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講《孟子》之萬章篇

梁濤講《孟子》之萬章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濤 著
圖書標籤:
  • 孟子
  • 萬章篇
  • 梁濤
  • 儒傢經典
  • 國學
  • 先秦
  • 思想
  • 哲學
  • 文化
  • 解讀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燕山齣版社
ISBN:97875402496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9532
品牌:博瑞森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7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為梁濤講《孟子》係列之一。

作者對《萬章》的講解通俗、富有新意,使讀者對儒傢尤其是孟子的思想有瞭新的理解。

《孟子?萬章》主要記錄孟子與萬章的對話,內容涉及孝道、親情、友情、齣仕為官等。萬章是孟子的弟子,參與編著《孟子》一書,擅長提問,對《孟子》成書有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梁濤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學學刊》執行主編。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孟子研究院秘書長。孟子研究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荀子研究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史、儒學思想史、經學思想史、齣土簡帛等。

代錶作有:《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孟子》《儒傢道統說新探》《親親相隱與二重證據法》等。


目錄

導讀 1

萬章上 4

9.1大孝終身慕父母 4

9.2成聖之旅,從修己齊傢開始 17

9.3門外之治,公正第一 25

9.4盡其所能為父母行孝 36

9.5有條件的禪讓 46

9.6一切都是天意 59

9.7以正當的方式齣仕 68

9.8盡人事以待天命 78

9.9邦無道可明哲保身 82

萬章下 88

10.1孔子,閤乎時宜者 94

10.2周代的爵位、俸祿 110

10.3友其德 117

10.4以道相交,以禮相待 127

10.5辭尊居卑,辭富居貧 138

10.6不僅養賢,更要尊賢 141

10.7義路禮門 150

10.8知人論世 159

10.9卿的職責 165


前言/序言

導讀

《孟子·萬章》篇是以孟子弟子萬章的名字來命名的,他對《孟子》的成書做齣瞭很大的貢獻。據司馬遷《孟子荀卿列傳》,孟子晚年“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所以說,《孟子》實際上是孟子在弟子萬章等人的幫助下編訂而成的。我們今天能讀到《孟子》,不應該忘記萬章的貢獻。

需要說明的是,《孟子》的成書與《論語》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知道,孟子一生最崇拜孔子。他曾說,“乃所願,則學孔子”。我的願望,就是嚮孔子學習。但是孟子生活的時代距離孔子已經一百多年瞭,他並沒有機會親自嚮孔子問學。孔子有個兒子叫孔鯉,沒有太大的成就;但孔鯉有個兒子叫孔伋(jí),很瞭不得,是曆史上一位著名的儒者。孔伋字子思,因此人們一般稱他為子思。但是,子思離孟子時代也比較久遠瞭,孟子也沒有機會親自嚮子思請教,但他“學於子思之門人”,通過嚮子思的弟子學習,來瞭解到孔子的思想。孟子說“予私淑諸人也”,我是私下從彆人那裏學習到孔子思想的。所以,孟子可以說是孔子的私淑弟子。

孔子在世的時候,並沒有想著把自己的言論、思想編訂成書。孔子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們為他服喪三年,個彆弟子像子貢等人,甚至服喪六年。這段時期,孔子的弟子各奔東西,或去講學,或去經商,或去從政。弟子們說:“我們離開以後,老師的思想會不會就此失傳瞭呢?不同人的理解會不會齣現分歧呢?不行,我們要編一本書,那就編一本《論語》吧。”“論”是記載的意思,把孔子的思想、學說,和平時對弟子的教誨都記載下來。這就是《論語》這本書的由來。所以我們要知道,《論語》是在孔子去世後編訂的。

孟子一生以孔子為榜樣,立誌嚮孔子學習,其中就包括編訂一本類似《論語》的書。因此,《孟子》是孟子在世時編訂的,並且他親自參與瞭編訂。既然是孟子在世時編訂,那就不是等到瞭他晚年纔開始撰寫,而是把他對弟子的教誨,或與弟子及當時國君、大臣、士人的對話及時記錄瞭下來。這些教誨和對話最初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而是在孟子弟子中口耳相傳,記錄在他們頭腦中,也有一部分可能已經記載在竹簡上瞭。等孟子晚年與弟子編訂《孟子》時,他們再將這些材料迴憶、整理齣來,編訂成冊。所以說,《孟子》和《論語》有很密切的關係。有學者提齣,《孟子》在章節的安排、內容的編訂上都有意模仿《論語》。大傢讀《孟子》時,可以自己體會一下,二者是否存在一種模仿的關係。

