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是现代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现在,更决定企业的未来。
 本书作者耿小武老师拥有丰富的股权知识,对股权设计及相关内容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除此之外,作者的一线实践经验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股权设计的内容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和帮助。
股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创立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是企业的股权设计师,企业家应当有惠而不费的思想,用股权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用未来利益激发员工的潜能,一起去抢占市场,这就是股权设计的精髓。
 本书作者小武老师根据自己多年一线实践经验,对股权设计中经历的诸多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各位创业者及企业经营者可以在股权设计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耿小武  
 股权律师、合伙股权设计专家、“小武合伙股权团队”联合发起人、知名语音栏目《小武聊股权》总策划。
 国家律师学院律师学专家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股权研究中心主任、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兼职教授。现担任多家企业股权顾问。
从“合伙”二字说起,看合伙股权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上一章的结尾,我初步提了一下合伙制对于企业进行股权设计的重要性,在这一章,我将进一步探讨合伙制,并结合一些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伙制。
 
 简析“合伙”二字
 其实,“合伙”这两个简单的字中就隐藏着合伙关系的秘密,下面是我对“合伙”二字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可以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我看来,古人造字时多讲究的是字本身的象形和寓意,首先看“合”字,从象形这个角度看:下半部分的“口”为下嘴唇,上半部分为“亼”,即上嘴唇。只有把上下两部分拼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合”字,就像我们在吃饭或说话的时候,其实不会刻意让上嘴唇来贴合下嘴唇,只是因为默契就能“合”。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合伙人之间需要高度的默契,才可以完成类似维持机体基本运作的吃饭或说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字上面为器皿盖,下面为器皿,盖子与器皿相合才好,如果盖子大器皿小,或盖子小器皿大,均不可行。故合伙除了要有默契之外,还应该门当户对,这样合伙人之间才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就像林黛玉不会喜欢焦大,老虎和兔子恐怕也很难成为合伙人一样,只有找对了人才能真正做到“合”。
 对于企业来说,“合”可以看作是上面一人下面一口,意味着在企业中不仅是让老板有饭吃,而且每个人都要有一口饭吃,才算“合”。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就是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老板的梦想,还能够实现每个员工的梦想。
 除了上面这些含义外,“合”还有协调、和谐之义,如太极拳讲究的周身相合就是这个意思。周身相合并不神秘,比如让你提一个重物,刚开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随意一提没有提起来,你可能会想:小样儿,没想到你这么沉!然后你屏息凝神,一用力就提起来了,这就是周身相合的一种体现。企业如果可以做到从上到下一条心,劲儿往一处使,那么企业自然可以不断进步。
 说完了“合”字,接下来看一看“合伙”中的“伙”字。首先在《说文解字》里,“伙”字被解释为从人从火,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自从发现了火,人类就开始刀耕火种的生活,告别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上面这种解释是最基础的一种,对于企业来说,火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火”即人上有两点,这两个小点可以比作小智慧,大家(人)在一起是智慧的碰撞,但必有一人有大智慧,大智慧引领小智慧,才能合伙,一帮人在烤火,如果火都灭了,人就走了。大家合伙共同做一番事业,都是为了抱团取暖,如果每人各怀心事,火就灭了,心就凉了,大家也就散伙了。
 
 重视合伙股权,就是重视企业未来
 以上是我对“合伙”这两个字的个人观点,对于企业来说,合伙这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这里就牵扯到了合伙股权这个概念。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重新认识合伙股权。
 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求助,他开车去焦作,结果走到半路,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车却打不着火了,问我有没有碰到过类似问题,还让我在老家帮他找个熟人,看车出了什么问题。我能想象出他着急无奈的样子,车正常使用时还好,一旦不工作了,反而会成为人们的负担,因为很少有人能一个人推着车走。所以,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车辆各部分的通力协作。如果把创业团队成员比作一部车的话,合伙股权就是保证创业团队有效运转的机制,如果机制出了问题,那这部车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车毁人亡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煜丰汴京烤鸭从一成立,就引入了合伙股权模式,十年来没有核心员工离开,创始员工的月薪也从最初的700元,到现在的年分红20多万元。煜丰汴京烤鸭创始人顿玉松先生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在将来让店里的保洁阿姨也可以实现年分红上百万元。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对于合伙股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综上,我认为合伙股权将是中国第三次分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家让利于农民,实行包产到户,把农民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第二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动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精英人士,调动了企业家及私营企业主的积极性。
 合伙股权作为第三次分配改革,不仅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其他共同创业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变为企业的主人,让企业内部生产力获得更大的解放。
 鉴于合伙股权的重要性,我们的小武合伙股权团队提出了与之相配的合伙股权设计方案。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始股东之间的合伙股权设计,涉及创始人之间如何分权,如何分利;第二部分是创始人把企业做大之后,如何给予员工股权,变员工为合伙人,告别雇佣时代,走向合伙制时代;第三部分是如何使外部投资人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将企业带向资本市场。
 因为合伙股权还涉及很多的法律专业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所以在设计股权设计方案时,也要考虑其中的法律条文是否符合规范,企业和个人权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这也和我们小武合伙股权团队的目标一致,即:让企业的合伙股权分配合理合法,确保股权基因优良,最终达到企业长治久安。
 
