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大唐史

这才是大唐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杰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唐朝
  • 历史研究
  • 文化
  • 史学
  • 中国历史
  • 古代史
  • 历史普及
  • 大唐
  • 盛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635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27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z重要的朝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中国相继于秦汉之后的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是当时世界上z强大的国家。尽管大唐王朝已随时光而逝去,但其曾经的繁荣与昌盛、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却是不容否定的。它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为华夏子民带来了不可撼动的民族自信,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本书讲述了唐从建立到灭亡的近300年历史,涵盖了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冶铁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全书以宏大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文化,全景再现了唐朝的勃兴与衰落。

作者简介

张杰,原名张吉杰,研究生毕业,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主修魏晋南北朝史,现为大学老师。出版过多篇论文专著、史学专著。

目录

第一章 李氏建唐
1 李渊称帝
2 玄武门兵变
(1)初露锋芒
(2)功高遭妒
(3)明争暗斗
(4)李渊食言
(5)太子得势
(6)激战玄武门
(7)李世民主政
3 君臣论治道
(1)励精图治
(2)君心若镜
4 太宗谕大臣直谏
(1)太宗求谏
(2)大臣触龙鳞
5 知人善任
(1)选人重品德
(2)尽知人心
(3)举贤无所忌讳
6 唐与吐蕃和亲

第二章 武周皇朝
1 武则天争后
(1)安然渡劫难
(2)谋夺后位
(3)高宗废后
2 武则天参政
(1)打击政敌
(2)培植党羽
(3)长孙无忌之死
(4)李忠被赐死
(5)武氏屡参政
(6)武氏称天后
3 贞观诤臣褚遂良
4 武则天杀废亲子
(1)毒杀太子李弘
(2)控制李贤
(3)废黜中宗
5 徐敬业叛乱
(1)刘仁轨上疏
(2)徐敬业起兵
(3)裴炎遭诛
(4)徐敬业败死
6 女皇建周
(1)推行恐怖政策
(2)铲除政敌
(3)排斥李唐宗室
(4)诛戮贤臣
(5)重用武氏宗族
(6) “劝进”闹剧
7 女皇治术
(1)请君入瓮
(2)酷吏恣横
(3)遏制滥刑
(4)皇室遭难
(5)李昭德获罪
(6)处死来俊臣
(7)武则天用人之术
(8)狄仁杰理政
8 黜周复唐

第三章 开元盛世
P 铲除诸韦
(1)李隆基兵变
(2)李旦登基
2 诛灭太平
(1)太平结党
(2)睿宗禅位
(3)玄宗诛太平
3 姚崇、宋璟相继为相
(1)姚崇十事疏
(2)姚崇治蝗
(3) “有脚阳春”
4 张九龄罢相
(1)一代诤臣
(2)失去相位
5 开元盛世出现
(1)知人善任
(2)抑欲而昌
(3)发展经济
6 李白笑傲权贵
(1)年轻气盛
(2)不恋荣名
(3)放浪江湖
(4)冠盖满京华

第四章 天宝危机
1 专宠杨贵妃
(1)受封贵妃
(2)三千宠爱于一身
(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 李林甫倾陷异己
(1)李林甫拜相
(2)大兴冤狱
(3)流放韦坚
(4)杖杀杜有邻
(5)猜忌杨慎矜
(6)献媚玄宗
3 高力士弄权
(1)高、王之争
(2)权倾朝野
4 府兵制废止
5 杨国忠拜相
(1)李林甫之帮凶
(2)整治王珙
(3)倾轧李林甫
(4)铨选混乱
(5)祸国殃民

第五章 安史之乱
P 安史乱起
(1)兵败罢官
(2)邀功取宠
(3)荣宠一时
(4)寻机叛乱
(5)范阳起兵
2 二卿讨叛
(1)二卿起兵
(2)颜杲卿兵败而死
(3)颜真卿拔魏郡
3 潼关失守
(1)安禄山攻陷东京
(2)封、高退守潼关
(3)哥舒翰统军
(4)潼关陷落
4 马嵬驿兵变
(1)玄宗奔蜀
(之)诸杨伏诛
5 宦官李辅国掌权
6 浴血睢阳
(1)雍丘之捷
(2)张巡败尹子奇
(3)张巡死守睢阳
7 收复两京
(1)留太子讨逆
(2)太子即位
(3)李泌辅肃宗
(4)收复两京失败
(5)安史内讧
(6)郭子仪平河东
(7)收复洛阳
8 平息叛乱
(1)史思明降而复叛
(2)征讨安庆绪
(3)李光弼代郭子仪
(4)李光弼连胜叛军
(5)史朝义败死
9 藩镇割据
(1)魏博崛起
(2)藩镇勾心斗角
10 德宗治政
(1)德宗即位,整肃朝纲
(2)猜忌大臣,姑息藩镇

