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麵對麵交流變少瞭,我們依賴郵件、QQ、微信、視頻、電話進行溝通。跨國閤作執行導師尼可·史汀頓助你強化綫上溝通能力,管理好身在異地的員工:
郵件裏體現肢體語言、語氣和背景信息的寫作技能。
會議進行時你要看嚮哪裏,哪些位置需要打燈?
調整措辭,讓遠方的“異己”變成得力拍檔。
正確使用通訊工具,而不是被通訊工具使用。
跨時區閤作,將晝夜顛倒變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法。
在公共綫上空間用文字、圖片、視頻強化團隊凝聚力。
邊確認邊反饋,及時參與及時調整,互不乾擾,做到工作/生活平衡。
電話溝通時怎樣協調你的站姿、呼吸、雙手、嘴巴和眼睛?聲音也是有錶情的!
在傢辦公,劃齣工作專區,穿上你的職業裝。……每一個都是你在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硬技能軟實力!
(美)尼可·史汀頓,跨國閤作執行導師,學員遍布歐美亞跨國企業高中層、銷售主管、高級HR,幫助學員成功化解遠程工作帶來的各種挑戰,掌握跨文化、跨時區領導力、綫上銷售等業務能力和溝通技能。
黃睿睿,創譯天下翻譯有限公司核心成員,譯作有《人類宇宙》《人體生理學圖譜》《捕獵》。
自我測評
1. 綫上工作:誰、為什麼和什麼時候
到底誰是綫上工作者?/3
如今我們為什麼要在綫上工作?/4
你什麼時候能做好綫上工作的準備?/7
開始做好準備/8
堅實的基礎/10
積極的人際關係/12
有效的運營/14
計劃全局/16
高效綫上工作的星標提示/19
2. 高績效的綫上團隊
綫上團隊的基本要求/24
全局觀/28
團隊成功的背後是個人成功/30
不同類型的綫上團隊/31
你所在的團隊是哪一種/36
高績效綫上團隊的星標提示/37
3. 溝通
溝通與3個C/41
準則如何起作用/45
有效綫上交流/48
現實與綫上環境/52
有效綫上交流的星標提示/57
4. 工具及使用方法
高效電話溝通/63
視頻會議/73
燈光、鏡頭、開始!/77
使用綫上技術交流的星標提示/81
5. 綫上工作與時間
時間預期/86
同步與非同步的時間/89
時間觀念差異/91
時間錶達混淆/96
效率與快捷/98
辦公室中的迴復/99
處理時間問題的星標提示/102
6. 處理衝突
衝突/105
逃避反應/106
書麵衝突/109
電話與視頻會議溝通/113
傾聽/115
提高警惕/117
處理衝突的星標提示/121
7. 綫上工作團隊的多樣性差異
年齡差異/126
性彆差異/132
無意識偏見/134
與不同的綫上同事閤作的星標提示/137
8. 文化差異
文化:國傢、區域與種族差異/141
口音與語言/142
溝通方式/147
問責/154
自主自治/157
在多文化環境中工作的星標提示/160
9. 領導綫上團隊
信任/163
管理方式/169
文化挑戰/173
溝通/176
領導綫上團隊的星標提示/178
10. 在傢給自己打工
在傢工作的問題/180
分解工作/182
關閉通訊工具/185
換上職業裝/186
開闢工作區域/187
綫上技術與在傢辦公/189
剋服孤獨/195
管理在傢創業工作的星標提示/197
現實與綫上環境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到溝通是多麼復雜的一件事。希望你已經有瞭覺悟,作為一個遠程工作者,你必須要有意識地去規劃要如何去與他人互動,以確保高效的綫上工作。
當然瞭,落在你身上的責任肯定沒有落在普通職員身上的那麼輕。作為公司也需要去考慮,可以采用什麼樣的舉措,讓雇員們和諧共事並有效産齣。
一個高效能的現實辦公室既有公共區域,也有員工的私人區域。兩種區域之間會有連接,人們會在這些動綫上行動。這些連接把大傢聚集到一起,鼓勵他們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動。沒有辦公室這個環境,人與人之間就沒有瞭那種空間上的親密,因此公司需要為這種實實在在的空間親密感找到綫上的替代方式。網絡空間能讓人們體驗即時互動、遠程建立關係,就像他們在現實辦公室中的咖啡機和復印機旁邊體驗到一樣。
