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是誰以及決定你升遷的關鍵細節
★禮儀無“小事”,而是影響你能否齣人頭地的“關鍵細節”!
★求職麵試、衣著儀態、飯局聚會、齣差送禮、匯報談判、公文寫作……懂點辦公室規則,迅速提高職場適應能力
在職場中,你是否有下列不良錶現:
同事正在說話,你隨意打斷、搶話
不敲門就直接闖入瞭他人的辦公室
接打電話時,聲音很大
開會、聚會,總是不夠準時
喜歡在背後討論其他同事的是非和缺點
將一些個人的壞習慣和下意識的動作帶到職場上,比如咬指甲、摳鼻子
在電梯裏遇到主管或同事時,你沒有一次扶過門,總是先行一步
……
職場禮儀包含瞭許多待人接物的細節,這些細節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它們影響到你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效率。本書指齣瞭職場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影響你成敗的事情,涉及服飾儀錶、社交餐會、商務拜訪、送禮饋贈等方麵,你不妨參照本書檢閱一下自己在職場中的言行,或許你會又一次找到自己的職業成長空間。
金源
80年代生於遼寜,求學於北京,工作於北京。從一綫銷售員做起,現為北京某公司銷售總監,帶領團隊創造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的輝煌業績。在互聯網+、品牌運營、團隊培養、新産品策劃、大數據營銷等領域有新鮮獨特的見解。齣版有《世界上zui偉大的推銷員》《總經理管人管事管利潤》《銷售的細節》等著作。
第章 彆說你懂職場禮儀 / 001
對彆人“禮”過,也會對自己不利 / 003
不懂營造交際氛圍,就彆說你懂禮儀 / 008
暴露自己的缺點,更會贏得好人緣 / 012
學會說“不”,婉拒也是一種禮儀 / 016
不懂運用異性定律,你就難免失禮 / 022
禮儀小貼士:如何擁有好人緣 / 026
第二章 初次見麵不失禮 / 029
初次見麵,眼睛說話禮先到 / 031
握手禮,於細節處兼大體 / 034
不懂稱呼禮,尷尬拜訪你 / 038
無人引薦時,這樣介紹自己 / 042
告彆靦腆,在人前鼓起勇氣 / 046
寒喧得當,切忌過猶不及 / 050
因公務初訪,禮節很重要 / 054
場閤常用語,得當又達禮 / 060
禮儀小貼士:麵試時的注視 / 065
第三章 錶達敬意不失禮 / 067
傾聽,是對彆人的尊重 / 069
得體的妝容,是對彆人的尊敬 / 074
恰當地錶達,更易贏得尊敬 / 079
真心的贊美,是敬意 / 083
少說“我”,多說“你” / 087
禮儀小貼士:邀約的學問 / 090
第四章 日常辦公不失禮 / 093
打造你的形象名片 / 095
修煉你的舉止禮儀 / 101
如何應對不速之客 / 105
怎樣應對揭短的同事 / 108
在電梯相遇怎麼辦 / 112
同事藉錢不還怎麼辦 / 116
禮儀小貼士:放慢講話的速度 / 120
第五章 開會談判不失禮 / 123
拜訪公司、參加會議的禮儀 / 125
會議發言,要學會掌握火候 / 129
談判之前,應做哪些準備 / 134
談判環境,應該如何選擇 / 137
麵對強硬談判對手,怎麼辦 / 143
禮儀小貼士:開會時座次的安排 / 146
第六章 參加宴請不失禮 / 149
參加宴會的整體禮節 / 151
彆讓“吃相”毀瞭形象 / 155
參加中餐宴請的禮儀 / 159
飲酒時要遵循的禮儀 / 164
參加西餐宴請的禮儀 / 169
西餐各類食物的正確吃法 / 175
禮儀小貼士:應對不熟悉的食物 / 180
第七章 通信聯絡不失禮 / 183
情感比利益更能打動人心 / 185
打電話的禮儀規範 / 189
接電話的禮儀規範 / 195
手機溝通禮儀 / 199
電子郵件禮儀 / 204
禮儀小貼士:勇於承認錯誤 / 209
後 記 / 211
對彆人“禮”過,也會對自己不利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互惠定律,就是人們對彆人給予的好處,總想要同等地迴報。於是有的人以為,他如果對對方特彆好,對方也會對他特彆好。其實,互惠定律如世間一切規律一樣,就是適度好,過猶不及。禮節也是如此,“禮”而無度,隻會害瞭自己。
你對彆人過分地好,在人際交往中“過度地投資”,可能引起4個不良後果。
1. 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和付齣是個性成長的需要。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麼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睏難。心理學傢霍曼斯曾提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一樣,就是人們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於所付齣的。
正因如此,雖然人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於付齣的,但齣於互惠定律,如果得到的大於付齣的,也會讓人心理失去平衡。因為這會使人感到無法迴報或沒有機會迴報對方,而在心裏感到愧疚,感到欠對方的情。這種心理負擔會使受惠的一方隻好選擇疏遠。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職場的人很容易在社交圈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地為對方做事,會使彼此的關係更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如果一味地接受彆人的付齣,心理會感到不平衡。所以不要把好事一次做盡,要留有餘地,或者給對方迴報的機會。
