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創造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而很多孩子的創造力,
卻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扼殺”瞭,
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父母。
傢長請自檢:
你是否總用三言兩語不耐煩地打發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你是否總用“不知所謂”來定義孩子的天馬行空?
你是否總用標準答案去否決孩子的發散思維?
你是否總用“有前途”去強行培養孩子的興趣?
……
是培養,也是保護
38種方法,無數個親子互動模擬生活場景,
寓教於樂,切實易行,
讓父母和孩子都全身心浸入場景之中,
孩子學得快、理解更深刻,
創造力的培養,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精彩書評
創造力就是發明、做實驗、成長、冒險、破壞規則、犯錯誤以及娛樂。重要的問題不是“什麼培養瞭創造力?”,而是究竟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人類的潛力在哪兒丟失瞭?
——亞伯拉罕·馬斯洛
美麗的畫兒還沒畫,偉大的劇本還沒寫,優美的詩歌還未創作。世上還沒有完美的鐵路,好的政府和完善的法律。物理學、數學以及科學還在雛形階段。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正在醞釀下一個達爾文,而他的任務是在等待下一個愛因斯坦。
—— 林肯·斯蒂芬斯
目錄
序言 好媽媽的教育,不焦不躁 ... 001
第一章
培育適閤孩子創造力的沃土
第1種 “我有一個小問題”
——有個好奇寶寶怎麼辦? ... 002
好媽媽手記:小心地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第2種 “媽媽,我想試試這個”
——孩子的選擇跟你不同怎麼辦? ... 011
好媽媽手記:尊重每個孩子的選擇
第3種 “媽媽,我厲害吧”
——一點小成就,需要鼓勵嗎? ... 020
好媽媽手記:學會鼓勵,給孩子自信
第4種 “我的世界無限大”
——孩子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 ... 028
好媽媽手記: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無限空間
第二章
寓教於樂——讓創造力在遊戲中發芽開花
第5種 “就讓我玩一會兒吧”
——遊戲會不會讓孩子耽於玩樂? ... 036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玩耍
第6種 “大傢一起來玩啊”
——怎樣讓孩子在交流中成長? ... 044
好媽媽手記:放手讓孩子去集體中玩耍
第7種 “我想做一隻大恐龍……”
——孩子的腦袋裏到底在想什麼? ... 053
好媽媽手記:那些提高想象力的遊戲
第8種 “今天你來做國王”
——我的孩子不會得瞭妄想癥吧? ... 060
好媽媽手記:角色扮演,開發創造力的NO.1
第9種 “我們的手印是彩色的”
——怎樣玩遊戲纔是“有益”的? ... 068
好媽媽手記:小遊戲中也能挖掘天賦
第三章
你的故事有魔力——充分放飛孩子的幻想力
第10種 “天上飛著一隻豬”
——這孩子總愛說鬍話。 ... 078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先學會幻想
第11種 “為什麼美人魚會化成泡沫”
——聽個故事,怎麼這麼多問題? ... 085
好媽媽手記:給孩子的故事不隻是“我說你聽”
第12種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
——聽孩子講故事,是不是浪費時間? ... 092
好媽媽手記:鼓勵孩子編故事
第13種 “一起把故事畫齣來吧”
——怎樣纔能讓故事教育更深入? ... 098
好媽媽手記:講故事也要“有聲有色”
第四章
我傢有個“十萬個為什麼” ——好奇是創造力的源頭
第14種 “為什麼天不是紅色的”
——這個問題怎麼迴答? ... 106
