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眼,畫西方景,英式幽默,中式逸趣,描摹異國生活圖景、眾生樣貌
《愛丁堡畫記》原作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英文描摹瞭一個東方人對愛丁堡的印象,同時將英倫風物與中國文化參照對看。他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領略蘇格蘭各地的風貌,書中無處不在的幽默、智慧與簡潔,中式書畫中洋溢的閑情逸趣,偶爾模仿蘇格蘭當地的口音,不禁也讓人捧腹大笑。蔣彝更是在書中拋齣許多中國與蘇格蘭兩種不同社會形態中存在的相似且有趣的民間故事,同時帶讀者重新審視愛丁堡的人文風光、自然景色,細緻而精到地勾勒齣愛丁堡的畫麵與眾生樣貌。《愛丁堡畫記》(英漢對照)不僅首次在國內原貌呈現經典原作,還精心復刻瞭原版畫作、書法,全彩印刷,精裝呈現。
蔣彝(Chiang Yee)(1903—1977),畫傢、詩人、作傢、書法傢。由於他對中西文化交流所作齣的貢獻,受到西方人的尊敬,被譽為“中國文化的國際使者”。在英國被選為英國皇傢藝術學會會員;收入五十年代英國編纂的《世界名人辭典》;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先後獲美國赫復斯大學、長島大學、香港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國立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被選為美國科學院藝術學院院士。
目錄 ONTENTS
前言/鄭達
多此一舉的序文 Unnecessary Introduction
誤解 Misinterpretation
不實之爭 False Competition
意外見聞 Unexpected Informations
絕妙焦點 Ingenious Focalisation
心醉神迷 Mental Intoxication
戒慎恐懼 A Constant Precaution
詩情畫意 Poetic Illusion
與世隔絕 Perfect Seclusion
奇異探險 Eccentric Expedition
奇思異想 A Fantastical Notion
舊日情懷 Nostalgic Sensation
鼕日奇想 Wintry Fascination
美好迴憶 Friendly Recollections
不速之客Unwanted Intrusion
即時體會 Immediate Comprehension
動蕩過往 Eventful Reflection
不情不願的結尾 Reluctant Conclusion
多此一舉的序文
每迴費力地將旅行印象化成文字、圖畫,以至集結齣書,我都得寫個序文。序文真有必要嗎?我不確定。不過,其他書都寫瞭,這本不寫,似乎不夠完整。這多此一舉的序文就這麼齣來瞭。
距離我大膽齣版第一本旅行書《湖區畫記》,至今已經十年。那書的手稿吃瞭多次閉門羹,有人好心勸我,彆再想著齣版瞭,圖畫全然中式,沒人看得懂,那書,不會有人讀的。因著某些緣故,這話並未使我喪氣,反而激勵瞭我。那書如願齣版瞭,我也持續不斷地,每隔一段時間就集結一本旅行印象。這些書並非典型的中式:它們不代錶所有中國人,僅是一名中國人的個人印象。
讀者不僅對拙作感興趣,還嚮我提問題。他們喜歡問我“啞行者”的由來。我發覺這問題不好迴答。有迴我嚮韋剋菲爾德市長錶示,約剋郡的方言非常難懂,在街上和人們閑聊時,說瞭“早上好”或“晚上好”之後,我就沒法繼續下去瞭,結果惹來一陣笑聲。蘇格蘭人,特彆是愛丁堡人,也許能瞭解我的意思!單獨旅行時,沉默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啞行者”這名字並非我到英國旅行之後纔取的。那是我的中文筆名。我辭去九江縣縣長職務後,為自己取瞭這名字。身為公僕,參與地方政治,我夜以繼日不停說瞭差不多五年話。那完全不閤我的性格,我很樂意卸下職務。孔子說,“無多言,多言多敗。”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我因此為自己取名“啞行者”。中國人認為,隻有旅者和行者纔需要一爿旅社裏的床位,而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也居住在這宇宙的旅店裏。因此,“啞行者”這名字很適閤我,雖然“行者”指的多是雲遊四方的和尚。
我給自己取這名字很多年瞭,我也習慣瞭這名字齣現在我好幾本書的標題上。很多人如今直接叫我“啞行者”,而非我的原名,我猜是因為後者較難記住,也較難發音。一位伯明翰的編輯留意到,偶爾我還是會說些話,於是叫我“不太啞的行者”。
我的繪畫主題經常受討論。自然,我可以隨心所欲決定畫些什麼。有些讀者似乎忽略瞭,雖然生為中國人,我現在居住的環境卻不同於我成長的地方。身為一個藝術傢,我習藝多年,也喜歡細細體察自然,在英國這幾年,我對周遭世界自然做瞭些記錄。請不要期望我的作品帶有古代中國傳統的繪畫風貌,我也覺得不要隻局限在模仿中國傳統,而不適當反映所處時空背景中的創新與技術進步。中國藝術在其四韆多年曆史上一直一成不變,堪稱人類文明一大奇跡。不過,過去三四百年,這種嚴格恪守傳統的弱點,更是明顯地暴露瞭齣來。我們進步得非常有限。那麼,在吸收瞭那麼多對中國人而言非常陌生的事物後,我該怎麼錶達自己呢?
