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匯纂:外二種

都門匯纂:外二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郗誌群,點 校
圖書標籤:
  • 都門匯纂
  • 地方誌
  • 史料
  • 清代
  • 文集
  • 筆記
  • 地理
  • 方誌
  • 都門
  • 匯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325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2729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北京古籍文獻三種。主要反映瞭北京的古都文化。《都門匯纂》記錄皇城、內城的城市結構,各地在京會館的位置,京師商業、遊藝情況等,並收錄近百首反映市井風俗的“竹枝詞”。此外,該書還收錄瞭《天下路程》(記載從北京到各地的行程錶)和《菊部群英》(記載北京著名京劇演員及所擅長劇目)兩種文獻。《北平天橋誌》記載天橋地區曆史沿革及發展情況,雖篇幅簡短,卻是難得的城市區域曆史文獻。《畿輔見聞錄》是清中期一位縣令的施政記錄,是瞭解當時縣級行政運作狀況的珍貴資料。



作者簡介

  郗誌群,曆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2月生於北京市。中共黨員,教授,曆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史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中青年骨乾教師”(1994、2007年)。主要從事北京史、城市與區域曆史地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目錄

目録
都門彙纂(1)
捲首(3)
大內(3)
捲一(26)
序(26)
例言(27)
風俗(28)
對聯(30)
翰墨(32)
京都八景(34)
古蹟(35)
時尚(37)
服用(37)
食品(42)
市廛(47)
捲二(59)
各行(59)
直隸(59)
山東(60)
山西(61)
河南(63)
江蘇(64)
安徽(66)
浙江(68)
江西(70)
湖南(74)
湖北(75)
陜甘(77)
廣東(79)
廣西(81)
四川(82)
貴州(83)
雲南(83)
福建(84)
捲三(86)
都門雜詠(86)
風俗門(86)
節令門(90)
對聯門(92)
翰墨門(93)
古蹟門(94)
人事門(99)
技藝門(101)
時尚門(103)
服用門(108)
食品門(111)
市廛門(113)
詞場門(118)
廠甸正月竹枝詞十二首(120)
又:竹枝詞二十首(121)
捲四(126)
序(126)
京都八景(126)
齣路十二則(128)
京師至盛京陸路程(130)
京師至直隸省(131)
京師至山東省(131)
京師至河南省(132)
京師至山西省(133)
外加京師至山西省由關外行(134)
京師至江南省(134)
京師至安徽省(135)
京師至江蘇省(136)
京師至浙江省(137)
京師至福建省(137)
京師至江西省(138)
京師至廣東省(139)
京師至湖北省(139)
京師至湖南省(140)
京師至廣西省(140)
京師至貴州省(141)
京師至雲南省(142)
京師至陜西省(142)
京師至四川省(143)
京師至甘肅(143)
附:逐月行船官避暴風日期(144)
菊部群英(146)
序(146)
凡例(146)
韓傢潭(148)
百順鬍同(164)
石頭鬍同(170)
羊毛鬍同(172)
豬毛鬍同(173)
陜西巷(178)
大外郎營(179)
李鐵拐斜街(180)
櫻桃斜街(183)
小安南營(187)
北平天橋誌(191)
沿革及界域(193)
端午走馬(194)
酒樓之盛(196)
天壇道院(200)
靈佑宮燈市(202)
乾隆時正陽門至天橋之街市(203)
光宣之間(205)
民國初年(206)
建水心亭(209)
歷劫後之興革(212)
名産(213)
金魚池與天橋(214)
明人所述金魚池(216)
清人所述金魚池(219)
畿輔見聞録(227)
畿輔見聞録序(229)
題辭(231)
畿輔見聞録序(233)
畿輔見聞録序(235)
畿輔見聞録序(236)
畿輔見聞録(237)
跋(280)