第六章 元和中兴
1 永贞改革
2 宪宗平淮蔡
(1)吴元济反
(2)李想雪夜袭蔡州
3 韩愈谏迎佛骨
(1)宪宗迎佛骨
(2)韩愈冒死上疏
4 杜甫忧国忧民
(1)早年出游
(2)困守长安
(3)官场沉浮
(4)客居蜀梓
(5)晚年漂泊
5 大书法家颜真卿

第七章 唐朝没落
1 宦官开始废立皇帝
(1)宪宗暴死
(2)宦官无法无天
2 甘露之变
(1)贬宋申锡
(2)夺王守澄权
(3)李训拜相
(4)仇士良大杀朝官
(5)刘从谏责宦官
3 唐与回鹘交好
(1)唐初交好
(2)助唐平叛
(3)唐回和亲
(4)助唐抗吐蕃
4 武宗平泽潞
(1)刘稹拒命
(2)诸道合力讨刘稹
(3)昭义事平
5 王仙芝、黄巢起义
(1)义军起事
(2)王仙芝战死黄梅
(3)转战南北
(4)力克东都
(5)勇破潼关
(6)挺进长安
(7)大败官军
(8)血洗长安
(9)朱温降唐
(10)撤离关中
6 王朝末日
(1)昭宗之死
(2)朱全忠毒杀哀帝,唐朝灭亡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这才是大唐史》内容的图书简介,详细且力求自然流畅: --- 《光影交错:二十世纪上海都市变迁录》 引言:雾霭中的摩登之城 上海,一个被历史和传奇反复书写的名字。它并非仅仅是一座地理坐标上的城市,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熔炉。本书《光影交错:二十世纪上海都市变迁录》,试图穿透岁月的迷雾,以一种细腻且多维度的视角,重构二十世纪,尤其是从清末开埠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座东方大都会如何从一片滩涂迅速崛起为世界瞩目的国际都市,并最终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型。 我们关注的不是宏大叙事下的政治风云,而是那些构成城市肌理的细微之处:霓虹灯下的交际舞会、弄堂深处的吴侬软语、法租界梧桐树下的光影,以及码头上永不停歇的喧嚣。这是一部关于城市空间、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命运如何在剧烈变动中被重塑的编年史。 第一部分:殖民的印记与初醒的活力(1900-1927)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是一幅充满悖论的图景。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划分势力范围,租界林立,资本横行,底层民众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另一方面,这种畸形的开放环境,却意外催生了中国最前沿的现代化实践。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冒险家的乐园”如何形成。我们会细致描绘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景象:北岸的棚户区与机器轰鸣的工厂,与南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金融机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将详细考察早期公共租界工部局与法租界巡捕房的运作机制,探究其如何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凌驾于传统律法之上的“治市”体系。 重点章节将放在近代商业的萌芽。洋行、买办、以及新生的民族资本家群体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从外滩的“远东华尔街”到南京路的“四大百货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何率先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我们将通过早期报刊广告、商业账目和洋行档案,重现这些先驱者的商业哲学。 此外,本部分还将描绘文化觉醒的先声。新型学堂的建立、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早期辐射,如何为后续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幻梦与暗涌(1927-1937) “十里洋场”在二十年代末迎来了它最璀璨,也最具争议性的“黄金十年”。政治权力的整合,使得上海的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这“盛世”之下,却是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本书将着重描绘都市生活美学的形成。我们将探讨摩登女郎(Flapper)形象的诞生、爵士乐如何从舞厅走向街巷,以及月份牌和早期电影如何塑造了市民的集体想象。通过对石库门里弄的深入田野调查和历史记录,我们将揭示这种独特的上海居住形态如何适应了高密度人口的生活需求,成为市民文化的载体。 在经济层面,我们将分析金融系统的复杂化。黄金时代的上海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本书将系统梳理银行业、钱庄与外汇市场的互动关系,并特别关注月份牌和彩票等金融衍生品对市民阶层财富观念的冲击。 然而,繁华的背后是不断的冲突。本章不会回避阶层对立的加剧。工人的罢工潮、租界内帮派势力的渗透,以及政治清洗带来的不安感,都如同地下暗流,预示着光鲜亮丽的表象随时可能被撕裂。我们会参考当时的社会调查报告和秘密警务档案,拼凑出那个时代隐藏在光鲜背后的真实生态。 第三部分:战争的阴影与坚韧的生存(1937-1945) 1937年淞沪会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上海的命运。城市从“远东的明珠”沦为“孤岛”。本书用沉重的笔墨记录了这座城市在战火中的挣扎与适应。 我们将重点分析“孤岛时期”的特殊生存逻辑。在半沦陷、半自治的复杂环境中,市民们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打擦边球”的生存智慧。文化界人士如何通过戏剧、文学和流行歌曲,在政治高压下维持一丝精神的自由? 战争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本书通过对比战前后的地图测绘资料,展示了重要工业区和商业区的毁损情况,以及政府(无论是汪伪政权还是坚持的文化团体)在物资匮乏下的管制措施。 此外,关于难民潮与人道危机的描述将是本部分的核心。虹口犹太难民区的形成、普通市民在物资黑市中的挣扎,以及底层社会在饥荒和疾病面前的无助,都将作为对那个时代人性考验的深刻反思。 第四部分:重塑与过渡:回归与新生(1945-1949)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狂欢,随后很快被恶性通货膨胀和政治动荡所笼罩。战后的复原与随之而来的经济崩溃,是理解上海最终走向新体制的关键。 本章将探讨战后接收与经济的衰败。法币的崩溃如何一夜之间清零了无数中产阶级的积蓄?政府的经济管制(如米棉统购统销的尝试)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阻力?我们将分析早期资本回流与外资撤离的博弈过程。 社会思潮的最后冲刺。在国民党政府控制下的上海,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群体对时局的反应是复杂的。本书将梳理高等学府内关于社会出路的大讨论,以及进步思想在地下如何悄然扩散,为最终的解放积蓄力量。 