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探讨了能源金融的理论体系构建,分析了2020年前中国能源金融有利的发展背景,系统总结了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政策,从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两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尝试探寻中国能源金融实践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最后,对“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文献综述、能源金融理论体系1
第一节文献综述1
一、 国外能源金融研究现状1
二、 中国能源金融研究现状8
三、 当前能源金融研究存在问题及本报告
探讨重点9
第二节能源金融的含义、特征及分类10
一、 能源金融的含义10
二、 能源金融的特征11
三、 能源金融的分类11
第三节能源金融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15
一、 能源金融学科归属15
二、 能源金融理论框架16
三、 能源金融研究内容17
第二章中国能源金融发展背景19
第一节中国能源产业投融资需求巨大19
一、 煤炭22
二、 石油24
三、 天然气24
四、 水电25
五、 太阳能26
六、 风电27
七、 核电28
八、 生物质能29
九、 地热能30
十、 海洋能31
十一、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31
第二节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战略需要
更多金融资本参与33
一、 加强非常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3
二、 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35
三、 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37
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18)目录
第三章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战略及政策40
第一节整体能源发展及能源金融政策40
一、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加大社会
资本对能源基础设施等的投资42
二、 通过多样化金融手段,尤其绿色金融手段推
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45
第二节分类能源发展及能源金融政策53
一、 煤炭金融政策53
二、 石油金融政策55
三、 天然气金融政策56
四、 核能金融政策57
五、 太阳能金融政策59
六、 风能金融政策62
七、 水能金融政策65
八、 生物质能金融政策67
九、 地热能金融政策68
十、 海洋能金融政策69
十一、 新能源汽车金融政策70
十二、 能效和节能减排金融政策72
十三、 智能电网和电力金融政策75
第四章中国能源金融发展实践79
第一节金融机构需要优质能源项目进行资产优化
配置、实现资产保值升值79
一、 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80
二、 证券公司89
三、 期货公司95
四、 基金公司97
五、 融资租赁公司100
六、 保险公司102
第二节能源企业通过金融资本支持和金融产品
及服务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107
一、 油气企业107
二、 煤炭企业109
三、 光伏企业110
四、 风能企业112
五、 水能企业114
六、 核能企业115
七、 电动车企业116
第五章中国能源金融案例分析118
第一节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119
一、 中油财务122
二、 昆仑银行124
三、 昆仑金融租赁127
四、 昆仑信托129
五、 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昆仑保险经纪、
中意人寿保险、中意财产保险132
第二节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136
一、 能源信贷、能源债券137
二、 能源融资租赁140
三、 绿色债券144
第三节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7
一、 能源信贷是主要融资来源150
二、 中国首单绿色永续债券151
第四节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55
一、 电力供应行业能源债券158
二、 电力生产行业能源债券160
三、 石油天然气开发能源债券165
四、 煤炭开发能源债券167
第五节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8
一、 能源信贷、能源债券169
二、 能源融资租赁172
三、 能源信托174
第六章中国能源金融未来展望及政策建议177
第一节能源金融发展展望177
一、 能源金融总量,尤其清洁能源金融总量有望
爆发增长178
二、 能源投融资供需对接需求强烈179
三、 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私营
企业发展迅速186
四、 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创新驱动特征明显,技术进步
带来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参与190
第二节能源金融发展政策建议194
一、 对能源金融,尤其绿色能源金融给予具体细化、
可持续可落地的政策扶持,以支持清洁能源发
展和能效提高,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194
二、 在加快中央政府针对能源金融“自上而下”顶
层规划设计和鼓励措施细化实施的同时,充分
发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能源企业、科研机
构、行业协会等在促进能源金融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逐步培育“自下而上”的能源金融发展
动力196
三、 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能源金融工具、丰富能源
金融服务种类,为能源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
的能源金融服务198
四、 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加
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法规与政
策出台的同时,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退出机制的顶层制度化设计,落实细化
财政贴息、贷款利率优惠、PPP项目绿色审批
通道、政府增信等配套政策支持201
五、 继续加大对能源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除政府
投入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和能源企
业积极参与能源创新技术研发202
六、 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能源金融发展204
参考文献211
附录231
附录一中国能源金融大事记231
附录二政策文件262
第一章文献综述、能源金融
理论体系
第一节文献综述〖*3/4〗一、 国外能源金融研究现状国外有关能源金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能源金融理论研究。早在1974年,Jerome E�� Hass等人即撰写了著作Financing the energy industry,提出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问题。Jerome E�� Hass, et al�盕inancing the energy industry[M]. Cambridge, Mass��: Ballinger Pub�� Co��, 1974.此后关于能源金融理论研究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Betty J�� Simkins和Russell E�� Simkins 2013年合著的Energy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riskmanagement, and the future of energy,该书主要从风险管理以及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角度重点探讨了能源金融与经济学的关系。Betty J�� Simkins, Russell E�� Simkins, eds�� Energy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future of energy[M]. Hoboken, N�盝��: Wiley, 2013.此外,学者Stefano Fiorenzani 和Fred Espen Benth分别在2006年和2013年撰写了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electricity trading and risk management: advanced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energy finance、Quantitative energy finance: modeling, pricing, and hedging in energy and commodity markets,这两部著作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与能源金融有关的量化分析方法,前者主要用量化方法分析了电力贸易及其风险管理Stefano Fiorenzani�盦uantitative methods for electricity trading and risk management: Advanced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energy finance[M].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18)第一章文献综述、能源金融理论体系后者则侧重用计量方法分析能源商品市场的建模、定价和对冲问题。