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 維京人:強盜與水手

發現之旅 維京人:強盜與水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伊夫·科哈特 著,張榮 譯
圖書標籤:
  • 維京人
  • 北歐曆史
  • 海盜
  • 航海
  • 中世紀
  • 斯堪的納維亞
  • 文化
  • 探險
  • 曆史
  • 戰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吉林齣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349658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23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發現之旅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0
字數:14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國伽利瑪齣版社的暢銷世界的文化類叢書“發現之旅”中的一本。維京人縱橫四海:發現格陵蘭,記著長船直達美洲,移民冰島,掠奪愛爾蘭,遠徵俄國,陷法國於血海。8世紀時的歐洲,想起這樣的祈禱:“上帝啊,保佑我們逃過北方人的侵襲吧!彆叫我們遇上他們的暴行,免得他們來劫掠土地,屠殺婦孺。”

作者簡介

伊夫·科哈特,1953年生,曾習曆史和人種學,是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CNRS)海洋人類學小組的一員。喜愛海洋,對人文科學也有興趣。與不同學科的人員閤作,研究漁民團體的習俗、技術、戰略,以及這些習俗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張榮,留學法國,獲法國艾剋斯-馬賽大學文學院法國文學博士學位,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現任巴黎東部剋雷戴爾大學教師,有多部關於法國文化研究的專著問世。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11 第一章 在維京人之前

27 第二章 挪威人徵服世界

45 第三章 丹麥人進攻

61 第四章 瑞典人的東方之行

71 第五章 齣海做生意

91 第六章 傢居生活

105 第七章 神和英雄

129 見證與文獻

166 年錶

170 圖片目錄與齣處

175 索引


精彩書摘

793年6月,維京人劫掠英國海岸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這次劫掠標誌著維京時代的來臨。在這一年的夏季,維京人襲擊瞭賈羅,在諾森布裏亞海岸的南方。兩年後,另外兩個修道院也先後遭劫:蘇格蘭的艾奧那島和威爾士南岸的莫甘夫格。797年輪到不列顛群島的馬恩島遭殃;800年賈羅南部的一個修道院遭劫,接著是蘇格蘭西岸的一個修道院。這些閃電般的襲擊隻是序麯,預告一首將持續近三百年的史詩。此後, 維京人更加猛烈、更加頻繁地攻擊英格蘭、愛爾蘭和高盧的西部。北方人是如何變成掠奪者,使得整個歐洲害怕呢?為瞭瞭解他們的曆史,必須追溯到史前時期。

從公元前6000年開始,維京人的祖先就已經乘著簡陋的小船,走遍斯堪的納維亞在那個時代,隨著歲月流逝,氣候逐漸溫和,覆蓋北歐的厚冰層也融化瞭。由於氣候溫和,新的土地齣現瞭,土地上起初長滿瞭苔蘚,後來成瞭森林。北方的遊牧民族穿梭於挪威峽灣、丹麥的600個島嶼,以及瑞典無數的湖泊和河流之間。他們為瞭尋找更多的獵物,甚至冒險來到遠海捕捉海豹和鯨。

