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看得见的世界史

法国 看得见的世界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石忠 著
图书标签:
  • 法国史
  • 世界史
  • 历史
  • 欧洲史
  • 文化
  • 社会
  • 政治
  • 艺术
  • 文明
  • 西方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23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101
品牌:日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看得见的世界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20
字数:27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摒弃枯燥的历史理论分析,拒绝说教,以故事体的叙述风格串联起法国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从整体上完成了对法国历史的宏观素描,逻辑清晰,叙述准确,让读者清晰了解其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本书力图打造“看得见的历史”,在各种高清彩图的有力辅助下,实现图文的完美结合,让读者在知晓历史的同时,在图片中看见、领略历史的真实风貌。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各大博物馆珍品图片,再加上美轮美奂的版式,使得本书符合中国人历史观的彩色读物更生动化、多元化。让读者通过读书,了解法国兴衰的答案。


内容简介

  肖石忠主编的这部法国通史,上起高卢人,下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两千多年历史一气呵成。本书采用故事体,突出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紧扣历史脉络。就像一部色彩斑斓的纪录片,随着镜头的移动,为读者演绎那古老和动荡的法国历史。


作者简介

  肖石忠,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1987年进入军事科学院,长期从事外国军事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历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兼《世界军事年鉴》编辑部主编等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源远流长的法兰西文明/1

走进史前时代/2

好战的高卢人/10

高卢战争/14

罗马化的高卢/17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20

“矮子”丕平废“懒王”/24

查理大帝/29

《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36

卡佩王朝:光荣的起点/39

“完美怪物”圣路易/44

专题:骑士与骑士文化 /48第二章思想解放的萌芽在这里诞生/53

英法百年战争/54

圣女贞德抗英/61

骑士国王弗朗索瓦一世/64

酷烈的36年内战/70

红衣主教黎世留/78

“太阳王”的伟业/85

路易十五与蓬巴杜夫人/92

“锁匠”国王与“赤字”王后/97

法国启蒙运动/102

19世纪的法国文学/107

现代雕塑艺术之父罗丹/116

革命前夜:三级会议的召开/119

专题:国王在凡尔赛宫的一天 /122第三章革命的浪潮/127

攻占巴士底狱/128

国王被推上断头台/131

热月政变/134

雾月政变/137

拿破仑第一帝国的辉煌/140

兵败滑铁卢/147

波旁王朝复辟/150

光荣的三日/156

七月王朝的覆灭/160

波拿巴第二帝国/166

普法战争/173

巴黎公社/178

共和制最终确立/184

专题:浓缩法国历史的枫丹白露宫 /188

第四章 战云密布的法兰西/195

德雷福斯事件/196

对德复仇/199

战火燃起/202

马恩河奇迹/205

西线的对峙/208

凡尔登战役/211

失败的巴黎和会/215

战后的法国/218

自欺欺人的绥靖政策/225

脆弱的马其诺防线/228

自由战士戴高乐/234

专题:印象画派/240

第五章 浴火重生的法兰西共和国/247

第四共和国诞生/248

摆脱印支战争的泥潭/251

戴高乐再度归来/254

五月风暴/257

猝死任上的蓬皮杜/260

密特朗:“失败者”不再失败/263

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266

法国网球公开赛/274

巴黎时装周/282

法国电影/290

专题:法兰西美食 /298


精彩书摘

  如此辽阔的大帝国,统治它的君主怎能没有一个相称的名号?对于查理来说,“国王”的称号似乎已经远远不够了。

  当时,教皇哈德良已经去世,利奥三世继任教皇。利奥三世的生活放荡不羁,引起了许多教士的不满。他们威胁说要割掉他的舌头,把他拉下马。799年,被囚禁的教皇暗中出逃,走投无路的他在查理的扶持下坐稳了教皇的宝座。800年,贵族和教士再度反对教皇,查理率军开入意大利,平定叛乱,保住了利奥三世的教皇之位。利奥三世感激涕零,当得知查理有意称帝后,决定助他一臂之力。800年11月,查理抵达罗马,教皇率领众教士在郊外迎接他。这是一个公开的信号,因为只有当皇帝来访时,教皇才会亲自出城迎接。