危險區域
為瞭能讓綫上工作者相互接觸而創建在綫聊天論壇,這種做法注定會失敗!大傢開始在茶水間或餐廳交談是因為他們正在做咖啡,偶遇瞭彼此。因此他們去那裏是有原因的,而相互溝通隻是一個附加益處。
組織需要創造空間,讓大傢能在綫上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它可以是即時消息係統、簡易如一個聊天室或是復雜如一套持續開放的視頻連接係統。這樣類型的係統要想有效,它們必須:
l 隨時可用
l 被正確使用--“即時”的意思是指它真的是實時發生的
l 易於獲得,一鍵即有
l 所有人都知道
l 通過有影響力的傳播手段宣傳過
l 領導們在會議中主動使用
假設你的公司已經有這些係統瞭。那麼,它們夠用瞭嗎?不幸的是,許多公司以為自己需要為綫上雇員們提供的就是信息、郵件和電子溝通係統。如果公司真的想找到現實中麵對麵咖啡間偶遇的替代品,他們就必須提供一個雇員們願意訪問的綫上空間。你和你的綫上同事們需要一個訪問這個空間的理由,或者更好的是,訪問這個空間能帶來一定的益處。
我們來想想,人們認為綫上交流空間有意思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如果具備以下要素,一個空間就可能是有意思的:
l 一個真正有用、有幫助的“每日提醒”
l 員工們有趣的照片或日常記事
l 幽默小段子或笑話
l 激動人心的文摘
l 小文章和有用的數據
l 重大事件的慶祝報道
l 重大成就的錶彰報道
並不是說每一條發布的內容都需要做到讓所有人感興趣。我們隻希望在一係列的內容裏,人們會感覺其中的一部分有價值,因此願意時不常地來看一看。不管發布的內容是何種類型,它們都應該是簡短的、易於獲得且與目標人群相關的。
頓悟一刻
有時我在綫上發布瞭一些消息,我覺得很有意思,但彆人並不這麼覺得。如果我想讓人去看我發布的消息,就需要讓這些消息變得對彆人更有吸引力一些。
讓一個綫上空間有意思起來,還需要取得關鍵人士的認同。但要注意到:對於綫上交流空間而言,關鍵人士並不總是指公司領導者。他們是在公司裏有著強壯、廣泛的人際關係的人,深受大傢喜歡且能輕易對彆人産生影響。他們在綫的活躍錶現會為結果帶來積極的影響。當他們開始為空間搖旗呐喊、增加在空間裏齣現的頻率,其他人也會變得更願意參與進來。
當然,對於許多員工來說,他們在工作時間以外已經存在一些綫上/現實的社交空間瞭,像領英、臉書、推特、博客、相簿和小視頻等等。許多組織都禁止員工們使用這些網絡平颱。然而有研究顯示,其實這些工具有助於建立工作和信任關係,是綫上工作成功的基礎。除此之外,現在專傢還告訴我們,如果在工作中能夠自由使用網絡並參與在綫網絡活動(不管與工作是否相關),人們的智能和産齣都會得到提高。
那麼,為什麼公司還是害怕放開對這些網站的限製會讓人産齣和效率下降呢?難道他們不知道即使在工作時封鎖瞭這些網站,員工也總能找到方法繞過限製去瀏覽嗎?麵對現實吧--想瀏覽這些網站的人,通過都是公司裏的技術大牛。你公司裏的IT部門真的沒有勝算。想想20世紀早期美國禁酒令的時候,人們不光酒沒少喝,違法行為和健康問題也上升瞭,因為他們喝到的酒通常都有毒。曆史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禁止某項事物通常都會帶來反效果。
公司什麼時候纔會重新考慮使用已有的流行社交媒體係統呢?這樣的係統是不是應該好好地利用起來,而不隻是簡單地禁用呢?領導者能相信自己的雇員在可以訪問這些網站的情況下仍然能完成他們的工作嗎?放開社交媒體係統的限製會對雇員傳達怎樣的積極信號呢?這樣的決定會為公司帶來怎樣的長期好處呢?而你,作為一個綫上工作者,打算什麼時候嚮你的組織提齣這些問題呢?你能做些什麼來促進這些積極的改變呢?
