%
  发生危险或无保护性行为的可能性减少80%
  更渴望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和更高水平的学术成就
  《灵性孩子》一书将这些研究发现变成实用的建议,展现在家长和教育者的面前,帮助我们掌握实实在在的方法。在这本内容充满魅力的书中,米勒博士开创性地提供了现代育儿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丽莎?米勒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她经过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灵性是整合身心健康、终生幸福的关键。在书中,米勒博士将灵性定义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成长与进步,并运用翔实的科学证据和生动的例子说明孩子天生拥有灵性,灵性是孩子面对逆境以及青春期挑战的关键因素。她提出父母应当关注和保护孩子天生的灵性,通过在家庭和社区建立灵性的联结和爱的场域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拥有终生幸福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

  丽莎 米勒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和教育专业的教授、临床心理学系主任,她还担任灵性身心学院(Spirituality Mind Body Institute)院长,同时也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刊物《临床实践中的灵性》(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的联合主编。米勒博士的研究成果曾被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美国精神病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以及《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学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中。她曾作为专家学者出现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福克斯新闻(Fox News)、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及《今日周末》(Weekend Today)等多家媒体节目当中。米勒博士与先生及3名子女常住在康涅狄格州。



目录

第一部分童年时期
第1章天生的灵性21
有意义感的孩子26
灵性与宗教有关吗?29
积极心理学的发现34
忽略灵性发展的后果:物质滥用与抑郁36
“让我们进去!”——跟着孩子踏上神圣之旅44
第2章灵性与科学48
研究结果1:灵性与生俱来,由基因决定51
研究结果2:青春期带来灵性增长61
研究结果3:超然体验以及人际关系中存在灵性68
研究结果4:灵性能帮助心理疗愈与个人成长69
第3章灵性的传递74
苦难是怎样传递给儿童的?75
是什么因素减少了抑郁的代际传递?78
养育与灵性的共同作用82
为什么儿童会认为上帝的外貌与父母的相似?84
灵性如何补偿缺失了的父母之爱?87
灵性互通: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灵性的火炬89
灵性社会化:转向外界的灵性联系91
灵性养育与无条件的爱93
第4章灵魂降临——孩子养育整个村子96
灵性背后的“社会—认知”假设99
什么是孩子的灵性表现?103
孩子们喜欢仪式和祈祷105
如何培养孩子的正念?108
孩子可以成为你的助手、治疗师和服务者111
超越语言的亲子心灵互通114
孩子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关系118
孩子的灵性如何给家庭带来新的机遇?124
第5章爱的场域——创造灵性养育的空间129
爱对家庭的支持、滋养和巩固132
充满灵性的童年从这里开始135
依恋理论的拓展:拥有更多资源和爱137
爱的场域让家庭发挥优势139
创造爱的场域的五种方式140
爱的场域为家庭存在缺陷的孩子提供“营养”148
防患于未然:拓展爱的场域151
第6章第一个十年——头脑与心灵的教育153
孩子是如何学到真诚地投入生活的?155
仪式与象征:头脑与心灵的无意识联结158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科学与灵性建造头脑与心灵161
如何回答孩子热衷的人生大问题?164
第7章灵性六大优势170
优势一:孩子的灵性罗盘——可信和有益的171
优势二:儿童天生是维护家庭神圣的守护者174
优势三:利用精神社区扩大孩子的成长空间178
优势四:灵性多元化是孩子通向世界文化的护照181
优势五:赋予孩子创造“爱的文化”的能力188
优势六:梦、神秘经验和其他特殊觉知帮助孩子处理日常压力190
第二部分青春期和以后
第8章青春期的灵性科学197
青春期的必经之路:个性化和精神个体化199
涌现出的各种“大”问题201
大脑正在改变:神经连接用进废退204
被切断的灵性:生活与精神脱节会发生什么事?208
金钱富足与精神空虚:边缘青少年研究211
药物滥用成因的新发现214
灵性与积极心理学的联系217
第9章对人生呼召、意义和目的的追寻220
人生的探索:你准备好了吗?222
灵性资产是青少年探索的工具225
探索灵性身份的强烈欲望227
“我是谁”:灵性对自我认同的作用229
传统仪式:“超然教育”的模板232
环境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灵性追问?234
访谈:青少年如何看待灵性?237
家长的特权:促进青少年的精神个体化245
“分离一整合”:在精神个体化中深挖个人意义249
过度追求外界激励的后果250
第10章发育性抑郁:青少年的流行病252
对青少年抑郁普遍的错误认识255
青少年抑郁一直是医学之谜256
是精神疾病,还是普遍的发展过程?259
对抑郁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回应262
发育性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激发精神韧性264
发育性抑郁的三张面孔266
家长是孩子遇到困境时的灵性大使271
如何帮助孩子:提问、对话、参与272
第11章治愈被切断的灵性278
马琳:发掘被埋藏的灵性天赋279
库尔特:耀眼男孩隐秘的一面285
第12章灵性觉醒294
灵性养育的朝圣296
为人父母的三个灵性阶段297
孩子唤醒家长:跟我一起成长!301
青春期和中年共享灵性通道303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304
第13章灵性养育的七个重点307
一、说话:使用灵性语言309
二、分享:灵性经历310
三、联结:顺其自然地313
四、教导:共同参与317
五、培育:与动物和大自然建立联系318
六、维护:照管爱的场域318
七、努力:接受生活的启发322
致谢325
参考文献328

