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

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玆凡,李萌 著
图书标签:
  • 药物基因组学
  • 基因组学
  • 药物代谢
  • 个体化用药
  • 精准医学
  • 遗传学
  • 药物研发
  • 临床药理学
  • 生物标志物
  • 基因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2684
版次:31
商品编码:123629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生物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256
字数:3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年,随着“精准医学”的提出,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加速,相关知识内容需求旺盛。《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的篇章安排和编写内容广泛性、难易程度,主要以药学、生物学和医学本科生的接受程度作为依据。整体篇章安排中,《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分为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论和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应用两篇共12章。第一篇,在讲解基因组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理论;第二篇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主要疾病的应用,主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中枢系统疾病,每章内容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在疾病病因和疾病治疗两个方面的应用;文末附录有 PDA批准的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目录和我国试用指南。《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总论——药物基因组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3
第二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 4
第三节 药物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新时代 6
第四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未来趋势 7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基因组多态性遗传学基础及多态性标记 9
第一节 基因组多态性遗传学基础 10
第二节 基因组多态性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 24
参考文献 35
第三章 药物基因组学基本研究方法 36
第一节 基因研究技术 36
第二节 基于SNP 的药物基因组学基本研究方法 58
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药物代谢酶及其遗传变异 77
第一节 药物体内代谢 77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 78
第三节 遗传多态性对代谢酶及个体药物应答的影响 81
参考文献 86
第五章 药物转运体及其遗传变异 88
第一节 药物转运与药物转运体 88
第二节 药物转运体的遗传多态性对个体药物应答的影响 92
参考文献 94
第六章 药物作用靶点及其遗传变异 96
第一节 药物作用靶点及受体概述 96
第二节 受体的遗传多态性对药物效应及个体药物应答的影响 99
参考文献 106
第二篇 各论——疾病药物基因组学及应用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11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 11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变异与药物基因组学 121
第三节 其他几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34
参考文献 138
第八章 肿瘤的药物基因组学 140
第一节 肿瘤的特点与致病机制 140
第二节 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 151
参考文献 162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器官移植的药物基因组学 164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基因组学 165
第二节 器官移植的药物基因组学 175
参考文献 180
第十章 2型糖尿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81
第一节 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因 181
第二节 糖尿病的治疗及药物反应标记 187
参考文献 193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95
第一节 精神障碍性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95
第二节 神经性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207
第三节 血脑屏障的药物基因组学 218
参考文献 221
第十二章 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研发 223
参考文献 232
附录 233
药物基因组学:解读生命密码,实现精准用药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正逐步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准医疗时代。而驱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便是日新月异的药物基因组学。它如同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引领我们深入理解个体遗传差异如何影响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顾名思义,是将药理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个体基因组变异(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药物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依赖于“一刀切”的治疗模式,但这种模式往往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固有的遗传差异。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甚至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基因组学正是要打破这种局限,通过揭示个体基因层面的信息,预测药物在特定患者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靶点结合以及清除等过程,从而实现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精准医疗的基石:基因检测与个体化风险评估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首先离不开基因检测。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基因检测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实验室技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其他体液样本,我们可以解读其DNA信息,识别出与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药物靶点以及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CYP450酶系是人体内代谢许多常见药物的关键酶。其中,CYP2D6、CYP2C9、CYP2C19等基因的多态性,会显著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有些患者携带“快速代谢”基因型,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分解,疗效可能不佳;而另一些患者则携带“慢代谢”基因型,药物在体内蓄积,容易导致毒副作用。了解这些基因型信息,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甚至选择替代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代谢酶,与药物转运蛋白相关的基因变异也至关重要。例如,P-糖蛋白(P-gp)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外排泵,它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影响药物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与P-gp相关的基因(如ABCB1)的变异,可能导致药物吸收不足或过度蓄积,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破译疗效密码:靶向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在肿瘤治疗领域,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许多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特定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许多靶向药物正是针对这些特定的基因突变设计的。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我们可以识别出驱动肿瘤生长的“驱动基因”,并选择能够精准抑制这些驱动基因活性的靶向药物。 例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通常对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反应良好。而ALK基因融合阳性的肺癌患者,则对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治疗效果显著。药物基因组学使得我们能够告别“经验性”的治疗,进入“分子靶向”的精准时代,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疗效,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降低风险,保障安全:药物不良反应的预测与规避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导致医疗成本增加、治疗中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药物基因组学为预测和规避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许多药物不良反应与特定的基因型密切相关。 