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思想史论(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晚明思想史论(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嵇文甫 著
图书标签:
  • 晚明
  • 思想史
  • 中国文化
  • 历史
  • 哲学
  • 明朝
  • 文化研究
  • 学术著作
  • 中国思想史
  • 经典随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64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454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晚明时期可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转型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思想从宋明道学转向清代朴学,也是中西文化接触的开端。《晚明思想史论》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它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嵇文甫先生叙述的这一幕思想史剧,内涵丰富,引人入胜,是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从王阳明说起
第二章 王学的分化
第三章 所谓狂禅派
第四章 异军特起的张居正
第五章 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第六章 晚明佛学界的几个龙象
第七章 古学复兴的曙光
第八章 西学输入的新潮
第九章 余论
晚明风雨:士人精神的挣扎与嬗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明朝末年无疑是一个充满剧烈变革与深刻反思的时代。政治的腐朽、社会的动荡、外患的压迫,共同将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推向了衰落的边缘。然而,正是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股潜藏已久的思潮却开始汹涌澎湃,试图为这个古老的文明寻找新的出路。这股思潮,便是晚明思想的勃兴。 晚明思想的活力,首先体现在对“道统”的重新审视与批判。自宋明理学兴起以来,“道统”一度成为士人精神的最高依归,强调对圣贤之道的体悟与继承。然而,到了晚明,许多有识之士却开始质疑这种僵化的思想模式。他们认为,单纯的复古与强调内省,已经无法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注重实际、更加关怀民生的思潮。 其中,李贽的思想尤为引人注目。这位被誉为“百家争鸣”的“异端”思想家,大胆挑战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童心说”,主张人应该回归最本真的自我,不受后天礼法的束缚。他批评“阳儒阴释”的学者,认为他们玩弄辞藻,脱离实际,对社会毫无益处。李贽的出现,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沉睡已久的士人阶层,让他们开始反思既定的价值判断。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受到压制,但却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埋下了伏笔。 与李贽的激进不同,王阳明心学在晚明的传播与发展,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主张将道德的实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晚明,心学的弟子们将这种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涌现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们积极参与政治,关注民生疾苦,试图通过实践“致良知”来改善社会。例如,东林党人的政治活动,虽然最终以悲剧告终,但他们所展现出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以及对腐败政治的抗争,无疑是心学精神在实践层面的重要体现。 然而,心学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学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走向极端化的倾向。一些人将“致良知”理解为随心所欲,忽视了规则与秩序;另一些人则沉溺于空谈,与实际生活渐行渐远。这种“流弊”,也促使了后人对心学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与批判。 除了对传统理学的挑战与对心学的实践,晚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对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吸收。随着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天文历法、地理知识等开始传入中国。徐光启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积极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者。他翻译了《几何原本》,与传教士合作编纂历法,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光启的努力,并非孤例。在他的带动下,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科学,学习西方技术。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晚明的思想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景象。士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经典,而是开始接触各种新的思想与知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想。 当然,这种对外开放并非全盘接受。在吸收西方知识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坚守与传承。士人阶层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也在不断地思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与优越性,试图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 晚明思想的勃兴,也体现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关注。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官场腐败横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些社会问题,使得士人阶层无法再安于书斋内的清谈,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现实,寻求解决之道。 其中,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尤为突出。学者们开始反思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探讨商品经济的发展。例如,顾炎武就曾提出“天下之兵,不在府库,而在商贾”的观点,强调商人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这种对经济问题的重视,预示着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对政治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东林党人对魏忠贤阉党的斗争,虽然充满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对清明政治的渴望。许多士人开始反思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探讨如何限制皇权,保障民权。这种对政治改革的思考,虽然在当时的封建体制下难以实现,但却为后来的政治变革播下了种子。 晚明思想的另一个鲜明特征,便是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肯定。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个体往往被置于集体与家庭的框架之下,其价值的实现也与家族的荣耀、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然而,在晚明,一些思想家开始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价值。 李贽的“童心说”便是对个体价值的直接呼唤。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情感,不应该被外在的束缚所压抑。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为后来的个人主义思潮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文学艺术领域,晚明也涌现出许多强调个体情感表达的作品。小说《金瓶梅》的出现,便以其对世俗生活细腻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对个体丰富情感的关注。虽然《金瓶梅》也因其内容而备受争议,但它无疑反映了晚明社会在文化上的某种突破。 晚明思想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它是多元的、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有对传统思想的深刻反思,有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吸收,有对社会现实的鋭利批判,更有对个体价值的勇敢呼唤。这些思想的激荡与碰撞,共同构成了晚明思想史波澜壮阔的画卷。 尽管晚明最终未能摆脱灭亡的命运,但其思想上的革新与进步,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晚明士人的探索与挣扎,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关怀,对个体的尊重,都成为了中华文明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如同一盏盏明灯,在黑暗中闪耀,指引着后人继续前行。 理解晚明思想,不仅是回顾一段历史,更是体悟一种精神。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思想的力量是如何孕育、发展并试图影响现实的。它也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真理的探索,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性的关怀,永远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晚明的风雨,塑造了士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回响,启迪后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晚明思想史论》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认知的一把钥匙。我原本以为晚明就是个混乱不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思想的交锋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政治事件叙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士人阶层在面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与外界冲击时的挣扎与变革。尤其是对于李贽“童心说”的阐发,简直令人拍案叫绝,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肯定,在那个时代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从士人的身份困境谈起,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哲学思辨和宗教情怀,逻辑链条清晰,让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虽然涉及的概念不少,但作者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精髓。读罢掩卷,仿佛能看到那些在书斋中辗转反侧、试图为时代寻找出路的先贤们的身影,那种对历史的深切共情油然而生。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丛书·经典随行”这个副标题还持保留态度,担心内容会过于普及化,缺乏硬核的分析。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兼具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优雅,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感。作者在引用古籍原文时,往往能精准地把握其语境和情绪,使原本晦涩的文言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在探讨社会风气与思想风尚的互动时,作者的洞察力简直是神来之笔。比如,书中对晚明文人“雅好奇物”的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审美趣味的转向,以及这种转向如何与他们对传统伦理的质疑相呼应的分析,非常精妙。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部深度的人性观察报告,揭示了在特定历史关口,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在维护自身精神独立与适应外部压力之间走钢丝。合上书本,我对于“风雅”与“困顿”这两个词在晚明语境下的复杂交织有了全新的体会。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像很多同类著作那样浮于表面地罗列观点,而是真正做到了“论”——有扎实的史料支撑,有严密的逻辑推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心学在晚明不同流派中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比对,揭示了在社会结构动荡下,曾经具有高度整合性的哲学体系是如何被肢解、重构,并最终走向多元化甚至碎片化的过程。书里对阳明学在江南、岭南等地的不同发展路径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没有采用“正统”与“异端”的二元对立视角,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同理心,去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同一思想的在地化改造。这使得整个晚明思想图景变得立体而丰满,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的叙述。阅读过程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当你真正进入作者构建的思想迷宫时,那种探索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你会发现,历史并非是既定的剧本,而是无数次思想搏击的结果。

