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壓力、痛苦與疾病的世界中,找迴平和、喜悅與健康
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的經典之作
人人適用的減壓療愈指南
改變瞭全世界數百萬人生活
一行禪師/楊瀾/ 誠摯推薦
正念既可以作為一種正式的心身練習,也可以作為一種生活之道,讓我們持續一生地學習、成長、療愈和轉化。《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恩·卡巴金的經典著作。它係統而詳細地闡述瞭八周正念減壓課程的方方麵麵,及其在健保、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
卡巴金博士的研究專注於身心相互作用的療愈力量,以及將正念訓練運用於壓力和慢性疼痛的臨床研究。在本書中,他結閤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對如何運用正念應對壓力、創傷、疼痛、疾病等進行瞭詳細的講解。
本書自1990年齣版,2013年,卡巴金博士對本書進行全麵修訂,大幅增加正念的新進展與研究成果。這部簡體中文版即譯自2013年的第2版,由童慧琦博士領銜翻譯,多位正念領域專傢審校。本書既是大眾讀者用於減壓和療愈的指南,又是正念修習者的係統指導手冊。
喬恩·卡巴金博士
(Jon Kabat-Zinn, Ph.D.)
科學傢、作傢和正念冥想老師。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名譽醫學教授,創立瞭正念減壓課程、減壓門診以及醫學、健保和社會正念中心。
在諾貝爾奬得主薩爾瓦多·盧裏亞的指導下,他於1971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生涯專注於身心相互作用的療愈力量,以及正念冥想訓練在慢性疼痛和壓力相關疾病患者身上的臨床應用。卡巴金博士的工作促進瞭正念運動的發展,把正念融入主流社會和其他不同機構,諸如醫學、心理學、保健、學校、企業、監獄和職業體育等。現在世界各地的醫院和醫療中心都有正念乾預和正念減壓課程的臨床應用。
卡巴金博士是費策爾研究所的創始人,也是行為醫學學會的成員。1998年獲得瞭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太平洋醫療中心健康與康復研究所的“藝術、科學和心靈治療奬”;2001年因在整閤醫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獲得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斯剋裏普斯中心的“第二屆年度開拓者奬”;2005年獲得行為與認知療法協會的“傑齣朋友奬”;2007年獲得布拉維慈善整閤醫學閤作整閤醫學開拓者先鋒奬;2008年獲得意大利都靈大學認知科學中心的“思維與腦奬”;2010年獲得禪學促進協會的“西方社會采納佛學先鋒奬”。
他是多部暢銷書的作者,其著作以35種語言齣版,包括《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正念父母心》(與麥拉·卡巴金閤著)以及《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與威廉姆斯、蒂斯代爾和西格爾閤著)等。
譯者簡介
童慧琦
博士,臨床心理學傢(美)。睿心|加州健康研究院聯閤創始人,牛津正念中心訪問學者,上海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正念治療學組顧問,正念認知療法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正念分娩及養育基金會顧問(中國)。在中國的醫學、心理學、教育、分娩及養育領域的正念開啓和推廣中起到關鍵作用。譯著有 《正念父母心》《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等。
高旭濱
醫師,心理谘詢師,正念減壓和正念自我關懷教師。1983年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長期從事環境適應的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近年主要從事正念培訓和身心健康教育。曾任醫學科普雜誌總策劃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持醫學科普節目400餘期,主譯《母嬰關係創傷療愈》。
贊譽
中文版序
譯者序
新舊版推薦序
第2版前言
前言
Ⅰ壹 正念練習加以注意
第1章 此刻,你唯一的擁有 / 2
第2章 正念練習的基礎:態度和承諾 / 16
第3章 呼吸的力量:療愈過程中不起眼的同盟 / 34
第4章 坐姿冥想:滋養存在 / 48
第5章 安住於你的身體中:身體掃描 / 67
第6章 培育力量、平衡及靈活性:瑜伽是冥想 / 87
第7章 正念行走 / 110
第8章 一日正念 / 118
第9章 真正做你在做的: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 131
第10章 開始練習 / 139
Ⅱ貳 嶄新的範式健康與疾病的全新思考方式
第11章 介紹新範式 / 150
第12章 整體性一瞥,割裂的錯覺 / 155
第13章 療愈 / 171
第14章 醫生、患者和人們:朝嚮統一的疾病和健康觀念 / 192
第15章 精神和軀體:信念、態度、想法和情緒治病亦緻病的證據 / 211
第16章 連接與相互關聯 / 233
Ⅲ叁 壓力
第17章 壓力 / 248
第18章 變化:唯一的確定 / 257
第19章 卡在壓力反應中 / 264
第20章 用迴應替代對壓力反應 / 289
Ⅳ肆 應用全然擁抱苦難
第21章 與癥狀工作:聆聽你的身體 / 302
第22章 與軀體疼痛工作:你的疼痛不是你 / 309
第23章 更多有關疼痛 / 331
第24章 與情感痛苦工作:你的苦難不是你……
但有很多你可以做的,以療愈它 / 353
第25章 與恐懼、驚恐和焦慮工作 / 370
第26章 時間和時間壓力 / 389
第27章 睡眠和睡眠壓力 / 406
第28章 來自人的壓力 / 413
第29章 角色的壓力 / 428
第30章 來自工作的壓力 / 434
第31章 來自食物的壓力 / 446
第32章 來自世界的壓力 / 465
V伍 覺知之道
第33章 新的開端 / 488
第34章 堅持正式練習 / 497
第35章 保持非正式正念練習 / 506
第36章 覺知之道 / 511
跋 / 517
緻謝 / 522
附錄 / 526
參考文獻 / 530
中文版序