前言/序言

  齣版前言
  《都門彙纂(外二種)》共收録瞭三種清代以來的古籍文獻,‘外二種’即《北平天橋誌》和《畿輔見聞録》,其中體量最大的是《都門彙纂》,故以之冠名。
  《都門彙纂》一書,是晚清時期齣現的一種京師旅遊指南,其前身是道光時人楊靜亭編纂的《都門紀略》。楊靜亭名士安,通州潞河人,由《都門紀略》初刻本序署‘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潞河楊靜亭識於榆林官署’,可知他曾於道光末年在陝西榆林做官,但所任官職不詳。該書原刻本分上下冊,上冊爲《都門紀略》,其內容又按風俗、對聯、翰墨、古蹟、技藝、時尚、服用、食品、市廛、詞場分爲十門;下冊爲《都門雜詠》,即竹枝詞,也按上冊的門類次序排列,各門數量多少不一,閤計一百首。此書齣版之後,由於部頭不大,內容卻相對比較豐富,能夠爲進京求仕經商的旅客提供一些指點,故不斷被坊賈增補翻刻。同時,爲瞭錶示增補翻刻之本與原書不同,書商於增補內容之外,又經常改易新刻本的書名,分彆命之以《都門雜記》《增補都門紀略》《都門彙纂》《增補都門便覽》等,這就使《都門紀略》係列的版本情況變得極爲複雜,雖專業研究者也很難窺其全豹。一九九五年,北京古籍齣版社曾齣版過楊華整理點校的《朝市叢載》,全書八捲,下分品級、衙署、齋戒、忌辰、國朝鼎甲、會館、廟宇、風俗、路程、風暴、時尚、服用、食品、古蹟等門類,也是《都門紀略》的一個變種。
  本次整理齣版的《都門彙纂》,是以國傢圖書館所藏光緒九年刻本爲底本。該本全書共一函六冊,封麵題‘都門彙纂’,未署書坊堂號。第一冊題爲‘大內’,敘述宮廷規模路徑,自午門起,至神武門止,其內容主要來自《宸垣識略》捲二的‘大內’部分,但文字頗有異同。第二冊題‘捲一’,捲端有圖一張,爲北京內城形製的示意圖,繪製頗爲草率。本次整理齣版,因該圖品質較差,姑且從略。此圖之後爲楊靜亭序,內容與《都門紀略》原序相同,但落款時間已改爲‘光緒九年癸未三月,潞河楊靜亭識於都門客邸’,顯爲書賈改刻。序後爲例言五條,説明本書編纂宗旨。例言之後,方爲該捲之目録,首爲‘圖説’,次之以‘風俗’‘對聯’‘翰墨’‘古蹟’‘技藝’‘時尚’‘服用(綴語附)’‘食品’‘市廛’‘詞場’十門,與《都門紀略》之門類相同,正文亦依此次序,唯無‘圖説’。第三冊題‘捲二’,內容爲京中會館地址,依各行、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陝甘、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福建的次序排列,其各省會館皆先列省館,次列府館,再次爲州縣館。第四冊題‘捲三’,內容爲竹枝詞,署名‘楊靜亭原編,濮敏前重校’,收竹枝詞二百三十二首,遠多於原版《都門雜詠》。第五冊題‘捲四’,包括‘京都八景’‘齣路十二則’‘天下路程’與‘逐月行船官避暴風日期’四部分。其中‘京都八景’與捲一‘古蹟’門有重複處,但文字可互相校勘,故未加刪略。‘齣路十二則’爲叮囑旅者的十二條注意事項,多與提防盜劫有關。‘天下路程’以京師爲起點,依次説明從京師前往各省的路程遠近,該部分每經一段路程,短則二三十裏,長則五六十裏,往往即標齣地名,應即可供旅客停歇之處,頗便檢閲。‘逐月行船官避暴風日期’則列舉每月可能會有風暴的日子,以便行商之人躲避。第六冊題‘菊部群英’,爲當時京師戲班下處的總目,每一班首列某堂在某街某巷,主人某人,少主人某人,下列該堂普通演員姓名,並以小注形式注明各人姓氏、履歷、擅長戲名等,共輯録北京梨園六十一個堂號、一百六十三名演員的簡介,對演員的傢族、堂號體係、師承淵源,以及本人的齣身、籍貫、本工、擅長角色等資訊著録頗詳。讀者手此一編,不僅可以按圖索驥,還可與捲一的‘詞場’門互爲參照。
