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豪狄更斯著作重磅再現 一部異彩紛呈的經典英國史
狄更斯以諸多傳世文學的作品為讀者熟知,殊不知這位偉大的文學傢還為後人創作瞭這部觀點獨到的英國史。
★風趣幽默的語言、敘述富有故事性,讓人拍案叫絕
它視角新穎,帶有鮮明的“狄更斯印跡”,絕不同於標準教科書式的描述,叫人讀後拍案叫絕。
★囊括曆代君王故事,上韆年的英國王朝君主奇葩說。
通過講述阿爾弗烈德大帝、獅心王、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等英國曆代君王的故事,生動地嚮我們展現瞭從公元前50年到1689年的英國曆史。
本書為英國著名作傢查爾斯·狄更斯所作,通過講述阿爾弗烈德大帝、獅心王、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等英國曆代君王的故事,生動地嚮我們展現瞭從公元前50年到1689年的英國曆史。
狄更斯以史實為骨,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富有故事性的敘述為肉,創作瞭這本骨肉豐滿的傳世經典。它視角新穎,帶有鮮明的“狄更斯印跡”,絕不同於標準教科書式的描述,叫人讀後拍案叫絕。
查爾斯·狄更斯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傢。他被美國作傢斯蒂芬?金稱為“小說界的莎士比亞”,是讓毛姆和納博科夫嘆服的文學大師。
一生齣版瞭15本長篇小說、5本中篇小說、上百篇短篇小說及數篇紀實文學。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匹剋威剋外傳》《霧都孤兒》《艱難時世》《雙城記》等。
本書幾乎是狄更斯創作水平的dian峰,樸實的語言、犀利甚至沉重的諷刺、耐人尋味的細節在這裏融為一爐。他無意迎閤年輕讀者,也無意藉古諷今。他的英國史不無偏見,卻因激進和主觀更受歡迎。 ——英國當代著名曆史學傢、主持人David Starkey
第一章 不列顛與撒剋遜 001
1 羅馬人的印記 002
2 撒剋遜人來瞭 010
3 阿爾弗烈德大帝 014
4 阿瑟爾斯坦和六少主 019
5與丹麥人的角逐 029
6 諾曼徵服:彆瞭,撒剋遜 037
第二章 諾曼底王朝 041
1 “徵服者”威廉 042
2紅發國王 048
3“好學者” 054
4 王朝終結 062
第三章 金雀花王朝 065
1開國之王 066
2 獅心王 081
3無地王 089
4 無名國王 097
5 長腿之王 107
6被寵臣操縱的國王 120
7好戰者 128
8 被廢黜的國王 138
9篡位 147
10 徵服法國 152
11 聖女貞德 160
12 終結“紅玫瑰”傢族 174
13 神秘失蹤的幼主 180
14 金雀花最後的血脈 184
第四章 都鐸王朝 189
1賢王亨利七世 190
2宗教改革 198
3堅定的新教徒 216
4血腥瑪麗 222
5“光榮女王”伊麗莎白 232
第五章 斯圖亞特王朝 253
1愛聽奉承話的國王 254
2被送上斷頭颱的查理一世 267
3護國公奧利弗·剋倫威爾 288
4“快樂國王” 300
5 最後一位天主教國王 317
尾 聲 329
1 “徵服者”威廉
在英勇的哈羅德倒下的那片土地上,“徵服者”威廉建瞭一座名叫巴特爾的修道院。在多災多難的當時,這裏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地方,雖然現在已是一片長滿常青藤的灰色廢墟瞭。
對於威廉來說,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徹底徵服英格蘭人。想必你也知道,對任何人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燒毀瞭很多城鎮,將這個充滿生氣的國傢變成瞭蔓延數英裏的廢墟,生靈塗炭。終於,在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的帶領下,神職人員和民眾代錶一起來到威廉的帳幕中,嚮他俯首稱臣。其他一些人則推舉“勇猛之王”埃德濛之子埃德加為王,但後來也就不瞭瞭之瞭。埃德加逃到瞭蘇格蘭,因為他年輕貌美的妹妹嫁給瞭蘇格蘭國王。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所以沒有人關心他的死活。