好媽媽手記:不要嘲笑孩子的任何問題
第15種 “冰化瞭,就成瞭春天”
——孩子的說法好像不太對? ... 113
好媽媽手記:永遠不要限製孩子的答案
第16種 “這樣真的對嗎”
——為什麼孩子總是愛懷疑? ... 119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的質疑精神來得更猛烈些
第17種 “你覺得這是什麼”
——怎樣提問對孩子更有益? ... 126
好媽媽手記:學會給孩子提開放性的小問題
第五章
你自己動手試試吧——讓孩子的創造力具象化
第18種 “給你一把小剪子”
——讓孩子動手會不會太危險? ... 136
好媽媽手記:彆禁錮住孩子的雙手
第19種 “媽媽,對不起……”
——為什麼孩子總能弄得一團糟? ... 143
好媽媽手記:適當容忍孩子的“破壞”行為
第20種 “我學會瞭,是這樣嗎”
——怎麼帶孩子接觸世界? ... 150
好媽媽手記:鼓勵孩子來模仿
第21種 “藍色和黃色,怎麼變成綠色”
——這個問題有點難,需要解釋嗎? ... 157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學會探究科學、大膽實驗
第六章
比起標準答案,天馬行空更重要——保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第22種 “好孩子,你得自己想想”
——我需要直接告訴他答案嗎? ... 164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第23種 “看到房子,就一定要想到花園嗎”
——我們為什麼會有一樣的想法? ... 169
好媽媽手記:引領孩子跨過思維定勢
第24種 “除瞭這樣,還可以那樣”
——這孩子想得有點多? ... 176
好媽媽手記:引導孩子天馬行空地發散思維
第25種 “看看這片雪,你覺得像什麼”
——怎麼讓他學會聯想? ... 183
好媽媽手記:聯想是創造的開始
第26種 “你說是,我偏不”
——什麼是孩子的逆嚮思維? ... 189
好媽媽手記:培養逆嚮思維的小遊戲
第七章
激勵孩子的創造力,從尊重他們的愛好開始
第27種 “喜歡講故事,那就再講一個吧”
——該不該“放羊”式管理? ... 196
好媽媽手記:孩子的興趣也需要引導
第28種 “你畫得真好看”
——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到底在哪裏? ... 205
好媽媽手記:應該發現、參與孩子的愛好
第29種 “嘿,這是一棵大樹嗎”
——抽象畫好,還是寫實派好? ... 214
好媽媽手記:從塗鴉繪畫中看到創造力
第30種 “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吧”
——應該送孩子去興趣班嗎? ... 200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自由地感受興趣
第八章
給孩子儲備創造力素材——大自然是最好的啓濛老師
第31種 “天氣這麼好,齣去玩玩吧”
——該不該領孩子齣去“瘋”? ... 232
好媽媽手記:多帶孩子接觸自然,進行戶外活動
第32種 “媽媽,看這朵黃色的花”
——大自然能教給孩子什麼? ... 239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學會享受自然
第33種 “我想去小河對麵看看”
——這樣的要求應該答應嗎? ... 246
好媽媽手記:帶領孩子探索大自然
第34種 “比比我們誰更厲害”
——戶外遊戲是不是可能受傷? ... 252
好媽媽手記:在戶外活動中解放孩子的身體
第九章
探索和感悟生活之美——無處不在的創造力
第35種 “這是什麼新玩意兒”
——孩子害怕未知事物怎麼辦? ... 260
好媽媽手記:培養孩子大膽接觸新鮮事物的習慣
第36種 “小草又長瞭一片葉子”
——每天觀察動植物是在浪費時間? ... 267
好媽媽手記:讓孩子學會觀察與發現
第37種 “這是美的,那是醜的”
——孩子知道什麼是美醜嗎? ... 274
好媽媽手記:培養孩子獨立的審美情趣
第38種 “為什麼每天的月亮都不一樣”
——觀察之後,還要調動大腦? ... 281
好媽媽手記:如何培養觀察與思考結閤的能力
後記 ... 288
精彩書摘
第一章培育適閤孩子創造力生長的沃土
第1種“我有一個小問題”
有個好奇寶寶怎麼辦?
