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葉聖陶夏丏尊談閱讀與寫作係列”收錄瞭《七十二堂寫作課》《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落花水麵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三本書,是一套講解讀書與寫作技巧的係列圖書。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夏丏尊和葉聖陶閤著的一部講述文章作法的書籍,其中的文章均選自二人閤編的《國文百八課》。全書一共七十二講,幾乎涵蓋瞭所有的文章及文學體裁,記敘、說明、議論、應用、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每一類彆都有十分精到又淺顯易懂的見解與指導,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技能不能錯過的好書。
《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部講述如何閱讀的作品,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彆從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難點、讀書的方法以及讀物的選擇幾個方麵,詳細闡述瞭閱讀的重要性及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
《落花水麵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本教人如何寫作的書,分彆從寫作是什麼、怎樣尋找寫作的材料、怎樣寫作、怎樣修改文章、怎樣評判文章的好壞等方麵,詳細論述瞭寫作要法,並仔細解答瞭寫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之處。
作者簡介
夏丏尊,浙江紹興上虞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傢、文學傢、語文學傢、齣版傢和翻譯傢,畢生緻力於我國的教育文化事業。著有《文章作法》《閱讀與寫作》《夏丏尊教育名篇》等,與葉聖陶閤著《七十二堂寫作課》《文心》等。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傢、作傢、文學齣版傢,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傢”之稱,畢生緻力於我國的教育文化事業發展。著有《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落花書麵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給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學課》等,與夏丏尊閤著《七十二堂寫作課》《文心》等。
精彩書評
內容淺顯易懂,又十分得精闢到位。……想要寫作提升的愛好者們,不妨先找來看一看。
——BTV《北京您早》欄目
目錄
《七十二堂寫作課》
第一講 文章麵麵觀 / 001 第二講 文言體和語體(一) / 004
第三講 文言體和語體(二) / 006 第四講 作者意見的有無 / 009
第五講 文章的分類 / 011 第六講 應用文 / 014
第七講 書信的體式 / 016 第八講 書信與禮儀 / 018
第九講 書信和諸文體 / 020 第十講 記述和敘述 / 022
第十一講 記述的順序 / 024 第十二講 敘述的順序 / 026
第十三講 記敘的題材 / 028 第十四講 材料的判彆和取捨 / 030
第十五講 敘述的快慢 / 032 第十六講 敘述的倒錯 / 034
第十七講 過去的現在化 / 036 第十八講 觀點的一緻與移動 / 039
第十九講 日記 / 041 第二十講 遊記 / 043
第二十一講 隨筆 / 046 第二十二講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 048
第二十三講 間接經驗的證明 / 050 第二十四講 第一人稱的立腳點 / 052
第二十五講 第二人稱的立腳點 / 054 第二十六講 第三人稱的立腳點 / 056
第二十七講 敘述的場麵 / 058 第二十八講 事物與心情 / 060
第二十九講 情感的流露 / 063 第三十講 抒情的方式 / 065
第三十一講 情緒與情操 / 068 第三十二講 記敘與描寫 / 071
第三十三講 印象 / 074 第三十四講 景物描寫 / 076
第三十五講 人物描寫 / 079 第三十六講 背景 / 082
第三十七講 記敘文與小說 / 084 第三十八講 小說的真實性 / 086
第三十九講 韻文和散文 / 089 第四十講 詩的本質 / 093
第四十一講 暗示 / 097 第四十二講 報告書 / 101
第四十三講 說明書 / 103 第四十四講 說明和記述 / 105
第四十五講 說明和敘述 / 108 第四十六講 說明和議論 / 110
第四十七講 說明的方法 / 112 第四十八講 類型的事物 / 115
第四十九講 抽象的事理 / 117 第五十講 事物的異同 / 119
第五十一講 事物間的關係 / 121 第五十二講 事物的處理法 / 123
第五十三講 話義的詮釋 / 125 第五十四講 獨語式和問答式 / 127
第五十五講 知的文和情的文 / 129 第五十六講 學術文 / 132
第五十七講 對話 / 135 第五十八講 戲劇 / 138
第五十九講 文章中的會話 / 141 第六十講 抒情詩 / 144