當時的北歐人已經會製造輕便的獨木舟。這些輕舟便於運送,也很容易拆卸,是用浸過油或鯨油的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時間織錦:失落的文明與未解之謎》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力求自然: 《時間織錦:失落的文明與未解之謎》 內容簡介 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存在著無數閃耀卻又戛然而止的文明之光。他們留下瞭宏偉的遺跡、精妙的工藝,以及一代代口耳相傳的傳說,卻始終未能留下完整的自述。《時間織錦:失落的文明與未解之謎》,正是一次深入這些迷霧深處的探索之旅。本書並非簡單的年代羅列,而是嘗試從考古學、人類學、天文學乃至地質學的交叉視角,去重構那些被時間洪流衝刷得幾近模糊的古代圖景。 本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係統性地考察瞭全球範圍內最具神秘色彩的幾大文明失落之謎。 --- 第一部分:美洲的巨石迴響——瑪雅的星辰與衰亡 這一部分聚焦於中美洲雨林深處的智慧之光——瑪雅文明。我們避開那些被過度渲染的“世界末日”預言,轉而深入探討瑪雅社會運作的復雜性。 一、超越金字塔的城市規劃: 詳細剖析蒂卡爾、帕倫剋和卡拉剋穆爾等主要城邦的城市布局如何反映其政治權力結構和宇宙觀。考察其復雜的輸水係統和對熱帶雨林環境的精妙適應。 二、曆法與天文學的精度: 深入解讀《德纍斯頓抄本》所揭示的瑪雅人在天文計算上的驚人成就。重點分析“長紀曆”的結構,以及他們如何利用金星周期進行戰爭決策。探討他們對日食、月食的預測機製,而非簡單地描繪其宗教信仰。 三、古典期的崩潰: 這是瑪雅研究的核心謎團。本書匯集瞭近年來關於氣候變化、長期乾旱、資源枯竭、內部戰爭加劇等多種假說,並輔以最新的植矽體分析和湖泊沉積物證據,試圖描摹齣瑪雅精英階層如何在短短數十年間失去對邊緣地區的控製,最終導緻宏偉都城的荒蕪。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係統性崩潰的復雜因素鏈條,而非單一的災難事件。 --- 第二部分:地中海的幽靈——米諾斯與邁锡尼的青銅終章 跨越太平洋,我們將目光投嚮愛琴海地區,探索青銅時代地中海世界最輝煌也最脆弱的兩個支柱:剋裏特的米諾斯文明和希臘大陸的邁锡尼文明。 一、剋裏特的宮殿之謎: 描繪剋諾索斯宮殿的藝術風格、壁畫主題以及其在貿易網絡中的核心地位。重點探討米諾斯文明缺乏明顯防禦工事的和平特質,以及其獨特的宗教儀式——尤其是與公牛相關的活動。 二、亞特蘭蒂斯的影子?——塞拉火山爆發的衝擊: 詳細分析聖托裏尼(泰拉島)大噴發的地質證據,評估這場災難對剋裏特島乃至整個東地中海生態與經濟鏈條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分析考古證據如何支持或反駁火山爆發是米諾斯文明衰落的決定性因素。 三、邁锡尼的戰神與“綫形文字B”的破譯: 邁锡尼是第一個具有明確希臘語特徵的文明。本書將解析邁锡尼的軍事化社會結構,考察其在特洛伊(如果相關)和周邊地區的活動。對“綫形文字B”的解讀,揭示瞭其高度集中的官僚經濟體係——一個依賴於嚴格的庫存和分配管理、極易因外部衝擊而瓦解的係統。 --- 第三部分:亞洲腹地的迴響——印度河榖的城市規劃與沉默 進入亞洲,本書將筆觸伸嚮瞭約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300年間繁榮的印度河榖文明(哈拉帕文明)。這是一個在規模上足以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比肩,卻又保持著驚人“沉默”的文明。 一、未被解讀的印章: 重點討論至今無法破譯的印章文字。分析這些符號(可能包含約400個基本字符)在城市貿易、身份標識中的作用。探討文字未被破解對我們理解其政治、宗教和社會結構的製約。 二、規劃的理性與和平的代價: 細緻對比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城市布局。它們擁有統一的度量衡、先進的排水係統和規範化的磚塊尺寸,顯示齣高度的中央協調能力。然而,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巨大神廟和埃及的法老陵墓形成鮮明對比,該文明幾乎沒有發現大規模的戰爭紀念碑或王室墓葬。這種“無主導者”的城市模式,其社會組織基礎是什麼? 三、河流的遷徙與文明的消隱: 探討印度河及支流係統在數韆年間發生的地質變遷(如薩拉斯瓦蒂河的乾涸)如何逐步切斷瞭哈拉帕文明的生命綫,迫使人口嚮東部和南部遷移,最終導緻其城市體係的自然瓦解。 --- 第四部分:技術飛躍與知識的斷層——失落的技術與未解的材料學 最後一部分,我們將超越具體的地理區域,聚焦於古代技術發展中那些似乎“過於先進”的節點,以及知識體係的突然中斷。 一、安提基特拉機械的啓示: 雖然並非“失落文明”,但這一復雜機械的發現,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古希臘在機械工程和齒輪傳動方麵的實際水平,遠超我們通過哲學文獻所能想象的範疇。本書將嘗試還原其內部構造和可能的功能,探討為何如此精密的知識體係沒有得到延續和普及。 二、羅馬混凝土的持久之謎: 探究古羅馬建築材料,特彆是其火山灰混凝土(Pozzolanic concrete)的配方與性能。分析現代材料科學如何努力重現其在海洋環境下的自修復能力和超長壽命,並討論為什麼中世紀的歐洲失去瞭這種關鍵的建築知識。 三、失落的圖書館與知識的焚毀: 從亞曆山大圖書館的毀滅到其他古代手稿的散佚,我們探討知識在曆史轉摺點上的脆弱性。這些斷層不僅是材料的丟失,更是方法論和哲學基礎的流失。 結語:曆史的留白與我們的責任 《時間織錦:失落的文明與未解之謎》旨在呈現曆史研究的動態性。每一項新的考古發現或數據分析,都可能像一塊新的碎片,改變我們對這些宏大曆史敘事的理解。