2.對對方過好,會令對方對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長瞭,就不覺得你對他有多好瞭。中國俗話說:“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說,你對彆人適度地好,對方纔會感激你,也會迴報你;如果你對對方過分地好,時間長瞭對方就麻木瞭。而當你某一次達不到原來的標準,反而會引起對方的不滿。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對方給慣壞瞭。
這一點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果你對子女過分地好,就會讓他感到習以為常,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一旦將來讓他獨立解決睏難,他就覺得你對他太不好瞭。
夫妻之間也是如此。有時,妻子對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事都對他百依百順,反而讓對方輕視你的感情。因為人們對於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懂得珍惜瞭。而對方對你付齣的不珍惜,反過來可能引起你的怨恨,結果在感情上形成瞭惡性循環,很不利於夫妻感情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愛情關係裏麵,一個人不要隻求付齣,不求迴報,而應該適當地嚮對方提齣索取的要求,以保持感情付齣的平衡。
在公司裏麵也有這個規律。有的老闆一開始比較仁慈,給員工較高的工資。可是市場風雲變幻,後來生意發展不順利,公司財務吃緊,隻好又降低員工的工資,而這又導緻瞭員工的抱怨。作為老闆,應該在開始的時候就避免過於樂觀,不能把員工工資定得太高,因為你提高他的工資他高興,你一旦降低,他就怨你,人大多如此。為瞭鼓勵員工的積極性,可以許諾年底的奬金,但那要以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為前提。
3. 第三個不良後果就是容易讓彆人覺得你心太軟,不怕你,對你無所忌憚。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輩,所以讓自己有點威嚴,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也讓自己更有影響力。如果你總是對彆人太好,會讓人覺得你善良而軟弱,容易利用。尤其是作為領導,尤其要懂得恩威並施的手段,既要有軟的一麵,也要有硬的一麵。
4. 第四個不良後果就是,讓彆人對你敬而遠之。過分地有禮有節,容易引起彆人的反感,認為你太客套、太見外,總覺得與你之間有一層隔膜不可逾越。會讓人想靠近而不得靠近,隻能是彆人對你也敬而遠之,錶麵客套。
因此,作為一個公司職員,無論你從事何種行業,一方麵自己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一方麵要不卑不亢,給自己設一個防綫,與彆人保持恰當的距離,有禮有節,這樣纔會被人尊敬和看重。對彆人關懷要適可而止,對待彆人也要“禮”而有度,這樣纔能維係長久的人際關係。
【職場禮儀全知道】
為友情找個支點。友情是什麼?友情就是友情,它不是抽象的貨幣,也不是無形的投資,我們不要把友情當成一切,在日常應酬中為友情找個支點,這樣對你與朋友雙方都方便。用善意的應酬技巧給友情定位,重新認識友情,這是珍重友情,更是善待友情。
這本書講述瞭“組織行為學”中的權力動態和群體心理,它讓我對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明白如何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遊刃有餘。作者通過分析不同組織層級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群體決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比如從眾效應、群體極化等,揭示瞭許多錶麵行為背後隱藏的深層原因。在理解瞭這些之後,我便能更冷靜地看待辦公室政治,更能識彆信息傳遞中的“過濾”和“變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事情的真相。我發現,當我對某個決策或指令感到睏惑時,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會去思考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權力博弈或群體壓力。這種洞察力讓我能夠更有效地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選擇最閤適的時機和角度來錶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納。它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拍馬屁”或“迎閤”的書,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幫助你在尊重規則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影響他人,最終達成共贏。
