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养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产前学习
“没有奶”是一个误会
“下奶”不用等三天
哺乳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全覆盖
让亲喂成为专属于妈妈和宝宝的美好回忆
本书对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新妈妈了解母乳喂养对母婴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让37度的母爱伴随宝宝成长,让亲喂成为妈妈和宝宝的美好回忆。
王玥菲,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国际认证哺乳顾问(IBCLC),国际生育教育者协会(ICEA)认证分娩陪伴,生育教育者,导乐师,知妈堂孕期教育机构喂养顾问及孕产知识老师。
沈辉,妇产科主治医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曾就职于北京市妇产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任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孕妇学校负责人,现任知妈堂孕期教育机构孕产知识教研总监。
第一章 喂养婴儿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母乳喂养
第一节 母乳喂养才是标准............................................2
“没有奶”是一个误会..................................................2
母乳喂养输给了谁.....................................................3
第二节 神奇的乳汁....................................................6
母乳与配方奶的成分比较.............................................6
母乳的主要成分和特点............................................6
母乳的真相.............................................................11
【延伸阅读】不科学的母乳检测................................13
【新妈妈分享】母乳是妈妈的爱..................................14
第三节 吃奶的宝宝长什么样......................................16
不吃奶,风险很大...................................................16
喂养方式有讲究......................................................17
婴儿不是大胃王....................................................19
【延伸阅读】小婴儿是“直肠子”....................................21
一言不合就找奶....................................................21
【延伸阅读】我可以给宝宝用安抚奶嘴吗..........................22
边吃边睡边成长.......................................................23
夜间哺乳................................................................27
黄昏闹、猛长期和厌奶期...........................................29
第一节 母乳喂养才是标准
“没有奶”是一个误会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人类的母乳喂养历史从物种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乳汁对哺乳动物的意义至关重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哺乳动物没有足够的乳汁哺育幼崽,后代将无法正常生长,更可能没有能力繁殖后代。19世纪前,人类使用其他哺乳动物的乳汁喂养人类婴儿时,死亡率惊人。19世纪初,英国伦敦人工喂养的周岁婴儿,存活率仅有1/8。进化并没有给予其他哺乳动物的乳汁替代人乳的能力,在未进入现代文明的远古时期,待那些“乳汁不足”的雌性哺乳动物死去,她们“乳汁不足”的基因就会被进化淘汰得所剩无几。
那剩下的是什么样的基因?是正常的、能够分泌出满足婴儿需要的乳汁的基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传承获得最佳的效果。在医学上,真正由于乳腺组织发育不良,生理上无法产出足够乳汁的妈妈,在女性当中比例不足3%。然而,当今社会里,认为自己“没有奶”“母乳不足”的妈妈或者“家人认为母乳不足”的妈妈情况高达80%以上,在支持母乳喂养的网络论坛里,咨询最多的问题是“产后前三天没奶怎么办”“奶不够怎么办”。如此相悖的结论,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营养越来越丰富,产假里的妈妈也并无繁重体力劳动和工作压力,为何奶却越来越不足了?
这是一个误会!
过去,分娩通常发生在家里,妈妈分娩之后,宝宝就被放在妈妈的身边哺乳,妈妈和宝宝总是在一起(除了古代贵族或富户有奶妈喂养的习俗),一切自然而然发生。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分娩开始在医院进行,医院根据自身的制度,来给妈妈和宝宝进行护理。
曾经,产后的宝宝被放在喂养中心集中管理,而妈妈在病房休息,母婴分离,因此,妈妈们并不清楚,医护人员也并不清楚,产后是需要喂奶也是有奶可喂的。直到第三天,妈妈感觉乳房胀满、疼痛,才认为是“下奶”了,才开始哺乳。因此,“产后第三天才下奶”这个观念,长久而普遍地存在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生过宝宝的妈妈的脑海中,而这些妈妈,如今已经变成了姥姥或奶奶,以及月嫂和育儿嫂,她们坚定地相信“产后前三天是没有奶的”这个错误的“事实”,并深刻地影响着1970~1990出生,逐渐成为新手妈妈的年轻一代女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开始实施爱婴医院政策,产后妈妈和宝宝被放在一起做皮肤接触,并实施“三早”,产后即刻开始喂奶的观点才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一切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去转变。
然而,母乳喂养遇到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对手——配方奶粉。
母乳喂养输给了谁
母乳喂养是人类的本能,是哺乳动物繁衍生息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活动,直接关系到种族的健康素质。20世纪40年代以前,全世界的家庭成员中,女性长辈大多都是母乳喂养的践行者和家庭母乳喂养传承的领路人,母乳喂养率至少90%。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妈妈们纷纷外出工作,家庭形式由大家庭转向小型化家庭,妈妈们接收到整个家族女性长辈在母乳喂养当中榜样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少。随着医学的进步,住院分娩的妈妈越来越多,产科制度对母乳喂养也有了很大的冲击,母乳喂养率逐步下降。而这并没有走到低谷,真正给予母乳喂养一记重创的,是母乳代用品的市场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配方奶市场占有率飞速发展,工业发达的国家母乳喂养率降到了谷底,据瑞典、美国等国统计,当时的母乳喂养率仅为20%,发展中国家也紧随其后。世界性的母乳喂养率下降,造成了婴儿死亡率的上升,死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婴儿逐年增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万的婴儿死于这些疾病,这引起了国际医学界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他们呼吁为了人类生存、婴儿健康,需要保护母乳喂养。
配方奶公司花大量的市场费用进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展开各种“向母乳致敬”的大型路演,大量派发免费样品,开展各种孕妇教育活动,赞助各种营养研究项目、学术会议,至于大众广告,则早已深入人心。
大量的配方奶广告充斥着各个媒体,配方奶喂养变成了比母乳喂养更为常见的喂养方式,甚至成为喂养标准。大量的新手父母,把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的表现当作正常表现,母乳喂养的宝宝表现稍有不同,便因此放弃。配方奶公司并不会声称全部或者部分代替母乳,反而会常常把“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挂在嘴边。