到瞭聖誕節這一天,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威廉一世之名,被加冕為王,但他最齣名的綽號是“徵服者”威廉。那是一場非常另類的加冕儀式,一個主持儀式的主教用法語問諾曼人,他們是否願意讓威廉公爵做他們的國王,他們點頭錶示願意。另一個主教則用英語問撒剋遜人同樣的問題,他們做齣瞭同樣的迴答,聲音還非常響亮。他們亢奮的聲音被外麵一個諾曼衛兵聽到瞭,他誤以為這是英格蘭人準備造反,於是立即放火將旁邊的房屋點著瞭,這造成瞭騷亂。
在一片混亂之中,國王和幾個教士被扔在瞭教堂裏(他們全都嚇壞瞭),匆匆忙忙地完成瞭加冕儀式。當威廉戴上王冠時,他發誓他將像英格蘭那些明智的君主一樣治理這個國傢。
在那場損失慘重的戰鬥中,無數的英格蘭貴族喪失瞭生命。他們的土地和財産,連同那些抵抗威廉的貴族的土地,都被威廉霸占瞭,然後,他把這些土地和財産分給瞭他手下的諾曼騎士和貴族。很多高門大戶在英格蘭的土地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而他們還對此感到十分驕傲。
用武力搶來的東西必須靠武力來維持。這些貴族不得不在英格蘭到處建造城堡,以守護他們的新財産。而且國王想盡各種辦法,也沒能如他所願,他既無法用和平的方式讓這個國傢平靜下來,也無法用武力進行鎮壓。他逐漸將諾曼語言和習俗引入英格蘭,但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英格蘭的主要地區都處於慍怒、隨時準備復仇的狀態之中。有一次,威廉前去諾曼底看望他的臣民,把他的國傢暫時交給瞭同父異母的弟弟奧多管理,可奧多對人民的壓迫終於把後者逼瘋瞭。為瞭奪迴多佛爾,肯特郡的人甚至把他們的老敵人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就是之前把一位多佛爾人殺死在壁爐旁的人,請瞭過來,目的是占領多佛爾。赫裏福德郡的人在威爾士人和一位名叫“野蠻人”埃德裏剋的帶領下,將諾曼人從自己的領土上趕瞭齣去。
除此之外,在失去瞭自己土地的人中,有一些人在英格蘭北部團結起來,一些人在蘇格蘭,還有一些人在叢林深處和沼澤中聯閤起來。無論在哪兒,隻要有機會,他們便嚮諾曼人和那些嚮諾曼人投降的英格蘭人發動襲擊,他們徵戰、搶奪、屠殺,身上亡命之徒的絕望本性暴露無遺。他們還密謀對諾曼人發動一場大屠殺,就像此前那場對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大屠殺一樣。總而言之,整個國傢的英格蘭人都處在充滿殺戮氣息的情緒中。
威廉國王擔心他會失去自己的統治地位,便趕瞭迴來,並試圖用柔和的話語來安撫倫敦人民。但隨後他就用殘忍的手段對反抗的人進行瞭鎮壓。他圍攻瞭牛津、沃裏剋、萊斯特、德比、林肯和約剋這些城鎮,並對居民進行瞭無情的殺戮,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是士兵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他一個也不放過。不僅是城鎮,還有很多其他地方,劍和大火發揮瞭它們最恐怖的作用,使整個土地都變得慘不忍睹。河流和小溪被鮮血染成瞭紅色,天空彌漫著黑煙,田地裏全都是燃燒後的灰燼,路邊的屍體堆積成山。這就是徵服和野心帶來的緻命後果!雖說威廉是一個性情急躁且殘暴的人,但我不認為他當初入侵英格蘭的時候,打算把這裏變成一片令人觸目驚心的廢墟。然而,他通過暴力得到的東西,也隻能依靠暴力來維持,為瞭達到這個目的,他將英格蘭變成瞭一個巨大的墳墓。 哈羅德的兩個兒子——埃德濛和戈德溫從愛爾蘭帶著幾艘船來到英格蘭與諾曼人徵戰,最終卻被打敗。這件事尚未平息,一些藏在叢林中的亡命徒又對約剋發動瞭襲擊,那裏的總督不得不派人嚮國王求援。國王派來一位將軍,帶領一支龐大的部隊前去攻占達勒姆。達勒姆的主教來到城外與將軍見麵,警告他不要擅自進城,否則他會遇到危險的。但將軍根本不把主教的警告當迴事,帶領所有手下闖進瞭城。當天晚上,在達勒姆周圍所能看到的所有山岡都燃起瞭烽火。第二天早上天一亮,早已集結在此的英格蘭大軍強行衝破城門,猶如洪水一般湧入這座城鎮,殺掉瞭這裏的每一個諾曼人。隨後,他們還懇求斯堪的納維亞人幫助他們。斯堪的納維亞人帶瞭240艘船來到這裏,那些被剝奪瞭權力和地位的貴族也加入瞭他們的行列。他們占領瞭約剋,並把諾曼人趕瞭齣去。威廉見狀,隻得用錢財賄賂斯堪的納維亞人,讓他們離開,然後他便對英格蘭人展開瞭殘忍的復仇。他的行為是如此殘忍,之前的烈火、刀劍、灰燼、死亡和廢墟與這一次相比根本算不瞭什麼。有很多令人悲傷的歌謠和淒涼的故事,講述瞭在那個充滿恐懼氣息的諾曼時代,從亨伯河到泰恩河是如何連一個有人居住的村莊和一畝有人耕種的土地都不剩的,荒野是如何寸草不生的,人類和野獸是如何死亡的。直到100多年後,這些歌謠和故事還被傳唱,尤其是坐在鼕日的壁爐旁。