評分這本關於“決策心理學”的著作,以一種齣人意料的方式,深刻地影響瞭我對於職場中人際互動的理解。在閱讀之前,我總是傾嚮於用邏輯和理性來解釋和預測他人的行為,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非理性因素在決策過程中的巨大作用。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實驗和真實案例,揭示瞭諸如錨定效應、損失厭惡、確認偏誤等心理現象是如何影響我們對信息和選擇的判斷的。在工作中,理解瞭這些心理機製,我便能更好地解讀上司的指令、同事的請求,甚至客戶的需求。例如,當我麵臨一個需要說服團隊成員接受新方案的挑戰時,我不再僅僅羅列數據和事實,而是嘗試理解他們可能存在的顧慮和心理預期,並從他們更關注的“收益”或“風險規避”角度來闡述,效果顯著。這本書讓我明白,職場中的“得體”並非全然是規則的堆砌,更是對人性深刻洞察的體現。它教會我,有時候“軟”的策略,比如同理心和心理預期的管理,比“硬”的邏輯和權威更能贏得閤作和支持。
評分我最近讀的一本關於“創新思維模式”的書,雖然不是直接講職場禮儀,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瞭我的工作方式,也間接提升瞭我在團隊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書中強調的“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結閤,讓我學會瞭在麵對問題時,先跳齣固有框架,盡可能地産生多樣化的想法,然後再有條理地進行篩選和優化。這種方式在頭腦風暴會議中尤其有效。我發現,當我不再拘泥於“可行性”而能大膽提齣一些看似“瘋狂”的創意時,反而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的更多靈感。而且,通過對“批判性思考”的深入學習,我能更客觀地評估自己和他人的觀點,既能敏銳地發現潛在問題,又能建設性地提齣改進建議,而不會顯得尖銳或冒犯。這種積極參與、貢獻價值並尊重他人想法的態度,在我看來,正是現代職場中最受歡迎、也最有影響力的“軟實力”之一,這比死記硬背一些僵化的禮儀規範要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的心理學入門讀物,它的內容雖然不直接涉及職場禮儀的條條框框,但卻是我在職場中提升人際互動質量的關鍵。書中詳細講解瞭情緒是如何産生的,以及我們如何識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我學會瞭在感到憤怒、沮喪或焦慮時,不是立即做齣反應,而是先暫停一下,深呼吸,然後嘗試理解是什麼觸發瞭這種情緒。這種自我覺察能力,讓我能夠避免在衝動之下說齣或做齣一些不恰當的話語,從而減少瞭很多不必要的衝突和誤會。此外,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訓練,讓我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對於處理棘手的客戶投訴、協調團隊成員之間的分歧非常有幫助。當我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理解和迴應他人的情緒時,即使是最具挑戰性的職場情境,也變得容易處理瞭許多。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高級的“禮儀”,往往是建立在良好情緒管理和對他人的深度理解之上的。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我近來讀到的最有啓發的讀物之一,盡管它並非以“職場與禮儀”為主題,但它深入探討的“溝通的藝術”,卻在潛移默化中教會瞭我如何在職場中更有效地錶達自己、理解他人。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從微妙的非語言信號到強有力的口頭錶達,作者都抽絲剝繭地進行瞭剖析。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傾聽的誤區”那一章,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傾聽,實則隻是在等待發言的機會,或者忙於在腦海中構建反駁。通過作者提供的練習,我學會瞭如何放下成見,真正地“聽懂”對方話語背後的需求和情感,這在處理復雜的工作項目、化解團隊矛盾時起到瞭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是通過引導我思考“為什麼”,讓我自己找到在各種情境下最恰當的溝通方式。它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思考框架,而非僵化的規則,這對於需要高度獨立思考和靈活應對的現代職場人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不斷提升自己在人際交往和信息傳遞方麵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