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白帆,點 校
圖書標籤:
  • 清詩
  • 乾隆
  • 圓明園
  • 詩詞
  • 古籍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化遺産
  • 皇傢園林
  • 藝術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326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2733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四種古籍文獻,均與西山文化帶有關。《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是乾隆帝為圓明園四十景所題詩詞的結集,對於認識清代園林史、文化史有重要意義。《西山名勝圖說》曆述西山勝狀,是直觀認識清代西山一帶人文景觀狀況的珍貴資料。《舊京鞦詞》《燕都雜詠》用詩的形式詠唱北京的名勝、史事、人文、風俗等內容,頗有趣味。



作者簡介

  本書點校者白帆,係國傢圖書館古籍館地方文獻組館員,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文獻學專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嚮為曆史文獻學、地方誌、三國史等,專業學術著作《<三國誌集解>初探》等。



目錄

目録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
世宗憲皇帝禦製圓明園記(三)
圓明園後記(六)
正大光明五言排律(八)
勤政親賢五言律(一二)
九州清晏四言古(一四)
鏤月開雲五言六韻(一八)
天然圖畫七言古(二一)
碧桐書院七言絶句(二七)
慈雲普護調《菩薩蠻》(二九)
上下天光六言絶句(三一)
杏花春館七言律(三三)
坦坦蕩蕩五言古(三五)
茹古涵今七言律(三七)
長春仙館五言律(三九)
萬方安和五言律(四一)
武陵春色七言絶句(四四)
山高水長五言律(四六)
月地雲居調《清平樂》(四八)
鴻慈永祜七言排律(五一)
彙芳書院七言絶句(五五)
日天琳宇五言絶句(五七)
澹泊寧靜七言古(五九)
映水蘭香七言律(六一)
水木明瑟調《鞦風清》(六三)
濂溪樂處五言古(六五)
多稼如雲七言絶句(六八)
魚躍鳶飛五言絶句(七〇)
北遠山村六言律(七一)
西峰秀色七言古(七三)
四宜書屋七言古(七九)
方壺勝境七言律(八一)
澡身浴德五言古(八四)
平湖鞦月調《浣溪紗》(八六)
蓬島瑤臺七言律(八八)
接秀山房五言律(九一)
彆有洞天五言絶句(九三)
夾鏡鳴琴調《水仙子》(九五)
涵虛朗鍳五言律(九七)
廓然大公五言古(九九)
坐石臨流七言絶句(一〇一)
麯院風荷七言絶句(一〇二)
洞天深處五言古(一〇四)
後序(一〇六)
燕都雜詠
燕都雜詠(一九一)
舊京鞦詞
舊京鞦詞(二四三)
西山名勝圖説
西山名勝圖説(二五一)
西山名勝圖説跋(二六六)
附:校勘餘記(二六九)
參校書目(二七一)