第六十一講 敘事詩 / 147 第六十二講 律詩 / 150
第六十三講 儀式文(一) / 152 第六十四講 儀式文(二) / 154
第六十五講 宣言 / 156 第六十六講 意的文 / 158
第六十七講 議論文的主旨 / 160 第六十八講 立論和駁論 / 162
第六十九講 議論文的變裝 / 164
第七十講 推理方式(一) —— 演繹 / 166
第七十一講 推理方式(二)—— 歸納 / 169
第七十二講 推理方式(三)—— 辯證 / 172
附錄
本書提到的選文選輯
寄小讀者·通訊七 冰心 / 174 三弦 瀋尹默 / 178
一個小農傢的暮 劉半農 / 179 盧參 硃自清 / 180
五四事件 周予同 / 183 梧桐 李漁 / 186
朋友 巴金 / 187 書葉機 龔自珍 / 190
養蠶 豐子愷 / 192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葉聖陶 / 194
先妣事略 歸有光 / 197 閑情記趣 瀋復 / 199
畫傢 周作人 / 206 新教師的第一堂課 [日本]田山花袋
夏丏尊譯 / 208 詞四首 李煜 / 211
叢書集成凡例 / 212 圖畫 蔡元培 / 213
關於《國文百八課》 夏丏尊 葉聖陶 / 215
《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的態度 / 003
書·讀書 / 005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 009
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 / 015
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 / 018
略談學習國文 / 031
《文章例話》序 / 036
略談學生讀書 / 042
讀書不是件容易的小事
要認真閱讀 / 047
驅遣我們的想象 / 054
訓練語感 / 061
不妨聽聽彆人的話 / 067
揣摩 / 074
讀書的方法
精讀的指導/ 083
略讀的指導/ 105
論國文精讀指導不隻是逐句講解 / 131
讀羅陳兩位先生的文章 / 147
中學國文學習法(節選) / 164
《大學國文(現代之部)》序 / 174
《大學國文(文言之部)》序 / 184
讀書二首 / 200
讀物的選擇
關於讀古文 / 205
讀經與讀外國語 / 208
讀《教育雜誌·讀經問題專號》 / 212
給與學生閱讀的自由 / 215
中學生課外讀物的商討 / 218
給少年兒童多介紹課外讀物 / 235
給中學生介紹古書——讀《經典常談》 / 243
《落花水麵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
寫作是怎麼一迴事
習作是怎麼一迴事 / 003
寫作是極平常的事 / 008
寫作漫談 / 025
寫文章跟說話 / 031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 034
動筆之前和完篇之後 / 040
生活是寫作的好材料
寫話 / 047
寫作什麼 / 053
誠實的自己的話 / 063
挑能寫的題目寫 / 069
作自己要作的題目 / 072
想清楚然後寫 / 078
拿起筆來之前 / 082
怎樣寫作
怎樣寫作 / 095
談敘事 / 105
以畫為喻 / 112
木炭習作跟短小文字 / 117
臨摹和寫生 / 123
語體文要寫得純粹 / 128
開頭和結尾 / 132
句子的安排 / 148
好文章是改齣來的
修改是怎麼一迴事 / 171
談文章的修改 / 174
把稿子念幾遍 / 179
平時的積纍 / 182005
文章的“好”與“不好”
要寫得便於聽 / 189
寫東西有所為 / 196
“通”與“不通” / 200
“好”與“不好” / 208
“上口”與“入耳” / 218
準確·鮮明·生動 / 223
前言/序言
序
商金林
1935年至1937年,葉聖陶和夏丏尊本著以“學生”和“學科”為本位的理念,齣自要給語文科以“科學性”定位和改革舊的教育方法的考量,精心編撰瞭一部極具創意的初中語文課本——《國文百八課》。
“這是一部側重文章形式的書”,共六冊,每冊是十八課,閤計共一百零八課,所以叫作《國文百八課》。他們認為文章的知識有一百零八個方麵,就將每個知識精心地設計為一課,“每課為一單元,有一定的目標,內含文話、文選、文法或修辭、習問四項,各項打成一片”。文話是編排的綱領,文選配閤文話,文法修辭又取材於文選,這樣不但讓每一課成為一個單元,並且讓全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六冊供初級中學三年之用,一個學期用一冊;一個星期教一單元,即一篇文話、兩篇文選、一篇文法或修辭。《國文百八課》1936年6月起由開明書店陸續齣版,原定齣六冊,因全麵抗戰爆發,隻齣瞭四冊,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文百八課》隻有一至四冊,共七十二課,第五、六兩冊未能齣版。
《國文百八課》一反常規,自建體係,標新立異,把文選、文法以及作文教學融為一體,改變瞭文選、文法、作文教學各行其是、互不連絡的積弊。當時,有的學校,甲教師教授文選,乙教師講授文法,甲乙兩教師的教材和進程互不通氣。甲教師在講記敘文的性質,而乙教師卻在講議論文的文法;國文教材是小說,作文練習是散文,學生應接不暇,用非所學,結果事倍功半。《國文百八課》每課均以講授文章理法的文話為主體,按文話之題材而配以範文之文選,再就文選中取例,來闡述文法與修辭,各方麵都能夠連絡。每課都有獨自的體係,而全書各課,又按著次序成為一個完整的係統,新穎實用。前有文話,講述文章理法,後有練習,可以將所學復習檢驗,用來自修國文,因而被推崇為“比任何國文教本都好”的一部教材。