 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合伙就像谈恋爱
 在给企业做股权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合伙关系其实和谈恋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也讲究段位级别。
 先讲一个我与我的合伙人武宗章的故事。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感恩我的合伙人—武宗章先生》,讲述我和宗章之间合伙的故事,不少读者看完后很羡慕我们的合伙关系,其实在真正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的争论和摩擦。
 我和宗章已经合作了近15年的时间。2002年,我俩一见如故,彼此怎么看怎么“美”,有时一打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联系次数的频繁甚至把我周边的人都给震惊到了。
 当然任何事情并不会一直如想象的美好,偶尔我俩也会发生不愉快。记得在2012年的一次合伙人会议上,宗章呛了我几句,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清楚了,当时现场有点儿尴尬。我当时感觉特委屈,因为我没有私心,都是为了工作,为了这家国银律师事务所我付出了这么多,他怎么能不理解我呢?为此我郁闷了半个月,其间几乎没有和宗章说话。
 后来我在北京原乡听泊爱慈善基金发起人向水师父的“幸福着做企业家”的公益课时,他讲了亲密关系的五个阶段,我一下子就释然了。我和宗章出现的问题其实很正常,所以我当场给宗章打电话,告诉他我从北京回去后想请他吃饭聊聊天,他说:“你请啥请,我请你。”我当时心里就觉得涣然冰释。
 见面后,我向宗章表达了我内心真实的想法。经过沟通,我发现宗章根本就没有把开会的事记在心里,他不是故意和我对着干的,这只是一个无心的误会。这件事之后,我们两个达成了一个共识,有任何自己觉得心里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互相沟通,让误会矛盾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直接沟通这个原则一直应用于我们后来的合作中。现在我们依然坚持这个原则的理由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观点和角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我们和合伙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交流不同的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面和心和,也才能齐心合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深知股权问题可能是压垮一个初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市面上关于股权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做到通俗易懂、又兼具实操性的却不多。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把股权设计描绘得多么神秘莫测,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化繁为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股权稀释”的解析,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股权稀释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在融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撰写一份有效的《股东协议》,如何进行股权的估值,这些都是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关键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个“股权智囊”,能够更有底气地面对各种股权相关的挑战,并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认为,股权设计是创业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多初创团队往往凭着一股热情就一头扎进去,等到公司发展壮大,才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带来的后患无穷。这次偶然读到《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简直像是及时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股权法律和财务知识,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股权稀释”的详细阐述,作者通过多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深刻理解了股权稀释的逻辑,以及如何在融资过程中巧妙规避潜在的风险。而且,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的实操建议。比如,如何制定清晰的《股东协议》,如何处理“退出机制”,这些都是创业者在实际运营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读完关于“退出机制”的部分,我才意识到,事先规划好“好聚好散”的方式,远比事后弥补要明智得多。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参谋,帮助我预见并解决了很多潜在的麻烦,让我能更专注于业务本身的发展,而不是被股权问题所困扰。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这本书,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股权”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意味着复杂、专业,甚至是有点枯燥的法律条文。我担心这本书会是一本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股权设计这件“大事”讲得活色生香。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股权僵局”的解决方案,书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股权僵局场景,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化解之道,这让我感到非常实用。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即使是对股权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通过别人的经验教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找到了应对之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本实用的指南,它教会我如何从源头上规避股权风险,如何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股权结构,让公司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评分我一直觉得,创业者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财务意识”,而股权设计恰恰是这两者的重要结合点。《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在这方面的需求。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全面地理解股权设计的各个环节。书中的“股权架构设计”章节,让我对如何搭建一个稳健且具有成长性的股权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详细讲解了不同股权类型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股权结构。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员工股权池”的讲解,它让我明白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让他们成为公司的共同创造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不含糊,不矫揉造作,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抓住重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我扫清了在股权规划上的盲区,让我对未来企业的股权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坚实的信心。
评分初次翻开《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我纯粹是抱着一丝好奇,对“股权设计”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又似乎离我很遥远的词语,想一探究竟。结果,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进入股权的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创始人股权分配”的论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所谓的“标准比例”,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不同合伙人组合下,股权分配的考量维度。它教会我思考股权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信任、责任和价值的载体。当我读到书中关于“股权激励”的章节时,更是豁然开朗。我之前总觉得激励方案复杂难懂,但作者却用非常贴近实际的案例,将期权、虚拟股权等概念一一拆解,让我明白如何通过合理的股权设计,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正与公司的未来同频共振。书中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深厚的功力,让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分享一份宝贵的经验。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及时雨”,它点亮了我在股权规划上的迷茫,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