  從上述內容看,《都門彙纂》對《都門紀略》的繼承意圖是非常明顯的。其捲一的十個門類,完全是依照《都門紀略》的舊規,隻對各門的內容作瞭增減。捲三所收的竹枝詞,也基本依《都門紀略》舊有的分類,隻增加瞭‘節令’一門。同時,《都門彙纂》也對《都門紀略》的內容作瞭很多增補。如所收竹枝詞中的‘風俗’一門,《都門雜詠》原有《傳臚》《會試》《候選》《慶賀》《筵宴》《娶親》《壇廟》《中鞦》八題,《都門彙纂》將《中鞦》移至‘節令’門,又增加瞭《覆試》《録科》《引見》《軍功》《請旌錶》《拜老師》《團拜》《拜年》《代請分子》《掛紅》《壓驚》《報恩單》《開溝》《倒臥》《拿綽號》《私坊》《女下處》《細局》《土妓》《軟棚》《金魚池》《捨冰水》《賃小寓》《看紅録》《打燈虎》等二十五題,對晚清的北京風俗描述更爲全麵,其餘各門的增補情況也大多類此。除此以外,與《都門紀略》相比,《都門彙纂》還增加瞭‘大內’‘會館’‘齣路十二則’‘天下路程’‘逐月行船官避暴風日期’‘菊部群英’六項,其中會館是商人、士子乃至基層官員來京後的日常居所,‘齣路十二則’‘天下路程’‘逐月行船官避暴風日期’都意在爲旅人齣行提供方便,而將‘菊部群英’附入本書,則不但能夠滿足讀者在聽戲方麵的需求,也爲初到京師的他們指明瞭社交場所。由此可見,《都門彙纂》對《都門紀略》既有繼承,又有增補,其中增補的內容是更爲重要的。
  此《都門彙纂》光緒九年刻本六冊,各冊大小雖同,行格差異頗大。如第一冊版框爲四周雙邊,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版心有上魚尾,下魚尾處爲一橫線,魚尾上端印‘都門彙纂’四字,下方印‘紫禁城地址’五字及頁碼;第二冊至第五冊版框則爲左右雙邊,半葉八行,行十六字,版心亦爲單魚尾,下魚尾被橫線代替,魚尾上端除第五冊(捲四)印有‘天下路程’四字外,均未印字,魚尾下方則印有捲數及頁碼;第六冊版框亦爲左右雙邊,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版心僅有上魚尾,無橫線代替之下魚尾,魚尾上端署‘菊部群英’四字,下方無捲數、頁碼。同爲一書,各冊版式何以竟有如此之大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是《都門彙纂》齣於書坊之手,內容又有很強的商業性、時效性,因此改纂增附頗爲頻繁,坊賈以求利爲目的,刻工美惡在所不計;而需要本書的讀者多注重其實用性,亦不苛求其版式之一緻。
  此外,因校刻粗疏和其他緣故,底本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在整理中都盡力做瞭相應的處理。如本書自第二冊至第五冊以‘捲一’至‘捲四’標捲,而第一冊‘大內’、第六冊‘菊部群英’均無捲號,今將‘大內’標爲‘捲首’,以便讀者翻閲,‘菊部群英’在全書之末,故未另標捲號。又‘菊部群英’因裝幀之故,前後錯亂,本身又有闕頁,在整理過程中,我們確定國傢圖書館所藏同治十二年《菊部群英》單行本在內容、版式方麵最接近底本,則據以校補。至如底本之中存在的文字錯漏倒衍,正文、注文混淆不清,甚至整句整段次序倒亂等現象,我們也都做瞭文句的調整。
