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上的信仰 [Research on Mask Rock Art in North of China ]

岩石上的信仰 [Research on Mask Rock Art in North of China ]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曉琨 張文靜 著
圖書標籤:
  • 岩石藝術
  • 麵岩畫
  • 中國北方
  • 考古研究
  • 民族文化
  • 曆史研究
  • 岩石遺址
  • 文化遺産
  • 古代信仰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96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4815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Research on Mask Rock Art in North of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192
字數:1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北方目前發現的562幅的人麵岩畫進行全麵、細緻的分類,分析與總結中國北方各區域人麵岩畫的特徵及分布特點,期待能夠從北方係統的人麵岩畫中找齣它在空間分布中的規律和發展軌跡對中國北方地區的人麵岩畫所反映齣的宗教信仰問題加以探討,對人麵岩畫與巫儺麵具的關係進行研究,對中國人麵岩畫的傳播路綫作齣辨析,對凹穴與人麵岩畫的關係加以分析,以專題研究的形式更加深入、全麵地探討人麵岩畫的文化內涵,再現中國相關曆史文化麵貌。

作者簡介

王曉琨(1973—),男,濛古族,內濛古通遼市人。曆史學博士(2008),中國考古發掘領隊(2011),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係副教授(2013),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訪問學者(2014-2015)。自1995年以來,參加過30餘項岩畫、遺址、城址、長城及烽燧、墓葬、航空攝影等各類考古遺存的發掘和調查,足跡中國北方的黑龍江、遼寜、內濛古、新疆;濛古國、俄羅斯及中亞等多個地區,學術興趣涉及岩畫考古、舊石器晚期考古、北方民族考古、文化遺産保護及文創産品的創意等。在《文物》、《考古與文物》、《人類學學報》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

張文靜(1974---),女,內濛古巴彥淖爾市人。經濟學學士(1998)、法學碩士(2006)、曆史學博士(2011),藝術學博士後(2016)、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09-2010)、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訪問學者(2014-2015)。2007年開始,專注於岩畫考古學研究,將考古類型學方法引入到岩畫考古學領域,並多有創見。實地考察瞭玉樹、嘉峪關、賀蘭山、陰山、锡林郭勒、赤峰、湖北隨州、河南南陽、江蘇連雲港等地岩畫。現為中國岩畫學會理事、中國岩畫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特約研究員。研究專長:中國北方岩畫,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10餘篇,著作2部。

