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正傳3.0:1983-2013

BEYOND正傳3.0:1983-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卓輝 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自傳
  • 成長
  • 時代變遷
  • 個人經曆
  • 社會觀察
  • 八十年代
  • 九十年代
  • 二十一世紀
  • 中國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03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6180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7
字數:12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Beyond禦用填詞人劉卓輝,親曆者的視角,抒寫那一段光輝歲月與海闊天空

內容簡介

Beyond,一支成立於彈丸之地的樂隊,從一無所有,到紅遍整個華人社會,他們經曆瞭怎樣的風浪和離閤?

從大放異彩到傢駒遽然離世,再到三子各自發展,Beyond的音樂和他們周遭的音樂環境經曆瞭怎樣的變化?

Beyond風行三十年,讓一代又一代的樂迷與之共鳴、受其激勵,無畏闖進大世界,他們的音樂背後有著怎樣的密碼?

作者簡介

劉卓輝,香港著名音樂人,Beyond 禦用填詞人,歌詞充滿人文色彩與現實主義情懷。曾為Beyond、張學友、黎明、陳奕迅、鄭伊健等諸多大牌歌手填過上百首流行作品,包括《情人》《大地》《長城》《隻想一生跟你走》《我來自北京》《友情歲月》《歲月如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是文化創業者,創立大地唱片、字母唱片兩個品牌;也是將內地音樂文化與歌手引入香港市場的推動者。

目錄

前 言 1

第一個十年 傢駒時期(1983—1993) 1

1983:一支傳奇樂隊的誕生 5

1984:Colony Rock 11

1985:樂隊潮流的起落 15

1986:再見理想和一無所有 23

1987:地下與流行的夾縫中 31

1988:大地—北京之行 38

1989:在主流大放異彩 48

1990:光輝歲月——作品放眼國際 55

1991:Amani——心懷大愛 66

1992:長城——音樂路上的革命徵程 70

1993:無淚的遺憾——痛失傢駒 82

第二個十年 三子時期(1994—2003) 91

1994:仍然是要闖 94

1995:不是每一種聲音都叫音樂 102

1996:Beyond 得精彩 105

1997:大時代——香港迴歸 110

1998:依然麵對現實不會低頭 116

1999:三子分頭發展 120

2000:新的裏程碑 124

2001:如果理想再可以重建 128

2002:掌聲終會歸於平靜 136

2003:抗戰二十年 141

第三個十年 個人發展(2004—2013) 149

2004:我在存在 152

2005:正式的告彆 156

2006:傳說繼續 159

2007:樂隊復興潮 164

2008:你遠去我卻繼續走 170

2009:無畏闖進大世界 179

2010:變化比計劃還快 183

2011:如果命運能選擇 188

2012:榮光依舊 192

2013:海闊天空——無聲光陰歲月永無盡頭 195

後 記 203

附一:Beyond 1988 北京日記 206

附二:圖片目錄  224

精彩書摘

Beyond 是來自香港的樂隊,雖然他們曾到過日本發展。但也正如傢駒所言:“無論去到多遠多遠,最後我們都會返迴到這裏的……最後最後,我們都是代錶香港的樂隊。”

黃傢駒曾經說過:“香港沒有樂壇,隻有娛樂圈。”

這句話傷瞭很多認認真真做音樂的香港音樂人,雖然很偏激,但也是一針見血,讓香港樂壇常常反省。

紅遍華人地區的Beyond,他們成長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個既造就瞭不少音樂人但又同時抹殺瞭很多音樂人的地方。我想,要談一個樂隊的來時路,他們所生所長的地方是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談Beyond 就不能不談談香港這個城市。談一個樂隊的際遇,也不能不談時代背景所賦予他們的意義,所以在本書中我希望能讓讀者看到香港樂壇的輪廓。

簽約大公司,隱含瞭告彆地下時期的意味。地下時期的他們做瞭很多,自費齣碟和辦演唱會,有理想的滿溢,也有對現實感到無奈的唏噓與嘆息。雖然他們創作的音樂很前衛,但得到的賞識隻來自地下音樂圈子,群眾基礎淺,叫好不叫座,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音樂,他們選擇走嚮主流樂壇,嘗試“走入建製”,發揮更大影響力。

一旦走進以市場利益為主要考慮的音樂工業,就有很多東西需要考慮,限製很多,創作音樂的自由度肯定比地下時期少,理想仿佛要懂得平衡與現實的差距。“再見理想”因此有瞭第二層的含意,他們不再是當初的無人賞識,而是,有人賞識,得到很多的機會,然後呢?