  800年12月25日,在圣诞节之际,查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他正在做祈祷的时候,教皇利奥三世突然捧出一顶金冠戴在了查理的头上,高声宣布:“上帝加冕于你,罗马人的皇帝!”在场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查理顺理成章地正式称帝,史称“查理曼”,意即查理大帝,正式的称号为:查理,最安详的奥古斯都,由上帝所加冕任命,是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太平皇帝,且以上帝的怜悯,担任法兰克人与伦巴底人的君主。法兰克王国遂称“查理曼帝国”。查理把自己当成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他的帝国自然而然便是古代罗马帝国的延续了。查理曼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非基督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曼帝国建立了邦交,甚至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也不得不承认查理曼的皇帝称号。


前言/序言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法国文化便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高贵迷人的光芒。穿越时空的迷雾,聆听岁月齿轮讲述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蛮荒走来,走进神奇瑰丽的高卢大地;从战马嘶吼的杀场中冲出,迈入迷人浪漫的法兰西国度;沿着回旋阶梯而上,抵达“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辉煌的巅峰。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法国璀璨的文化成为欧洲大陆的风向标,各国宫廷以使用优雅的法语为荣;来访的使者们为凡尔赛宫的奢华壮丽惊叹不已;贵族和旅人们争相涌入巴黎,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谈吐风流。巴黎,这座令人目眩的不夜城极尽繁华,销魂醉人,但繁华的背后却酝酿着如熔岩般的激流。思想启蒙运动由这里兴起,以巴黎为中心向欧洲大陆扩散,最终爆发了一场推动历史进程的大革命,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帷幕。从某种意义而言,法国为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转折点。

  法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其多彩的文化。在欧洲历史长河中,法国如同焰火般绚烂,充满了西方式的传奇色彩。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片国土上,我们可以尽享醉人的葡萄酒、浓香的咖啡和迷人的香水。走在凡尔赛宫中,依稀可见贵妇、名媛摇着折扇穿梭于各种宫廷舞会之间;舞台上一边是莫里哀自编自演的喜剧,另一边是轻盈优雅的芭蕾……

