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秦史》係西北民族大學副教授俄瓊卓瑪的博士論文。
書稿由若乾章節組成。緒論主要內容為後秦研究的學術史迴顧。第1 二章敘述瞭後秦建立者南安羌族姚氏的來源與遷徙活動,及其後秦政權的興亡經過。第三章探討瞭後秦的社會製度。第四章介紹瞭後秦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第五章為結語,總結瞭後秦政權對我國古代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影響,以及後秦政權的曆史地位。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通過梳理和考訂文獻及考古資料,藉助曆史學、民族學等學科方法對後秦曆史做瞭較為係統的研究。
俄瓊卓瑪,1981年生,青海西寜人,藏族。在陝西師範大學師從韓香、周偉洲等學習中國民族史,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民族史、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目前已齣版專著1部《儒學在青藏地區的傳播與影響》(閤著,人民齣版社,2012年)。發錶論文多篇,如《漢代西域譯長》(《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唐代民族觀之“華心”說》(《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試述乙弗部鮮卑的族源及早期活動》(《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等。
緒 論………………………………………………………………………………1
第一章 後秦政權的建立………………………………………………………13
第一節 古羌的變遷……………………………………………………………13
第二節 羌族姚氏的崛起………………………………………………………29
一、南安姚氏的興起……………………………………………………………29
二、姚弋仲與姚襄時期的發展…………………………………………………33
第三節 後秦的建國……………………………………………………………51
一、歸降前秦……………………………………………………………………51
二、姚萇開國……………………………………………………………………59
第二章 後秦的興盛與衰亡……………………………………………………65
第一節 後秦的興盛及其發展…………………………………………………65
一、平定關隴、滅亡前秦………………………………………………………65
二、與鄰國的關係………………………………………………………………75
1、與後燕、南燕之關係…………………………………………………………76
2、與北魏之關係…………………………………………………………………82
3、與東晉之關係…………………………………………………………………86
4、與河隴諸政權之關係…………………………………………………………88
第二節 後秦的衰落與滅亡……………………………………………………99
一、由盛轉衰……………………………………………………………………99
二、諸子之爭……………………………………………………………………103
三、後秦滅亡……………………………………………………………………108
四、後秦滅亡後關中羌族的分布及進一步漢化………………………………119
第三章 後秦的社會製度………………………………………………………123
第一節 後秦的政治製度………………………………………………………123
一、中央職官……………………………………………………………………123
二、軍事之官……………………………………………………………………131
三、地方之官……………………………………………………………………137
第二節 後秦的司法及用人製度………………………………………………145
一、 後秦的司法製度…………………………………………………………145
二、 後秦的用人製度…………………………………………………………149
第四章 後秦的社會經濟與文化………………………………………………152
第一節 後秦的社會形態與經濟………………………………………………152
一、社會形態……………………………………………………………………152
二、發展農業生産………………………………………………………………154
三、手工業和商業………………………………………………………………162
第二節 後秦的思想文化………………………………………………………163
一、儒學興盛……………………………………………………………………163
二、尊崇佛教……………………………………………………………………165
結語………………………………………………………………………………176
參考文獻…………………………………………………………………………179
附錄一 後秦世係錶……………………………………………………………197
附錄二 後秦大事年記…………………………………………………………198
附錄三 後秦姚氏遷徙圖………………………………………………………208
後記………………………………………………………………………………209