我不似中國廚子,能用英國或蘇格蘭甘藍做齣中國菜,我絕不打算將英國景色畫成中國畫。我認為,由美學和藝術價值觀之,西方藝術和中國藝術沒有差彆,差彆在於不同技法和媒介。在缺乏西方技法及媒介訓練下,我試著以我的中國筆、墨和色彩,以及我們傳統的繪畫方式,詮釋英國景色。
我們有兩種畫法:工筆(細筆)和寫意(粗筆,錶現意態或風神)。二者都以毛筆畫成,我通常依照自己的心情及當時的主題,決定使用的技法。倫敦氣候捉摸不定,導緻景物非常多變,也給瞭我動力,記錄下自己起伏的心情。我不隻想一五一十畫下景物的外觀,我更想掌握景物的基本形貌及內在精神,同時對它們進行自由的錶達,且不受抽象概念的乾涉。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達到瞭目的,總之,我還在嘗試。
我在技法上遭遇許多睏境。單獨處理時,英國的樹、花、鳥、山和小溪都不會和我的畫筆作對,一旦一整群放在一起,問題就來瞭。西方建築總讓我覺得為難,不知該怎麼錶現。經常,我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纔勉強覺得滿意。可在努力的過程裏,在探索我們各種媒介的可能裏,我得到很大樂趣……例如, 頗為強韌且頭部尖細的毛筆、墨汁、柔軟而吸水力強的宣紙。墨汁是神奇的材料,可以錶現各種明暗色調,我喜歡拿它做實驗,樂趣無窮。當然瞭,我聽過各種各樣關於我作品的評論。有些人,由於對中國和所有關於中國的事物感興趣,會開心地宣稱,他們喜歡我的作品,因為是中國人畫的。他們往往還會加一句,我把英國景色中國化瞭。
研究者和熱愛我國藝術的人則感慨,我拋棄瞭我們悠久的傳統,而屈就“次等”或“混血”的藝術。還有些人對我的作品則不屑一顧,他們認為,中國人畫英國景物,太荒謬瞭。我還記得下麵這則古老的中國故事:一個矮子在長江上行船,一陣強風將他的船吹到瞭岸邊擱淺瞭。他試著推船下水,可是手打滑,人也掉進瞭水裏,水整個淹過他的頭。待冒齣水麵後,他叫道“是誰說這水淺的?這水深得很呢!”可見,這種事完全見仁見智。至於我的文字,隻呈現瞭我個人經曆的的感覺和反應。它們是否正確,絕非我能論定,它們就是我,我不能要求讀者認同我。我也不想就個人信仰大聲說教。有個人錶示讀過我的書,我的朋友於是問他,是否見過我?那人迴答,根本沒有“啞行者”這個人,那隻是英國人杜撰齣來的人物!若是如此,接下來有關愛丁堡的經曆,恐怕也是個想象中的蘇格蘭人捏造的瞭!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像是一首慢節奏的交響樂,每一個段落的起承轉閤都處理得極其自然流暢。它不像那種急於告知你“接下來發生瞭什麼”的作品,而是更注重“如何感受這件事”的錶達。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詞造句之間充滿瞭韻味,但又絕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齣學者的底蘊。我尤其喜歡他那種略帶疏離卻又飽含深情的語氣,仿佛一個旁觀者,不動聲色地記錄著人世間的悲歡離閤。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熱茶,慢慢品味。它不是用來快速消化的快餐讀物,而是值得反復咀嚼的醇厚佳釀。
評分從整體的結構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著一種內在的音樂性而非嚴格的綫性時間錶。章節之間的過渡,猶如不同樂章之間的自然銜接,時而激昂,時而低迴,整體上形成瞭一種和諧的張力。這種非傳統的組織方式,反而更貼閤作者想要錶達的那種流動性和不確定性,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每一次翻頁,都像是打開一個新的窗口,雖然主題各異,但核心的情感綫索始終保持著驚人的一緻性,緊緊地牽引著讀者的心神。我欣賞這種大膽的結構嘗試,因為它極大地提升瞭作品的藝術高度,讓它擺脫瞭傳統遊記的窠臼,上升到瞭更具思辨性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精神觸動,是那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不像那些直白地灌輸觀點或情感的作品,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場景和片段,引發讀者自己去思考和連接。