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南明:流亡的悲歌(全新插图本)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南明:流亡的悲歌(全新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南明
  • 明朝
  • 英雄史
  • 梅毅
  • 历史人物
  • 历史故事
  • 插图本
  • 历史传记
  • 悲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1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210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9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全景构建中华英雄史。千年英雄史,通俗新演义。

2.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身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 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中国通俗历史风潮。

3. 从秦汉到辛亥革命,完整收录集梅毅历史大散文系列,集十年精华之大成!

4. 以演义笔法说正史,“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鲜活诙谐,独辟蹊径。5. 李国文、蒋子龙、高洪波、阎连科、沈渭滨、王学泰、雷颐、张鸣、杨念群、钱文忠、雷达、白烨、肖复兴、叶延滨、刘鸿儒、朱伟一、曹可凡等各界17位名家激赏推崇。6. 全新插图+历史年表,精美装帧,雅致典藏。




内容简介

崇祯帝继位后,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朝走向灭亡。南明,那个崩溃的时代,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任何挣扎都无法阻止它衰亡的进程。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一代雄杰朱元璋的皇裔圣种朱由榔,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了他人生很艰苦的岁月。

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双重夹击下,病态的“清醒者”们,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品格,很终匍匐于刀锋利刃之下。但中华忠烈,不绝如缕。一批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以“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之举和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半明半灭的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作者简介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男,天津人,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自1993年起至今,一直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靠前部。在很物质的城市深圳,在资本市场很前沿,闲暇之余,他一直奋力笔耕,著有《赫尔辛基的逃亡》《失重岁月》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并获“鲁迅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2005年开始,他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在中国互联网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纵欲时代》《亡天下》《极乐诱惑》等多达五百万字的作品,有“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称,是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同时,他又是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梅毅话英雄”系列主讲人,中央电视台四套《文明之旅》常驻主讲嘉宾。