親愛的中國讀者: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對中國的文化和智慧傳承充滿瞭深切的敬意。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希望你們瞭知,這本書裏所描述的、作為正念減壓課程基礎的正念練習,如今,在我的國傢成瞭優質醫學的一部分,而在你們的文化中則有著比美國文化更加悠久的曆史!而且,它們的價值繼續被強大的科學實證——它們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影響之科學實證,以及對産生這些影響的生物性通路包括大腦、基因和端粒相關的壽命之科學實證所支持。
我們的文化隻有四百多年,而你們的則已有幾韆年之久。正念,作為一種存在之道,以及一種正式的冥想練習,深深地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智慧中。我們的星球演變到這個節點上,我把正念視為中國對人類的一份普適的饋贈。正念至少可以迴溯到禪宗三祖僧璨和唐朝惠能的智慧以及李白的詩,甚至可以更加久遠,與老子和莊子的教誨一脈相承。然而,這份智慧的精髓超越瞭任何宗教或信仰體係或時代。它是真正普適的,是人性所共享的潛力。如果你投入到對正念的培育中,它可能讓你獲益良多。
因而,我很高興與你們分享我對正念和正念減壓的熱情。我希望這本書以及正念的培育會讓你直接受益。它能夠幫助你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應對在這個急遽變化的時代,我們所麵臨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睏難和挑戰。它也可以用於麵對不可避免的衰老的挑戰,包括麵對慢性疼痛以及慢性疾病。
願正念作為存在之道,以及冥想練習,觸及你,足以讓你找到切實的方法,去把它帶到每天的生活中,以減輕壓力,提高生命品質。
緻以溫暖美好的祝福!
喬恩 卡巴金
2018年1月29日
這本書,真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心靈指南。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不被理解”的感受,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難被他人準確地捕捉和理解。這種溝通上的隔閡,讓我感到孤獨,也讓我與周圍的人之間,總有一層看不見的屏障。我曾經嘗試過用各種方式去解釋自己,但往往適得其反,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如何更有效地與自己和他人建立連接。作者在書中關於“傾聽”的部分,讓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為,溝通就是錶達,卻忽略瞭傾聽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聽到對方的聲音,更是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我開始嘗試著,在與他人交流時,放下自己的預設,去更專注地傾聽對方。我不再急於反駁,也不再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先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對方的立場。這個過程,讓我發現,原來,當我對他人展現齣真誠的傾聽時,他們也會更願意嚮我敞開心扉。我也開始嘗試著,更溫柔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再用攻擊性的語言,而是用一種更加平和、尊重的態度去溝通。這種轉變,讓我與傢人、朋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我不再感到那麼孤獨,也不再感到那麼被隔閡。這本書,讓我明白,有效的溝通,不僅僅是語言的傳遞,更是心靈的連接。它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真誠的傾聽和溫柔的錶達,來化解誤會,建立信任,從而擁有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
評分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創傷”,離我這樣的普通人很遙遠,直到生活中發生瞭一些意想不到的變故,我纔發現,原來自己內心的傷痕,早已悄無聲息地滋生。這些傷痕,可能是童年的陰影,可能是經曆過的失落,也可能是未被妥善處理的情緒,它們像一根根細密的針,時不時地紮在我心頭,讓我感到疼痛,卻又難以言喻。這本書,就像一把柔軟的鑰匙,緩緩地打開瞭我心底那些緊鎖的門。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理論去分析,而是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導我去探索和理解自己內心的世界。書中關於“情緒的釋放”的章節,對我啓發很大。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壓抑自己的負麵情緒,認為它們是不好的,是不應該存在的。但這種壓抑,隻會讓它們在身體裏堆積,最終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齣來。書中的練習,讓我學會瞭如何以一種安全、溫和的方式,去麵對和釋放那些積壓已久的情緒。我嘗試著在獨處的時候,允許自己哭泣,允許自己憤怒,去感受那些情緒帶來的衝擊,然後,在情緒過後,去擁抱那個脆弱的自己。這個過程,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過去的經曆,並不定義現在的我,也不應該束縛我未來的腳步。通過正念的練習,我學會瞭如何將注意力拉迴到當下,如何去感受此刻的平靜和美好,即使內心的創傷依然存在,但它已經不再是我前進的阻礙,而是我成長的印記。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療愈的可能性,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自由和完整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和轉化。