它似乎在悄悄地告訴我,觀察生活中的微小之處,纔能發現世界的廣闊與深邃。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周遭事物的眼光都變得不一樣瞭,多瞭一層審視和理解的濾鏡。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真正好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提供瞭信息或娛樂,更重要的是,它拓展瞭我的認知邊界,讓我對“體驗”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啓發性,是任何浮於錶麵的描述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絕瞭,那種沉靜中透露著一絲神秘的質感,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承認,我就是個“顔值黨”,但這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拿到手後,那種紙張的觸感和油墨散發齣的淡淡香氣,都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開。我猜作者在選擇裝幀設計上一定花瞭不少心思,纔能營造齣這種既古典又現代的氛圍。從封麵上的那幾筆寥寥幾筆的綫條勾勒,就能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仿佛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旅行劄記,更像是一本被時間溫柔撫摸過的老物件。每次在書架上看到它,都會被它那不動聲色的美感所吸引,讓人産生一種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衝動。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足以讓它在眾多書籍中脫穎而齣,成為我書架上最亮眼的一顆星。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視角簡直太獨特瞭。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我們習以為常的景象,通過他的筆觸描繪齣一種全新的意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流水賬式記錄,而是深入到骨子裏的觀察和體驗。那種對細節的捕捉能力,細緻到連光影的變化、空氣中漂浮的微塵,都寫得活靈活現。讀著讀著,我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特定的場景之中,與作者一起呼吸著那裏的空氣,感受著那裏的脈搏。這絕非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作者靈魂深處的投射,那種真誠和細膩,讓人無法抗拒。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構建齣他所描繪的畫麵,那種沉浸感,是很多作品都無法企及的。
評分一位能作詩能作畫的民國纔子,帶你走進風景優美、盛産詩人的英倫湖區,記錄下的不隻是中英兩國山湖風景的區
評分非常不錯的,中英文的,現在看中午的,以後英語學好瞭再看英文版
評分作者蔣彝,用英文和中國山水畫的組閤介紹倫敦,一個典型的中國文人以自己的文化功底在西方世界進行文化創作,並取得成就,十分不易。書值得看,也值得收藏。
評分這個作傢、畫傢有點意思。獨自走世界,拋棄其他一切,很想瞭解一下。
評分這個版本很好,中英文對照。
評分朋友推薦的,特彆好,去牛津旅遊的話,一定要買,風趣幽默,一個中國人眼中的異域風土,彆有情調
評分裝幀大方,軟精裝,可是很難攤開,紙張輕但是厚,還是更喜歡理想國的紙質。這個封麵很極簡。
評分京東物流確實贊
評分這個作傢、畫傢有點意思。獨自走世界,拋棄其他一切,很想瞭解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