第一冊從“文章麵麵觀”開始,這是這部教材的導論,重在闡釋中學國文科的目的最重要的隻有兩個,“就是閱讀的學習和寫作的學習”,“這兩種學習,彼此的關係很密切,都非從形式的探究著手不可”。接著講“文言體和語體”,因為“一到中學校,就要兼讀文言體的文章瞭”。講完文章的分類後,講應用文、書信和記敘文,著重講“記述和敘述”、記述的順序、敘述的順序、記敘的題材、材料的判彆和取捨、敘述的快慢、敘述的倒錯、過去的現在化、觀點的一緻與移動,緊扣的都是應用文和記敘文的“形式”。
第二冊側重講日記、遊記、隨筆、記敘文。講得最深入的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立足點,以及記敘文中的感情抒發、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等。
第三冊側重講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書、說明文,其中對“說明文”的剖析最為周緻。既講單純的說明文以及說明和記述、敘述、議論的異同分閤,又講“說明”的方法、對象及抽象的事理、動物的運動、事物的異同、事物間的關係、事物的處理法、說明文的“體式”等。這一冊十八篇文話中,有十三篇是講說明文的。
第四冊側重講學術文、詩歌、儀式文、宣言、議論文。其中“議論文”分列六課,內容涉及議論文的主旨、立論和駁論、議論文的變裝,以及“議論文”的三種推理方式,即演繹、歸納和辯證。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小學語文教材繁榮的時代,僅開明書店編寫齣版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就多達二十餘種。《國文百八課》堪稱開明係列精品教材中的範本,至今仍為語文教學界所器重。
葉聖陶和夏丏尊學識淵博,誌趣相投,又都以教育為己任,且都在大中小學做過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其教學經驗用於撰寫語文教學論著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得心應手。二人又同在開明書店共事,閤作齣版過多本有關寫作及語文教學的專著和教材,從現代文章讀寫的視角,全方位地探索和總結當時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他們將探索和研究的問題貫通起來,加以甄彆、精選和深化,係列化地呈現在《國文百八課》中,這七十二篇極易感悟和濡化的“文話”(又叫七十二個“文章的知識”),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文章學”和極具規範意義的“寫作指導”。
開明齣版社現將七十二篇“文話”抽齣來,匯編成這本《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聖陶教你寫文章》,生動而形象地告訴我們作文是一門科學,貴在創新,但“作文”又有共性,具有共同的規律可循。讀者朋友一旦分享瞭這七十二篇“文話”,寫作的思路就會豁然開朗,寫作的興趣和悟性也會得到拓展和升華。
2017年5月5日於北京大學暢春園寓所
《七十二堂寫作課》《好讀書而求甚解》《落花水麵皆文章》:葉聖陶、夏丏尊閱讀與寫作的智慧精粹 這套“葉聖陶夏丏尊談閱讀與寫作係列”精選瞭兩位中國現代教育大傢、文學大傢葉聖陶與夏丏尊關於閱讀與寫作的經典論述,共收錄《七十二堂寫作課》《好讀書而求甚解》《落花水麵皆文章》三部著作。它們並非孤立的寫作指南,而是蘊含著兩位先生深厚的教育理念、對語言文字精妙的體悟,以及對青少年成長成纔的殷切期望。通過這兩位先生的引導,讀者將踏上一段由淺入深、由點到麵、由技法到精神的閱讀與寫作探索之旅。 《七十二堂寫作課》:點燃寫作興趣,夯實寫作基礎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兩位先生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睏惑與難點,精心設計的係列指導課程。其核心在於“點燃”和“夯實”。“點燃”是指喚醒學生內在的寫作欲望,讓他們覺得寫作並非枯燥的任務,而是錶達自我、認識世界的一種生動方式。“夯實”則體現在課程內容上,它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課程的設置並非機械的理論灌輸,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情境和生動的案例。兩位先生深知,寫作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因此,他們會引導學生從身邊的點滴事物入手,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例如,一篇關於“寫一件有趣的事”的文章,可能就會從如何捕捉生活中的“趣味點”開始,分析一個有趣的事件如何構成,以及如何用生動的語言將其描繪齣來。又或者,在講解“寫人”時,他們不會僅僅羅列外貌特徵,而是會深入到人物的言談舉止、性格特點、內心世界,強調通過細節來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 《七十二堂寫作課》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科學的循序漸進。它不像某些速成手冊那樣,上來就強調技巧和套路。而是從最基本的“審題”開始,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確寫作方嚮。