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2017年,中国教育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 本书重点关注了基础教育治理与新高考改革,研究了中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与治理、新高考改革经验与反思等热点议题,盘点上海与山东的区域教育管理改革、两岸教育创新动态等创新实践,讨论了农村教育出路、高校“双一流”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教师眼中的教育、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城乡教育分化下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等报告勾勒出年度教育调查的丰富面貌。
● 本书所涉内容多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资政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内容简介
《教育蓝皮书》是我社重点皮书,所涉内容多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资政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17年是特殊且重要的一年,教育政策密集出台,中国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蓝皮书(2018)》将围绕年度教育重大政策、教育现代化治理、新高考改革和评价、多元教育创新等关键领域展开。选题既涉及中小学减负、浙沪新高考教学招生改革、小微创新学校和在家上学等重要和前瞻性的议题,又有关于教育管办评放管服、教师编制改革和流动、教育经费“国进民退”、“一带一路倡议下留学生教育”的研究。同时,对于引发公众热议的年度热点,诸如“培训机构规范与治理”、“农村教育的‘罗斯高难题”等作出回应。
本书资料翔实,分析有据,既有专题研究,又有实践案例,从多角度对2017年教育改革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简介
杨东平,男,1949年9月生,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教育公共政策等研究,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和改造、教育公平等问题并参与实际行动。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教育改革攻坚和谋篇布局【熊丙奇】/001
Ⅱ 特别关注
·专题一 基础教育治理·
2 从“衡中模式”透视我国的“超级中学”现象【王 帅】/012
3 上海市中小学生“减负”新政:反思和建议【刘 虹 张端鸿】/025
4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失范与治理【王晓鹏】/036
5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柴纯青 唐晓勇】/053
·专题二 新高考改革·
6 沪浙新高考改革:问题与建议【熊丙奇】/067
7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实践与思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079
8 师范类院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浙江省高校为例【翁灵丽】/091
·专题三 农村教育·
9 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出路——一场由罗斯高的发言引起的讨论【杨东平】/108
10 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基于城乡教育分化视角的分析【余秀兰】/122
Ⅲ 教育新观察
11 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浦东探索”【刘文杰】/138
12 山东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破解“超编缺人”难题【龙文进】/149
13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及需要防范的问题【席酉民 张晓军】/162
14 “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教育【文 雯 陈 强 吴圣楠】/171
15 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变动情况述评【胡瑞文 崔海丽】/187
16 省域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陕西为例【胡建波】/203
17 公立教师离职潮透析【施 济】/212
18 实验教育在台湾【任怀鸣】/225
Ⅳ 教育调查
19 “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报告【刘胡权 刘 叶】/240
20 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杨 旻 陈昂昂】/257
21 中国创新小微学校调查报告【杨 晋】/272
22 中国“在家上学”发展的新动向【王佳佳 王 斌 武翠红】/291
Ⅴ 附录
23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06
24 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315
25 2017年十大教育热点/318
26 农村教育如何突围?听听改革践行者的声音【梁瑛鉴】/319
27 大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暑假,八成孩子上“班”,六成家长听“课”!【《中国教育报》】/325
28 中国为什么缺少托儿所【梁建章】/330
29 社会创伤与媒体记忆——近五年来的媒体虐童报道【林子莹】/334
30 回不去的家|流动儿童观察【向 芯 黄妙珊】/339
Abstract/342
Contents/347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 引言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教育领域年度权威性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梳理和分析2018年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挑战与未来趋势。本报告汇集了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以详实的数据、客观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视角,为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8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教育事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告将从多个维度,系统性地呈现这一年的教育图景。 第一章 宏观政策与战略导向 本章聚焦2018年中国教育领域的宏观政策环境与国家战略导向。我们将回顾党和国家在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读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深远影响。重点关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进展,以及2018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关键举措。 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政策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预期目标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报告还将探讨教育政策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联动,例如教育如何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通过梳理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本报告旨在为理解2018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中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章将重点关注农村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实施与进展。 在农村教育方面,报告将分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评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情况。 针对民族地区教育,本章将详细阐述国家在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方面的政策措施。我们将关注双语教育的推进情况,以及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及其效益。 此外,报告还将探讨国家助学体系的完善,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特殊教育方面,我们将关注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康复训练与融合教育的推进情况,以及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努力。 第三章 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 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关系到亿万学子的成长。2018年,义务教育领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本章将聚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的优化,特别是国家课程标准在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等关键科目上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报告将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对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同时,也将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项目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义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章将分析校内减负的各项措施,如优化作业设计、规范考试评价、加强课后服务等,并评估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负担的影响。同时,也将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打击学科类培训乱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其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通道和人才培养方向。2018年,普通高中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持续推进。 本章将详细阐述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进展,包括选修课程的丰富性、走班制教学的推广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同时,也将关注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提升,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章将深入分析2018年各地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考试科目设置、成绩构成、录取方式等方面的调整。我们将探讨高考改革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育公平,以及为高等教育选拔更适合的人才。 此外,报告还将关注普通高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如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课程引进等情况,以及其对提升中国高中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第五章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中国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本章将重点分析《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其在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方面的成效。我们将关注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的推广,以及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在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方面,报告将分析职业教育如何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将关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劳动者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专业特色建设,以及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六章 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章将深入解读“双一流”建设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效。我们将关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情况,以及它们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报告将探讨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将关注通识教育、大类招生、跨学科培养等模式的探索,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本章将分析2018年高等教育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将关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活力。 此外,报告还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等情况,以及如何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七章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信息化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支撑。2018年,中国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幸福感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本章将重点关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完善,包括师范生培养改革、在职教师培训的常态化、专业化发展。我们将分析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以及如何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报告也将关注教师待遇保障和社会地位提升,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也是本章的重点,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本章将分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教学,促进教育公平。 第八章 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终身学习成为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中国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本章将关注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包括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我们将分析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报告还将探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情况,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的发展。如何构建更加开放、灵活、便捷的学习平台,支持个体终身学习,是本章关注的重点。 第九章 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2018年,中国在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章将分析中国教育在吸引留学生、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和师资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我们将关注中国教育机构在国际教育交流中的活跃度,以及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形象。 同时,报告也将探讨中国如何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章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2018年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本章将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例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教育评价体系仍需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加强、教育治理能力需要提升等。 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报告将分析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以及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水平;如何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教育办学活力;如何运用新技术,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作为一份详实的年度教育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中国教育在2018年的发展面貌。本报告的发布,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的窗口,共同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发展新阶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