内页插图

目录

001-导读让历史照亮未来

001-半明半灭大明朝

崇祯帝的自杀和凤子龙孙的下场

076-欲向江南争半壁

弘光君臣的梦呓

176-留发与留头:两难的抉择

被征服者的反抗

193-四海狼烟美少年

壮烈殉国的夏完淳

211-两个太阳照南明

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

232-彩云之南的诱惑

大西军进军云贵

252-将军奋剑南天起

李成栋反正

275-南明的北风

华北地区的反清运动

286-木棉花开血样红

两广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跋扈骄横的孙可望

329-国姓爷的私心

海上称雄郑成功

362-弓弦一绞送君王

永历政权的终结

389-浩然正气洒热血

张煌言殉明397-南明史大事记
《帝国黄昏:大明覆灭前的权力游戏与众生相》 【内容提要】 本书以史诗般的笔触,深入剖析了明朝末年,在内忧外患交织下,那个庞大帝国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复杂历程。我们聚焦于崇祯皇帝登基前后,朝堂上盘根错节的权力斗争,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边疆将领们在“抗金”与“自保”之间艰难的抉择。全书不仅描绘了庙堂之高的风云变幻,更细致刻画了乱世之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沉浮——从挣扎求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到试图力挽狂澜却终归徒劳的忠臣义士,再到趁火打劫的后金(清)势力。本书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充满悲剧色彩的晚明社会图景,探讨一个强大王朝衰亡的深层结构性原因。 --- 第一章:末世的序曲:崇祯的焦虑与朝政的崩坏 天启朝的余晖散尽,年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以“中兴”的期望登上了风雨飘摇的龙椅。然而,他继承的不仅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江山,更是一副被多年腐败和财政枯竭掏空的躯壳。 1.1 魏忠贤的遗产与清算 魏忠贤权势的瓦解并非一蹴而就,他留下的宦官集团仍在暗中掣肘新政。本书详细梳理了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的倒台过程,以及东林党人重掌朝政后,因派系倾轧而错失的改革良机。政治清算固然解一时之愤,却也使得朝廷内部对立加剧,效率低下。文官集团的道德优越感与实际执政能力的错位,成为崇祯初期最大的结构性障碍。 1.2 财政的黑洞与“三饷”的重压 明末财政的崩溃是导致一切社会矛盾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本书将详尽分析辽饷、剿饷、练饷这“三饷”如何将地方经济压榨殆尽。我们追溯了这些税赋从中央到地方的征收过程,揭示了其中惊人的损耗与地方豪绅的勾结。农民面对的不再是苛捐杂税,而是活下去的绝境。通过对山西、陕西等地赋税记录的分析,展现了底层社会对中央权威的彻底疏离。 1.3 边患的紧迫性:萨尔浒的阴影 后金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明廷长期战略失误的结果。本书不着重于军事细节的复盘,而是深入探讨朝廷对辽东战事的战略认知偏差。从努尔哈赤的早期扩张到皇太极的铁骑西进,朝廷内部对“主和”与“主战”的争论,实质上反映了中央对资源分配权的争夺。袁崇焕的悲剧性角色,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更是中央集权在特定历史节点下对“能臣”的误用与扼杀。 --- 第二章:群雄并起:饥饿与绝望催生的反抗 当帝国无法喂饱其人民时,反抗便成为唯一的出路。本书将目光投向广袤的西北大地,那里是饥饿与民变的温床。 2.1 王嘉胤与高迎祥的早期探索 陕西、河南一带的饥荒引发了早期的流民潮。我们详细描绘了王嘉胤、高迎祥等早期起义领袖如何从地方的“饥民”聚集点,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初步组织性的武装力量。他们的口号从最初的“吃饱饭”演变为对腐败官僚的清算。 2.2 李自成与张献忠的路径差异 李自成与张献忠是晚明农民运动的两面旗帜,他们的领导风格和战略部署有着本质的区别。张献忠在湖广、四川等地建立的“大西”政权,带有强烈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和对传统秩序的彻底颠覆;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则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明朝的官僚体系,试图在推翻旧朝的同时建立新秩序,这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3 军事压力与“剿抚”的困境 朝廷对起义军采取的“剿抚并用”政策,在执行层面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朝廷需要边军去抵抗后金,无力投入足够兵力镇压;另一方面,一旦“抚”下来,这些失去土地和生计的流民又很容易再次反叛。本书通过分析剿抚记录,揭示了这种政策在制度层面上的不可持续性。 --- 第三章:江左的挣扎:士人的选择与士大夫的绝望 在北方战火纷飞、中原陆沉之时,江南的士大夫阶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与道德困境。 3.1 南方的财政依赖与士绅的自保 江南地区虽然相对富庶,但其经济命脉——商业和税收,越来越被地方士绅和胥吏所把持。本文探讨了弘光朝建立后,南明政权如何依赖这些地方势力维持运转。士绅们热衷于捐输以换取官职或豁免,其结果是加剧了中央政权的软弱和财政的依赖性。 3.2 派系林立:东林、复社与南明的掣肘 南明政权的内耗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复社文人的理想主义与地方督抚的军事实用主义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我们将重点分析以马士英、阮大铖为代表的“江左名臣”如何主导朝政,他们的政策倾向、军事部署,以及与北伐军(如史可法)之间的协作与冲突,如何一步步消耗了南方的最后一点力量。 3.3 史可法的坚守与精神遗产 史可法作为南明最后一道主要的军事防线,他的抗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抵抗,更是一种道德上的坚守。本书将分析他在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艰难地维系扬州、淮安的防线,并审视他最终殉国后,给后世留下的精神遗产——在无可挽回的败局中,个体对信念的执着。 --- 第四章:时代的断裂:文明的转移与文化的延续 王朝的终结意味着政治实体的崩塌,但文化的延续却在新的土壤中悄然进行。 4.1 传统士人的“殉国”与“易帜” 对于那些不愿投清的士人而言,殉国是一种终极的政治表达。本书对比了不同群体对“气节”的理解,分析了部分士人选择遁世、著述或接受“高薪养廉”的复杂心态。这反映了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下,知识精英群体内部的巨大分裂。 4.2 商业阶层的适应性 与僵硬的士大夫阶层不同,江南的商业家族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他们如何在“明”与“清”之间灵活周旋,确保家族财富和商业利益的延续,是理解社会结构韧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4.3 历史的遗迹:城池的陷落与记忆的重塑 本书的结语将聚焦于几个标志性城市的陷落过程,例如扬州、杭州的失陷。通过对这些城市陷落前后社会秩序的描绘,展现了帝国体制在最后一刻的瓦解,以及幸存者如何开始构建新的历史叙事,为未来的“思明”情绪埋下伏笔。 总结: 《帝国黄昏》试图描绘的,是一个在内外部压力下,从结构到人心全面溃散的庞大帝国。它是一部关于权力失衡、资源枯竭、道德困境与历史必然性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张弛有度,让人在紧张刺激的冲突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文字功底极其深厚,文笔典雅而不失气势,很多地方的描写简直可以用“神来之笔”来形容。我很少看到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能将宏观的历史脉络与微观的人物情感描绘得如此完美结合,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他们的选择与挣扎,都让人感同身受。它不只是简单地讲述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让这部作品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插图处理得非常精美,这一点必须得提一下。每次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插图的风格与内容高度契合,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审美,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乐趣。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附属品,更是对故事情节的一种补充和深化,让读者在文字构建的世界之外,又获得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沉浸感。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历史题材的门槛,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能够轻松地走进那个复杂而又迷人的历史阶段。

评分

这部作品读起来真是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历史的洪流如何裹挟着无数英雄的命运。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挣扎与时代背景的宏大叙事。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吸引,想要深入了解更多。那种家国情怀的渲染,更是直击人心,让人在为英雄们的壮志未酬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读完后久久不能平复。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品读的作品,它没有那种为了迎合快节奏阅读而刻意制造的戏剧性冲突,而是沉稳地铺陈着历史的必然与偶然。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者对谈,他娓娓道来,每一个转折、每一次决策的背后,都有着深远的考量。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丰满,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艰难选择的个体,这种复杂性恰恰是历史最迷人的地方。它教会了我如何更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而非简单地贴上标签。

评分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韧性”与“悲怆”的史诗。那种在绝境中仍旧试图挣扎、维护尊严的精神力量,是全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史料,转化为鲜活的、充满血肉的故事,让人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即便是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被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所吸引。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巨大的碾压之下,个体命运的渺小与伟大,实在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