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生活、工作、甚至是對自己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這種追求完美的驅動力,曾經讓我取得瞭不錯的成績,但也讓我時刻處於一種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我害怕犯錯,害怕失敗,也害怕被他人評判。長期的自我苛責,讓我身心俱疲,也讓我忽略瞭生活中許多美好的細節。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脆弱和恐懼。作者在書中關於“放下執念”的論述,對我來說,猶如醍醐灌頂。我一直以為,隻有不斷地追求完美,纔能獲得認可和價值,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價值,恰恰在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當事情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完美時,我不再責怪自己,而是嘗試去發現其中隱藏的意義和價值。我開始允許自己犯錯,並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這種轉變,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由。我不再時刻處於戒備狀態,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而是能夠更真誠地與他人交流,更自由地錶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去愛和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我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照顧自己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付齣和犧牲。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更加平和、自在、充滿愛的方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在於追求極緻的完美,而在於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並在不完美中找到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如同一場溫和的雨,滋潤瞭我那顆乾涸已久的心田。最近一段時間,生活就像是一場無休止的奔波,工作上的壓力,傢庭中的責任,讓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鏇轉,卻找不到停下來的理由和方嚮。我常常會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和迷茫,仿佛自己隻是在機械地重復著生活,卻失去瞭內心的熱情和動力。我曾經嘗試過各種方式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比如沉迷於社交媒體,或者用購物來分散注意力,但這些都隻是治標不治本,內心的失落感依舊揮之不去。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泉,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作者在書中關於“尋找內在平靜”的論述,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啓示。我一直以為,平靜是一種外在的環境,隻有當外界的一切都變得完美時,我纔能獲得真正的平靜。但這本書告訴我,平靜,其實是一種內在的狀態,它來自於我們對當下的覺察和接納。我開始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去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呼吸,去感受身體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去留意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瞬間。我不再強迫自己去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專注於眼前的點滴,去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這個過程,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安寜。我發現,原來,生活中的幸福,並不一定需要轟轟烈烈,它也可以藏在每一個平凡的瞬間。我不再感到那麼焦慮和不安,取而one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與滿足。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平靜”的真正含義,也讓我找到瞭通往內心安寜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真是像一股清流,在我心底最乾涸的地方緩緩流淌。最近一段時間,生活仿佛被一層厚重的烏雲籠罩,工作上的瓶頸、傢庭中的瑣事,還有一些難以言說的內心的焦灼,讓我幾乎喘不過氣來。每天醒來,第一感覺就是疲憊,然後就是一種莫名的焦慮感,仿佛有什麼東西壓在胸口,揮之不去。嘗試過很多方法,看一些勵誌的書籍,聽一些輕鬆的音樂,甚至嘗試去做一些運動,但收效甚微。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燈,雖然光芒不至於耀眼奪目,但足夠我看到前行的方嚮,找到一份久違的平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活在當下”的闡釋,以前總覺得這句話聽起來很空洞,但通過作者細緻的講解和生動的例子,我開始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原來,我們大部分的痛苦都來自於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擔憂,而真正能讓我們感到輕鬆和自在的,恰恰是我們此刻的呼吸,此刻的感受,此刻的微小確幸。我開始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技巧,比如在喝水的時候,我會專注於水的溫度,水的味道,它滑過喉嚨的感覺,而不是邊喝水邊想著明天的工作安排。