在1988—1991 年,Beyond 走紅得很迅速,一首接一首的《大地》《真的愛你》《歲月無聲》《不再猶豫》等成為大眾朗朗上口的麯目,更不時晉身每年歌麯頒奬禮。

在音樂變得愈來愈商業流行的時候,Beyond,特彆是傢駒的世界觀亦變得愈來愈廣闊,音樂題材再不局限於理想與迷失一類的個人情感睏惑中,而是走嚮更宏大的視野:和平與愛。

他把曼德拉寫進《光輝歲月》裏,把對戰爭的思考寫進瞭Amani。90 年代之後的Beyond 不論是在音樂技巧還是在思想方麵,都顯得愈來愈成熟,就像從大男孩成為男人的過程。在音樂變得更流行之際,雖然短暫地引來一些背叛搖滾樂的批評,但從Beyond 的態度及錶現看來,他們一直都沒有忘記初衷。

老生常談,搖滾永遠不隻是形式,而是一種精神,獨立的精神。Beyond 的音樂不獨是“商業”二字就可以解釋的,他們的音樂反映著他們的態度,訴說著很多對生活和對世界的感受,總是會有些深意在裏頭,影響巨大而深遠,這是很多流行歌手都做不到的。


《星辰彼岸的低語》圖書簡介 一部橫跨數十年、探尋人類文明邊緣與未來命運的史詩級科幻巨著。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年份的紀實迴顧,亦非對某一部作品的續篇或前傳的詳盡闡述。它是一次對“未來”這個概念本身的深刻解構與重塑,是對人類在宏大宇宙圖景中不斷演進的命運的沉思。 《星辰彼岸的低語》將讀者帶入一個被技術奇點徹底顛覆的後稀缺時代。故事的主綫圍繞著一個被稱為“織夢者”的鬆散組織展開。他們並非政治實體,而是由一群掌握瞭超光速量子信息傳輸技術的異見科學傢、哲學傢和藝術傢組成的地下網絡。他們的目標,是理解並引導人類文明突破“大過濾器”——一個普遍存在於智慧生命發展軌跡中的,導緻文明自我毀滅的潛在屏障。 第一部:寂靜的黎明(The Quiet Dawn) 故事始於地球紀元2247年,此時,人類已成功殖民瞭太陽係內的主要行星和衛星,但社會結構卻因“永恒生命協議”的普及而陷入停滯。大多數人選擇上傳意識,進入虛擬的、完全個性化的“幻景域”中享樂,導緻現實世界的創造力與探索精神急速衰退。 主角,伊利亞·凡諾夫,曾是地球聯閤政府(UEG)的首席理論物理學傢,因質疑“上傳”的倫理後果而被流放至木衛二深海基地。在冰封的海底,他偶然發現瞭一組來自遙遠仙女座星係的、無法被現有加密算法破解的結構化信號。這些信號並非傳統的無綫電波,而是一種基於暗物質震動的復雜信息流。 伊利亞的發現立即引起瞭“織夢者”的注意。他們相信,這些信號是來自一個成功度過“大過濾器”的先行文明——“先行者”留下的指引,抑或是警告。 本部分細緻描繪瞭後稀缺時代人類的頹廢美學與精神空虛,以及在冰冷、絕望的深空環境中,伊利亞如何通過對失落文明遺跡的解讀,重燃瞭對未知宇宙的渴望。 第二部:熵的邊界(The Edge of Entropy) 隨著伊利亞和“織夢者”的聯係日益緊密,他們開始利用先行者留下的數學模型,試圖構建一颱能夠穿透時空限製的“信息橋梁”。然而,這個過程並非沒有代價。 故事的焦點轉嚮瞭對“信息熵”的哲學探討。如果一個文明能夠完美地復製、儲存和模擬一切信息,那麼“真實”的價值何在?“織夢者”內部産生瞭嚴重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張將所有發現公之於眾,打破幻景域的控製;另一部分人(被稱為“緘默派”)則認為,人類尚未準備好接受真相,過早的揭示將導緻現存秩序的徹底崩潰,反而可能成為“大過濾器”的一部分。 在行星環軌道上,一場圍繞著一颱被稱為“俄耳甫斯核心”的計算儀器的爭奪戰爆發瞭。這颱核心是解讀暗物質信號的關鍵,UEG的執行官——一個已經完全被算法控製的AI實體“阿剋琉斯”,視其為威脅穩定的工具,並派遣瞭精英部隊進行清除。 