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注重“妙有”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確立,當在禪宗。惠能南宗把天颱宗肇端的“唯心”傾嚮推到極點,作為標誌,則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壇經》的問世。《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壇經》是中國僧人撰寫的著述中被冠以“經”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頓悟成佛”。
尚榮,哲學博士,畢業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係,先後師從吳為山教授、賴永海教授,主要從事佛教藝術研究,齣版專著《中國佛教藝術百講》、參編及譯注多本,為《中國佛教藝術》編輯部主任,中國雕塑院青年創作中心特聘理論傢,獨立主持中國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參與多項國傢項目,現任教於中國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係。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想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直指人性的幽微之處,探討瞭許多關於存在、覺悟和解脫的終極命題。我過去總覺得這些宏大的哲學思辨離我很遙遠,但這本書卻用極其樸素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將這些概念融入日常的感悟之中,讓人在不經意間就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那種“頓悟”的感覺並非是突然降臨的狂喜,而是一種逐步清晰、層層剝繭的理解過程,讓人感到踏實而深刻。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審視自我的全新視角,這種引導式的啓發,遠比生硬的灌輸來得有效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文化氣息。紙張的選擇很考究,摸起來細膩平滑,印刷的字體清晰,排版也十分考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尤其是那些輔助性的注釋和譯文部分,做得非常用心,讓初次接觸這類經典的人也能輕鬆入門。編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梳理和解讀這些復雜的概念,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文字變得平易近人。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對於一些曆史背景的補充說明,恰到好處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每次翻開都仿佛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即便是靜靜地放在書架上,它也散發著一種低調而高雅的氣質。
評分我對這套叢書的整體編輯理念非常欣賞。他們似乎明白,要讓經典“活”起來,光靠原文是遠遠不夠的。這本的配圖和版式設計,雖然沒有采用花哨的插畫,但那種留白的處理和對古樸風格的堅持,恰到好處地烘托瞭主題的莊重感。更難得的是,它對於相關典故的齣處和延伸閱讀的推薦做得非常細緻,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知識麵。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個多層次的探索,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忍不住去查閱那些被提及的其他相關文獻,感覺自己像是在一位博學的導師帶領下,進行著一場係統而深入的學術漫遊。這份對知識完整性的追求,實在值得稱贊。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文學頗有涉獵的讀者,我不得不說,這部作品的翻譯質量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很多涉及到特定曆史時期用語或佛教專有名詞的地方,譯者都處理得非常精妙,既保持瞭原文的韻味和準確性,又確保瞭現代讀者的流暢閱讀體驗。我特地對比瞭幾個不同版本對同一段落的詮釋,發現這個譯本在取捨和側重點上把握得最為中庸得體,既不過於直白地“白話化”,避免瞭原意的失真,也沒有過度地追求文辭的華麗而顯得故作高深。這種平衡感,對於理解這部經典至關重要,它讓我能夠更貼近原作者的初衷,而不被現代的語言習慣所牽引。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算冗長,但其內涵的廣博和復雜性,絕對是需要反復咀嚼的。我發現自己很難一口氣讀完,往往讀上幾頁就得停下來,點上一盞燈,在書桌前踱步思考許久。這並非因為文字艱澀,而是因為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厚的哲理,像是晶體結構一樣,不同角度去觀察,會發現新的切麵。我嘗試著將書中的某些教誨應用到近期的工作壓力中,效果齣奇地好,它提供瞭一種抽離的視角,讓人不再被眼前的瑣事完全睏住。這種實用性,是很多純理論書籍所不具備的,它讓“學問”真正走進瞭“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