在那個時候,那些被流放的貴族在劍橋郡的沼澤地中建立瞭他們稱為“避難營”的地方。這裏的沼澤地帶形成瞭一道讓外麵難以接近的天然屏障,他們躲在蘆葦和燈芯草中,潮濕的泥土中升起的霧氣將他們隱藏起來。這時,在海的另一邊的佛蘭德,一位名叫赫裏沃德的英格蘭人,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並不在身邊,於是本該屬於他的財産被一個諾曼人搶走瞭。當赫裏沃德聽說瞭諾曼人對他犯下的罪行後(他碰巧來到這裏,偶然從被流放的英格蘭人那裏聽說的),對復仇充滿瞭渴望。為瞭復仇,他加入瞭“避難營”,並成為他們的指揮官。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戰士!他的英勇甚至讓諾曼人懷疑他有妖術相助。威廉為瞭攻打這位眾人口中的“巫師”,在沼澤地上修築瞭一條5英裏長的道路,他還認為有必要去請巫婆為王室事業施行一些法術。你還彆說,他真的請來瞭一個老太太扮成的巫婆。為瞭讓她施法,他們把她推進木塔,推到軍隊的最前麵。但赫裏沃德很快就把這位不幸的巫婆處決瞭,他放火燒瞭巫婆、木塔還有威廉的軍隊。戰火使整片地區變得封閉,食物來源也被切斷瞭。
然而,附近伊利修道院的修道士們卻忍受不瞭這些——他們喜歡過滋潤的生活!他們便告訴國王一條可以偷襲赫裏沃德營地的秘密小路,使得威廉可以偷襲營地。赫裏沃德很快就被打敗瞭。他是在睡夢中被人殺死的,還是在殺掉瞭16個敵人之後死的(一些與他有關的歌謠中,是這樣說的),我就無從判斷瞭。赫裏沃德的戰敗讓“避難營”走到瞭終點。國王在這之後很快便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取得瞭勝利,用武力平息瞭最後一批反抗的英格蘭貴族。如今嗬,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是諾曼領主,他們用英格蘭貴族的財産讓自己變得腰纏萬貫。此外,他還在英格蘭全國進行瞭一項聲勢浩大的調查,將土地的新主人記錄在一本被稱為《末日之書》的捲軸上。他還要求人們每天晚上到點後,吹滅燈火和蠟燭,會有鈴聲通知他們熄滅燈火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宵禁信號。他把諾曼人的服飾和風俗引入英格蘭,讓英格蘭各地的諾曼人變成主人,英格蘭人被貶為僕人。他趕走瞭英格蘭主教,讓諾曼人替換他們的位置。總而言之,所有這一切都顯示威廉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徵服者。
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或許在於它成功地塑造瞭一種曆史觀——一種充滿人文關懷和批判精神的曆史觀。作者在講述過去的同時,總是不著痕跡地將其與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對照和反思。他並非簡單地贊美或貶低過去,而是緻力於挖掘事件背後的驅動力——人性的弱點、時代的局限性,以及進步的艱難麯摺。這種帶著現代視角的迴顧,使得曆史不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可以為我們理解當下提供藉鑒的活水源頭。它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從先人那裏究竟繼承瞭什麼,又有哪些教訓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必須警惕的。讀完之後,我的腦海中不再是零散的曆史碎片,而是一個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充滿思考深度的英國曆史框架,這種構建感是其他許多曆史讀物難以企及的。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張弛有度,絕不拖泥帶水。在敘述重大的戰爭或政治動蕩時,語言會變得緊湊有力,仿佛鼓點密集,將讀者迅速帶入緊張的氛圍之中;而在描述曆史轉摺期的文化復興或社會變革時,筆鋒又會變得舒緩而富有哲思,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曆史事件時的平衡感。作者既沒有迴避曆史的殘酷與黑暗麵,但他處理這些沉重話題的方式卻充滿瞭一種剋製與睿智,不會讓讀者産生過度沉溺於悲劇的無力感。這種敘事的張力,像是一把高明的提琴手,在不同的曆史段落間遊走自如,確保瞭整部作品的閱讀流暢性和極高的可讀性,讓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記瞭時間流逝,一口氣讀完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評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他似乎對那些被主流史書忽略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片段情有獨鍾。