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被拉迴瞭那個動蕩不安的十六國時代。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文字間流淌著一種近乎詩意的力量,但這種詩意絕非空洞的辭藻堆砌,而是建立在對當時社會結構、地理環境深刻理解之上的。尤其是在描述長安城的興衰榮辱時,那種對曆史興亡的慨嘆,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靜。比如說,書中對當時佛教在關中地區傳播情況的描述,就非常生動,不僅記錄瞭寺廟的修建和高僧的往來,還深入探討瞭宗教信仰對當時社會思想和政治穩定所起到的作用。這使得原本枯燥的政治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文關懷。不過,我個人認為在某些軍事部署的細節上,如果能再輔以更詳盡的地圖解析,或許能讓非專業讀者對戰局的理解更加直觀,但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一部高質量曆史著作的地位。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具體的社會生活場景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排版設計讓人贊嘆不已。紙張的手感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專有名詞和曆史人物的注釋體係做得極其完善。我習慣於在閱讀曆史時進行交叉比對,這本書的注釋密度和準確性,極大地節省瞭我查閱其他工具書的時間。作者在處理一些存在爭議的曆史事件時,錶現齣一種罕見的公正和審慎,他不會急於下結論,而是將不同的史料觀點一一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判斷,這種“啓發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參與感。閱讀完關於後秦對外關係的部分,我深感那個時代,即便是弱小的政權,也必須在復雜的周邊環境中周鏇求存。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權力、宗教、民族之間是如何相互纏繞,共同編織齣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評分這本《後秦史》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裝幀設計充滿瞭古樸的氣息,初拿到手就給人一種厚重感。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他沒有過多地渲染那些坊間流傳的野史軼聞,而是紮實地立足於史料,對後秦這段復雜而又充滿變數的時期進行瞭梳理。特彆是對姚萇、姚興父子之間權力更迭的描寫,筆觸細膩入微,將那個時代政治鬥爭的殘酷與無奈展現得淋灕盡緻。讀到關於苻堅淝水之戰前後的心態變化分析時,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身處曆史洪流中的個體是如何掙紮與迷茫的。書中對當時各民族關係的探討也十分深刻,揭示瞭氐族政權如何在融閤與衝突中艱難維係的現實睏境。這絕不是一本“速食”的曆史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慢慢品味,去感受那些被時間掩埋的細節與邏輯。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思考點,那種被嚴謹的史學態度所震撼的感覺,非常過癮。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代軍事史頗有研究的讀者,購買《後秦史》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其中對軍事戰略的分析去的。這本書在這方麵沒有讓我失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戰役過程,而是深入剖析瞭後秦軍隊的組織構成、戰術特點,特彆是對利用地形和心理戰的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比如對與西秦、夏等政權交鋒時所采取的不同應對策略的對比分析,顯示齣作者紮實的軍事史功底。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以弱勝強”的傳統敘事,揭示瞭背後更多的後勤保障和政治協調的復雜性。此外,書中對官吏選拔和軍隊士氣維持機製的描述,也讓我對古代政權治理的難點有瞭更切實的體會。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內容紮實、論證有力、兼具學術深度與閱讀趣味性的上乘之作,對於想深入瞭解十六國時期曆史細節的讀者來說,絕對物超所值。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後秦史”這個主題有些望而卻步,總覺得會是清一色的君王將相的流水賬,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視角非常獨特,沒有將後秦僅僅視為前秦覆滅後的一個“殘餘勢力”,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獨立、有其內在發展邏輯的王朝來審視。作者在探討其法律製度和賦稅結構時,顯得尤為大膽和細緻,這在同類史書中是比較少見的。我特彆留意瞭關於“關中移民政策”的那幾個章節,它揭示瞭在那個時代,如何通過強製性的人口遷移來鞏固統治基礎,以及這種做法對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閱讀過程中,我反復在思考,在那個缺乏現代交通和通訊手段的背景下,一個偏安一隅的政權是如何維持其統治的復雜性與精妙。這本書的論證過程嚴密,邏輯鏈條清晰可見,對於曆史研究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案頭必備之作。
評分很感興趣這個題材,國內第一本吧
評分書比想象的薄一點,原價較高,活動時間購買非常值得,京東活動給力。
評分很感興趣這個題材,國內第一本吧
評分這次優惠活動力度蠻大,買瞭一堆喜歡的書籍。
評分這次優惠活動力度蠻大,買瞭一堆喜歡的書籍。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書比想象的薄一點,原價較高,活動時間購買非常值得,京東活動給力。
評分太薄瞭,比想象中的差,希望濃縮的是精華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