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设计配色基础 简单可行的色彩基本法 用色彩设计配色 服装搭配

包邮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设计配色基础 简单可行的色彩基本法 用色彩设计配色 服装搭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景红(Relen)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色彩
  • 配色
  • 设计
  • 服装搭配
  • 色彩基础
  • 设计配色
  • 包邮
  • 色彩书
  • 入门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399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7416492
包装:平装
开本:24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15
字数:41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设计配色基础
            定价 4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开本 24开
作者 梁景红(Relen) 编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215
字数 410000
ISBN编码 9787115239952


内容介绍

配色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它有规律、有方法、有诀窍,本书就来逐一讲解。

书中通过作者的原创示例和精选的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了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和两大关键词选色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突破已有的形式和惯有的配色思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书中提出的配色理念简单易行,带你梳理色彩创作的切入点,正确判断和思考色彩集合、色彩参照等配色概念,迅速理解色彩与图像的关系、色彩关键词等设计重点,将优秀作品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本书内文的装帧设计运用了书中所讲的用色技巧,每一页都是配色学习的参考作品。



作者介绍

梁景红,网名Relen,10年设计工作经验,国内优秀的设计教学作家。她是国内早研究网页视觉的设计师之一,出版了多本相关著作,广泛受到好评,其中两本图书的版权输出到中国台湾地区,是网页视觉教学研究的佼佼者。之后作为111ustrator专家,为Adobe编写认证考试的标准教材。近几年,她把研究方向转为色彩、版式、插画、美学和设计心理学等领域。《写个大家看的色彩书①――设计配色基础》是Relen讨论色彩“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书系的第1本,主要谈及配色的基础技巧和必备理念。联合两岸出版社同步操作,未出版已受到多方关注。欢迎大家到本书官网上交流。



目录

目 录

这本书适合你吗? 2
关于作者 4
目录 5

Chapter 1 所有原则的基础:不要超过三种色彩 11
Section 1 从认识色彩开始 12
认识色彩,了解什么是HSB 13
观察色彩,通过自我感受表达色彩 14
Section 2 两色搭配是用色的基础 15
感受从无彩色到有单色、两色、三色的搭配过程 17
相邻两色的搭配,简单而有效的搭配 18
对比两色的搭配,激烈又稳定的搭配 20
间隔两色的搭配,广泛有节奏的搭配 22
Section 3 三色搭配成规律 24
人们首先从色相上识别色彩 25
少而精,设计用色是越少就越好 26
12色相环“生长”图示 28
不超过三种颜色的搭配:统一外观的相邻色系 29
不超过三种颜色的搭配:个性明朗的三色组合 31
不超过三种颜色的搭配:细腻的互补取色组合 33

Chapter 2 心中要有数:什么是主色、辅色、点缀色 37
Section 1 主色的魅力 38
主色可以决定整个作品风格,确保正确传达信息 39
主色的面积原理 40
传播内涵(阅读心理)有可能高于面积原理 41
区别主色的关键 43
双主色设计更有个性 45
不能明确主色时,可用色彩基调判断法 46
Section 2 辅助色的秘密 47
辅助色与双主色的区别 48
背景色是特殊的辅助色 49
辅助色对画面有决定性效果 51
明确参照色彩是色彩搭配思考的关键 53
选择辅助色的两个诀窍 54
Section 3 点缀色的应用 55
点缀色可营造独特的画面风格 57
点缀色也能决定画面的色彩关系 58
点缀色能让作品绽放光彩 59
根据作用大小区分点缀色与辅助色 60
Section 4 色彩功能的秘密 61

Chapter 3 认识色彩集合:把图像、图案、文字和图表看成一种色彩 63
Section 1 从色彩角度应用图像 64
思考色彩如何配合图像 66
从图像中提取颜色是简单的搭配方法 69
有保守的搭配方法,也有大胆的搭配方式,你是决定者 70
零散的图像信息,需要呼应或统一 72
运用色彩将图像与画面融合一体 74
Section 2 从色彩角度应用图案 76
图案是一种有规律的色彩集合 77
图案是一种有传播内涵的色彩 79
Section 3 从色彩角度应用文字 82
文字信息可以看成视觉符号 84
文字是另类的色彩集合 85
作为图形的文字具有更大的设计空间 86
Section 4 把图表视为一个色彩集合 88
图表色彩设计的关键点 90
图表色彩与版式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92