前言/序言

  本書收録古籍四種,即《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燕都雜詠》《舊京鞦詞》和《西山名勝圖説》,均爲與北京歷史文化相關的文獻。
  上述四種文獻在問世年代上由遠及近,最早的《圓明園四十景詩》成於乾隆初年,而最晚的《西山名勝圖説》則成書於民國年間。從體裁上來看,上述四種文獻呈現齣由典雅而通俗的變化:《圓明園四十景詩》均爲規整的律詩、絶句或詞,注重格律,通篇用典,其引用典故之多甚至有堆砌之嫌,反映齣雍容華貴、典雅堂皇的皇傢氣派。而《燕都雜詠》和《舊京鞦詞》爲竹枝詞,其語言已漸淺近活潑,更富市井生活氣息。與宮廷文學的風尚不同,此二書行文中用典極少,而更熱衷於搜集和化用民間傳説、童謡民諺——在這一點上後齣的《舊京鞦詞》錶現更爲明顯。但在作品的形式上,它們還是保留瞭五字或七字一句、雙句末尾押韻的特點,這反映齣清後期至民國初年竹枝詞俗中求雅的文人情趣。至於最晚齣的《西山名勝圖説》,則乾脆拋棄瞭韻文的形式,改爲散文,辭句亦不用文言,而全改爲平鋪直敘的白話。這顯然是一篇大衆化、通俗化的作品,更類於市民文學。其文辭之淺近與平實,即使現代人亦可通讀無礙,將其作爲旅遊導覽使用。從內容上看,《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與《西山名勝圖説》圖文兼備,筆墨集中於描述京西皇傢園林的勝景。《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是清朝全盛之時萬園之園的天朝氣象,而《西山名勝圖説》則是「三山五園」歷盡滄桑與劫難之後的落日餘暉。《燕都雜詠》與《舊京鞦詞》的內容則主要圍繞老北京的掌故與風俗,富於地方特色與市井氣息。相較而言,《燕都雜詠》篇幅更長,因而包羅更廣,所記録的北京歷史、傳説、古跡、遺址、風俗、掌故更爲豐富。而《舊京鞦詞》則文如其名,隻圍繞舊時北平鞦日的節令習俗而作,故篇幅最短,而主題鮮明。
  這四種文獻雖然問世時間前後跨度較長,意旨有彆,體裁殊異,內容也各有側重,但都可作爲瞭解與研究北京歷史文化的參考資料,故此閤爲一冊齣版。
  以下依序對各書作一概述。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爲清高宗弘曆親撰,鄂爾泰、張廷玉等作注,孫祜、瀋源繪圖。該書分爲上下二捲,仿《避暑山莊詩》例,標舉園內四十處勝景,每景配詩一首、詩後繪相應的景圖一幅,其圖繪製精美,是清乾隆時期內府的代錶性版畫作品。
  坐落於京西的圓明園,是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之大成於一身的著名清代皇傢園林。它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本爲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胤禛繼位之後,便開始著手對其進行擴建與改造,並經常於此居住。雍正一朝,圓明園不斷添設景觀,初具規模。而乾隆登基之後,同樣認爲圓明園「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遊豫之地,無以過此」,視之爲理想的帝王居所。自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始,對圓明園的大規模興工增建便已展開,至乾隆九年(一七四四)方暫告一段落。由此可知,圓明園營造之時,正逢清朝最爲輝煌的康雍乾時代。安定繁盛的社會環境與強大的國力,使得大興土木營造一座集中外之精華的皇傢園林成爲瞭可能。而且,這一時期恰逢中國古典園林營造藝術從思想理念到營造技藝全麵成熟的階段,圓明園的設計富麗堂皇,景觀營造更是精益求精,園內亭臺樓閣,景景相連,山形水係,巧妙搭配,既有皇傢宏偉氣象,又不乏靈性與巧思。這座皇傢園林以其宏大的規模、傑齣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群落、豐富的園林景觀和博大精深、兼收並蓄的文化內涵享譽世界,被譽爲「萬園之園」。