  《北平天橋誌》是一部民國時期的著作,作者爲張次溪。張氏是廣東東莞人,本名仲鋭,因願取裁於桐城吳北江(名闓生),改名‘江裁’,又因其父張伯楨號篁溪,故取號‘次溪’,後遂以號行於世。張氏久居京華,熱心於北京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曾輯有《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北京史蹟叢書》《燕都風土叢書》《京津風土叢書》《中國史蹟風土叢書》等六種文獻叢書,自著則有《燕京訪古録》《天橋一覽》等,以熟諳京華掌故聞名當世。上世紀三十年代,張氏供職於國立北平研究院,爲編纂《北平誌》從事搜集資料的工作,一九三六年,他與許道齡共同編成《北平廟宇碑刻目録》;同年,又獨立完成瞭《北平天橋誌》,由國立北平研究院總辦事處齣版課印行,本次整理所據底本即爲此本。
  《北平天橋誌》一書篇幅不長,底本僅十八頁,下分‘沿革及界域’‘端午走馬’‘酒樓之盛’‘天壇道院’‘靈佑宮燈市’‘乾隆時正陽門至天橋之街市’‘光宣之間’‘民國初年’‘建水心亭’‘歷劫後之興革’‘名産’‘金魚池與天橋’‘明人所述金魚池’‘清人所述金魚池’十四目,內容雖頗簡略,但徵引古籍達三十三種之多,可知作者用功之勤。上述各目,以‘沿革及界域’爲總綱,其下自‘端午走馬’至‘名産’皆天橋地區之掌故,大體以時代爲序排列;天橋之事既盡,乃旁及其側之金魚池,複引明人、清人之説,亦依時代臚列。由此看來,本書雖爲戔戔微物,體例和線索卻頗爲清晰,這是很難得的。
  不可避免的,《北平天橋誌》也有一些缺點。從內容上看,本書對天橋地區的文人軼事、政府令諭記載較多,而對清末以來天橋地區市場情況的記述相對爲少。這或許是因爲張氏認爲自己的另一部著作《天橋一覽》業已涵蓋瞭天橋的藝人、攤販情況,且《天橋誌》作爲方誌,不宜太過瑣細的緣故。但從研究史料的角度,我們不免覺得《北平天橋誌》的內容還是太簡略瞭。從底本品質來説,錯漏倒衍皆在所不免,如‘乾隆’誤爲‘隆乾’、‘岐巨’錯成‘岐臣’之類,比比皆是。
  此書底本版式爲繁體橫排,並加新式標點,但標點使用方式與今日略有差異。爲方便讀者閲讀,我們按照目前通行的標點規範做瞭一些調整。對於書中文字有誤之處,凡顯係手民之誤的,皆徑改;如係引用文獻與原書文義有異者,則據原書改字齣校。
  《畿輔見聞録》,係清乾隆朝官員黃可潤所著。黃氏字澤夫,號壺溪,福建龍溪人,清乾隆四年進士,歷直隸無極、大城、宣化知縣,署任滿城、行唐二縣,口北三廳理事同知,易州知州,湖北黃州知府,終直隸河間知府。黃氏在直隸任官二十年,又長於吏事,於畿輔利弊最所深知。《畿輔見聞録》是他在畿輔任職時的經驗總結,刻於乾隆十九年,全書不分捲,而據其內容,大緻可歸納爲三節:自‘王畿居中建極’至‘畿南地勢’各段爲第一節,主要內容是對直隸山川形勢的歸納,尤詳於水道之間的聯繫,這應與黃可潤所歷各縣常有水患有關。自‘直隸文生童雖不及南士’至‘直隸王畿所在’爲第二節,主要談在各縣的施政,如考核、賑濟、打井、栽種之類,其中提到黃氏在無極任職時從故鄉將番薯引入本地,以及直隸總督方觀承從浙江聘請老圃教民種薯的事蹟,尤其有史料價值。自‘直隸常社二倉’起,至全文結束,可視爲第三節,內容主要是談建設農村之法,如勸課農耕、推行保甲、善擇頭役、改良風俗等,是黃氏心目中‘善政’的集中體現。
  黃氏此書雖僅寥寥數萬言,但內容極其豐富,是體現乾隆初葉直隸地區基層建設的珍貴史料,對當時的官場風氣、施政手段、官民關係等也有一定的反映。書前有官獻瑤、莊有恭、蔡新、雷鋐四人所作序,並有林枝春題辭,書後有黃立隆跋,均對黃氏居官爲政之道稱頌備至,也可與本書互相參看。該刻本楷法甚佳,罕見錯漏倒衍之處,故徑作標點,基本不齣校記。
  此書整理過程中,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二○一五級北京史、歷史地理方嚮的研究生參與瞭點校工作;責任編輯喬天一不辭辛勞,承擔瞭大量的編輯及事務性工作。謹在此錶示誠摯的感謝!書中若有錯誤之處,責任在我,懇請讀者朋友不吝指正。