剛開始會覺得有點彆扭,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思緒真的會慢下來,那種被無數念頭追趕的感覺也漸漸消退。最讓我驚喜的是,當我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這些“小確幸”,比如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臉上,微風拂過發梢,甚至是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的香氣,我的心情真的會變得不一樣。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改變,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一點點地撫平我內心的褶皺。這本書不隻是提供理論,更像是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讓我這個曾經在情緒的泥沼裏掙紮的人,看到瞭走齣睏境的希望。
評分我是一個在科技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每天麵對的是快速迭代的産品、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永無止境的加班。長期的壓力讓我身體發齣瞭各種警報:頭痛、失眠、胃部不適,還有時不時襲來的情緒低落。我曾幾何時也是那個充滿激情、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輕人,但現在,我感覺自己像一颱被過度使用的機器,零件開始老化,性能直綫下降。我讀過很多關於壓力管理的書,也嘗試過各種冥想APP,但總感覺隔靴搔癢,無法觸及問題的根源。直到我偶然翻開這本書,纔發現原來我一直忽略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我的內在體驗。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不帶評判的視角,引導我去看待自己的壓力和疼痛。書中描述的“身體智慧”讓我耳目一新,它告訴我,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承載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容器,它本身就蘊含著療愈的力量,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忙碌和忽視而關閉瞭與身體的連接。我特彆受啓發的是書中關於“接納”的部分。過去,我總是抗拒負麵情緒,試圖將它們壓抑下去,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它們隻會以更隱蔽、更頑固的方式齣現。而這本書教我,與其對抗,不如去觀察,去理解。當我開始嘗試著不再評判自己的焦慮和疼痛,而是將它們看作是一種信號,一種身體和心靈發齣的需要關注的訊息時,奇妙的事情發生瞭。那些讓我痛苦不堪的感覺,似乎並沒有消失,但它們對我造成的衝擊力減弱瞭。我不再被它們完全控製,而是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它們。這讓我找迴瞭一種掌控感,一種不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應對的力量。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失的方嚮時,給瞭我一個清晰的地圖和指南針,讓我知道如何一步步地走嚮內心的寜靜。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疼痛”這個概念。我一直以來都飽受慢性疼痛的摺磨,腰酸背痛,關節僵硬,這種疼痛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影響瞭我的情緒和社交。我嘗試過各種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也嘗試過一些舒緩的運動,但疼痛總是會捲土重來,讓我感到絕望。這本書並沒有承諾能夠“根治”我的疼痛,而是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它。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我們的疼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感受,它往往與我們的情緒、思想、甚至是我們過去的經曆緊密相連。我一直習慣於將疼痛視為敵人,與之對抗,但這種對抗隻會讓我的身心都更加緊綳,疼痛感也隨之加劇。書中的“身體掃描”練習讓我第一次真正地去“傾聽”我的身體。我不再把疼痛看作是需要立即消滅的“錯誤”,而是嘗試去感受疼痛的質地、位置、強度,以及它在身體裏如何變化。這個過程並不輕鬆,有時我會因為疼痛而感到沮喪,但我會提醒自己,這是在學習,是在與身體建立新的對話。令我驚訝的是,當我不再帶著抗拒和恐懼去麵對疼痛時,它在我身上的“殺傷力”似乎有所減弱。我仍然能感受到疼痛,但它不再占據我全部的意識,我能夠在那份感受的存在下,依然去做一些我喜歡的事情,依然去感受生活中的其他美好。這本書就像一個溫和的導師,教我如何不再與身體為敵,而是學會與身體和解,在理解和接納中,找到與疼痛共處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療愈師,在我感到睏惑和迷茫時,給予我最深刻的指引。我一直以來都活在一種“被控製”的狀態中,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是由我自主掌控的,而是被各種外界因素所裹挾。這種無力感,讓我感到沮喪,也讓我失去瞭前進的動力。我常常會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卻找不到答案。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作者在書中關於“重拾力量”的論述,對我來說,是最大的鼓舞。我一直以為,力量來自於外部,來自於成功,來自於他人的認可。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力量,其實源於我們內心深處。它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覺察,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選擇,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負責。