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開始,就是包容他們無限的好奇心。
人類的每一次創造都源於好奇,我們好奇一件事物為什麼存在、怎樣發展、如何變換,纔會産生探究的衝動,繼而産生創造。如果一個人連好奇心都沒有,對未知沒有絲毫探究心,他就永遠不能走齣思維的牢籠,不可能創造齣令人驚喜的成果。
所以,當你的孩子開始變身為“十萬個為什麼”,當他們將提問當作自己的口頭禪,請韆萬彆覺得他們吵鬧恰恰相反,他們正開始用好奇心探索這個世界,而作為傢長的你就是最好的橋梁。身為父母,麵臨這樣讓我們有些苦惱的“小麻煩”,我們應當是感到驚喜、欣慰的。保護孩子內心幼嫩的“好奇種子”,他們纔能隨之學會主動觀察和思考,並在未來展現齣改變世界的創造力;而壓抑他們探究的熱情,隻會讓孩子過早地變得無趣而沉悶。
不想讓你的孩子變成書呆子?很好,那就彆阻攔他們看世界的腳步!
案例一
“爸爸,這是什麼?”靜靜指著兒童書上的一張插圖問爸爸。
“這是一隻鵝。”爸爸看瞭以後,發現插圖裏畫的是一隻大白鵝,旁邊還配瞭帶拼音的小詩,正是駱賓王的《鵝鵝鵝》。
“鵝為什麼是白色的?還有它的嘴巴,怎麼那麼紅?還有,還有,鵝的腳也是紅紅的。為什麼我的腳不是紅色的呢?”靜靜立刻追問瞭一堆問題,“還有,我也可以像鵝一樣漂在水麵上嗎?”
“不行,鵝會遊泳,你不會。”爸爸聽瞭這麼多“為什麼”,感到很頭疼,趕緊抓住最後一個問題簡單迴答瞭一下。
“那我學遊泳之後就可以在水麵上劃水瞭嗎?為什麼鵝不會沉下去?”靜靜的問題似乎還沒完,“還有,爸爸你還沒告訴我它為什麼是白毛毛、紅色腳呢!”
“……哎呀,小孩子哪有那麼多問題,等你長大瞭就知道瞭。”爸爸頭疼地揮瞭揮手,“趕緊迴去做手工吧,幼兒園老師不是給你們布置作業瞭嗎?”
靜靜被爸爸拒絕瞭,有點不甘心地抿抿嘴,情緒一下子低落下去。她小聲嘟囔著:“那個手工作業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做……”
“爸爸今天沒空兒,沒看到這麼忙嗎?快,去找你媽媽吧!”聽到最後,爸爸已經有點不耐煩瞭,趕緊將靜靜趕到瞭媽媽那裏。
我們常說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很多父母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真正直麵孩子好奇心的時候,他們還是退縮瞭因為保護好奇心,可不是一項說說就能做到的小工程。孩子並非隻會問你“那是什麼”這樣錶層的問題,當他們對一個事物産生興趣的時候,可以從“是什麼”問到“為什麼”,越問越深,越問越天馬行空,並且似乎完全沒有停下的時候,這是孩子好奇心爆棚時最明顯的錶現。如果不是知識非常豐富又有耐心的傢長,可能還真招架不住呢!
在許多父母心裏,我們是不能在孩子麵前展現齣“無知”的,更不能錶現齣煩躁,那怎麼辦呢?很簡單,找個理由把孩子支開,轉移他們的好奇心或者藉機打消好奇心就是最粗暴但最簡單的辦法瞭。所以,太多的“靜靜”在生活中,被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步步磨掉瞭與生俱來的好奇。
“當我的孩子不再問‘為什麼’,我會感到害怕。”這是一位母親曾寫下的一句話,而我深以為然。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對孩子的問題“有求必應”,做到另一個極端也並非好事。
案例二
小凱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上心,經常閱讀一些教育書籍並實踐在生活中。她認為,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所以每當小凱對外界事物産生什麼疑惑或者想法時,就算小凱媽媽自己也不知道,她也不會敷衍對待,而是認真查閱資料後告訴孩子。
“媽媽,今天天真藍!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呀?”
“那是因為太陽光是由七種顔色的光組成的,天空很喜歡藍色光,就邀請它們留下來,所以天就染成瞭藍色。”媽媽解釋道。
這樣的場景,在小凱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凱在媽媽的培養下,也成瞭一個博學多纔的孩子。但最近,小凱媽媽卻發現孩子雖然有好奇心,卻沒有探究心。
“媽媽,這個是什麼?”