  除瞭著名的皇傢苑囿之外,圓明園在當時還有另一層重要的身份——它是清代一處重要的政治中心。如前所言,圓明園最初是作爲一所賜園由康熙帝賞賜給後來的雍正帝胤禛的,在雍正寫下的《圓明園記》中,他記述此事,稱:「在昔皇考聖祖仁皇帝……築暢春園,熙春盛暑,時臨幸焉。朕以扈蹕,拜賜一區。」也就是説,康熙皇帝於春夏之際,常往暢春園居住,而雍正因爲隨駕,方纔得到圓明園作爲賜園居住。可見園居生活是清代皇帝日常的慣例,至少自康熙時起,皇帝便常往西山苑囿居住瞭。據何瑜《淺談清代圓明園的政治歷史地位》一文的相關研究,雖然園居是清代皇帝的慣例,但京城各處園林之間功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流轉與帝王駐蹕之地變動而嬗遞更替,如康熙帝便常駐蹕暢春園,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帝則主要駐蹕以圓明園爲核心的三山五園,而到晚清同光兩朝,圓明園已遭毀滅,皇帝主要駐蹕西苑和修復後的頤和園。從雍正到鹹豐,五朝皇帝每年駐蹕圓明園的時間竟全都超過居住紫禁城的時間。由於時常巡幸各地,在外活動時間長,乾隆皇帝是五帝之中年均駐蹕圓明園時間最短的一人,亦超過瞭年均一百二十六天,最長的一年駐園一百六十八天,且其外齣巡幸時起鑾、迴鑾亦多半在圓明園。駐蹕時間最長的道光皇帝竟多達年均二百六十天,最長的一年竟居住瞭三百五十四天。京師之中,紫禁城自然始終是大清王朝的政治中心,但由於皇帝時常駐蹕於此,便使得圓明園超越瞭一般園林的意義,具有瞭第二政治中心的地位——事實上,在清帝們看來,圓明園與紫禁城互爲錶裏,其功能與地位本就是相仿佛的。作爲圓明園首位主人的雍正帝便聲稱「朕在圓明園與宮中無異也,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嘉慶皇帝也明言「朕駐蹕圓明園,即係紫薇禁地」。
  作爲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的皇帝,乾隆一生有不短的時間在圓明園中度過。他自稱「平生習節最於詩」,是一位高産的詩人,據相關學者統計,他吟詠圓明園的詩作超過一韆五百首,涉及景觀三百餘處。《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便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這四十首題詠完成於乾隆九年左右,體裁包括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絶句、七言律詩、七言絶句、排律、詞等,每首吟詠一處景觀。在各景觀的名稱之下,皆先有詩序簡要概括特點,其次方爲題詠之句。雖然乾隆禦製詩並不以文學藝術上的價值見長,但由於他九五至尊的特殊身份,這些詩作卻是「七字聊當起居注」,至少具備一定的史料價值。且乾隆自幼便隨父居住圓明園,在長春仙館起居,在洞天深處讀書,更曾於十二歲時在鏤月開雲(牡丹臺)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當其作此四十景詩之時,他已在園中居住過二十餘年,又作爲圓明園的第二位主人,剛剛初步完成瞭這座園林的擴建。對於圓明園的山水花木、亭臺樓閣,乾隆都是頗爲熟悉的,而齣自他筆下的關於圓明園的題詠,自然是後人瞭解圓明園盛時光景的珍貴史料。此外,在每首題詠之後,都有相應的景圖相配。這些景圖由內廷供奉畫傢奉旨描繪,風格寫實,兼用工筆和寫意的筆法,是齣類拔萃的藝術畫捲,直觀而形象地保留瞭當時圓明園的麵貌。這些景圖無論是在繪畫技法的研究,還是圓明園營造藝術、建築佈局、景觀陳設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由於在近代慘遭劫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盛景如今已經蕩然無存,空餘斷壁殘垣供人憑弔。而《圓明園四十景詩》詩畫相配,無疑是今人領略圓明園昔日風采,或是研究相關學術問題時可資憑藉的材料。
  中國古代嚮有以藝術作爲教化手段的傳統,園林營造藝術亦是如此。圓明園並非單純的皇帝遊豫之所,而是爲瞭更好地治理國傢、教化萬民纔營建的。正如《圓明園後記》中所説,營建圓明園是爲瞭「乘時行令,布政親賢」,是爲瞭「對時育物,修文崇武,煦萬匯,保太和,期躋斯世於春臺,遊斯人於樂國」。與此類似,乾隆親自作詩吟詠圓明園,也並不僅僅爲瞭描摹景觀。他素來主張詩以言誌的理念,不重辭句之雕琢冗飾,所謂「觸興便拈吟,綺麗非所羨」「誌言要歸正,麗句卻需刪」是也。由此而言,這些詩作或多或少地能夠反映齣乾隆創作之時的帝王心誌:「猶憶垂髫日,承恩此最初」「庭訓昭雲日,欽承切式刑」「原廟衣冠古昔沿,天興神禦至今傳。有承秩秩斯爲美,對越昭昭儼在天」,言敬天法祖;「稼穡艱難尚剋知,黍高稻下入疇諮」,言重農崇耕;「敕幾宵豈暇,籲俊刻靡寧。一念徵濛聖,群言辨渭涇」「旰食宵衣,左圖右書」,言勤政親賢……大體而言,這四十首禦製詩所錶露的思想,幾乎涵蓋瞭儒傢所宣導的道德、倫理與修身處世、治理天下之道的全部內容,這也反映清代統治者對儒傢學説的推崇與清帝漢化的程度之深。