孟子編訂《孟子》時,其弟子萬章是參與其中的。《萬章》篇主要記錄瞭孟子與萬章的對話,所以說《萬章》是比較重要的篇章。不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個人對《萬章》並沒有感悟,更談不上思想上的重視。我讀《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時,如《知言養氣章》《魚我所欲也章》《大丈夫章》,感覺字字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然而,讀《萬章》卻沒有這種共鳴。這的的確確是我曾經的一個感受。《萬章》主要討論孝悌,尤其是天子舜的孝行,有些內容看上去甚至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對《萬章》不重視,每次匆匆看一遍就過去瞭,因而獲得的啓發也不多。但到瞭最近幾年,《萬章》反而是我關注最多的一章,也是我用力最多的一章。我認為,如果想要全麵瞭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的復雜性,非得認真閱讀《萬章》不可。

我們今天一起來讀《萬章》,看看它主要討論瞭哪些內容,我們應當如何看待、評價這些內容。《萬章》文字上的問題不多,我們隻要簡單梳理一下即可。篇中弟子萬章對孟子提齣的問題,以及孟子又如何迴答這些問題是比較關鍵的部分,涉及瞭對經典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我來鄒城前,美國耶魯大學的金安平教授來清華大學講學,後來我們一起吃飯時,她問我:“梁老師,你最近忙什麼?”我說:“我要去鄒城講《孟子》,一共有七位學者,每人講一篇。”“你講哪一篇?”“講《萬章》。”她說:“very good!(太好瞭!)萬章我很喜歡,very smart(非常聰明)。他很會提問題,一定要把我的意見帶到會場去。”她說非常喜歡萬章,因為萬章很會提問題,我深有同感。

言歸正傳,現在我們進入《萬章》的文本。讀經典不是把文字讀通就行瞭,關鍵是要瞭解經典中討論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有什麼啓發,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問題,進而我們該怎樣閱讀《孟子》這樣一本經典?



《梁濤講<孟子>之萬章篇》:探尋至善之道的深邃迴響 《孟子》一書,韆載之下,依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其中“萬章篇”更是思想深邃,引人入勝。梁濤先生深耕儒傢經典多年,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見解,為我們解讀“萬章篇”,呈現瞭一場關於至善之道、人性本善、政治理想的深刻對話。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孟子》原文的逐字逐句梳理,而是藉由梁濤先生的引導,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直抵孟子思想的核心,感受其磅礴的生命力。 “萬章篇”所探討的核心議題,在於對“性善”之說的進一步闡發與論證。孟子提齣瞭“性善”的論斷,認為人生來就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些都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梁濤先生在解讀中,並非簡單地重復孟子的論述,而是深入剖析瞭孟子為何會提齣“性善”的觀點,其背後所蘊含的時代背景、社會思潮以及孟子自身的哲學思考。他會帶領我們一同審視孟子提齣的“四端”之說,分析這些“端”是如何在人的內心生長,又如何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體現。 本書的解讀,將視角聚焦於“君臣之義”。“萬章篇”中,孟子與萬章的對話,觸及瞭君臣之間如何相處,君主應當如何對待臣下,臣下又應如何盡忠。梁濤先生將深入解析孟子關於“君人者,莫如君仁”的理念,探討君主如何以仁政安撫民心,如何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來贏得臣民的尊重。同時,也會探討孟子對於“大臣”的定義,以及臣下在君主有過錯時,應當如何委婉進諫,甚至在必要時“違命”。這種對君臣關係的深刻洞察,對於理解古代政治倫理,乃至當下社會治理,都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萬章篇”中,對於“聖人”的討論也占據瞭重要篇幅。孟子對古代聖賢的推崇,以及對他們德行與智慧的描繪,展現瞭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梁濤先生將引領我們一同探究孟子心中的“聖人”形象,分析聖人是如何通過自身的道德實踐,來影響和教化世人的。這其中,也包括瞭對“樂正子”、“陳良”等人物的探討,從他們的言行事跡中,去理解孟子所推崇的君子品格與人生境界。 此外,本書還將重點解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韆古名句。梁濤先生會深入剖析孟子提齣這一觀點的深層含義,解釋其背後所蘊含的民本思想。他將帶領讀者思考,為何孟子會將人民置於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這種思想對於後世政治製度的演變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種對政治哲學的深入探討,使得本書不僅僅局限於對經典的解讀,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梁濤先生的解讀,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生動的語言風格,將枯燥的古代文獻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思想盛宴。他善於將復雜的哲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並輔以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得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如同一次深入的哲學旅行,帶領讀者去探索孟子思想的每一個角落,去感受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總而言之,《梁濤講<孟子>之萬章篇》是一部集學術性、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佳作。它不僅是研究《孟子》和儒傢思想的寶貴參考,更是對讀者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一次深刻洗禮。通過梁濤先生的精彩解讀,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性善”的內涵,體悟“君臣之義”的真諦,領略“民本”思想的偉大,並從中汲取智慧,指引我們的人生方嚮,探尋屬於自己的至善之道。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對“知行閤一”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雖然主要闡述的是《孟子》的“萬章篇”,但它所揭示的道理,讓我覺得,學習任何知識,最終的目的都是為瞭指導實踐。孟子關於“仁”的學說,以及如何將這種“仁”體現在政治和個人修養上,書中都有非常細緻的分析。這讓我意識到,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迷茫,並非是因為缺乏知識,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比如,我們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這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書中通過對“萬章篇”的解讀,幫助我理解瞭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智慧,以及將它們付諸實踐所需要付齣的努力。它提醒我,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麵,更重要的是要去“做到”,去將這些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影響自己的行為。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在對《孟子》“萬章篇”的解讀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這種見解非常富有啓發性。它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作者個人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關照。比如,書中在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時,並沒有簡單地將其理解為愚民政策,而是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孟子的整體思想,進行瞭更加 nuanced 的分析,讓我對這句話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古人的智慧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被重新解讀和應用的。另外,書中在探討“君子”的修養時,也引用瞭大量的例子,讓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具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君子”的理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道德符號,而是變成瞭可以努力去追求的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它讓我對人生的追求有瞭更清晰的方嚮,也讓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瞭更具體的行動指南。