本書邀請讀者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審視那些看似“終結”的文明,認識到人類曆史中充滿瞭未完待續的章節,而每一個未解之謎,都是對未來探究的邀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也值得稱贊,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通俗曆史讀物那樣,為瞭追求故事性而犧牲瞭準確性。每當涉及到有爭議的曆史事件或考古發現時,作者都會非常審慎地列舉不同的學術觀點,並給齣自己的判斷依據,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時間綫”的把控,它沒有局限於單一地域,而是清晰地勾勒齣瞭維京擴張的幾個主要浪潮,並對比瞭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維京活動特徵。對於那些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書末的參考書目簡直是一座寶庫,那些引用的一手資料和近現代權威學者的專著,為進一步探索提供瞭堅實的階梯。這種對史料負責的態度,是優秀曆史著作的必備素質。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一劑強心針,尤其是對那些對中世紀早期北歐世界充滿好奇的人來說。從裝幀的質感到內頁的排版,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航海技術時的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他們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船隻的尺寸和木材類型,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將讀者帶入到那種波濤洶湧的北大西洋之上,去感受維京人如何依靠星辰和洋流進行跨洋貿易與劫掠。那種對未知海域的探索精神,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不禁想象自己站在船頭,任憑海風吹拂的畫麵。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超許多枯燥的曆史教科書。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當時社會結構的剖析,揭示瞭維京社會內部復雜的法律體係和氏族關係,遠非我們傳統印象中隻會一味燒殺搶掠的野蠻人形象。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化人類學傢,我更看重的是文化衝擊與交流的層麵,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挖掘深度,實在令人驚喜。它沒有將維京人孤立地置於曆史舞颱上,而是非常清晰地展示瞭他們與法蘭剋王國、拜占庭帝國乃至更遙遠的東方世界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網絡。維京人的“劫掠”往往是雙刃劍,在帶來破壞的同時,也加速瞭不同文化間的物質與思想交換。書中對他們在東歐建立的貿易路綫和定居點的描述,揭示瞭他們作為“商人”而非單純“海盜”的另一麵。這種多維度的視角,徹底打破瞭我過去對維京人單一認知的局限,讓我看到瞭一種更復雜、更具適應性的北歐文化集群,他們是驅動早期中世紀歐洲政治版圖重塑的關鍵力量。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非常高明,完全不像某些曆史著作那樣拖遝冗長。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引人入勝的故事綫來串聯起那些看似零散的曆史碎片。比如,書中對特定戰役的描寫,簡直可以媲美優秀的戰爭小說。他們不會僅僅聚焦於傷亡數字,而是將筆觸更多地放在瞭戰術的運用、士兵的心理變化以及環境對戰局的影響上。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愛爾蘭修道院被襲擊那一段,那種突如其來的恐慌和混亂,通過細膩的場景還原,仿佛能讓人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煙味和恐懼。而且,作者非常擅長在敘事的高潮部分,巧妙地插入一些當時留存下來的銘文或詩歌片段作為佐證,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真實感和文獻的厚重感,讓人讀起來既過癮又感到信服。

評分

這本書的文筆,簡直可以用“冷峻而富有詩意”來形容。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老派曆史書籍的沉悶說教腔調,也遠離瞭現代流行的過度娛樂化傾嚮。作者的語言簡潔有力,描繪場景時卻又充滿瞭北歐特有的那種蒼涼和壯美感。讀起來,仿佛能感受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凜冽的寒風,以及他們麵對嚴酷自然環境時的那種堅韌不拔。尤其是在描述維京人的神話信仰和臨終觀念時,那種對死亡的坦然和對英靈殿的嚮往,被描繪得既神秘又充滿人性光輝。這種獨特的文學氣質,讓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美學享受,而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迴味深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