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1520(套装上中下册)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1520(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罗伯特·福西耶 著
图书标签:
  • 中世纪史
  • 剑桥插图史
  • 历史
  • 欧洲史
  • 插图本
  • 套装
  • 学术著作
  • 文化史
  • 剑桥大学出版社
  • 中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53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3622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36
套装数量:3
字数:195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1520年》(全三册)分别为《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年》。

单行本山东画报出版社曾经于2006-2010年陆续出版,销量及读者口碑都极好。此版本是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后首次以套装形式出版。

三卷本的每一卷都附有丰富的图片、大量相关的地图和表格,并提供了学术研究和分析的综合成果。本书中文简体版译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英文版译自法语原文。

第一卷涉及中世纪时代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不仅以变革、瘟疫和世俗斗争为标志,而且以教会迅速兴起、拜占庭帝国日益重要和繁荣的加洛林文艺复兴为起点。本卷对罗马帝国的东、西部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并通过大量彩色图片展示了其艺术遗产。

第二卷始于千年之交,涵盖了欧洲异乎寻常的重生时期,如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调整与重组、城市和农村的确立、封建制度的鼎盛、正式国家和王国的产生、令人瞩目的西方教会控制力量的加强等。在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尽管有着庄严的外表,但是已处于四分五裂、相互敌对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衰退,拜占庭帝国也丧失了大片领土。

第三卷涉及中世纪的结束、危机时代、瘟疫、饥荒、国内冲突,并且在最后几个章节论及欧洲强有力的经济和殖民扩张、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不仅涉及西欧,也兼及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而且配有彩图来展示他们的艺术遗产。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法) 罗伯特·福西耶,巴黎首位大学中世纪史教授。


目录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上册

彩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罗伯特·福西耶)
第一编 旧世界的断裂:395年至700年
第一章 剖析西部帝国:5世纪初期[米切尔·鲁谢(Michel Rouche)]
第二章 西罗马的解体与蜕变:5世纪至7世纪(米切尔·鲁谢)
第三章 东部历史的开端:5世纪初期[埃弗兰·帕特拉让(Evelyne Patlagearl)]
第四章 帝国的繁荣时期:5世纪中期至7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二编 东部新世界的建立:7世纪至10世纪
第五章 从徙志模式到阿拉伯王国:7世纪至8世纪中期[亨利·布雷斯克和比埃尔·吉夏尔(Henri Bresc and Pierre GLticklard)]
第六章 阿拔斯王朝的世界,伊斯兰教的“鼎盛”(亨利·布雷斯克和比埃尔·吉夏尔)
第七章 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拜占庭帝国吗?7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八章 东方的复兴:9世纪中期至10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三编 欧洲的第一次繁荣:7世纪至10世纪中期
第九章 蛮族王国、基督教帝国还是独立公国? (米切尔·鲁谢)
第十章 加洛林“复兴”(米切尔·鲁谢)
第十一章 欧洲的早期积累与收益:6世纪至9世纪(米切尔·鲁谢)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再版后记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中册

彩图目录
地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
第一编 西方的黎明:约950年至1100年
第一章 公元1000年的欧洲
第二章 基督教欧洲的诞生:950年至1100年
第三章 国家的建立
第四章 伊斯兰世界的繁荣发展:875年至1200年
第五章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辉煌:950年至1070年
第二编 欧洲的崛起:约1100年至1250年
第六章 欧洲扩张的开始
第七章 欧洲经济的跃进
第八章 社会结构
第九章 文化上的严格标准化
第三编 东方的衰落:1100年至1250年
第十章 伊斯兰世界的衰落
第十一章 拜占庭的垂死挣扎:1080年至1261年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再版后记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年》下册

彩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罗伯特·福西耶)
第一编 欧洲危机的发展:1250年至1430年
 第一章 阴云密布西方(罗伯特·福西耶)
 第二章 大审判(罗伯特·福西耶)
 第三章 不同的价值标准与权利机构[雅克·韦尔热(Jacques Verger)]
第二编 在东方和南方的新较量:1250年至1520年
 第四章 拜占庭帝国暂缓灭亡? [凯瑟林·阿斯德拉查&斯皮罗斯-阿斯德拉查(Catherine Asdracha with Spiros Asdrachs)]
 第五章 土耳其人或蒙古人的伊斯兰教[罗伯特·曼特兰(Robert Mantran)]
 第六章 土耳其人和欧洲人在东方的对抗(凯瑟林·阿斯德拉查‘&罗伯特·曼特兰)
 第七章 非洲向旧世界敞开大门[罗伯特·曼特兰&查理·德·拉·荣西耶尔(Charles de la Roncire)]
第三编 西方走向近代:1430年至l520年
 第八章 欧洲的第二春(罗伯特·福西耶)
 第九章 从欧洲走向世界(罗伯特·福西耶)
 第十章 人类的再征服(罗伯特·福西耶)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再版后记