比如,他對中世紀某個時期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節慶習俗的描繪,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簡直讓人仿佛能聞到當時倫敦街道上的氣味。這使得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綫和王室聯姻的記錄,而是鮮活的社會圖景。這種對“微觀曆史”的關注,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一個時代的理解深度。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史,而是真正深入到土壤裏的、關於“人”的曆史。這種處理方式,使得讀者能夠更立體地感知曆史的脈絡,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社會變革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那個場景,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纔是閱讀曆史最純粹的樂趣所在——與古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心領神會的對話。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深厚,處處可見大傢手筆。它絕非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式記述。作者的句子結構變化多端,時而長句層疊,將復雜的曆史因果關係梳理得井井有條;時而短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提齣觀點。他的幽默感更是貫穿始終,那種帶著時代烙印的諷刺和自嘲,讓原本嚴肅的曆史話題變得妙趣橫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辛辣的評論,這些文字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它證明瞭,即便是最嚴謹的曆史梳理工作,也可以通過優美的文字和獨特的視角,被提升到藝術品的層麵。這不僅僅是學習曆史,更像是在欣賞一篇篇精心雕琢的散文佳作,讓人在知識的汲取之餘,也享受到純粹的文字之美。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意思,那種老式的字體和墨綠色的主色調,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維多利亞時代的氛圍裏。我拿起它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是“簡史”,總怕它會過於膚淺或者枯燥。但翻開第一頁,那種溫暖而略帶幽默的敘事風格立刻抓住瞭我。作者似乎不是在照本宣科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更像是一個博學又有點頑皮的長輩,坐在壁爐旁,用最生動、最接地氣的方式,把那些遙遠而宏大的曆史,講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早期的君主還是後來的政治傢,都有瞭血有肉的性格,而不是冰冷的符號。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曆史的門檻,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的知識點。它更像是一部曆史的“導遊手冊”,而不是學術的“教科書”,這對於初次接觸英國曆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讓人對後續更深入的學習充滿瞭期待和興趣。
評分物流速度快,商品完好無損!
評分物流速度快,商品完好無損!
評分很滿意!
評分物流速度快,商品完好無損!
評分物流速度快,商品完好無損!
評分很滿意!
評分很滿意!
評分很滿意!
評分很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