以抗凝药物华法林为例,其剂量调整一直是一个难题,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的风险。研究发现,VKORC1和CYP2C9基因的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检测患者的VKORC1和CYP2C9基因型,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从而在起始治疗时就制定出个体化的剂量方案,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又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QTc间期延长,增加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某些基因(如KCNQ1、KCNH2、SCN5A)的变异会增加这种风险。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识别出高风险人群,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给予特别的警惕,或者选择其他安全性更高的药物。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领域拓展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 心血管疾病: 预测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感染性疾病: 预测抗病毒药物(如HIV药物)和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精神疾病: 预测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如激越、镇静等。 免疫系统疾病: 指导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减少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相关副作用。 疼痛管理: 预测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和成瘾风险。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药物基因组学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因检测的普及性和可及性有待提高。虽然成本在下降,但仍需进一步普及,让更多医生和患者了解其价值。 其次,检测结果的解读和整合需要专业知识。基因检测结果并非孤立的,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数据库支持。 再者,药物基因组学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将基因检测结果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决策,需要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原则。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未来,药物基因组学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临床实践,成为实现“因人施治”精准医疗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解读生命密码,药物基因组学将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对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开启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药物基因组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全新的医疗理念。它强调个体化的重要性,将患者置于治疗的核心位置,通过科学的方法,为每一个人找到最适合的药物,最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医学进步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盲盒”式的好奇心,并没有对它寄予太高的期望。我通常阅读的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小说或者历史读物,对于这种听起来就非常“硬核”的专业书籍,我一直有些望而却步。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内容所震撼了。虽然我对书中的许多专业术语感到陌生,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将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看到一个又一个病人,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药物而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也看到了一些因为误用药物而遭受不幸的悲剧。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基因不仅仅是决定我们外貌和性格的蓝图,它更是影响我们健康和生命的关键因素。药物基因组学,这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领域,原来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疗效,规避潜在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对医学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医疗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刚步入医药行业的初级从业者,对药物基因组学这个新兴领域既充满憧憬又感到一丝迷茫。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物,也时常会遇到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一的情况,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它能够系统地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解读基因检测报告,如何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及如何规避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这本书的知识,我相信不仅能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更能让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它就像一本宝贵的工具书,将伴随我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研前沿充满好奇的研究生,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当我在网上看到《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这本书时,立刻被它的标题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理论知识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指南。我猜想,书中一定详细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并且会深入探讨如何将基因组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实现个体化用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的药物基因组学应用案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新的知识和启发,帮助我在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淡蓝色的背景搭配深邃的文字,给人一种严谨治学的印象。我是一名对生物医学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在浏览书店时,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我并非专业的医药人士,但“药物基因组学”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未来感,让我不禁联想到基因与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我设想这本书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基因组成如何影响着我们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铺平道路。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原理,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同样的药物对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预示着医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革命,从“一刀切”的治疗模式向“量体裁衣”的精准医疗迈进,而药物基因组学无疑是这场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我的视野,让我对未来医疗的可能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使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但能够触摸到药物基因组学所描绘的那个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图景,就已经是一种宝贵的体验了。

评分

最近读了许多关于健康和医学的书籍,大部分都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而《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这本则让我眼前一亮。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我猜测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科普,而是会深入探讨基因信息如何直接影响我们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机制。我想象中,书中会详细阐述不同的基因变异如何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作用靶点或者毒副作用发生改变,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万能药”的反思,以及如何避免“无效治疗”和“过度治疗”等话题特别感兴趣。虽然我对其中的某些生物化学细节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光是理解“我的基因决定了哪种药物对我最有效”这个概念,就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了。这本书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我们正从一个相对粗放的医疗时代,迈向一个更加精细化、个体化的医疗未来,而药物基因组学正是开启这个未来的关键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