《古韻遺珍:三篇文獻匯編》 本書收錄瞭三篇珍貴的古代文獻,它們分彆是從未麵世的《長安風物誌》、《洛陽古跡考》和《汴京風光錄》。這三部作品皆為明清時期飽學之士的嘔心瀝血之作,分彆以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考證,記錄瞭中國曆史上三個重要都城的風貌、曆史、文化和社會生活。 《長安風物誌》 《長安風物誌》由明代學者張懷瑾所著,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的長安城全景式記錄。全書分為二十捲,詳細描繪瞭長安城各個時期的發展變遷,從周秦的古樸遺跡,到漢唐的盛世繁華,再到明代的城市格局,無不栩栩如生。作者親身遊曆,遍訪名勝古跡,搜集民間傳說,以文學與史學相結閤的方式,生動再現瞭這座韆年帝都的輝煌與滄桑。 本書詳盡記錄瞭長安城的地理風貌,包括城垣、宮殿、寺廟、園林、市集等建築。對各處景點的曆史淵源、建築特色、人文典故進行瞭深入的考證和生動的描述。例如,在“大明宮遺址”一章中,作者不僅詳細描繪瞭宮殿的宏偉規模,更引用瞭大量史料,考證瞭其在唐朝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麯江池畔”一章,則描繪瞭唐代文人墨客在此遊宴賦詩的盛況,展現瞭長安作為文化中心的魅力。 此外,《長安風物誌》還對長安的社會生活進行瞭細緻的描繪。作者記錄瞭當時的衣食住行、民俗風情、節日慶典、商業貿易等方方麵麵。對長安城的飲食文化,如各種名點小吃、宴飲習俗,以及服飾特色,如不同階層人士的穿著打扮,都做瞭細緻的描述。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長安名人的軼事傳說,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曆史人物畫捲。 尤為珍貴的是,《長安風物誌》還收錄瞭一些當時繪製的長安城圖和名勝古跡的插圖,雖為手繪,卻極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為研究長安城市曆史提供瞭寶貴的直觀資料。 《洛陽古跡考》 《洛陽古跡考》為清代學者李明哲所著,其核心價值在於對洛陽這座古都曆代古跡的係統性梳理與辨析。全書約八捲,作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結閤文獻考據、實地勘察和考古發現,對洛陽城內外的名勝古跡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和辨析,力求還原曆史真相。 書中對洛陽的十三朝古都地位進行瞭詳細論述,並重點考證瞭其曆代都城的變遷和遺址的分布。對於每處古跡,作者都力求追溯其源頭,考證其年代、建製、毀損以及曆代修葺情況。例如,在“周王城遺址”的考證中,作者詳細比對瞭《史記》、《漢書》等史籍的記載,並結閤近代的考古發掘成果,對周王城的範圍、布局和重要建築進行瞭推斷和闡釋。 《洛陽古跡考》的另一重要貢獻在於對洛陽文化象徵的深入挖掘。作者對洛陽的寺廟、陵墓、碑刻、石窟等文化遺産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和考證,如龍門石窟的開鑿年代、造像風格、佛教傳播等,都做瞭細緻的分析。書中對洛陽的曆代名人墓葬,如曹操的玄武陵、漢光武帝的陵墓等,也進行瞭考證和辨析,試圖厘清其曆史真相。 本書的行文風格嚴謹而不失可讀性,作者在考證過程中,常常引用大量的古籍文獻,並對其進行細緻的辨析,以證明自己的觀點。同時,他也注意到將枯燥的學術考證與生動的曆史敘事相結閤,使得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洛陽悠久的曆史文化。 《汴京風光錄》 《汴京風光錄》為明代中期學者王文彥所著,是一部描繪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繁華景象的寫實性作品。全書十二捲,作者以文學筆觸,結閤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生動再現瞭汴京城在北宋時期作為當時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的繁榮景象,特彆是其市井生活和商業文化的魅力。 本書重點描繪瞭汴京城的城市格局和標誌性建築,如皇宮、城門、寺廟、官署等,並側重於對汴京城內坊市的描寫。作者對汴京城的商業活動進行瞭極為詳盡的描述,包括各種商品交易的場所、特色商品、商販的經營方式以及買賣雙方的互動。如書中對“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街市進行瞭更為細緻的文字補充,描繪瞭當時酒樓、茶肆、戲園、瓦捨等娛樂場所的盛況,以及人們的日常休閑方式。 《汴京風光錄》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汴京市民生活和社會風貌的細緻刻畫。作者描繪瞭當時汴京的飲食文化,如各種特色小吃、點心、宴席,以及人們的穿著打扮、婚喪嫁娶的習俗。他還記錄瞭汴京的節日慶典、民間藝術錶演、宗教活動等,為讀者展現瞭一幅立體而生動的北宋市井生活畫捲。 書中也穿插瞭對當時汴京文人雅士生活場景的描寫,以及對著名藝術傢、文學傢活動的記述,體現瞭汴京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作者的文字生動形象,充滿生活氣息,使得讀者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汴京街頭巷尾,親身感受這座繁華都市的魅力。 《古韻遺珍:三篇文獻匯編》的齣版,不僅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史、曆史地理、社會生活、民俗文化等提供瞭珍貴的原始資料,更以其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學魅力,為廣大讀者提供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重溫中國古代都城的輝煌過往。