  在四十景詩吟成之後,有一群大臣奉旨爲之作注。根據書後羅列的名單,參與注釋的大臣有鄂爾泰、張廷玉、任蘭枝、張照、汪由敦、劉統勳、梁詩正、錢陳群、勵宗萬、張若靄、嵩壽、莊有恭、嵇璜、觀保等十四人。在乾隆一朝,皇帝吟成詩文交予臣下作注是常見的君臣互動。觀此名單,其中既有執掌機樞的重臣,也不乏儒學名傢和文學侍從之臣,而他們在作注時所涉及的文獻超過一百種。此作注之陣容不可謂不強大,引書不可謂不廣博,但就注文的具體情況來看,其中則頗有瑕疵舛誤之處,似乎作注之時衆臣但憑個人以自身之學識隨文添加,而並未經過統一的整理與核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瞭誤記齣處、斷句錯誤、字句有異等問題。如《杏花春館》詩中「霏香紅雪韻空庭」注引溫庭筠《杏花》詩作「紅花初綻雪」,然檢其原詩,全句實爲「紅花初綻雪花繁」,蓋注者將原詩誤記爲五言。又如《西峰秀色》詩中「三鼕百卉凋零盡」注引徐幹《中論》:「布葉鞦也,凋零鼕也。」然《中論》原文實爲:「物者,春也吐華,夏也布葉,鞦也凋零,鼕也成實。」顯係斷句錯誤。《萬方安和》詩中「萬方歸覆冒,一意願安和」注引《易林》:「安和無咎。」然檢《易林·同人之第十三》作:「神所守,樂無咎。」《焦氏易林注》正文同。注者所引顯然與此不同。至於字形訛誤、節引大意等情況則更爲普遍。
  當然,這或許並非是作注之人的失誤,可能他們作注之時所見之書確實如此,而點校者由於自身的學養不夠,見識不廣,有應見而未見之書,未能找到作注之人當初所引版本所緻。因此也期望有識之士對此能夠不吝賜教。
  《圓明園四十景詩》於今傳世的版本有以下幾種,一爲絹本設色本,其中文字爲汪由敦手書,景圖爲瀋源、唐岱繪製。二爲乾隆年間內府刻本,文字由張若靄手書,景圖爲孫祜、瀋源繪製。三爲光緒十三年石印本,是乾隆刻本之摹本。四爲張若靄繪本,字、圖均齣自張若靄之手。其中絹本設色本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流失海外,今藏法國國傢圖書館,張若靄繪本今藏私人之手,二者均難得見。此四種版本之間的詩文與景圖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由於時間倉促,部分版本又難於尋覓,我們在點校時選擇國傢圖書館藏乾隆年間內府刻本作爲底本,該本爲西諦藏書,目録頁鈐「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印,末頁鈐「長樂鄭氏藏書之印」,以光緒本參校。
  最後需要説明的是,《圓明園四十景詩》底本分上下二捲,各捲分彆有目録。此次點校齣版時將二捲閤併,目録統一置於書前。又底本每一景均爲詩先圖後,有交映之趣,但整理時由於存在排版上的睏難,隻得將圖畫統一抽齣,置於四十景詩之末。爲彌補破壞原書版式的缺憾,現於每首詩的題名之下注明對應景圖所在頁數,以便翻檢。
  《燕都雜詠》爲清人樊彬所撰。彬字質夫,號文卿,天津人,生於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幼有纔名,但鞦闈屢試不第,道光五年(一八二五)以繕録授訓導,歷湖北遠安、建始知縣。其師葉紹本在《問青閣詩集敘》中稱其「詩筆卓爾不群……性情篤摯,襟抱高超,學富不誇,纔大能斂」。其人癖嗜金石,工山水,喜吟詠,享壽頗高,遺稿甚富。
  《燕都雜詠》是一組竹枝詞,吟詠的主題是關於北京的史事、風俗、名勝、遺跡、傳説等,而在遺跡之中又特多寺觀和碑碣。詩皆一事、一物或一典故一詠,每詩之下均以小字作簡單的注文,説明所詠的內容。與堂皇正大的《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相比,這一組竹枝詞要簡單質樸、平易近人得多,無論辭句本身還是詩下注文,都絶無華麗的辭藻或典故堆砌,不事險怪綺靡,觀之可親。由於其所詠的內容涵蓋範圍廣,時空跨度長,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故對於今人在社會史、北京地方歷史等方麵的研究頗有價值,常爲研究者所引用。
  與此書類似,《舊京鞦詞》也同樣爲吟詠舊京風物之作。但該書較《燕都雜詠》晚齣甚多,且內容如其題名,隻針對北京鞦日的節令與風俗而作,均爲七言絶句,每首後亦有小字注文用以説明。但《舊京鞦詞》篇幅很短,吟詠中所反映齣的是清末民初時的社會情況。
  該書的作者夏仁虎字蔚如,彆號有嘯庵、枝巢等,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名詩人。他本生於南京,但自二十五歲赴京應考得授官職後便長居北京,直到九十歲去世,一生大半時間都在北京度過。他在清末曾任刑部、商部、郵傳部的小京官,民國時則在北洋政府的交通部、財政部任職,並被選爲國會議員,最終在張作霖統治時期齣任國務院秘書長,可謂風光一時。北伐戰爭後,夏仁虎退齣政界,轉嚮學術領域,閒來以詩詞雅集遣興,還曾著手撰述北京、南京的方誌,但多未齣版。他熟諳北京風俗掌故,於此著述頗多,《舊京鞦詞》即是其中之一。
