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新探——朱子学与泉州文化研究》一书中以新发现的史料和论述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朱熹在泉州生活时的社会背景、地域文化特征、人物的思想内涵。作者从多个方面研究了朱熹与泉州文化的不解之缘,并得出了“兼融而非宽容”的结论。作者在研究泉州文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朱熹在闽南泉州的文化精神,也为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一部有乡土特色的教材。
《朱子新探——朱子学与泉州文化研究》是研究朱子思想与泉州地方文化关系的一本著作,作者从逸文考辨和野外调查开始,从生态、宗教和美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一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视角,着重写出泉州社会对青年朱熹的影响。二是将朱熹置于多元文化接触视野中进行考察。在研究朱子与禅道关系的同时,更进一步从“赵令衿案”揭示其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着重描述朱熹的思想轨迹。三是考证辨析朱熹与泉籍缙绅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阐述朱熹往见大慧的思想史意义。四是以朱子理学阐发关帝信仰。五是略解朱熹的堪舆思想。
林振礼,1951年2月生,原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朱子学会理事、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泉州孔子学会副会长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项目。
专著有《朱熹与泉州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主编《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探微》(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发表论著近百篇。曾获福建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学术奖。
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其“新”与“深”两个字上。《朱子新探》并没有重复前人对朱子学的陈述,而是另辟蹊径,将朱子学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了泉州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空间。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区域文化和思想传播抱有浓厚的好奇心。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地方性”的宋明理学研究的期待。作者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爬梳梳理,展现了朱熹的思想如何在泉州落地,并与当地的社会现实发生互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泉州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对外交流的特点与朱子学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的细致描绘。例如,书中可能探讨了泉州发达的商业经济,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朱子学中强调的“理”与“事”的结合,又或者,泉州作为开放的港口城市,其多元的文化背景是否对朱子学在当地的接受方式产生了影响。这种研究的精细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次关于思想如何在一个特定地域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的生动案例。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如何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参考。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朱子新探:朱子学与泉州文化研究/朱子学文库》无疑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学术力作。我一直认为,对任何思想体系的研究,如果不能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和地域文化中考察,就容易流于空泛。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泉州为个案,深入挖掘了朱子学在这一地区的传播、接受、演变以及与当地文化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泉州,亲眼见证了朱子的思想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又如何与当地的民情风俗、教育传统、甚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互动。书中对历史文献的细致辨析和对学术问题的深刻洞察,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朱子学如何被泉州社会各阶层所理解和接受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种精英知识分子的学术思潮,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市民社会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这种研究的视角和深度,让我对朱子学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地方文化在思想史塑造中的独特力量。对于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区域史、以及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研究范例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评分第二段评价: 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一丝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朱子新探》,毕竟“朱子学”和“泉州文化”这两个主题的结合,在我看来似乎有些陌生,不太确定它们之间会有多么深刻的联系。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精妙论证所吸引。作者以一种非常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将朱熹的哲学思想与泉州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以及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接。我从未想过,一个理学大师的思想,竟然能在古代的海滨城市中,激荡出如此丰富而多元的回响。书中对泉州作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如何为朱子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又如何受到朱子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朱子学的核心概念,如“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是如何在泉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体现和解释的。例如,书中关于朱子学对泉州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渗透到当地的乡约、族谱等社会组织之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研究方法,让我对朱子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套纯粹的道德伦理体系,更是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朱子学,也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文化在塑造思想史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对《朱子新探》的整体感受是,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朱子学的认知边界。我过去对朱子学的印象,大多局限于书斋里的思辨,认为它是一种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理论体系。然而,这本书通过将朱子学与泉州这一生机勃勃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让我看到了朱子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和深远影响。作者并没有回避朱子学理论本身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这些理论与泉州的历史、社会、经济、风俗等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如何促成了朱子学的传播与发展,以及朱子学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泉州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论述。这种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细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让我对朱子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够深入到社会肌理,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强大力量。书中对史料的解读也非常到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读物。
评分第一段评价: 最近读完这本《朱子新探:朱子学与泉州文化研究/朱子学文库》让我深感震撼。我一直对宋明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朱熹的学说更是情有独钟,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治国理念。然而,市面上关于朱子学的著作,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挖掘。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朱子学基本理论的梳理,更将其置于泉州这片充满活力的文化土壤中进行考察,这一点是让我最为惊喜的。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中心,它如何孕育并吸收了朱子学,又反过来如何影响了朱子学在当地的传播和演变,这些问题被作者细致地展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朱子的思想如何落地生根,与当地的社会风俗、教育制度、甚至民间信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视角,让朱子学不再是遥远而高深的理论,而是鲜活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书中对史料的考证也极为扎实,引用的文献之广、分析之细,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朱熹在泉州讲学、与当地士人交流的细节描写,这使得朱熹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这本书不仅适合研究朱子学的学者,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