Chapter 4 不确定的时候:黑、白、灰是天生的调和色 95
Section 1 色彩调和很简单 96
常用的色彩调和手段:面积调和 97
空间混合的调和手段:点缀色调和 98
取得新色彩的方法:互混调和 99
设计要素上的重点:隔绝调和 100
形成韵律的诀窍:秩序调和 101
还有简单的方法:同一调和 102
Section 2 黑、白、灰可以让你的作品更稳定 104
用黑色使画面有重心、有秩序 106
用灰色让画面有质感、有氛围 108
用白色使有彩色更轻盈、更透气 110
综合运用黑、白、灰使作品更受关注 112

Chapter 5 你的底线是:相近色调或对比色调 115
Section 1 从色彩基调入手 116
没有思路的时候,从色彩基调入手 117
Section 2 寻找共性、统一的相近色调配色思路 118
基调统一的配色方法是一种思路 119
寻找色彩之间的共性,是同类色调达成统一外观的主要方法 120
学习优秀作品的色彩大关系,更要研究细节 121
基调统一的配色思路的进化 122
Section 3 寻找强烈感受、戏剧冲突的对比色调配色思路 123
小范围、大范围内均可寻找对比的机会 124
利用色彩面积强化对比效果 126
Section 4 同时运用两种思路进行色彩设计 127

Chapter 6 运用关键词选主色, 理解我们的色彩情感 131
Section 1 红色 134
Section 2 橙色 136
Section 3 黄色 138
Section 4 绿色 140
Section 5 蓝色 142
Section 6 紫色 144
Section 7 粉色 146
Section 8 白色 148
Section 9 灰色 150
Section 10 黑色 152
Section 11 每种颜色都有冷暖色 154
阴影也有冷暖区别 155
每种颜色的暖色和冷色可产生两极情感 156
图像对理解色彩情感起到引导作用 157

Chapter 7 运用关键词选基调,避开主色原则谈配色 159
Section 1 纯色色调 160
纯色:积极健康的色调 161
Section 2 明色色调 162
明亮:清爽明快的色调 163
Section 3 淡色色调 164
淡雅:柔软天真的色调 165
Section 4 浊色色调 166
浊色:成熟优雅的色调 167
Section 5 淡浊色调 168
淡浊色:优雅的色调 169
Section 6 暗色色调 170
深暗:强力商务的色调 171
Section 7 一切工作要从明确基调开始 172
Section 8 追求多种色调的优点组合,是配色的重点 173
两种色调组合 173
三种色调组合 174
组合的原则 174

Chapter 8 突破形式:提取色彩-分析色彩-实践运用 177
Section 1 根据形式的变化调整色彩 178
Case 1 从图像中提取色彩应用于其他形式 179
将提取的色彩组合用于网页设计中 180
细节到整体,从局部色彩分析到色彩结构总结 182
把色彩组合应用于标志设计、插画创作 184
Section 2 根据版式变化调整色彩 186
Case 2 从插画设计中提取色彩应用于名片设计 187
Section 3 分析流行色的色彩组合方式 188
Case 3 从服装设计中提取色彩应用于其他形式 189
从服装流行色到插画 190
从服装流行色到商务样册 191

Chapter 9 突破对立色彩感受:从一端到另一端 193
Case 1 稳重vs明快 194
Case 2 平实vs华丽 196
Case 3 激情vs平淡 98
Case 4 幼儿vs暮年 200
Case 5 男性vs女性 202
Case 6 优雅vs活泼 204
Case 7 商务vs休闲 206
Case 8 单纯vs历练 208
Case 9 浪漫vs日常 210
Case 10 时尚vs传统 212