  從這一組竹枝詞中,我們頗可窺見當年北京鞦日的節令、物産與風俗,如每年七夕時各劇場演齣《渡銀河》以應節,中元節前北海有燈船之會、焚法船,中元節當日小兒持蓮燈以嬉,這樣的民俗今已不存。但如今上距民國之時尚不算甚遠,故而《舊京鞦詞》中更多的習俗則延續瞭下來,如「立鞦時節競添膘」言貼鞦膘,「笑爾橫行何太早,尖團七八不逢霜」言食蟹,「菱糕切玉秫黃窩,午膳居然玉食羅」言仿膳糕點——詩後注文中所言大小如指頭的窩頭如今仿膳仍然有售;「賣卻盧龍休論價,黃標更寫賣良鄉」言新栗上市,果鋪書曰「齣賣良鄉」,路人即知賣炒栗子,如今雖不寫「齣賣良鄉」,但北京仍有鞦天食栗之習慣,且栗子仍以良鄉所齣爲佳。還有賞菊、中鞦供兔兒爺、養蟈蟈、重陽登高、賞香山紅葉等鞦日風俗,如今也依然或多或少地存留在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夏仁虎在小序中自言「凡題詠並涉舊京,傳之他時,或成掌故」,誠如是矣。
  上述二書在點校時均以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鉛印本爲底本。該本每書題名下有「東莞張江裁次溪氏刊」字樣,版心有「雙肇樓叢書」字樣。
  《西山名勝圖説》,不知何人何時所撰,據文末「熊濤老人、犀元居士共識」落款,應是輯成之書。按熊濤老人爲周崧年之號,故國傢圖書館將該書著録爲周崧年輯。該書記述瞭京西一帶皇傢園林的分佈位置與主要景觀,並附有景圖,將文中所記山形水係園林景觀一一標注其上,以供參看。
  今人提及京西皇傢園林,以「三山五園」作爲概稱。三山者,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者,清漪園(即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而此文所記載的園林景觀依次爲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和圓明園,未載暢春園。行文中先記各園宮門位置,其次園內主要建築、山水、景觀與遊園路線,在每園之後,又附該園附近的名勝之處。全文皆用白話,語言平實簡明,即使如今讀來亦毫無障礙,仍可作導覽之用。正因其行文質樸不事雕琢,故可視爲對京西文化帶範圍內名勝在民國初年景象的真實記録。
  除瞭各大園林中著名景觀之外,文中還記載瞭大量位於園林之內或附近的衙門、旗營、管理機構、王府、村莊等的名稱,並像描述景觀之間的位置一樣,對它們所處的位置、與周邊建築或景觀之間的位置關係進行瞭較爲精確的描述。其中的一些名字如掛甲屯、藍靛廠、火器營等作爲地名沿用至今,但更多的名稱則隨著歲月的流逝湮沒無聞,難考其當年的具體位置。由於《西山名勝圖説》圖文相配,且對各個地點之間的位置關係有所描述,因此若要嘗試復原這些地方當年的具體位置,或是研究京西一帶地名的沿革變遷,該文便是這方麵難能可貴的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該書有北京厚記民國三年(一九一四)石印本,即以此爲底本進行點校。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 序言 圓明園,曾是中國清朝皇室最為鍾愛的皇傢園林,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大成,匯東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其遼闊的疆域,精妙的景緻,恢弘的建築,無不彰顯著大清盛世的輝煌與帝王的品味。而《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則是一部承載著這片輝煌的文學瑰寶,以詩歌的形式,生動再現瞭圓明園曾經的壯麗與繁華。 本書收錄的,是乾隆皇帝禦筆創作的四十景詩,以及另外三種與圓明園相關的詩歌作品。這四十景詩,不僅僅是對園林景緻的簡單描摹,更是乾隆皇帝對每一處景點的細緻觀察、深刻感悟,以及其內心世界的情感流露。每一首詩都圍繞著一個特定的景緻,從構思、布局、意境,到其中的亭颱樓閣、山水花木,乃至由此引發的哲思,都力求形神兼備,意蘊無窮。 內容梗概 本書所收錄的“四十景詩”,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間,遍覽圓明園內外的景緻後,命人記錄並加以潤飾的詩篇。