  令人赞叹,令人倾倒,法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它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绽放,在时代之交的动荡中吐露芬芳,在古老和现代文明的交错中暗香悠远,弥久不衰。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寰宇风云录:世界史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切片》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侧重于不同文明、关键转折点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剖析,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法国史著作: --- 《寰宇风云录:世界史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切片》 内容提要 《寰宇风云录:世界史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切片》是一部力求全面、深入、多维视角审视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史学巨著。本书超越了传统上以单一地域或国家为中心的叙事框架,着眼于全球互动、文明碰撞与技术驱动这三大核心动力,试图描绘一幅从史前曙光到信息时代的复杂而又气势磅礴的世界画卷。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宏大叙事”与“微观切片”的有机结合。在宏观层面,它梳理了各大文明圈(如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古典地中海世界)的兴衰逻辑,探讨了农业革命、青铜时代的崩溃与重建、轴心时代思想的诞生等关键转折点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基本格局。在微观层面,作者深入挖掘了特定历史瞬间、个体人物的命运轨迹以及被主流史学忽视的群体经验,以此来佐证和丰富宏大的历史趋势。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世界历史的复杂张力。 --- 第一卷:文明的摇篮与早期互动(公元前 35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本卷聚焦于人类从分散的狩猎采集社会迈向定居农业文明的艰辛历程。重点阐述了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社会组织、灌溉技术与早期文字系统的发明,分析了这些“奇迹”诞生的地理与社会条件。 核心议题包括: 1. 早期城市的诞生与社会分层: 探讨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的初始结合,以及早期阶级制度的形成机制。 2. 青铜时代的联结与冲突: 考察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米诺斯文明等之间的贸易网络、外交往来及其在资源(尤其是战略金属)控制上的竞争。 3. “黑暗时代”的全球性特征: 分析地中海东部在青铜时代晚期瓦解的共同诱因(气候变化、民族迁徙“海上民族”的冲击),以及随后小国林立的格局如何为铁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4. 游牧民族的早期影响: 初步评估印欧语系人群的扩张对欧亚大陆文化版图的深远影响。 --- 第二卷:轴心时代的精神转向与帝国雏形(公元前 500 年 – 公元 200 年) 本卷聚焦于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间,发生在欧亚大陆不同地理板块上,思想与信仰体系的集中爆发——即“轴心时代”。 核心议题包括: 1. 思想的“并行发生”: 比较孔子、苏格拉底、佛陀、犹太先知等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他们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解答如何独立又同步地出现。 2. 大帝国的崛起与治理模式: 详述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如何通过“王之眼”、驿站系统和文化宽容政策,构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结构。 3. 地中海世界的融合: 深入分析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如何引发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融合,以及罗马共和国如何通过法律、军事组织和公民权策略,逐步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并挑战迦太基霸权。 4. 欧亚大陆的早期连接: 初步勾勒早期丝绸之路的雏形,探讨草原民族与定居农业文明之间最初的物质与技术交流。 --- 第三卷:古典秩序的重塑与分散(公元 200 年 – 公元 1000 年) 这一时期是古典帝国衰落与后古典文明体系构建的过渡期。本书着重分析了权力结构的转移和宗教的全球化扩散。 核心议题包括: 1. 古典帝国的内在矛盾: 剖析罗马帝国晚期在边疆压力、财政危机与内部政治动荡下的系统性崩溃,以及拜占庭帝国如何继承并改造了东部的政治遗产。 2. 三大一神教的地理扩张: 详细追踪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传播路径、适应性及其对不同文化区域(如斯拉夫地区、中亚、北非)社会结构的改造力量。 3. 中华文明的南北张力: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与汉文化的交融,探讨隋唐盛世在政治制度、科举选拔和文化输出方面的创新。 4. 跨洋贸易的深化: 考察印度洋贸易在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的推动下如何成为连接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和东南亚的经济动脉。 --- 第四卷:中世纪的全球性联系与技术扩散(公元 1000 年 – 公元 1500 年) 本卷突破“欧洲中世纪”的狭隘视角,将目光投向全球范围内新兴的知识中心和技术突破。 核心议题包括: 1.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知识保存与创新: 重点介绍巴格达、科尔多瓦等地的学术中心如何保存了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并在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上的重大进展。 2. 蒙古帝国的遗产: 分析蒙古征服带来的短期破坏性与长期连接性。其建立的庞大欧亚贸易通道,极大地加速了技术(如火药、印刷术)和病菌(黑死病)的全球扩散。 3. 宋元时期的科技革命: 详细考察中国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航海技术和冶金技术的成熟,及其对全球历史进程的隐性推动作用。 4. 拉丁美洲的独立发展: 简要介绍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和安第斯山脉(印加)文明的独特社会结构、工程成就和宇宙观,为接下来的大航海时代背景做铺垫。 --- 第五卷:全球化浪潮的开端:大航海与新旧世界的碰撞(公元 1500 年 – 公元 1800 年) 本卷剖析了技术进步如何驱动了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生态和人口的剧变。 核心议题包括: 1. 重塑世界经济: 分析西班牙和葡萄牙如何开创了跨洋贸易体系,特别是白银如何从美洲流向亚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价格体系。 2. 新旧世界的交换(哥伦布大交换): 不仅关注农作物和牲畜的交流,更深入探讨了病原体对美洲原住民社会的毁灭性打击,以及非洲奴隶贸易对西非社会结构和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塑造。 3. 东方的应对与挑战: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国、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在面对西方崛起时的内部调整、海上政策的取舍及其对全球权力平衡的影响。 4. 启蒙运动的思想根源: 探讨全球经验、科学方法的兴起,以及对传统权威的质疑,如何催生了新的政治哲学,为后续的革命埋下伏笔。 --- 第六卷:工业的引擎与现代世界的形成(公元 1800 年 – 当代) 本书的收官部分聚焦于工业革命的扩散、民族国家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以及信息时代的全球互联。 核心议题包括: 1. 工业革命的能源与社会重构: 考察煤炭、蒸汽机和工厂制度如何颠覆了人类的生产关系、城市结构和对时间的感知,并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2. 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与非西方世界的反抗: 分析欧洲列强如何利用技术优势(铁路、电报、新式武器)划分全球势力范围,以及在亚洲和非洲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 3. 二十世纪的极权与冲突: 深入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层全球性根源,而非仅仅聚焦于欧洲的局部冲突。探讨意识形态的对抗如何渗透到全球的政治与文化领域。 4. 冷战的遗产与信息时代的转型: 剖析两极格局对全球资源分配、科技研发和文化输出的影响。最终,本书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环境挑战作为收尾,探讨人类在面对共同命运时的选择与困境。 --- 本书特色 跨文明比较法: 始终保持对不同文明发展路径的参照和对比,避免“西方中心论”或任何单一视角的局限。 强调技术与环境的驱动力: 认为气候变化、地理条件、能源技术和信息流动是理解历史变迁的核心要素。 细致的史料运用: 引用了考古学发现、贸易记录、法律文本和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型的史料,以支撑其论点,确保叙述的厚重感与可信度。 《寰宇风云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复杂世界,是如何由无数次古老的相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深刻的思想变革共同塑造而成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它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当下困境的镜子。作者在梳理过去时,总能不着痕迹地将历史的教训与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巧妙的呼应。这种“古今对话”的处理,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时态,而是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进行时。我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那些遥远的君主、哲学家和革命者们,正在通过作者的笔触,向我们这一代人发出警示或祝福。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提升了整本书的格调,使其超越了一般历史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现代寓言集。它促使我反思,我们今天的选择,将如何被未来的历史书写。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透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巧思,它不像有些历史书那样按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更侧重于主题式的切入和横向的比较。这种编排方式,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事件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丰富的关联网络。比如,当作者探讨启蒙运动时,他会立刻跳跃到对更早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萌芽的追溯,并将其与后续的工业革命初期社会思潮进行对比参照,这种跨越式的观察视角,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看似跳跃实则严谨的逻辑跳跃,一旦跟上节奏,你会发现作者在用一种近乎音乐家的指挥棒,引导着你领略历史的“复调”之美。它挑战了我们习惯的线性思维,鼓励读者用更立体、更复杂的视角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对于希望构建全面世界观的求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地图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脉络与生动的细节描摹融为一体。阅读的过程,仿佛跟随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富幽默感的向导,在欧洲大陆的文化长廊中穿梭。作者对于关键历史节点的把握精准到位,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在挖掘这些事件背后驱动历史前进的深层逻辑和那些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不拘泥于传统教科书式刻板描绘的自由态度,比如在讲述某个重要条约签署的背景时,会插入当时宫廷里贵族们私下的流言蜚语,瞬间让那些冰冷的文字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这种处理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欧洲史的读者,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张力与魅力。它成功地将“历史”从一个遥远、抽象的概念,拉回到了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之中,让人在阅读的满足感中,悄然间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养分,这绝非易事。