接著,在“構思”環節,教導學生如何圍繞中心思想,組織材料,安排結構。在“錶達”方麵,則會深入到遣詞造句、段落組織、篇章布局等具體技法,但這一切都以“清晰、準確、生動”為根本要求。 其中,“七十二堂”這個數字本身就寓含著一種嚴謹和周全。它並非指實實在在的七十二課,而是象徵著寫作訓練的細緻與全麵。課程內容涵蓋瞭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基本文體,也涉及到瞭修辭手法、語言的錘煉、情感的錶達等多個方麵。但萬變不離其宗,兩位先生始終強調的是“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 例如,在探討“如何寫景”時,他們不會止步於描繪景物的色彩和形態,而是會引導學生去體會景物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景物如何與人的心境産生共鳴。一篇好的寫景文章,應該是“移情於景,景隨情遷”,讓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在《七十二堂寫作課》中,讀者還會發現大量關於“如何觀察”的指導。葉聖陶先生尤其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而夏丏尊先生則推崇“讀書以明理”,兩者都指嚮瞭深度閱讀和有效觀察的價值。觀察不僅是看,更是用心去體會,去分析,去發現事物之間的聯係。這種深入的觀察能力,是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總而言之,《七十二堂寫作課》是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的優秀讀物。它以其清晰的脈絡、生動的案例、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剋服寫作中的畏難情緒,培養對寫作的興趣,並逐步掌握紮實的寫作基本功。它所傳遞的,不僅僅是寫作技巧,更是一種學習的態度和對語言文字的尊重。 《好讀書而求甚解》:從閱讀中汲取力量,提升思想深度 “好讀書而求甚解”,這句古語道齣瞭閱讀的真諦,也正是葉聖陶先生在《好讀書而求甚解》一書中反復強調的核心思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讀書,更是關於如何通過讀書來涵養性情、提升認知、塑造人格。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絕非消遣,而是人生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修身”工程。 “好讀書”,首先強調的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讀書不應是被動接受,而是要帶著好奇心、求知欲去主動探索。這種“好”包含瞭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閱讀本身帶來的樂趣的體會。葉聖陶先生會引導讀者,在茫茫書海中找到適閤自己的書籍,並享受閱讀的過程。 而“求甚解”則是閱讀的更高境界。它意味著要深入理解書中所寫的內容,不僅僅是識字,更要理解文字背後的含義、作者的意圖、以及書中蘊含的道理。葉聖陶先生反對“泛讀”和“淺嘗”,他主張“精讀”,強調在閱讀中進行思考,進行質疑,進行辨析。 在書中,葉聖陶先生會以其特有的平和而深刻的語言,闡述閱讀的多種維度。他會談到如何選擇書籍,如何把握書籍的類型和內容;他會講解如何讀懂一本書,如何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和情感色彩;他還會引導讀者如何從書中汲取營養,將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轉化為自身的思想和能力。 《好讀書而求甚解》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閱讀是“化他人的經驗為自己的智慧”。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經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學到所有的知識。而書籍,就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的載體。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今中外的智者對話,學習他們的經驗,藉鑒他們的教訓,拓展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 葉聖陶先生還特彆強調瞭“悟”在閱讀中的重要性。讀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思想的啓迪。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觸類旁通”,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曆、社會現實聯係起來,從而産生深刻的感悟。這種感悟,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精神財富。 此外,葉聖陶先生在書中也涉及到瞭如何處理閱讀中的睏難,如何剋服閱讀中的“障礙”。他鼓勵讀者要有耐心,要敢於鑽研,要善於利用工具書和參考資料。他相信,隻要持之以恒,總能撥開迷霧,到達理解的彼岸。 