罗马的黄昏与信仰的黎明:早期中世纪的权力、文化与社会变迁 主题: 本书聚焦于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即西罗马帝国衰亡后至卡洛林王朝鼎盛时期之间的欧洲历史,深入剖析了权力结构的重塑、基督教的传播与世俗化进程、以及新文化形态的诞生。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帝国崩塌与蛮族王国的兴起 (c. 350 – 600 AD) 一、后古典世界的动荡与转型: 本部分首先描绘了公元4世纪晚期,庞大且日益僵化的西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面临的系统性危机。我们探讨了“蛮族迁徙”并非一次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涉及部落融合、军事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复杂过程。重点分析了哥特人(Visigoths)、汪达尔人(Vandals)和法兰克人(Franks)等群体如何逐步渗透并最终建立起取代罗马行政体系的“继承王国”。 二、蛮族王国的政治实践: 深入考察了这些新王国在治理上的两难:一方面,他们需要继承罗马的法律、税收和行政遗产以维持统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军事贵族结构和萨迦(Saga)式的传统又与罗马化的官僚体系格格不入。 法兰克人的崛起: 重点分析了克洛维(Clovis)皈依天主教的决定性意义,这一举措为墨洛温王朝赢得了高卢地区罗马化精英和教会的坚定支持,为未来法兰克霸权的奠定奠定了宗教基础。 地中海的分裂: 考察了汪达尔人在北非的短暂统治,以及其对罗马粮食供应线的破坏性影响。同时,东部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I)在尝试“收复失地”(Renovatio Imperii)过程中,对意大利和北非的军事干预及其深远后果,包括对意大利半岛的长期破坏。 三、社会与经济的剧变: 随着城市职能的衰退,社会结构趋向地方化和乡村化。我们研究了“庄园制度”(Villa System)的演变,探讨了土地所有权、依附农民(Coloni)的地位变化,以及贸易网络的断裂如何导致了经济的区域化和自给自足倾向的增强。 第二部分:信仰与知识的堡垒——早期教会的塑造 (c. 500 – 800 AD) 一、修道主义的爆炸性增长与规范化: 修道院不再仅仅是沙漠中的隐居所,而是中世纪早期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机构。 本笃会规则(The Rule of St. Benedict): 详细分析了圣本笃的《会规》如何通过其强调的“祈祷与劳动”(Ora et Labora)原则,为西方修道院提供了一个稳定、可复制的管理和精神蓝图,使其成为混乱时代中知识保存、农业技术推广和医疗救助的中心。 爱尔兰与盎格鲁-撒克逊的桥梁: 探讨了圣科伦巴努斯(St. Columbanus)等爱尔兰传教士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活动,以及教会如何利用修道院网络,在不列颠七国(Heptarchy)的基督教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教皇权力的兴起与东方的分歧: 本部分关注罗马主教在意大利政治真空中的角色提升,尤其是在面对伦巴底人(Lombards)的持续威胁时,教皇如何逐渐转向法兰克王国寻求军事保护。 教义之争: 分析了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与罗马(Rome)之间在教义(如“心子说”)、礼仪和教会权威划分上的摩擦,为后来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三、异教的残余与传教前沿: 考察了教会与日耳曼异教信仰的长期共存与冲突。传教士们并非简单地摧毁异教习俗,而是常常采用“借用和转化”的策略,将异教节日和圣地纳入基督教框架内,促进了缓慢而深层的文化渗透。 第三部分:卡洛林复兴与帝国的重塑 (c. 700 – 900 AD) 一、宫相到国王的权力过渡: 详述了丕平家族(Pippinids)如何通过军事能力和与教皇的紧密联盟,最终取代墨洛温王朝的傀儡统治者。丕平献土的事件不仅确立了教皇国(Papal States)的世俗基础,也标志着法兰克王权与罗马教会结盟的最终完成。 二、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与“文化复兴”: 这是本书的重点高潮。我们审视了查理曼(Charlemagne)的军事扩张如何统一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他为巩固这一庞大帝国所采取的行政与文化措施。 行政结构: 分析了伯爵(Counts)、边疆伯爵(Margraves)以及由宫廷特使(Missi Dominici)组成的巡视制度,这些机制试图超越地方宗族势力,将王权直接投射到帝国疆域。 卡洛林文艺复兴(Carolingian Renaissance): 探讨了阿夸塞(Alcuin of York)等学者在宫廷中的作用。这一复兴运动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教会文本的准确性(校订圣经和礼仪文本),并推广清晰易读的卡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极大地提高了文本传播的效率和精确性,为后世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公元800年的加冕与新秩序的建立: 分析了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复杂动机和象征意义。这既是对拜占庭皇帝权威的挑战,也是对古典罗马帝国合法性的一种“借用”和“继承”宣言,正式宣告了西方政治实体与古典遗产之间的新结合。 四、帝国的分裂与维京人的阴影: 在查理曼去世后,帝国根据法兰克传统被分割,其内部的权力斗争为下一波外部冲击——维京人(Vikings)的劫掠和入侵——创造了条件。本部分最后探讨了维京人的到来如何迫使地方贵族加强防御,加速了封建制度在9世纪末的区域化发展。 结论: 本书旨在揭示早期中世纪并非一个“黑暗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张力的转型期。在罗马权威瓦解的废墟之上,日耳曼军事力量、希腊-罗马的法律与文化遗产,以及一股强大的、日益制度化的基督教信仰力量,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催生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欧洲文明的基本骨架。历史的连续性在于教会的保存,而历史的创新则在于蛮族王国的适应与重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难度确实不低,它不是那种可以捧着咖啡轻松翻阅的休闲读物。因为它采用了高度专业的学术语言和严密的论证结构,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信息量过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和梳理其中的时间线和概念界定。我个人采取的方法是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使用,每读一章就对照着其他辅助材料反复咀嚼,确保对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比如查理曼帝国的解体、十字军运动的深远影响——的理解没有偏差。对于那些想将中世纪史作为自己知识体系核心的严肃学习者而言,它的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挑剔的。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快速入门的故事集,那么这套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吃力,但若你能坚持下来,它给予的回报绝对是巨大的知识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那些精选的插图,简直是穿越时空的窗口,把那个遥远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世纪图景生动地呈现在眼前。我尤其喜欢它对细节的把握,无论是建筑的纹理、服饰的剪裁,还是武器的样式,都经过了细致的考据。这套书显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通史读物,它更像是一位资深的考古学家或艺术史家,带领我们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去。翻阅时,那些彩色的手稿摹本、地图和文物照片,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那些晦涩的史料都变得鲜活起来。对于想系统了解中世纪社会、艺术和政治变迁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视觉冲击力和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标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物,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能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历史的温度和美感。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以往接触的中世纪历史材料大多是零散的传记或者偏向于军事冲突的叙事。这套书的出现,彻底重塑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框架。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通俗历史那样追求戏剧性,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克制的笔触,去描绘社会结构、教会权力、以及普通人信仰的变迁。我特别欣赏它对“日常生活史”的关注,比如不同阶层的人是如何耕作、庆祝节日、处理法律纠纷的。这使得那些遥远的国王和主教的故事不再是唯一的焦点,而是被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充实的田野考察,对那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时代有了更全面、更具人性的理解,不再是被脸谱化的刻板印象所局限。