后记 214
色彩这东西 214
把色彩当“人”看待 214
做设计的那些事儿 215
致谢 215
这本书的官网 215



跨越藩篱:探寻光影的哲学与人性的深度 书名:《光影的絮语:人文视角下的视觉叙事与色彩心理学》 作者:[此处留白,模拟真实作者署名]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侧重于实际操作技巧或商业应用指南的“工具书”,它深耕于视觉艺术与人类感知经验交汇的哲学地带。我们旨在剥离色彩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如服装、平面、室内设计等),转而探讨色彩这一基本要素如何渗透到人类文明、艺术史乃至个体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这是一次对“看”这一行为本质的深刻反思,一次对“美”的构成要素的溯源之旅。 第一部分:色彩的形而上学——从物理现象到文化符号 本部分致力于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探讨色彩如何从纯粹的物理波长现象,演变为承载复杂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我们不会详细讲解“如何调配三原色”或“服装搭配的黄金比例”,而是聚焦于: 1. 古代世界的色谱与宇宙观: 考察不同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中国早期哲学)如何将色彩纳入其宇宙秩序和宗教信仰体系。《易经》中的五行之色与西方赫梯文明对太阳神颜色的崇拜,展示了色彩如何构建早期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模型。 2. 色彩与语言的诞生: 深入探讨语言学中“词汇的贫乏与视觉的丰富性”之间的张力。我们分析了柏林与凯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中对基本色彩词汇的命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分类。例如,某些语言中“蓝”与“绿”共享一个词根,这种语言学上的模糊性在视觉体验上会造成何种深层影响? 3. 色彩的伦理学: 探讨历史上某些颜色(如紫色、红色)因稀有性或关联性而被赋予的社会等级和权力属性。这不是关于现代品牌视觉识别手册,而是关于历史上“穿什么颜色”所代表的政治宣示与禁忌。我们将分析中世纪教会对某些色彩使用的严格规定,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控制意图。 第二部分:视觉的炼金术——艺术史中的非功能性色彩运用 本部分将艺术史作为实验室,观察艺术家们如何超越描述性或装饰性的需求,利用色彩进行纯粹的心理或情感表达。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色彩的“非实用价值”: 1. 印象派的“瞬间”与色彩的消解: 探讨莫奈和塞尚如何将色彩从物体的固有色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捕捉光线、时间和情感的独立媒介。这不是关于油画技法的解析,而是关于他们如何通过并置的色彩颗粒,制造出观者眼中色彩的“自我混合”——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而非具象的描摹。 2. 表现主义的内在景观: 深入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如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瓦西里·康定斯基)如何使用高度主观化、非自然的色彩来表达焦虑、疏离和内在的心理冲突。这里的红色不再是血液的颜色,而是恐惧的震颤;蓝色不再是天空的颜色,而是精神的深渊。 3. 巴洛克时期的光线剧场: 考察卡拉瓦乔等画家如何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Chiaroscuro),使色彩的饱和度与光线的投射角度紧密耦合,以此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制造戏剧性的精神冲击,而非仅仅为了照亮场景。 第三部分:知觉的迷宫——色彩心理学与人性的隐秘连接 本部分将视角收回到个体体验,探讨色彩如何绕过理性思考,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情绪、记忆和生理反应。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感受”而非“选择”: 1. 情绪共振的生理机制: 介绍关于色彩感知与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的神经科学研究的初步探讨。例如,特定波长的光线对心率和皮质醇水平的细微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受文化影响的个体除外)间的普遍性。 2. 怀旧与色彩的记忆锚点: 探讨“普鲁斯特效应”在视觉领域的体现——特定色彩饱和度或色温如何能瞬间激活深层的情感记忆,这种记忆往往是模糊的、非叙事性的。我们分析了电影制作中如何利用“颜色分级”(Color Grading)来制造跨越时间的怀旧感或疏离感。 3. 色彩与认知的局限性: 讨论人类视觉系统在处理高对比度或低饱和度环境下的适应与疲劳。我们考察了色盲测试背后的认知障碍,以及色彩在设计领域被过度依赖时,可能导致的“视觉疲劳”和“信息过载”的哲学后果。 结语:超越应用,回归本源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从“这件衣服/这个Logo的颜色搭配得好不好看”的实用主义视角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色彩作为人类经验基本组成部分的深远意义。它不提供配色方案,而是提供思考色彩的框架——一个结合了哲学、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跨学科探讨。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用一种更古老、更本质的眼光去“观看”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搭配的“外貌协会”成员,但我的衣柜里总是有一些买了之后就再也没穿过的“潜力股”衣服,原因就是我不知道怎么跟衣柜里现有的衣服组合。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专门针对服装搭配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种“衣橱恐惧症”患者准备的“解药”。它不像时尚杂志那样,只推荐当季最流行的颜色,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色彩衣橱系统”。比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肤色冷暖调性,去挑选最能提亮肤色的“本命色”,以及如何利用“同色系深浅变化”来打造高级感,避免全身都是一个色调带来的沉闷。我特别按照书里教的方法,整理了一次我的衣柜,把那些颜色搭配不起来的单品彻底淘汰,然后着重投资了一些基础款的百搭色,比如米白、藏蓝和灰褐色。现在我早上出门选衣服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而且每次搭配都充满了自信,因为我知道我的选择背后是有色彩原理作为支撑的。这本书真的把色彩的实用性发挥到了极致,让“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系统构建起来的日常。