而随着配方奶的广告越来越普遍,中国的母乳喂养率一路下滑,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16年间下降了近40%,2008年发布的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城市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13年国家疾控中心所做的营养与慢病调查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0.8%。2001年中国母乳代用品市场销售额总价值为1亿美元左右,到2012年时,中国母乳代用品市场销售额总价值已经到了35亿美元。中国宝宝吃掉了全球近1/3的奶粉。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消息称,2017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将达到863亿的规模,比2012年翻了接近4倍。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平时对各种育儿书籍都有一些涉猎,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过于强调某个方面。但这本书不同,它非常接地气,充满了作者亲身的实践经验。从产前准备到产后恢复,从哺乳姿势到追奶技巧,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包含了如何处理一些常见问题的建议,比如乳头皲裂、乳腺炎等等,这些都是我非常担心的问题。作者的建议非常具体,操作性也很强,让我觉得即使遇到这些问题,我也能有应对之策。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它会解释背后的原理,让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不再是盲目地跟着做,而是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从而更自信地进行母乳喂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可以让我更加从容地迎接母乳喂养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37°C的母爱”,多么温暖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象!我虽然还没真正成为母亲,但每次看到这个书名,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婴儿在母亲怀里安睡的画面,以及那份无私、深沉、甚至有点滚烫的爱。书名里的“母乳喂养”更是直击核心,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喂养技巧,更深层次地触及到母子之间最原始、最亲密的连接。我一直对母乳喂养充满好奇,也有些许的困惑和期待。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母乳喂养的信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放弃的无奈,我渴望有一本能够真正让我信服、给我力量的书,让我了解其中的奥秘,也让我对未来育儿之路充满信心。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特点,我猜测它一定充满了亲切感和生活气息,而非冰冷的说教。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温柔的导师,在我人生这段崭新的旅程中,给予我恰到好处的指导和支持,让我能够自信地迎接宝宝的到来,并用这份“37°C的母爱”去滋养我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母爱”这个概念的重新解读。我一直以为母爱就是无私的奉献,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母爱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书中关于“循序渐进”的喂养方式,让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仿佛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场必须立刻成功的战斗。作者在讲解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时,也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让我这个新手妈妈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欣赏她鼓励妈妈们“倾听宝宝的声音”,学会解读宝宝的信号,而不是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标准来衡量。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有启发,因为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强求一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应对母乳喂养中的误区”的内容,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之前听到的一些说法都是片面的。这本书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我在母乳喂养的海洋中,找到方向,不再迷茫。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体验这份“37°C的母爱”。
评分阅读体验简直是出乎意料的好,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纯粹的育儿指南,但它却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展开。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生硬和刻板。她分享的那些小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却都带着一种温暖的共情,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育儿的种种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建立连接”的部分,它不仅仅讲授了如何让宝宝吃饱,更强调了在这个过程中,母子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依恋的建立。那种细腻的描写,让我仿佛亲身感受到了每一次喂养时的温情。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妈妈的自我关怀”,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常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自己。作者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让我觉得照顾自己并不是自私,而是育儿的一部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母乳喂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喂养,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滋养和成长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母乳喂养的书,更像是一次关于母爱本质的深度探索。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触,描绘了母乳喂养过程中,母子之间那种超越语言的情感连接。我被书中那些关于“荷尔蒙的魔法”、“皮肤与皮肤的交流”的描写深深打动。它让我意识到,母乳喂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更是为了建立一种深刻的、不可替代的亲密关系。书中的一些关于“妈妈的情绪管理”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回避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绪波动,而是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应对策略。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正站在妈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的。我读完这本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力量。我不再害怕母乳喂养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而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这份“37°C的母爱”,为我的宝宝创造一个温暖而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评分还不错,挺好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喜欢,还会再次购买的
评分嗯,通俗易懂,重点多,但是重复也多
评分其他宝妈推荐的书,为即将出生二宝重新学习知识啦
评分还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评分比书城便宜很多哦
评分很适合阅读
评分医生推荐的书,很实用,通俗易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