“媽媽也不知道,等一會兒媽媽給你查查。”小凱媽媽突然想到,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研究一下,就隨口說瞭一句,“你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去查查呀!”
“那算瞭,太麻煩瞭!媽媽告訴我就行瞭。”小凱說。
媽媽這纔發現,孩子似乎把自己當成瞭“有求必應”的百寶箱,他自己沒有去解決問題的衝動和想法,隻想從媽媽那裏獲得答案。
孩子要有好奇,更要有因為好奇而想動手操作的欲望,當他們決定自己親自探求結果的時候,就在不斷地實踐動手能力,不斷提升行動力。隻有在好奇心和行動力的“雙重夾擊”下,他們纔能創造齣新東西。
好媽媽手記:小心地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要做一個好媽媽,我們應當嗬護孩子的好奇心。不僅要保護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還要引導他們好奇的幼芽茁壯成長,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童年時代的好奇與行動力,最終他們一定會成為善於創造的人。
要做這樣的父母,要實行這樣的教育,首先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為什麼”。孩子的每一次提問,都是在跟父母交流,都是在小心翼翼地展現他們對世界的態度,所以一個問題承載的是孩子的一個看法甚至是一種價值觀,你如何迴答,決定瞭他們如何看世界。
關於這方麵,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我觀察過很多父母,發現他們一開始對待孩子的問題都是很耐心的,直到一種情況齣現孩子提齣的問題父母無法迴答。每當這時候,父母就會産生一種“力不能及”的焦慮感,他們會擔心自己在孩子麵前的威嚴受損,所以態度相對就會較為急躁、不耐煩。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永遠將問題停留在“這是什麼”的階段,而是要直麵他們問的“這是為什麼”。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時,說明他們從淺層的認識進入瞭深層的探究中,他們開始思考瞭,而不僅僅是觀察,父母應該感到欣慰,而不是覺得很難迴答而拒絕他們的問題。
這個情況在父母對教育持有不同看法時很容易齣現,有的父母一方對孩子的問題很不耐煩、態度並不好,這時另一方就會感到不滿,他們會不滿於自己的伴侶采取瞭不適閤的方式教育孩子,並因此當著孩子的麵指責乃至爭吵。
這種行為看似在維護孩子的權益,看似是為瞭他們好,事實上卻讓旁觀的孩子因此産生壓力與愧疚。因為問瞭一個問題,導緻父母之間産生瞭摩擦,孩子就會逐漸避免詢問父母,這反而阻擋瞭孩子探究世界的腳步。
有些父母很期待孩子問問題,但他們似乎對孩子的期待度太高瞭,總希望能從兒女的每個問題上看齣他們的成長,看齣自己教育的成果。但是孩子怎麼會完全按照父母理想的樣子成長呢?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很有限,大多數問題都是沒什麼意義的,有些還是常識性的,是父母曾經解釋過的,當遇到這種問題時,一些爸媽就會顯得很不耐煩。
“不是跟你說過瞭嗎?怎麼還問?”
“這麼簡單的問題,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瞭?”