评分

我是在准备一个关于欧洲封建制度演变的学术报告时偶然接触到这套书的,坦白说,最初有些担心它的叙述会不会过于偏重于剑桥学派一贯的宏大叙事而忽略了地方性的差异。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处理不同区域(比如拜占庭、伊斯兰世界边缘地带对欧洲的影响)的史料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平衡性和批判性。它没有简单地将中世纪描绘成一个“黑暗时代”,而是细腻地梳理了其内部的张力、创新与衰退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对技术革新和经济地理变化的论述,逻辑链条清晰有力,为理解后来的文艺复兴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铺垫。这本书的注释系统也极其详尽,每次查阅都能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对于深度研究者来说,这套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文化和思想史的阐述方式。它没有将教会的影响简单地视为压制性的力量,而是深入分析了修道院在知识保存、农业发展乃至城市治理中扮演的复杂角色。这种多维度的视角,避免了将历史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单一因素的倾向。例如,书中对经院哲学的介绍,不仅勾勒了托马斯·阿奎那等巨匠的思想脉络,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种思维方式如何渗透到当时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之中,展现了知识如何成为构建社会秩序的实际工具。这种对“软实力”的关注,让整个中世纪的历史图景显得更加立体和富有层次感,远远超出了传统历史叙事所能提供的范畴,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研读。

评分

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评分

价格真是虚高,好在京东的优惠活动,这套书书整体不错,但是我随手翻到一个地方,感觉好像是有些问题的,第一册即上册的第53页下半页,倒数第7行到倒数第九行,那个表达感觉有些乱,不知英文版是什么样的啊?

评分

第一次收货发现第一册有印刷问题安排了上门换货,结果第二次送来的第一册还是有质量问题,书皮折了,不是我吹毛求疵,换货的运输不能把包装弄好一点吗,我觉得如果拿纸盒装的话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用塑料袋肯定有大概率在运输中损坏书籍,希望京东以后可以重视这个问题。重新发的书倒是没有印刷问题了,可是书皮有折痕,附上第一次印刷问题的照片

评分

寄回家~优惠买入。。。

评分

快递非常快,书的质量很好,但是翻译的不太容易理解

评分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好是好,但是还是买贵了!

评分

很好的书,大家集成,有细节有材料,又有新观点,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

非常好啊

评分

经典的作品,三折不到入手,很合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