Fred Espen Benth�盦uantitative energy finance: modeling, pricing, and hedging in energy and commodity markets[M].New York: Springer, 2013. André Dorsman等人的专著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markets则侧重分析了能源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的关系。André Dorsman, John L�� Simpson, Wim Westerman, eds��,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markets[M].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2013.另外,Gene Beck 2014年的著作Dictionary of 21st century energy technologies, financing & sustainability较为全面地提出了能源技术、能源金融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Gene Beck�盌ictionary of 21st century energy technologies, financing & sustainability[M]. Lilburn, GA: Fairmont Press, Inc��, 2014.René A�哾等学者的著作Commoditie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finance分析了能源发展与环境金融之间的关系。René A�哾, Michael Ludkovski, Ronnie Sircar, eds�� Commoditie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finance[M]. New York: Springer, 2015.Andre Dorsman的专著Energy and finance: sustainability in the energy industry则侧重探讨了能源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通过金融手段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Andre Dorsman. Energy and finance: sustainability in the energy industry[M]. New York: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6.
二是国别、区域和地方能源金融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金融研究,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是学者John Foster的著作Energy supply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odern sector in Africa,该书部分探讨了非洲能源金融的相关问题。John Foster. Energy supply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odern sector in Africa[R].Washington, D�盋��: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World Bank, 1988.此外,Anthony A�� Churchill和Robert J�� Saunders的Financing of the energy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thony A�� Churchill, Robert J�� Saunders. Financing the energy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 Washington, D�盋��: World Bank, 1989.和Hossein Razavi的Investment and finance in the energy secto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Hossein Razavi�� Investment and finance in the energy secto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Z]. Abu Dhabi: Emirates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and Research, 1998.则研究了如何用金融手段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部门发展。Doris K�塰n的著作Green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how to mainstream environmental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与能源金融相关的环境金融问题。Doris K�塰n��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how to mainstream environmental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2012.②欧盟、英国、美国等国别和区域能源金融研究。英国国家审计署2006年的报告The restructuring of British Energy: report by 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部分涉及了通过金融手段调整英国能源结构问题。Great Britains National Audit Office�盩he restructuring of British Energy: report by 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R]. London: Stationery Office, 2006.Julia Lieb等专家撰写的The European Union in international fora: lessons for the Union�餾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after Lisbon则部分探讨了欧盟的能源金融发展问题。Julia Lieb, et al�� The European Union in international fora: lessons for the Union�餾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after Lisbon[M].Baden�睟aden: Nomos, 2011.此外,美国会计总署2002年的报告Export�睮mport Bank: energy financing trend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盓xport�睮mport Bank: energy financing trend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R].Washington, D�盋��: U�盨��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2002.,以及学者Gene Beck的著作Grid parity: the art of financing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in the U�盨�保�2014)Gene Beck�盙rid parity: the art of financing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in the U�盨[M].Lilburn, GA: Fairmont Press, Inc., 2014.阐述了有关美国能源金融的发展。③地方能源金融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科罗拉多州地方政府机构撰写的报告Energy Rated Homes of Colorado final report: final report to the Colorado Governor�餾 Office of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Energy Rated Homes of Colorado�� Energy Rated Homes of Colorado final report: final report to the Colorado Governor�餾 Office of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R]. Energy Rated Homes of Colorado, 2000.、美国马里兰州地方政府报告Financing environmental programs in Maryland: many shades of green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 Department of Legislative Services, Office of Policy Analysis�盕inancing environmental programs in Maryland: many shades of green[R]. Annapolis, MD: Dept�� of Legislative Services, Office of Policy Analysis, 2009.,以及美国加州地方政府撰写的报告Revisiting California�餾 energy futureCommission on California Stat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and Economy�盧evisiting California�餾 energy future[R]. Sacramento, California: Little Hoover Commission, 2014.,这些地方政府机构的报告分别探讨了本地区能源金融发展项目、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对于中国而言,实现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以及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均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有效支持,本报告对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的研究可以为世界能源金融发展,尤其世界绿色能源金融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模式。