“彆拿這麼幼稚的問題來問我,你可以自己去解決。”
……
這樣的態度並不會讓孩子成長,反而讓他們失去瞭問問題的樂趣和勇氣,甚至為瞭不被父母斥責而硬生生壓抑自己好奇的天性。
那麼,有些孩子錶現得並不是很好奇,甚至不願意問“為什麼”,就算父母有一萬種正確的應對辦法也沒法施展,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不管是孩子天生缺乏好奇,還是在過去被外界壓抑瞭好奇心,我們都要對他們進行引導和糾正,把孩子重新引到好奇探索的道路上來。
下麵幾個措施,就可以供父母參考。
小孩子有好奇心,但更有安全意識,當周圍的環境不能給自己提供安全感時,他們會適當收斂好奇心,並不會無警惕地到處探索。這個結論會讓不少父母感到安心“原來我們的孩子並不是毫無警惕心的”,但這也給我們幫助孩子塑造好奇心的工作帶來瞭一些壓力。我們必須要保證孩子所處的環境能給他們提供安全感,而且具備豐富的信息,這樣孩子纔能大膽地探索,並且從生活中找到探索的樂趣。
孩子的生活環境需要建設得更加豐富多彩,多樣的顔色、不同的元素、稀奇古怪的裝置等,都能讓孩子好奇。如果過於單調,就仿佛將孩子關進瞭一間什麼都沒有的小屋,他們無法接觸到新鮮事物,自然就沒辦法發揮好奇心瞭。
成年人的思維是定式的,我們在看待一個問題前,都有常識、經驗和思維習慣來打基礎,所以能想到的方麵、能發散的內容就很局限,這也是很多成年人缺乏創造力的原因。但孩子則不同,缺乏常識是他們最大的劣勢,卻也是最大的優勢,這讓他們的思維天馬行空、不受約束,所以當孩子提齣一些看似“可笑”的想法時,父母韆萬不要直接糾正,而是要鼓勵他們多思考、多想象。
做一個不愛給孩子解答問題的媽媽,會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做一個過於博學多纔的媽媽,會讓孩子産生依賴感,失去動手能力。哪怕你知道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先不告訴你的孩子,而是幫助他們、引導他們,和他們一起去探究結果。孩子可以自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答案,這會讓他們更加自信,更有好奇心和行動力,所以適當地當一個“傻”媽媽還是很有必要的。
好奇是打開創造力大門的鑰匙,要一個孩子産生好奇心很容易,要維護他們的好奇心卻很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父母用耐心去澆灌。
……
《靜待花開:點燃孩子心靈深處的創造之火》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我們常常焦慮於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拼命地為他們堆砌知識的磚瓦,卻忽略瞭他們內心最寶貴的火種——創造力。這種能力,並非少數天纔的專利,而是潛藏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巨大能量,等待著被發現、被喚醒、被悉心嗬護。 《靜待花開:點燃孩子心靈深處的創造之火》正是這樣一本,旨在引領傢長們踏上一段發現與培養孩子獨特創造力的旅程。它不是一套教條的指令,也不是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本溫厚的指南,用細膩的筆觸、鮮活的案例、實用的方法,幫助傢長們理解創造力的本質,找到激發孩子內在潛能的金鑰匙。 重新認識創造力:超越“藝術天賦”的廣闊天地 許多傢長提到創造力,便會立刻聯想到繪畫、音樂、寫作等藝術領域。然而,《靜待花開》將創造力從狹隘的藝術藩籬中解放齣來,揭示瞭它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創造力,是我們解決問題、適應變化、感知世界、錶達自我的核心能力。它體現在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體現在他們大膽設想的可能性,體現在他們不拘一格的思考方式,體現在他們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的韌性。 本書認為,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但這種能力會因為環境、教育方式、甚至傢長的期待而受到抑製或放大。因此,首要的任務是重新審視我們對創造力的認知,認識到它在科學探索、邏輯思維、人際交往、情感錶達等各個方麵的價值,從而為培養孩子創造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靜待花開”的育兒哲學:耐心、尊重與理解 “靜待花開”並非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強調一種順應孩子發展規律、給予足夠耐心和尊重的育兒態度。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習慣於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創造力的萌芽與生長,如同花朵的綻放,需要充足的陽光、雨露、土壤,更需要時間的沉澱。 本書倡導的是一種“看見”孩子的方式——看見他們的獨特之處,看見他們的閃光點,看見他們內心的渴望,看見他們尚未被發掘的潛能。這種看見,是基於無條件的愛和全然的接納。它要求傢長放下功利心,放下對“彆人傢的孩子”的比較,而是專注於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的節奏,尊重他們的選擇,並適時給予引導和支持。 點燃創造力的火種:38個觸及靈魂的深度實踐 《靜待花開》精心策劃瞭38種行之有效、操作簡便的實踐方法,這些方法並非孤立的技巧,而是圍繞著“鼓勵探索”、“激發想象”、“培養思維”、“釋放情感”等核心理念展開,並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培養體係。 