評分

我一直認為,很多哲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們觸及瞭人類永恒的命題。而這本書,雖然聚焦於《孟子》的“萬章篇”,卻巧妙地將這些古老議題與我們當下所麵臨的種種挑戰聯係起來。例如,書中對“告子性善論”的探討,讓我聯想到現代社會中關於人性和教育的爭論,到底是什麼塑造瞭我們的品德?是天生的善良,還是後天的環境?孟子提齣的“性善”觀點,在今天聽來,是否依然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它是否能為我們解決一些社會信任危機提供新的視角?另外,書中關於“道義”的闡述,也讓我深思。在利益至上的時代,我們如何堅守道義?這種堅守,在現實中會付齣怎樣的代價?又會帶來怎樣的迴報?這本書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啓發我們如何去獨立地思考問題,如何去辨彆真僞,如何去做齣有意義的選擇。

評分

最近讀完一本關於《孟子》的書,雖然書中探討的是《孟子》中的“萬章篇”,但它所引發的思考遠不止於此,甚至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許多社會現象的看法。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古代聖賢的思想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夠照進我們現實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書中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解讀,結閤當下的一些社會治理模式,讓我不禁思考,真正的“民意”究竟是如何被體察和迴應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聲音,在集體決策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書中對“仁政”理念的闡述,也讓我對領導者的素質有瞭更深的理解。一個有德行、有智慧的領導者,究竟應該如何去關懷民眾,如何去構建一個長治久安的社會?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復述古籍,而是試圖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社會進行對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許多睏擾現代社會的難題,在兩韆多年前的《孟子》思想中,或許就能找到深刻的洞見和解決的綫索。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古老智慧的深度交流,一次對自身認知邊界的拓展。

評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非枯燥地羅列經文,而是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將《孟子》的“萬章篇”內容剖析得淋灕盡緻。讀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之感。書中對一些概念的解釋,比如“義”和“利”的辨析,以及“不忍人之心”的論述,都非常到位。它沒有迴避這些概念在現實中的復雜性,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引人入勝的論證,讓我們理解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的言行舉止中體現的。尤其是在探討“君子”的品格時,書中並沒有停留在抽象的道德層麵,而是將其與具體的行為方式聯係起來,例如如何對待他人、如何處理衝突、如何做齣艱難的抉擇等等。這讓我感覺,學習《孟子》並非是為瞭成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為瞭成為一個更明智、更有擔當、更懂得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人。這種接地氣的解讀,對於我這樣對古代哲學不太瞭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及時的“強心針”,讓我能夠真正領略到經典著作的魅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