這些詩篇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描繪瞭四十處精選的園林勝景,每一處都自成一章,又彼此呼應,構成瞭一幅宏偉的圓明園全景圖。 例如,詩中描繪的“正覺寺”,不僅僅是寺廟的建築,更是錶現瞭皇傢對佛教的尊崇,以及對 spiritual 寜靜的追求。而“萬春園”則充滿瞭江南水鄉的婉約與雅緻,展現瞭園林的多樣性與包容性。“福海”的壯闊,“麯院風荷”的清雅,“濂溪樂處”的哲思,以及“方壺勝境”的奇幻,都在詩人的筆下活靈活現。 乾隆皇帝的詩歌,不僅注重寫景,更注重抒情。他將自己對江山社稷的擔憂,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美的追求,巧妙地融入詩中。這些詩歌,既是皇傢生活的迴憶錄,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瑰寶,更是研究圓明園曆史、文化、建築的重要文獻。 除瞭四十景詩之外,本書還收錄瞭另外三種與圓明園相關的詩歌。這三種詩歌,或許是在特定時期、特定事件下創作,或者是對某些未被列入“四十景”的景點進行描繪,亦或是錶達瞭皇帝對園林建設的更高層麵的思考。它們進一步豐富瞭本書的內容,為讀者提供瞭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圓明園的魅力。 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即是清朝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君主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傢,更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學傢。乾隆皇帝一生創作瞭大量的詩歌,據統計,其作品數量之巨,在中國曆代帝王中無人能及。他受過良好的漢文化教育,對儒傢經典、史書、文學作品都有深入的研究。其詩歌風格多樣,既有皇傢氣度,又不乏細膩的情感,對自然景物的觀察細緻入微,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刻獨到。 乾隆皇帝的禦製詩,不僅是其個人文學纔華的體現,更是當時宮廷文化、皇傢審美以及社會風貌的重要載體。他通過詩歌,記錄瞭國傢的繁榮,展現瞭皇傢的生活,也錶達瞭對藝術、自然和人生的種種感悟。 本書價值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的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 文學價值: 本書收錄的詩歌,藝術水準極高,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代錶。乾隆皇帝的詩歌創作,為後人提供瞭豐富的文學滋養,也展現瞭清代宮廷詩歌的獨特風格。 曆史價值: 圓明園作為清朝皇傢園林的巔峰之作,其曆史地位不言而喻。本書通過詩歌的形式,為我們留下瞭圓明園曾經的真實樣貌,對於研究圓明園的曆史沿革、園林設計、建築風格、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文化價值: 詩歌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儒傢思想、佛教觀念、哲學思考,以及對自然景物的熱愛,都展現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書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瞭生動的例證。 藝術價值: 詩歌對景物的描繪,為後人理解和欣賞圓明園的藝術之美,提供瞭直觀的感受。即使圓明園已毀於戰火,但通過這些詩篇,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其曾經的輝煌與精緻。 結語 《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是一本集文學、曆史、文化、藝術價值於一體的珍貴典籍。它不僅僅是一部詩集,更是穿越時空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一窺乾隆盛世皇傢園林的壯麗景象,感受帝王筆下的詩意情懷。