前言/序言

  科学就像镜头,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而我们发现,科学也能探索灵性(Spirituality)的奥秘。科学尤其善于分析难以用肉眼感知的事物,使我们发现它们的价值。我们能够找到科学的证据来解释超出感知的关系。
  我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主任,是目前蓬勃发展的精神与心理健康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我的实验室已经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灵性发展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每当我在全美各地举行讲座时,常常碰到家长们跟我说起他们的孩子关心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喜欢和动物交流、祈祷唱歌。他们会说:“孩子们非常有灵性!”有时,当家庭遇到困难、危机,或者亲友去世,孩子们所展示的智慧甚至超过了成年人。透过这些瞬间,我们可以洞察到人类童年的深层现实。作为科学家,我知道童年时期的灵性非常强烈,然而我们的主流文化似乎对此视而不见。这很奇怪,因为“孩子们非常有灵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并非罕见的逸闻,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15年前我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就开始专注于研究灵性与健康的关系,结果在医学院遇到了许多怀疑和绝。日历翻到了千禧年,社会和医学界仍然对灵性和宗教的研究持有相当强烈的偏见,这两者在我看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灵性不是心理学,你的实验室怎么会得到资金赞助?”或者“灵性就是在公立学校祈祷吗?”(这些说法当然与我的研究内容相差甚远)。偶尔也会遇到有些许兴趣或强烈好奇心的人,这些少有的回应来自于我所敬佩的、这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们对我们的数据非常好奇。
  虽然最初缺少关于灵性的研究数据,但一些研究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灵性研究是科学领域无法忽视的课题。就这样,我开始了灵性科研的旅程,它已经成为我毕生的工作:研究我们天生的灵性(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人生最初20年的发展尤其迅速)。我和同事们着手与全美各地的其他几所实验室合作,建立研究灵性、心理健康与发展的新学科,并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我们在大脑科学和神经成像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数百名家长及其子女的访谈、案例研究中获得的丰富材料表明:


《灵性孩子》一书,并非一部描绘超自然能力、预言或神秘教义的著作。它更像是对人性深处一种潜藏力量的探索,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内在感知能力。这本书旨在引导读者去认识并激活这种与生俱来的“灵性”,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清晰的洞见以及与万物和谐共处的方式。 全书从一个非常贴近日常的视角切入,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思和实用的练习,逐渐揭示“灵性孩子”这一概念的内涵。这里的“灵性孩子”并非指代某个特定年龄段的孩子,而是象征着一种纯粹、开放、充满好奇心和直觉力的生命状态。它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最真实的自我,那个未被世俗污染,能够直接感受到生命本质和宇宙律动的核心。 书中首先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这种内在的灵性。我们被教导去追逐外在的成就、物质的丰裕,被鼓励理性思考、逻辑分析,而忽略了感受、直觉和内在的声音。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适应社会规则,却也让我们与自己最宝贵的潜能渐行渐远。作者通过回顾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他人的生命轨迹,深刻地描绘了这种“失落”带来的困惑、焦虑和生命力的衰减。 随后,本书进入了核心的探索阶段。它详细阐述了“灵性孩子”所具备的特质: 高度的直觉力: 这种直觉并非神秘的预感,而是基于对生命能量细微变化的感知,能够帮助我们在决策时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深处需求的选择。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信任自己的直觉,将其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 对连接的渴望: 灵性孩子天生渴望与他人、与自然、与整个宇宙建立深层次的连接。这种连接带来了归属感、爱与被爱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整体的敬畏之心。本书提供了许多方法,帮助读者打破隔阂,建立更真诚、更深入的人际关系,并重新感受与自然的联结。 纯粹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灵性孩子永远保持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乐于学习,不惧怕未知。这种状态让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书中鼓励读者放下预设的观念,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去探索世界,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成长。 情绪的敏感性和共情能力: 灵性孩子能够敏锐地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产生深刻的共情。这使得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痛苦,并以温柔和慈悲之心去对待。本书强调了情绪的接纳和转化,帮助读者理解情绪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内在的指引和智慧: 灵性孩子拥有一个内在的“指南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使命。这种智慧并非来自外在的学习,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指引。书中引导读者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辨别灵魂的召唤。 对生命过程的全然接纳: 灵性孩子懂得,生命是一个充满起伏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喜悦也有悲伤。他们能够全然接纳生命中的一切,并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学习。本书教授如何培养这种接纳的态度,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稳。 为了帮助读者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灵性孩子》提供了一系列详实可行的练习和方法。这些方法并非刻板的训练,而是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旨在唤醒读者沉睡的内在感知: 静观与冥想: 书中提供了多种简单易行的静观和冥想技巧,帮助读者清理杂念,平静内心,从而更容易感知到内在的细微声音。这些练习强调的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觉察”和“不评判”。 感受性练习: 鼓励读者用全身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例如,细致地品味食物的味道,用心去聆听自然的声响,去触碰事物的质感。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激活感官,提升对生命能量的感知力。 直觉力训练: 设计了一些小游戏和日常情境,帮助读者练习识别和信任自己的直觉。例如,在购物时,凭直觉选择;在遇到选择时,感受哪个方向更让你心动。 情绪释放技巧: 介绍了一些温和有效的情绪释放方法,如写日记、艺术表达、身体运动等,帮助读者处理和转化负面情绪,避免其成为阻碍灵性成长的障碍。 与自然连接的活动: 鼓励读者多花时间在大自然中,进行散步、园艺、观星等活动,通过与自然的互动,重新找回与大地和宇宙的连接感。 感恩与显化练习: 强调感恩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意念,去吸引和显化自己渴望的生活。 自我疗愈的工具: 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自我疗愈方法,帮助读者处理过往的创伤和情绪包袱,为灵性成长铺平道路。 《灵性孩子》并非一本宣扬“神奇力量”的书,它更像是一张通往内在世界的地图,指引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如何与生命建立更深层、更有意义的连接。它承认现实生活的挑战,但更强调我们内在的力量足以应对这一切。这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找回那个失落已久的、充满智慧与爱的“灵性孩子”,让这个内在的声音,引领我们活出更真实、更喜悦、更圆满的人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将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它会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框架,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世界。最终,它会帮助我们明白,所谓的“灵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去拥抱,去活出来。它鼓励我们相信,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内在的“灵性孩子”都能成为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智慧的向导。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感染力,作者以一种真诚、温和的态度与读者对话,仿佛一位良师益友,陪伴着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内在的旅程。书中穿插的许多个人故事和感悟,更是让内容充满了人情味和共鸣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对生命的热爱。 总而言之,《灵性孩子》是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在生命中找到更多意义、更多宁静、更多连接的人们的礼物。它是一次温柔的唤醒,一次深刻的邀请,邀请你回到生命的本源,找回那个最纯粹、最闪耀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内心平静和情绪管理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技巧层面,感觉像是治标不治本。我渴望找到一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能够帮助我真正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的力量。《灵性孩子》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独特的温暖和包容。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探讨如何发掘我们内心深处那份未被世俗污染的纯净与智慧,如同孩童般不带评判地去感知世界。也许它会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让我们能够重新连接内心的声音,倾听身体的信号,从而找到真正的平静。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去审视那些困扰我的负面情绪,并非简单地压抑它们,而是去理解它们,化解它们。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积极、更有韧性的心态,即使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和清明。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感恩之心、同情之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的内容,这些品质在我看来,是实现真正灵性成长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淡雅的色彩搭配,流动的线条,仿佛预示着一场心灵的旅程即将展开。我一直对“灵性”这个词充满好奇,它似乎承载着超越物质的智慧和深刻的理解。我曾读过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书籍,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或许是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共鸣。当我在书店里看到《灵性孩子》时,直觉告诉我,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封面和书名,就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理解自我,或许还能找到一种与内在宇宙连接的方式。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成为引导我走向内心宁静的灯塔,帮助我拨开迷雾,看见生命更本质的光芒。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灵性”与“孩子”这两个概念的结合,是关于孩童天生的纯真与敏感,还是关于如何培养具有灵性觉知的下一代?这些疑问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

我常常觉得,我们被太多外界的噪音所干扰,以至于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习惯于迎合他人的期待,追逐世俗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渴望。《灵性孩子》这个名字,给我一种回到初心、回归纯真的感觉。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探讨我们内心深处那份与生俱来的纯净与智慧,那种不被社会规则所束缚的自由。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找回那种孩童般的敏感和好奇心,重新审视我对世界的看法。也许书中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能够剥离掉那些层层叠叠的伪装和防御,真正地袒露自己,与他人建立更真诚、更深刻的连接。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梦想,去勇敢地追求内心的召唤,而不是被恐惧和犹豫所阻碍。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清理心灵垃圾的工具,让我重拾内心的澄澈与明亮,活出更自在、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如何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社会信息爆炸,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强大内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书籍。《灵性孩子》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更注重心灵的培育。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方法,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内在的潜力和光芒。这本书可能会分享如何鼓励孩子们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去感受爱与连接。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那将是莫大的收获。

评分

生活总是充满着未知和变数,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甚至会怀疑人生的意义。《灵性孩子》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在邀请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我并非宗教人士,但对于生命本身的奥秘,以及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理解生命的本质,如何与宇宙同频共振的思考。也许它会分享一些古老的智慧,或者结合现代的科学发现,来阐述灵性的概念。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超越物质的束缚,看到生命更广阔的图景。或许书中会提供一些冥想、静心或者其他能够帮助我们与内在智慧连接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做出更符合自己生命轨迹的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一个更具意义和满足感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