《好讀書而求甚解》所倡導的閱讀理念,對當今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容易陷入碎片化閱讀和淺層信息獲取的泥沼。而葉聖陶先生的這本書,則提醒我們,真正有價值的閱讀,應該是深入的、思考的、有悟性的。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更能塑造我們的品格,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深度、有思想的人。 《落花水麵皆文章》:用文學的眼光觀照世界,用真情實感創作 《落花水麵皆文章》正如其名,傳遞瞭一種“一切皆可入文”的文學觀念,同時也體現瞭葉聖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對文學創作的深刻理解。這本書強調的是,文學的素材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是否擁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靈,以及是否能夠用真摯的情感去錶達。 “落花水麵皆文章”,這句詩意盎然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文學的想象力。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落花,漂浮在水麵上,也能構成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麵,蘊含著某種意境。這意味著,文學的靈感並非隻來自於宏大的事件或深刻的道理,也同樣可以發掘於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葉聖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在這本書中,更多地是從“文學的眼光”和“真情實感”這兩個角度來引導讀者。他們鼓勵讀者要學會用一種審美的、富有洞察力的眼光去觀察世界。這包括對自然景物的細緻描繪,對社會現象的深入剖析,對人物情感的細膩捕捉。他們相信,隻有深入觀察,纔能發現事物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真情實感”是這本書的核心驅動力。兩位先生始終堅持認為,文學創作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其真實的情感。無論是喜悅、悲傷、憤怒還是感動,隻有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纔能觸動讀者的心靈。他們反對空洞的套話、矯揉造作的描寫,而是提倡用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來錶達內心的感受。 書中會涉及許多關於“如何培養文學感覺”的討論。這包括對文字的敏感度,對意境的把握,對情感的體悟。他們會引導讀者去體會語言的韻味,去感受詞語的色彩和溫度。例如,在描寫一個場景時,選擇什麼樣的詞語,如何組織句子,都能極大地影響文章的整體意境和感染力。 此外,《落花水麵皆文章》也常常會涉及到“文學的品格”和“文學的責任”。兩位先生都認為,文學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宣泄,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能夠引導人們思考,能夠傳遞正能量,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因此,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道德價值。 這本書也包含瞭一些關於“修改”的討論。他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反復的修改和打磨。在修改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推敲字句,調整結構,提升錶達效果,力求將自己的想法最清晰、最生動地呈現齣來。 總的來說,《落花水麵皆文章》是一本充滿詩意與哲思的讀物。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寫”,更是關於如何“感受”世界,如何用文字去“塑造”世界。它鼓勵讀者用一顆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充滿真情的心,去發現文學的魅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學作品。它提醒我們,文學的力量,就蘊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升華。 總結 “葉聖陶夏丏尊談閱讀與寫作係列”以其深厚的教育底蘊、精闢的語言、實用的指導,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完整的閱讀與寫作的啓濛。無論是初涉寫作的學生,還是希望提升自身素養的讀者,都能從中受益匪淺。《七十二堂寫作課》點亮瞭寫作的入門之路,《好讀書而求甚解》引領瞭深度閱讀的智慧,《落花水麵皆文章》則開闊瞭文學創作的視野。這套係列圖書,是通往更廣闊的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豐富情感世界、提升人文素養的寶貴財富。它所傳遞的,是曆久彌新的教育智慧,是永恒的文字魅力,是對每一個渴望成長、渴望錶達的靈魂的真誠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