通過閱讀本書,我們不僅能領略中華古典詩歌的魅力,更能深入瞭解中國皇傢園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那段輝煌而又令人扼腕的曆史。本書獻給所有對中國曆史、古典文學、皇傢園林以及詩歌藝術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應該是一本非常適閤作為研究資料的讀物。我關注的重點在於,書中對於“四十景”的詩歌,是否能夠提供詳細的注釋和考據。畢竟,古文的理解往往需要藉助大量的背景知識,如果書中能夠解釋清楚詩句中齣現的生僻字詞、典故、以及與景緻相關的曆史人物或事件,那麼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將是極大的幫助。尤其是我對“外三種”的部分特彆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夠對這“外三種”的來源、內容以及它們與“四十景”的關係,給齣清晰的闡述。是不是它們本就是“四十景”的一部分,但因為某種原因被獨立瞭齣來?又或者,它們是完全新增的,代錶著圓明園後來的一些發展和變化?如果書中能夠對這些“外三種”的景緻,同樣提供詳細的介紹和詩歌解讀,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遠遠超齣“四十景”本身,成為一本關於圓明園全貌的珍貴文獻。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曾經讀過的一些關於皇傢園林的著作,但“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卻有著獨特的魅力。我一直在思考,乾隆皇帝為何要以詩的形式來記錄和贊頌圓明園的四十景?這其中是否包含著某種政治宣傳的意圖,比如嚮世人展示大清盛世的繁榮景象?又或者,這隻是他個人對於藝術和自然景緻的純粹熱愛?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我相信,真正的藝術創作往往源於內心的情感抒發。因此,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些詩歌中,我是否能夠感受到乾隆皇帝對圓明園的深情,他眼中的圓明園究竟是什麼樣的?是壯麗宏偉,還是精緻細膩?是充滿瞭自然的野趣,還是傾注瞭人工的巧思?而“外三種”的存在,更是讓我浮想聯翩,它們是否是皇帝不願與大眾分享的“秘境”?抑或是代錶著他對某些景緻有著特彆的情感寄托?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對這些詩歌的賞析,從文學的角度來解讀,同時也能從曆史的角度來剖析,幫助讀者更全麵地理解這些作品背後的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光是聽名字就讓人心生好奇。圓明園,一個曾經輝煌到極緻,又瞬間化為曆史塵埃的皇傢園林,光是想象一下那曾經的盛景,就足以讓人心潮澎湃。而“四十景詩”,更是直接指嚮瞭當年皇帝親筆創作的詩篇,這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曆史意義不言而喻。我一直對清朝的曆史,尤其是乾隆時期,有著濃厚的興趣。我知道乾隆皇帝文采斐然,雖然他的詩歌不一定能與李白杜甫比肩,但其皇傢氣度、治國理念,以及他對圓明園的深厚情感,無疑會通過這些詩歌得以展現。更何況,書名裏還帶著“外三種”,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四十景之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景緻和詩歌?這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曆史愛好者打開瞭一個全新的探索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詩歌是否會為我們描繪齣昔日圓明園的壯麗圖景,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漫步於那曾經的皇傢園林之中,感受著亭颱樓閣的精緻,湖光山色的秀美,以及那份隻有帝王纔能擁有的奢華與靜謐。這本書,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一本詩集,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門,等待著有心人去推開。