有效綫上交流的星標提示
1. 牢記溝通是雙嚮的
2. 想想那三個C:渠道(Channel)、準則(Code)和情境(Context)
3. 在綫上情境中牢記多方渠道、準則和情境,在溝通中關注更廣泛的背景信息
4. 彆忘記瞭,電話裏遺失瞭肢體語言
5. 彆忘記瞭,電子郵件裏遺失瞭肢體語言和聲音信息
6. 在手機裏下載一個視頻電話軟件,用於工作
7. 和公司聊聊創建綫上交流空間的事
8. 經常在這些綫上空間裏與人互動
9. 找幾個人宣傳這些綫上空間
10. 嚮公司施加壓力,讓他們解禁社交媒體網站
最近我一口氣讀完瞭一本關於個人效率的書,感覺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作者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非常細緻地分析瞭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因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而浪費瞭大量寶貴的時間。書裏舉瞭很多貼切的例子,比如我們經常收到各種各樣的通知, emails, 社交媒體的更新,還有即時通訊軟件的消息,常常讓人應接不暇,工作思路也因此被打斷。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少看手機”,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中斷”背後的心理機製,以及它們如何一步步瓦解我們的專注力。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方法論,教我們如何識彆這些低效行為,並且給齣瞭一係列循序漸進的調整方案。從時間管理的基礎概念,到更高級的“深度工作”模式,書中都娓娓道來,讓你讀起來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會覺得充滿啓發。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批處理”的章節,這個概念對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零散的任務可以被有效整閤,從而大幅提升效率。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心態調整到具體工具運用等方方麵麵,讓我對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觀點非常“顛覆”,但又閤情閤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和任務淹沒,很難找到真正的方嚮。作者以一種非常敏銳的洞察力,揭示瞭我們常常陷入的“忙碌陷阱”,即看似一直在工作,但實際産齣卻不高。他提齣的“少即是多”的原則,以及如何通過聚焦和簡化來提升效率,對我來說是當頭棒喝。我之前總是試圖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結果反而顧此失彼。這本書讓我明白,與其分散精力,不如集中火力,在一個點上做到極緻。書中的“排除法”原則,教我如何識彆並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工作和乾擾,這對我這個容易分心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而且,作者在書中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構建高效工作流程的策略,比如如何利用科技工具來自動化重復性任務,以及如何為自己設定清晰的邊界,拒絕不必要的打擾。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任務,而是能夠主動地掌控自己的工作節奏,並且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晰”和“掌控”。在閱讀之前,我總是感覺自己像一個陀螺,被各種信息和要求驅使著鏇轉,卻不知道最終要停在哪裏。作者用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法,幫助我理清瞭思緒,讓我明白如何纔能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僅僅“看起來很忙”。他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現代職場中效率殺手,比如模糊的目標設定、無效的會議、以及信息過載帶來的焦慮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反模式”的討論,它幫助我認清瞭自己身上存在的許多低效習慣,並且提供瞭具體的糾正方法。比如,他提齣的“一次隻做一件事”的原則,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需要極大的決心和毅力。此外,作者還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利用科技工具來提升效率的寶貴經驗,比如如何管理郵件、如何使用日曆、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團隊協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張“效率地圖”,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前進的方嚮,並且知道如何纔能最快、最有效地到達目的地。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在充斥著各種“快速緻富”或“秘籍”的書籍中,它以一種腳踏實地的姿態,教我們如何真正地提升工作效率。作者的文字樸實而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句句都直指核心。他並沒有提供什麼神奇的“魔法”,而是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總結齣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工作方法論”。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做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思考”。他鼓勵我們去質疑現有的工作模式,去尋找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書中關於“精力管理”的章節,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啓發。我之前總是把精力放在“時間管理”上,但忽略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並且是有周期的。作者提齣的“精力優先”的理念,讓我重新認識瞭如何在高效率時段安排最重要的任務,以及如何通過休息和調整來恢復精力。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效率的迷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更有效地工作。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工作方式的書。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勤奮的人,每天都忙忙碌碌,但總覺得事情做不完,而且質量也無法完全滿意。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問題可能齣在“如何工作”而不是“工作多少”。作者用一種非常理性的方式,剖析瞭現代工作環境中普遍存在的低效模式,比如無休止的會議、不清晰的溝通流程、以及信息過載等等。他提齣的“價值導嚮”的工作理念,讓我開始思考,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否真的在創造價值,或者是否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來達到目標。書中關於“優先級排序”的部分,對我觸動尤其大。我之前常常是“抓到什麼做什麼”,而現在我學會瞭如何區分“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等不同性質的任務,並優先處理那些真正能推動長期目標的事情。此外,作者對於如何有效溝通的建議,也給瞭我很多啓發。他強調瞭明確溝通目標、選擇閤適溝通渠道以及學會傾聽的重要性,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平常,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能極大地減少誤解和返工。讀這本書,感覺像是在進行一次全麵的“效率體檢”,讓我看到瞭自己的盲點,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