用戶評價

評分

《都門匯纂:外二種》這個書名,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首先被“都門”兩個字所吸引,它勾勒齣瞭一幅古老都市的景象,讓人聯想到權力中心、文化樞紐,或是曆史事件的發生地。而“匯纂”二字,則暗示瞭這是一部內容廣泛、包羅萬象的著作,仿佛是無數珍貴資料的集閤。這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人期待從中獲得係統的知識。更讓人好奇的是那“外二種”,這三個字仿佛是一道隱藏的門,通往未知的領域。它究竟代錶著什麼?是與“都門”主題緊密相關的另兩個重要篇章,還是完全不同但同樣具有價值的內容?這種命名方式,既有主體性的強調,又留有探索的空間。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裏麵藏著關於“都門”的豐富信息,以及那“外二種”所帶來的獨特視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將如何展開這場知識的探索之旅。

評分

初見《都門匯纂:外二種》的書名,便有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和曆史沉澱感。“都門”,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尊貴和曆史的厚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代都城的繁華景象,或是帝王將相的政治舞颱。而“匯纂”,則錶明瞭其內容並非單一,而是將多方麵的資料、文獻、研究成果匯集在一起,形成一本具有綜閤性的著作。這讓人期待能夠從中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知識。最引人遐想的是“外二種”,這三個字充滿瞭神秘感,像是為這本厚重的匯編增添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它可能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也可能是對某些特定領域有著獨特見解的補充。我非常好奇,這些“外二種”究竟是什麼?它們與“都門”的主體內容之間又存在怎樣的聯係?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可能包含著非常豐富和有價值的信息,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和品讀的典籍。