目錄

第1章 概述/001
第2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發現與研究/008
  2.1 研究對象及研究地域的界定/008
  2.2 中國北方地區人麵岩畫的研究簡史/011
  2.3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020
第3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分布與分區/023
  3.1 赤峰地區的人麵岩畫/024
  3.2 陰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50
  3.3 桌子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72
  3.4 賀蘭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81
  3.5 巴丹吉林地區的人麵岩畫/116
  3.6 阿勒泰地區的人麵岩畫/123
第4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類型分析及年代探討/125
  4.1 赤峰地區/126
  4.2 陰山地區/131
  4.3 桌子山地區/137
  4.4 賀蘭山地區/140
  4.5 巴丹吉林地區/146
  4.6 阿勒泰地區/148
第5章 專題研究/151
  5.1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分布特徵/151
  5.2 中國人麵岩畫傳播路綫辨析/156
  5.3 人麵岩畫與原始宗教/162
  5.4 人麵岩畫與儺麵具及原始戲劇/166
第6章 結語/172
參考文獻/176
後 記/187
岩石上的信仰:中國北方地區岩畫研究 本書深入探討中國北方廣袤土地上,散布於崇山峻嶺、戈壁荒漠中的神秘岩畫藝術。這些穿越時空的圖騰與符號,不僅是中國古代先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他們對自然、宇宙、生命以及精神世界進行認知與信仰的直觀體現。本書聚焦於中國北方地區,通過係統性的田野調查、嚴謹的文獻梳理與多學科的交叉分析,力求還原這些古老圖像背後的文化脈絡與信仰體係。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中國北方地區,自古以來便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流融閤的十字路口。嚴酷的自然環境孕育瞭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同時也激發瞭人們對未知力量的敬畏與想象。岩畫,作為一種直接鎸刻於自然岩壁上的藝術形式,以其原始、粗獷的風格和豐富多樣的內容,為我們窺探史前人類的精神世界提供瞭一個獨一無二的窗口。長期以來,對中國北方岩畫的研究雖然取得瞭一定進展,但仍存在區域劃分不明晰、年代測定不精確、文化內涵解讀不深入等問題。本書的齣版,旨在填補這些學術空白,為理解中國早期文明的發展演變,尤其是北方地區多元文化的形成與互動,提供更為詳實、係統的研究成果。 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書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中國北方地區,包括但不限於內濛古、寜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寜等省區。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岩畫遺存,其內容涵蓋瞭狩獵、畜牧、祭祀、神靈、生殖、宇宙星象等方方麵麵。本書將根據岩畫的地理分布、藝術風格、內容主題及可能所屬的文化類型,進行細緻的劃分與歸類。 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書的研究內容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方麵展開: 1. 岩畫的類型學與年代學研究: 圖像分類: 對北方岩畫進行詳細的圖像學分析,識彆齣不同類型的圖形元素,如動物(鹿、馬、牛、羊、狼、熊等)、人物(狩獵者、舞者、神靈形象)、符號(幾何圖形、日月星辰、生殖符號)以及場景描繪(狩獵場麵、祭祀儀式)。 風格分析: 梳理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岩畫藝術風格,例如綫條的粗細、造型的寫實或抽象程度、構圖方式等,以此來區分可能存在的不同文化群體或藝術傳統。 年代測定: 結閤地層學、考古學證據(如岩畫遺址發現的同期遺物)、自然科學測年方法(如碳十四測年、熱釋光測年等,如有可能)以及圖像學比對,對岩畫的年代進行盡可能精確的推斷。本書將重點關注北方岩畫可能跨越的漫長曆史時期,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金屬時代。 2. 岩畫的文化內涵與信仰體係解讀: 經濟生活反映: 分析岩畫中描繪的動物形象、狩獵場景、畜牧活動等,摺射齣古代北方先民的生産方式、經濟結構以及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 社會組織與習俗: 圖像中齣現的人物形象、群體活動、祭祀場景等,可能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組織形式、宗教信仰、節日習俗、氏族圖騰等。 精神世界與宇宙觀: 重點解讀岩畫中抽象符號、神靈形象、日月星象等內容,探討古代先民對宇宙起源、生命輪迴、自然神靈的理解和崇拜,揭示其獨特的宇宙觀和信仰體係。例如,日月符號與天文學的關聯,動物圖騰與氏族信仰的聯係,生殖符號與繁衍崇拜的意義。 文化交流與融閤: 通過對比不同區域岩畫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分析北方地區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影響與融閤過程,考察岩畫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3. 岩畫的保護與傳承: 現狀評估: 分析當前北方岩畫遺址麵臨的自然侵蝕、人為破壞等威脅,評估其保護現狀。 保護策略探討: 結閤學術研究的成果,提齣科學有效的岩畫保護和管理策略,包括物理保護、技術監測、法律法規等方麵。 學術傳播與公眾教育: 探討如何將岩畫的學術價值通過多種形式(如展覽、科普讀物、數字媒體等)傳播給公眾,提升公眾對岩畫藝術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研究方法: 本書將采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田野考古調查: 對已發現的岩畫遺址進行實地考察,進行詳細的測繪、記錄、拍照,並收集可能存在的同期遺物。 文獻學研究: 廣泛搜集和梳理與北方岩畫相關的曆史文獻、民族誌資料、古籍記載等,進行史料考證。 圖像學與符號學分析: 運用專業的圖像分析工具,對岩畫圖像進行細緻的描繪、歸納和解讀,並結閤符號學的理論,探究其象徵意義。 比較研究: 將北方岩畫與其他地區(國內及國際)的岩畫進行比較,尋找共性與差異,以深化對岩畫文化內涵的理解。 相關學科理論藉鑒: 藉鑒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藝術史、環境考古學等學科的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為岩畫的解讀提供更廣闊的視角。 本書的特色與貢獻: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對中國北方岩畫進行的係統性、綜閤性研究,力求擺脫以往零散的研究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強調多學科的融閤與碰撞,使解讀更為深入和多元。在內容上,不僅關注圖像本身,更著力於挖掘其背後的信仰、觀念與社會生活。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 豐富中國史前藝術史的研究成果: 為理解中國早期視覺文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實證材料。 深化對中國北方古代文明的認知: 揭示該地區早期居民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特徵。 推動中國岩畫研究的科學化與體係化: 為未來的岩畫研究提供一個堅實的研究基礎和方法論參考。 促進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 為珍貴的岩畫遺産的保護提供學術支持。 本書旨在成為一本集學術性、資料性、前沿性於一體的岩畫研究專著,為廣大曆史學、考古學、藝術史、人類學等領域的學者及對中國古代文明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珍貴的學術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對岩畫的簡單介紹,《岩石上的信仰》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啓迪的著作,它引領我走進瞭中國北部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作者對岩畫的分類和地域性研究,讓我清晰地看到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岩畫藝術的多樣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演變。書中對於岩畫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觀念的探討,讓我對人類早期對宇宙、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最著迷的部分,是作者如何從那些抽象的圖案中,解讀齣先民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解釋,以及他們所期盼的豐饒與安寜。這種跨越時空的解讀,讓我感受到瞭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嚴謹的分析,又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深沉而悠遠的文化底蘊。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那些古老的岩畫,並非沉默的遺跡,而是承載著民族記憶和精神的活化石。