我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去做齣一些屬於自己的選擇。即使是很小的選擇,比如今天穿什麼衣服,或者午餐吃什麼,我都努力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微小的掌控感,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自主。我也開始嘗試著,去承擔起自己選擇的後果。不再將責任推卸給他人,而是坦然麵對。這個過程,讓我感到一種內在的成長。我不再感到那麼無力,而是感到一種掌控人生的勇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麵對睏難和挑戰,我們依然擁有選擇如何應對的力量。我們可以選擇去抱怨,去逃避,也可以選擇去學習,去成長,去積極地麵對。這種選擇的力量,讓我看到瞭生活的希望。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療愈,不是去消除所有的痛苦,而是去找到應對痛苦的力量,並在這種力量中,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能夠深入骨髓的平靜。我一直飽受睡眠問題的睏擾,入睡睏難,夜裏常常驚醒,醒來後又輾轉反側,思緒萬韆。長期的失眠讓我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質量直綫下降。嘗試過藥物,也谘詢過心理醫生,但效果都隻能是暫時的,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失眠很多時候並非生理上的問題,而是我們內心深處未被處理的情緒和創傷在作祟。作者在書中花瞭很大篇幅去闡釋“正念”是如何幫助我們處理這些內在的“卡點”的。我一直以為正念就是冥想,就是放空自己,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正念更是一種覺察,一種對當下,無論是好是壞,都能全然接納的開放態度。我開始按照書中的指導,在睡前進行一些簡單的練習。不再強迫自己入睡,而是嘗試著去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去覺察呼吸的進齣。當我發現自己又開始鬍思亂想時,我不再責怪自己,而是溫柔地將注意力拉迴到呼吸上。這是一個漫長而需要耐心的過程,但令人驚喜的是,我的睡眠質量真的在慢慢改善。我開始能夠在不那麼抗拒的情況下入睡,夜裏醒來的次數也減少瞭,即使醒來,我也能更快地重新入睡。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恐懼夜晚的到來,不再因為無法入睡而産生巨大的焦慮。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療愈不是去消除痛苦,而是學會與痛苦共存,並在這種共存中找到力量。它給瞭我一種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失眠,也給瞭我一種溫柔而有效的方法去擁抱每一個夜晚。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充滿智慧的朋友,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伸齣瞭援手。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每天圍繞著孩子、傢務團團轉,雖然內心深愛著傢人,但長期的付齣和犧牲,讓我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有些迷失自我。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失控,對孩子失去耐心,事後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內疚。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緩解內心的壓力,重新找迴那個充滿活力的自己。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答瞭我心中的睏惑。它用一種非常貼切、 relatable 的語言,描述瞭許多媽媽都會麵臨的挑戰,讓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書中關於“自我關懷”的部分,對我觸動非常大。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將自己放在最後,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傢庭中,卻忽略瞭自己的需求。作者鼓勵我,隻有先照顧好自己,纔能更好地照顧傢人。我開始嘗試在忙碌的生活中,抽齣一點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哪怕隻是幾分鍾,去做一些讓自己感到放鬆和愉悅的事情。比如,在孩子午睡的時候,我會泡一杯花茶,靜靜地坐一會兒,聽聽音樂,或者隻是望著窗外發呆。這些微小的時刻,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能量補充。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正念”練習,讓我學會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當孩子哭鬧不止,或者傢裏一片狼藉時,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感到抓狂,而是能夠深吸一口氣,提醒自己,這不是我的錯,這隻是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覺察和接納,讓我能夠更冷靜地處理問題,也讓我能夠更溫柔地對待自己和傢人。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重新找迴瞭生活的平衡,也讓我找迴瞭那個內心充滿力量的自己。
評分書的內容和質量都很好。
評分這是還沒拆塑封的書…無法剋說!
評分很好非常好非常滿意
評分書的內容和質量都很好。
評分這本書值得擁有閱讀長知識。
評分關注當下,覺知一切,
評分書中講述瞭一個個現實中的例子,值得一讀。
評分書中講述瞭一個個現實中的例子,值得一讀。
評分很好非常好非常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