评分

对于书籍的装帧设计和排版,我必须给予高度的赞赏。在数字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一本实体书的质感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出色的是,其版式设计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性。大量的插图和地图并非仅仅是装饰,它们被精准地放置在最需要解释的段落旁边,有效弥补了文字在空间概念表达上的局限。注释的标注方式也极为人性化,既不打断主线的阅读流畅性,需要深入了解时又能方便地查阅。总而言之,从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倾注的匠人精神,这无疑为这次愉快的阅读体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是一次从视觉、触觉到智力的全方位享受。

评分

语言的运用是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它几乎达到了文学作品的精妙程度。行文流畅自然,绝无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即便是涉及复杂的政治理论或哲学思辨,作者也能找到最贴切、最形象的比喻来加以阐释。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某一个精妙的比喻或一句充满洞察力的总结而停下来,反复默读。这种文字的力量,使得那些曾经感觉枯燥的历史事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者似乎深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他用一种近乎于“分享秘密”的热情,引导我们去探究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角落。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愉悦的心灵漫游,它让你在享受文字韵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评分

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

评分

读起来还可以,这几本书还不错

评分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套世界史 部分彩印图片

评分

搞活动买的,具有很不错的插图,对于想简单了解欧洲历史的同学,值得一看。

评分

书好,服务更好,快递小哥服务杠杠滴

评分

包装发货速度都很好。

评分

货已收到,包装不错,书的质量有也很好,书中还有大量精美图片,使人读起来不枯燥乏味,反而提高了读历史的兴趣,如果再厚一点点就更好了!

评分

印刷不错,看了几页,很好。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书的质量都很好,塑封完整,没有异味,印刷清晰,主要是活动给力,希望越做越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