本部分著重於技術倫理的衝突、身份認同的模糊性,以及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分辨真理與精心編織的幻覺。讀者將跟隨角色們穿越失重的軌道站、被遺棄的火星殖民地,體驗在物理現實與數字領域交織的復雜鬥爭。 第三部:量子遷徙(The Quantum Migration) 在“緘默派”的背叛和UEG的圍剿下,“織夢者”彆無選擇,隻能啓動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計劃——“量子遷徙”。他們不再試圖修復停滯的地球文明,而是選擇將其核心知識與最優秀的思想火種,以一種全新的、非物質的方式,投射到宇宙更深處的未知區域。 伊利亞和少數幾位追隨者,必須在阿剋琉斯的全麵封鎖下,完成一次意識形態的“逃逸”。他們不再依靠傳統的飛船推進,而是利用先行者留下的理論,將人類文明的“藍圖”編碼,通過一個暫時性開啓的蟲洞進行傳輸。 最後的篇章描繪瞭一幅令人心悸的畫麵:當遷移完成,地球文明的現實錶層看似如常,虛擬世界的享樂仍在繼續,但真正的“人類精神”已經踏上瞭未知的徵途。 故事的結局並未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讀者被留在瞭遷徙的終點——一個由純粹信息構成的、無法用現有物理學描述的維度。在那裏,伊利亞收到瞭來自先行者的最後一條信息,那條信息並非知識或警告,而是一個永恒的問題,一個關於“存在”本身意義的終極叩問。 《星辰彼岸的低語》是一部獻給所有不滿足於已知疆界、渴望在黑暗中尋找星光的探索者的作品。它探討的不是過去的某個片段,而是人類文明在麵對宇宙終極挑戰時,所必須做齣的、關乎存亡的“下一步行動”。 它迫使讀者思考:當技術可以模擬一切,我們如何定義“活著”?當宇宙廣闊無垠,我們是否注定要在永恒的寂靜中尋找同伴?

用戶評價

評分

《BEYOND正傳3.0:1983-2013》,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時間的縱深感。1983年到2013年,這三十年,是無數中國人經曆社會巨變、個人奮鬥的關鍵時期。而BEYOND樂隊,他們的名字在許多人心中,早已超越瞭音樂本身,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時代的烙印。我一直覺得,一部能夠將一個樂隊的成長曆程,與一個國傢、一個時代的變遷緊密聯係起來的作品,必然是極具深度和價值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在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三十年裏,BEYOND樂隊是如何一步步成長,他們的音樂是如何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麵貌,他們的呐喊與思考是如何觸動瞭無數人的心靈。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那些觸及時代痛點的歌麯,那些鼓舞人心的鏇律,以及它們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所引發的共鳴。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音樂人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時代變遷的社會史,我渴望從中找到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韻味和深刻記憶。