最后,本书将以1949年解放军进城为标志,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都市发展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那些曾经主宰城市命运的金融寡头、文化名流、以及弄堂里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如何被历史的车轮推向新的方向。 结语:一座不朽的城市记忆 《光影交错》旨在提供一个扎根于真实档案、文献和口述历史的上海侧面。它不试图提供一个全知全能的叙事,而是聚焦于城市脉搏的跳动,试图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独有的、夹杂着咖啡香、黄浦江潮湿气息和不安的、属于二十世纪上海的复杂情愫。这座城市,永远在光影交错中,演绎着属于它的永恒传奇。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古装剧,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权谋斗争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比如,书中对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的追溯,让我看到了一个在严酷环境中挣扎求生的个体,如何一步步蜕变成那个呼风唤雨的帝王。这种深挖历史人物“为什么”的写作手法,远比单纯罗列历史事件要吸引人。而且,作者似乎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市井百姓的日常穿着到朝堂上不同派系的暗语交锋,都有着生动的描摹,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层厚厚的历史尘封,看到了鲜活的生命在那个时代舞台上的挣扎与辉煌。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对历史“灰色地带”的坦诚。许多历史著作为了追求某种宏大叙事或正面形象,往往会避开或美化某些令人尴尬的真相。但这本《这才是大唐史》则不然,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某些光鲜亮丽外衣下的腐朽与阴暗面。作者敢于直面那些被正史刻意淡化的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对某些争议人物的评价也做到了多角度的呈现,而不是一味地“打倒”或“树立”。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原来我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那个“完美”的时代,其实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还原历史本貌的勇气和学术上的严谨性,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它不是在歌颂,而是在深刻地剖析。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会读不下去,毕竟是讲古代史的,总怕遇到晦涩难懂的官职名和冗长的诏书引用。然而,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得令人惊叹,简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老者在炉火旁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极强,时而如大江奔流般豪迈,描绘盛世的繁华与对外征伐的赫赫战功;时而又如涓涓细流般温柔,刻画了宫廷深处的女性悲歌和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边缘人物的命运。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执着,比如对某项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的描述,不是简单地提及“建成了”,而是深入到劳力调配、技术难题攻克和对下游民众影响的完整链条,这种扎实的基础支撑起了整个宏大的历史框架,让读者对其叙述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评分

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其磅礴的史诗感和细腻的笔触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没有陷入过度渲染战争场面的窠臼,而是将笔墨集中在了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决策点上。读到某个关键性的战役前夕,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厮杀,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决策者们在星空下的彻夜难眠,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沉重责任感,以及面对未知结果时的恐惧与决心。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让冰冷的史实瞬间有了温度和重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叙事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史学观点,但表达得极其含蓄,没有生硬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对史料的重新解读和对比,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了解历史”升华到了“思辨历史”的层次。

评分

从结构布局上来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极其精妙,它没有采用完全线性的时间轴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比如,在讲述某一盛事的同时,作者会突然插入一个对未来隐患的预警性描述,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宿命感。每一次叙事跳转,都像是在给历史打上一个精密的标记,让你能清晰地看到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历史节点。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详尽的历史信息,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历史的全新透镜,它教会我如何去串联起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最终构建出一个立体、多维、充满生命力的古代帝国形象。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年月日和人名,而是一幅幅鲜活的、可以呼吸的历史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