本报告首先总结了能源金融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外能源金融研究有几个主要方向: 一是能源金融理论研究。二是国别、区域和地方能源金融研究,分为三个方面: 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金融研究; ②欧盟、英国、美国等国别和区域能源金融研究; ③地方能源金融研究。三是类别能源金融研究。四是能效金融研究。五是能源项目金融研究,细分为四个方面: ①能源项目金融概念、指引和手册; ②地区和地方能源项目金融; ③类别能源项目金融; ④能源项目金融战略和管理。
从能源金融研究现状看,目前能源金融研究存在几方面问题。
一是能源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尚未成熟与完善;二是与国外数量相对较多的能源金融研究相比,中国的能源金融研究较为欠缺;
三是缺乏针对中国具体能源和金融发展现状、结合中国本国能源发展政策和金融发展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能源金融研究;
四是缺乏对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相关的微观能源企业研究和金融机构研究;
五是缺乏相关典型案例研究。
针对以上中国能源金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报告重点探讨几方面内容: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能源金融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
——深入阐述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背景;
——梳理和总结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的相关战略与政策;
——分别从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两个角度,选取行业内有突出代表性、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探讨分析中国的能源金融发展实践,总结其中共性的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
——选取若干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案例研究;
——对中国能源金融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展望;
——针对中国能源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吕品一、田园亦对本报告有所贡献,特此致谢。
这本书的另一个令人期待的维度,必然是其对“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性的探讨。2018年,金融科技(FinTech)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传统金融业的每一个角落,能源领域的资产数字化、风险的量化定价,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化,都是当时热议的话题。我推测,报告中一定有相当篇幅论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来解决传统能源项目“看得清、管得住、有回报”的融资难题。例如,如何建立针对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场的实时发电数据与贷款偿还能力的挂钩模型?如何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波动数据,来设计结构化的、与环境效益挂钩的衍生品?这种对金融技术与能源资产的深度结合,体现了该学术文库紧跟时代脉搏的能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已有的金融产品,而是尝试构建一套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支持体系,这要求作者对金融工程和能源工程都有相当的跨界理解。期望看到的是,报告能用详实的数据支撑,来论证这些创新工具的有效性和可复制性,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倡导。
评分再者,聚焦到能源产业的内部结构,报告必然会涉及到不同能源类型的金融支持差异。2018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政策仍在持续深化,而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重要性则在上升,可再生能源则面临并网消纳和补贴退坡的双重挑战。我期待看到报告对这三种不同能源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精细化刻画。例如,对于煤电资产的“搁浅风险”评估,金融机构是如何将其量化并体现在贷款定价和拨备计提上的?对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重资产项目,如何设计出兼顾长期稳定性和前期高投入的融资结构?而对于分布式光伏这种分散化的项目,如何构建有效的供应链金融或资产证券化方案来解决小微融资难题?这种对细分行业的深入挖掘,远比笼统地谈“绿色金融”来得更有价值,它展现了学术研究在服务产业微观结构调整方面的实战能力和颗粒度。
评分最后,从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来看,中央财经大学的学术文库,理应体现出严谨的实证研究精神。我预估这份2018年的报告不会止步于政策解读和定性分析,而会包含大量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或许报告会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测度特定金融政策(如环境税或碳市场启动)对企业投资行为和污染排放水平的因果效应。或者,它可能通过对上市能源公司年报的文本分析,量化其“漂绿”风险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这种以数据为基石的量化分析,是学术报告区别于一般智库报告的关键所在。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被重复验证的逻辑链条,而非基于直觉的判断。对于追求科学性的读者而言,这份报告中哪怕是脚注里的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都可能成为自己后续研究的起点,彰显了其作为一套学术文库的深厚底蕴和方法论贡献。
评分这本厚重的文集,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学术分量。虽然我手边没有具体的《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内页,但我仅凭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术文库”这一身份,便能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学术图景。首先,它必然是对2018年中国能源金融领域发展脉络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在那个时间节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正加速,国内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政策引导日益增强,金融如何有效地介入并服务于这一宏大叙事,是亟待解答的核心命题。我猜想,报告中对于政策解读的深度,绝非一般行业新闻所能比拟,它会深入剖析彼时中国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的各项激励或约束性金融工具,例如绿色信贷的投放规模、绿色债券市场的初期运作机制,以及如何将传统化石能源项目的融资风险纳入新的评估框架。这种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对于理解国家战略层面的金融布局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官方认可且经过权威机构深度研究的基准线,让读者能清晰地定位能源金融在整个国家经济棋盘中的战略地位。这种体系化的论述,无疑是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坚实的参考蓝本,其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历史定位的准确性。
评分从国际视角来看,作为“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出品,这份报告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可以预见,2018年的国际能源金融环境,尤其是《巴黎协定》的后续影响,以及欧美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标准上的日趋成熟,必然是报告需要对比和借鉴的关键内容。我会非常关注它如何将国内实践与国际最佳实践进行对话。例如,面对国际上日益严格的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当时的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在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绿色能源市场时,我们在金融产品的设计、法律框架的完善上,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还存在哪些主要的“沟通障碍”或“标准不一致”?这种跨国界的比较分析,不仅能帮助国内机构“知己知彼”,更能为未来接轨国际市场提供路线图。它关乎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话语权中的地位,所以这部分的论述,其站位必须是高屋建瓴且具备批判性思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