評分

《岩石上的信仰》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非常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閱讀體驗。作者在研究中國北部地區岩畫時,所錶現齣的那種專注和敬畏,讓我深受感動。他仿佛是一位與時間對話的使者,耐心細緻地解讀著那些岩石上留下的古老印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岩畫圖像與當時社會生活、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分析,這讓我看到瞭古代先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生存智慧。書中對岩畫中某些重復齣現的圖案的解釋,讓我對其背後可能存在的社會結構、祭祀活動甚至是某種原始的計數方式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者的語言風格沉穩而大氣,沒有絲毫的浮躁,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瞭深思熟慮。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創造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岩畫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類精神探索的書。

評分

這本《岩石上的信仰》讓我沉浸在瞭一個充滿神秘與古老智慧的世界。初翻開書頁,就被那封麵上飽經風霜的岩畫所吸引,仿佛穿越瞭萬年時光,觸碰到遙遠祖先的靈魂。書中對中國北部地區那些散落在荒野的岩石藝術進行瞭細緻入微的研究,作者的筆觸細膩,將每一幅岩畫的綫條、圖案、色彩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聽到遠古的呼喚。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岩畫中動物形象的解讀部分印象深刻,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而是試圖從這些圖騰中挖掘齣當時人們的世界觀、信仰體係,甚至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對自然的敬畏。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北方,先民們是如何在堅硬的岩石上留下這些生命印記,他們是為瞭祈求豐收、狩獵順利,還是為瞭記錄部落的曆史和神話?這些問題,書中都給齣瞭引人深思的答案。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力量,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卻字字珠璣,充滿瞭學者嚴謹的考證精神和對古代藝術的深厚情感。讀完這本書,仿佛與那些岩畫上的靈魂進行瞭深刻的對話,心靈受到瞭極大的震撼和洗禮。

評分

《岩石上的信仰》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堆古老的岩石畫,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北部古代文明的璀璨一角。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闡述,讓我看到瞭考古學研究的嚴謹與不易。他不僅依靠傳統的田野調查,還結閤瞭地理學、民族學,甚至人類學的視角,來解讀那些難以言說的圖騰和符號。書中對不同地區岩畫風格的對比分析,讓我清晰地看到瞭地域文化差異對藝術形式的影響,也感受到瞭古代先民們在不同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智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仰”這個主題的探討,作者通過對岩畫內容的解讀,一步步揭示瞭古代北方民族多神崇拜、自然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的特點。那些岩畫上的神靈、動物、人物,並非隨意的塗鴉,而是承載著先民們對生命、宇宙的理解和對超自然力量的祈求。這種對古老信仰的深入挖掘,讓我重新審視瞭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也讓我對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有瞭更深沉的敬意。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瞭極大的享受,那些精美的岩畫圖片,本身就是無聲的史詩。

評分

這是一部極其令人震撼的學術著作,《岩石上的信仰》將我帶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考古發現和文化解讀的旅程。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將中國北部地區那些分散在各個角落的岩石藝術,串聯成瞭一幅壯麗的古代文明畫捲。我曾以為岩畫隻是簡單的圖案,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它們蘊含著多麼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書中對岩畫中某些神秘符號的解讀,尤其讓我驚嘆,作者是如何從那些看似模糊的痕跡中,梳理齣清晰的意義脈絡?他如何將一個遙遠的古代部落的信仰體係,如此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麵前?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被作者的邏輯和推理所摺服,他不僅提供瞭豐富的史料和考證,更重要的是,他賦予瞭這些沉寂的岩石以生命和聲音。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詳實,每一個觀點都建立在紮實的證據之上,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看似荒涼的土地上,曾經孕育過如此燦爛的文明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