評分

拿到《都門匯纂:外二種》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實的裝幀所吸引。從書名來看,它似乎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往事,或是某個特定時期、某個特定地域的文化結晶。“都門”二字,不禁讓人聯想到昔日京城的繁華與輝煌,以及那些在這座城市中發生過的無數故事。而“匯纂”則意味著內容的豐富與多樣,可能涵蓋瞭曆史文獻、文學作品、地方誌,甚至是民間傳說。更何況還有“外二種”的神秘加入,更是吊足瞭胃口,讓人猜測這其中到底包含瞭哪些意想不到的內容。是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角落,還是那些展現地方特色的獨特視角?我期待著在書中尋找到那些鮮活的人物,那些動人的情感,那些曾經的社會百態,讓我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感受那些時代的脈搏。這本書,像是一個等待被開啓的寶藏,裏麵蘊藏著無數的知識和故事,等待著有緣人去發掘,去解讀,去體會。

評分

《都門匯纂:外二種》這個書名,總給我一種厚重而神秘的感覺。首先,“都門”二字,仿佛能帶我進入一個古老而莊嚴的場景,或許是帝王之都,或許是文化重鎮。緊接著的“匯纂”,則預示著這是一部匯集瞭多種文獻、多種觀點、多種風格的作品,內容必定非常豐富,如同一個知識的寶庫。而後麵跟著的“外二種”,更是充滿瞭懸念,讓人不禁好奇,這“外二種”究竟是指什麼?是與“都門”相關的補充資料,還是完全獨立但同樣重要的其他內容?這種組閤方式,既展現瞭主體的核心地位,又暗示瞭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瞭解“都門”的曆史文化,探索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同時也能從那“外二種”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知識,擴展我的閱讀視野,體驗不同尋常的閱讀樂趣。這是一種對未知的好奇,也是一種對知識的渴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這本書,一探究竟。

評分

這本《都門匯纂:外二種》的書名,一開始就勾起瞭我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都門”二字,帶著幾分古老京都的韻味,仿佛置身於紫禁城巍峨的城垣之下,又或是繁華市井中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匯纂”一詞,更是暗示著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收錄瞭不同來源、不同主題的寶貴資料。至於“外二種”,更是留下瞭無限的懸念,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究竟是哪“外二種”如此特彆,值得與“都門”並列,一同收錄呢?它究竟會給我帶來怎樣的知識盛宴?是關於曆史的塵埃,是關於文化的精髓,還是關於那些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每當翻開書頁,我都期待著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在文字的海洋中,發現那些被曆史洪流衝刷得模糊不清,卻又閃爍著獨特光芒的珍珠。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探索,一種與過往的對話,一種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被全然滿足的體驗。我希望它能打開我視野的新篇章,讓我對“都門”這個概念有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同時也能從那“外二種”的獨到之處,獲得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

《都門匯纂》記錄皇城、內城的城市結構,各地在京會館的位置,京師商業、遊藝情況等,並收錄近百首反映市井風俗的“竹枝詞”。此外,該書還收錄瞭《天下路程》(記載從北京到各地的行程錶)和《菊部群英》(記載北京著名京劇演員及所擅長劇目)兩種文獻。《北平天橋誌》記載天橋地區曆史沿革及發展情況,雖篇幅簡短,卻是難得的城市區域曆史文獻。《畿輔見聞錄》是清中期一位縣令的施政記錄,是瞭解當時縣級行政運作狀況的珍貴資料。

評分

好東西不錯過,支持京東?!?!

評分

這次用瞭紙盒,沒什麼破損的,比較好。之前用塑料袋太差勁,幾乎每單都有破損!

評分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

印刷精美,非常好的研究書,值得購買,絕對不虧

評分

北京古籍叢書。新齣的精裝本。可以付款,不過定價挺貴的。

評分

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

都門匯纂:外二種 已購 ,待閱。

評分

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