评分

作为一名对明代文化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取得的绝妙平衡。它没有陷入过度诠释的陷阱,而是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思想”的生成和流变之上,拒绝将历史简单化。书中对晚明时期传入的西方科学和宗教思潮的介绍部分,尤其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没有将此视为简单的“中西文化碰撞”,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外来观念是如何被本土士人选择性吸收、改造,并最终被纳入到他们既有的哲学框架内进行消化吸收的。这种审慎和克制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历史的尊重。整本书的论证过程如同精密的仪器,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为我们理解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巨大转型,提供了扎实而深刻的理论支撑,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初读时被其丰富的史料和清晰的脉络所吸引,但真正让我“上瘾”的是作者对思想家之间隐秘对话的重建。很多时候,我们阅读思想史,关注的是某个大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忽略了他们是如何回应前人、如何被同时代人挑战和启发的。这部著作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把晚明的思想场域描绘成一个充满张力的辩论厅,比如东林学派与复社成员之间的争论,不仅仅是政治立场的不同,更是对“何为士人本分”这一根本命题的不同理解。作者通过梳理书信、日记乃至诗文中的只言片语,成功地还原了那些失落已久的交锋现场,让读者仿佛亲耳聆听了那场知识精英内部的激烈碰撞。这种“重构现场”的叙事技巧,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现场感和思想的动态性,读起来酣畅淋漓,绝不枯燥。

评分

京东物流很快,包装完美,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很快就要到家了。你说过去吧嗒?

评分

东西很不错,推荐购买。

评分

很快就要到家了。你说过去吧嗒?

评分

京东物流很快,包装完美,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很快就要到家了。你说过去吧嗒?

评分

质量很好,值得拥有!

评分

晚明思想史论(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评分

京东物流很快,包装完美,京东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