评分

这本关于色彩的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主观感受与客观规则”之间平衡的探讨。很多色彩书只会强调那些固定的法则,比如互补色、三等分色等等,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必须被这些规则锁死。然而,这本书却非常巧妙地论证了,这些规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但真正的美感往往存在于对规则的巧妙“打破”之中。它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如何使用“非传统”的阴影色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这让我豁然开朗。这不光是一本关于“如何搭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色彩语言”的书。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平面设计稿中,有意识地去“制造冲突”——但这种冲突是经过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的视线,而不是制造混乱。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比学会几个配色方案要有价值得多。我感觉自己仿佛拿到了一把钥匙,能够解锁更深层次的视觉交流密码。作者的写作功底非常扎实,引用的例子既有艺术史的高度,又不失现代设计的广度。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贴合现代人碎片化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值得称赞。它没有冗长的前言和空洞的理论灌输,开篇就直奔主题,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核心概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色彩对比度在不同媒介中的呈现差异”的分析。作为一个同时需要处理线上和线下物料的人,我经常为屏幕上看到的颜色和打印出来的成品之间的色差而头疼。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RGB和CMYK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在色彩转换过程中如何预判和调整的实用建议。这部分内容,在市面上很多基础色彩书里是很少涉及的,它们通常只关注视觉美学,而忽略了技术实现层面的问题。这本书的全面性,让我感受到作者的专业性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技术落地”的闭环知识体系。读完之后,我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红色很显眼”的门外汉,而是一个懂得如何根据不同需求精确调控视觉语言的执行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色彩的“艺术性”和“工程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极具操作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色彩领域的“救星”!我之前对色彩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好看”和“不好看”的初级阶段,每次做设计或者搭配衣服,心里都没底,生怕一出手就俗气或者怪异。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它没有那些高深的理论术语把你绕晕,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复杂的色彩原理拆解得清清楚楚。比如,它讲到冷暖色调的搭配,不是简单地说“冷配冷、暖配暖”,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在特定的光线下,某些颜色会产生心理上的舒适感或者紧张感。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的“色彩的情绪表达”,以前我只是觉得红色热情,蓝色沉静,但这本书告诉我,即便是同一种蓝色,饱和度和明度的细微变化,都能传达出从忧郁到宁静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尝试着将书中学到的“邻近色搭配法”应用到我一个PPT的设计中,效果立竿见影,整个视觉感受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同事们都跑来问我是怎么做到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教会了我“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色彩”,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它让我明白,色彩搭配不是玄学,而是有章可循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基础入门”的书籍是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故弄玄虚。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真正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温柔而坚定地牵引着我们这些色彩门外汉。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关于“如何避免撞色灾难”的那几章。我以前总觉得只要颜色对比鲜明就是“有活力”,结果搞得像个行走的调色盘。这本书很细致地分析了如何通过“控制面积比”和“引入中性色”来驯服那些高饱和度的颜色,让它们既能保持个性能和谐共存。我记得有一次给家里重新刷墙,挑来挑去选不出主色调,这本书里关于“大面积色彩的视觉膨胀与收缩”的讲解,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我根据书中的建议选择了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瞬间让小客厅显得开阔了许多。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知识点层层递进,读起来毫无压力,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而不是死板地啃教科书。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在日常生活中,从室内装饰到个人穿搭中遇到的所有色彩困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