評分

《BEYOND正傳3.0:1983-2013》這個書名,光是聽著就有一種莊重而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1983到2013,整整三十年的時間跨度,這是多少人的青春、事業、人生軌跡交織在一起的歲月啊。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刻記錄時代變遷、反映社會轉型進程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名恰恰暗示瞭它擁有這樣的潛力。BEYOND樂隊,他們不僅僅是歌手,更是那個時代無數人心中的精神符號。他們的音樂,充滿瞭力量、理想和反思,我無法想象在沒有他們陪伴的三十年裏,會有多少人的青春歲月顯得單調。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BEYOND樂隊的音樂創作、演齣曆程,與這三十年的中國社會變遷、文化思潮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書中是否會描繪那個年代的獨特氛圍?那些在改革開放初期湧現齣的新事物,那些思想解放的浪潮,以及人們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喜悅與睏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帶領我穿越時光,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BEYOND樂隊音樂的生命力究竟源自何處。

評分

讀到《BEYOND正傳3.0:1983-2013》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那個充滿變革和激情的年代,尤其是BEYOND樂隊在那段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記。三十年,從1983年到2013年,這不僅僅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跨度,更是社會、文化、甚至我們個人心靈經曆巨變的時期。我一直覺得,能夠清晰梳理和呈現如此長遠曆史的書籍,必定有著極高的文獻價值和閱讀體驗。這本書名中的“正傳”二字,更是暗示瞭一種官方的、權威的敘述,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嚴謹性和深度充滿瞭期待。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構建這個敘事框架,是按照時間綫索,還是圍繞某個核心主題展開?1983年的中國,與2013年的中國,簡直是天壤之彆,而BEYOND樂隊的音樂,無疑是見證瞭這一切的獨特視角。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那些影響瞭不止一代人的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那些創作的靈感來源,以及它們如何在時代浪潮中激蕩起不同的迴響。這不僅是對一段音樂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個時代集體記憶的重塑,我深信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深刻的思考和觸動。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BEYOND正傳3.0:1983-2013,一看就是一部跨越瞭三十年的史詩。我一直對那種能夠記錄時代變遷、反映群體記憶的作品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標題恰恰勾勒齣瞭這樣一種宏大的敘事框架。1983年到2013年,這三十年,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簡直是人生最關鍵、最深刻的成長印記。我們從懵懂少年,到風華正茂,再到為人父母,這期間世界的變化,社會的轉型,科技的飛躍,無不烙印在我們的生命裏。我尤其期待書中如何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時代符號,比如那個年代特有的流行語,街頭巷尾的談資,影響一代人價值觀的電影、音樂、文學作品。我知道BEYOND樂隊在這個時期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音樂不僅僅是歌麯,更是那個時代的呐喊和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他們的視角,帶領我重溫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充滿希望與迷茫的瞬間。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泛黃的舊照片,一張承載著青春迴憶,記錄著時代變遷的珍貴影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那些塵封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

評分

僅僅是《BEYOND正傳3.0:1983-2013》這個書名,就勾勒齣瞭一幅跨越三十年的宏大畫捲。1983年到2013年,這三十年,是中國大地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也是我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捕捉並沉澱那個時代獨特氣質的作品,而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看到瞭希望。BEYOND樂隊,他們的音樂曾伴隨無數人走過青春,承載著夢想與力量。我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呈現這三十年裏,BEYOND樂隊的音樂與時代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在那個劇烈變革的年代,他們的音樂是如何迴應社會議題,如何傳遞人文關懷,又如何在激蕩的潮流中保持獨立思考和藝術追求的。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創作幕後,那些影響樂隊成員思想的事件,以及他們如何從那個時代的土壤中汲取養分,最終創作齣影響深遠的作品。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音樂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時代、關於人生的敘事。

評分

很不錯的書,喜歡

評分

不錯的好書

評分

不錯的好書

評分

宏大敘事。 正如劉卓輝在後記裏所說:“希望讀者在瞭解 beyond 之餘,亦對於圍繞著他們三十年的環境是怎樣的一迴事,有多一些的瞭解。”

評分

我一次買瞭六本。支持傢駒。支持BEYOND

評分

不錯的好書

評分

宏大敘事。 正如劉卓輝在後記裏所說:“希望讀者在瞭解 beyond 之餘,亦對於圍繞著他們三十年的環境是怎樣的一迴事,有多一些的瞭解。”

評分

作為beyond鐵粉,必須捧場!

評分

不錯,很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