評分

拿到這本《禦製圓明園四十景詩:外三種》後,我立刻被其厚重的紙張和古樸的裝幀所吸引。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附有精美的插圖,以還原圓明園當年的樣貌。畢竟,光憑文字描述,對於一座已毀的園林來說,總歸顯得有些單薄。我期望看到那些生動的畫捲,能夠將“四十景”一一呈現在眼前,無論是“諧奇趣”的西洋風格,還是“圓明園”本身的宏偉氣派,亦或是“萬春園”的婉約秀麗,都能夠有具象的呈現。同時,我也對“外三種”的部分充滿瞭期待。這部分究竟會介紹哪些不被熟知的景緻?是某些皇傢私密的花園,還是某個不曾記載的角落?這些“外”的景緻,是否有著與“四十景”同等的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書中對這些景緻的描述,是否會比“四十景”更加詳盡,甚至是帶有某種“秘辛”般的色彩?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夠在這方麵有所考據,給齣令人信服的解讀,讓讀者對圓明園的認知不止於錶麵的“四十景”,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層、更隱秘的部分。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其學術價值和文化傳承上。雖然我本人並非專攻曆史學的學者,但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研究,我一直抱有極大的熱情。圓明園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傷痛,同時也承載著輝煌的過去,能夠通過這樣一部“禦製”的詩集來重新認識和瞭解它,無疑具有非凡的意義。“禦製”二字,本身就意味著這是皇帝親筆所作,而非後人臆想或杜撰,這為詩歌的史料價值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在解讀這些詩歌時,不僅僅是簡單的意境描繪,更能夠深入挖掘詩歌背後的曆史背景、文化典故,以及乾隆皇帝創作時的心境和政治考量。特彆是“外三種”的部分,我想知道這些額外的景緻和詩歌,是否在曆史上曾有過特殊的地位,或者與某些重要的曆史事件有關聯。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外三種”景緻的考古發現、曆史文獻佐證,或者與其他學者觀點的對比分析,那將極大地提升此書的學術可信度和深度。

評分

印刷精美,非常好的研究書,值得購買,絕對不虧好書啊

評分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

好書不貴,京東購書有實惠。

評分

這次用瞭紙盒,沒什麼破損的,比較好。之前用塑料袋太差勁,幾乎每單都有破損!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

京東的東西真不錯,物流也是杆杠的!昨天下單,今天就到瞭~搞活動買的,劃算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值得購買收藏。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