一、 鼓勵探索:好奇心是創造力的起點 創造一個“什麼都可以問”的安全空間: 鼓勵孩子提齣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是“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還是“如果我是超人會怎麼樣”。用耐心和開放的態度迴應,引導他們尋找答案,即使答案並非唯一或絕對。 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 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觀察一花一草、一蟲一獸;在傢中布置一個“探索角”,提供各種材質的物品、放大鏡、望遠鏡等,鼓勵他們動手觸摸、觀察、實驗。 鼓勵“無目的”的玩耍: 玩耍是孩子探索世界、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方式。傢長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在自由玩耍中進行嘗試、犯錯、發現規律。 二、 激發想象:在想象的翅膀上自由翱翔 “如果…會怎樣?”的遊戲: 引導孩子進行“假設性”思考,例如“如果我們可以飛,會發生什麼?”“如果動物會說話,它們會說什麼?”這種遊戲能極大地拓展孩子的思維邊界。 故事接龍與角色扮演: 一起編造故事,輪流接續情節;鼓勵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視角去體驗世界,這能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敘事能力。 鼓勵“異想天開”的創意: 當孩子提齣一些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想法時,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者“有沒有可能實現其中的一部分”。 三、 培養思維:構建解決問題的多元視角 引導“多角度思考”: 麵對一個問題,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如,“如果我們想讓這個玩具動起來,除瞭搖晃,還有什麼方法?” 鼓勵“連接與重組”: 引導孩子觀察事物之間的聯係,並將不同的元素進行組閤,例如,將兩個不相關的物品放在一起,看看能産生什麼新的功能或玩法。 培養“逆嚮思維”: 鼓勵孩子思考“反過來會怎樣”,例如,“如果我們需要讓這個氣球漏氣,應該怎麼做?”這有助於他們理解事物的本質和邏輯。 四、 釋放情感:讓情緒成為創造力的養分 用藝術錶達情緒: 鼓勵孩子通過繪畫、音樂、舞蹈等方式來錶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這些錶達並不“專業”,但它們是孩子與內心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 “情緒日記”或“情緒圖畫”: 引導孩子記錄下自己的情緒,嘗試用圖畫或文字來描繪,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擁抱失敗,從錯誤中學習: 創造力往往伴隨著嘗試和失敗。傢長要營造一個不怕犯錯的環境,當孩子遇到挫摺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引導他們從中吸取教訓,再次嘗試。 五、 傢長的角色:從“指揮者”到“同行者” 本書強調,傢長在培養孩子創造力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這個角色並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成為孩子“同行者”。 示範與榜樣: 傢長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開放的心態、樂於探索的精神,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耐心傾聽與積極迴應: 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想法,並給予積極的迴應和鼓勵,即使他們的想法不成熟。 提供支持而非包辦: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但避免過度乾預,讓他們有機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慶祝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肯定和贊美孩子在創造力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去探索。 《靜待花開》的深遠意義:點亮孩子的未來,更溫暖我們的心靈 《靜待花開:點燃孩子心靈深處的創造之火》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籍,它更是一次關於愛與成長的深刻對話。它提醒我們,在追求卓越的教育過程中,不要忘記初心——那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自信地錶達,勇敢地創造。 通過理解創造力的本質,擁抱“靜待花開”的育兒哲學,並積極實踐書中所提供的38種方法,傢長們將驚喜地發現,自己不僅點燃瞭孩子心靈深處的創造之火,也喚醒瞭自己內心深處的柔軟與耐心。當孩子在探索中閃耀智慧的光芒,在創造中綻放生命的色彩時,作為傢長,我們收獲的,將是無與倫比的欣慰與幸福。 這是一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一場關於理解、信任與愛的邀約。讓我們一起,為孩子靜待花開,為他們的人生播下創造的種子,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擁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與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