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變現:如何讓我們的拼搏更有價值》是楊小米首部人生智慧集,是從近韆篇人氣文章中精選而成的50篇乾貨,涉及思維格局、情緒與時間管理、創業心得、職場經驗、自我認知等,旨在幫助大傢開闊眼界,提升思維與格局,快速獲取人生進階的路綫圖。
楊小米,四年心理學科班齣身,專注於自我成長、自我管理、職場、情感方麵,已經發錶近百萬字的文章。其運營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遇見小mi”粉絲已過50萬,其文章積極嚮上、犀利實用、接地氣,又充滿故事性,常常讓都市打拼的年輕人尋找到共鳴。
第一章 思維和格局的精進
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的方式 _ 002
比人脈更重要的是你所能提供的資源 _ 008
社交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_ 013
我在上海最關鍵的一年:思維和格局的改變 _ 019
從底層往上爬,我靠格局抓住瞭更多機會 _ 025
為什麼要混圈子,如何混圈子 _ 033
第二章 決定你未來高度的六匹馬
決定你未來高度的六匹馬 _ 040
不要試圖改變自己,成為彆人 _ 047
畢業之後,去哪個城市最好 _ 053
怎麼找到貴人?先擦亮發現貴人的眼睛 _ 058
沉下心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 _ 065
一定要告訴彆人,你很值錢 _ 070
第三章 讓目標來有效地管理時間
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時間 _ 076
相信復利的力量,這幾個方法能讓你堅持下去 _ 082
購買他人的時間,批發自己的時間 _ 089
終極目標法、典範認定法與階段性目標法 _ 097
當有正確目標時,你的努力纔會發光發亮 _ 101
第四章 如何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你門牙中間有條縫 _ 108
請人幫忙,我總結瞭五條原則 _ 112
學會講原則,更要學會拒絕 _ 118
管控情緒的ABC法 _ 122
讓我的暴脾氣變好的幾種方法 _ 129
人生要具備殘酷翻篇的能力 _ 134
第五章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永遠要設定最後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_ 140
在職場快速進階,我靠這五條經驗 _ 145
進入新環境,先做一個“壞人” _ 151
如何找到一個好老闆 _ 156
跳槽,是一項係統工程 _ 161
第六章 管理期望比做得好更重要
管理期望比做得好更重要 _ 168
敢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_ 174
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寫作 _ 179
少耍一些小聰明,你的人生路會更寬闊 _ 184
一個華為傢屬眼中的華為經營法——公平與殘酷 _ 187
第七章 階層沒有固化,你隻需要努力改善生活
為什麼我覺得階層沒有固化 _ 194
趁年輕,還輸得起 _ 202
韆萬彆在能吃苦的年紀選擇逃避 _ 208
走心過好每一天 _ 214
用點心,很容易賺到錢 _ 219
第八章 最重要的是開始,而不是方法
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哪怕會麵對很多挑戰 _ 226
如何剋服拖延癥:少空想,多執行 _ 232
我接受農村齣身、三流大學畢業,但我不認命 _ 237
我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雖纍而不悔 _ 242
如何抓住機會的五個心得 _ 248
第九章 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投資
如何用定位理論找老公 _ 256
如果可以,一定要嫁一個“有錢”人 _ 264
一定不要輕易帶男朋友或女朋友迴傢 _ 269
先把心練“狠”,再把心練“淡” _ 274
因為承擔而獨立,而不是害怕被男人拋棄 _ 280
番外篇:楊小米的“黑”曆史
我的“黑”曆史 _ 286
卸瞭妝都比我好看,那又怎樣 _ 291
我和劉先生的日常(節選) _ 296
後記:永遠隻做當下能夠做到最好的
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的方式
曾經有兩個年輕人在我手下工作。有一個被要求收集大型活動當天的所有媒體報道,第二天他來告訴我,地鐵旁的那個報亭,已經賣完瞭當天所有的報紙,然後他雙手一攤,說:“沒辦法呀。”
另一位,也是在一個大型活動的前夕,被要求發送通知短信,但那一天,我們公司的服務器壞瞭,無法群發短信,於是她就用自己的手機發送完瞭那100條短信。
後一位在工作上一帆風順,一路被提拔;前一個,不久之後就離開瞭我所在的公司。
——水湄物語《30歲前的每一天》
當看到水湄姐分享的這兩個年輕人的故事時,我很受觸動,再次感慨很多人的命運從做事風格中就可以預知一二瞭。
的確,前者在離職時,曾經嚮同事抱怨他的工作過於單調,不符閤他的興趣,領導也沒有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如果他不改變這種心態和工作習慣,下一份工作,他照樣會覺得不受重視。
其實,我們看一個人的命運和未來的發展,並非一件難事,和他閤作上一兩次,基本上就可以下結論瞭,除非他以後碰到什麼大事,突然頓悟,發生瞭改變。
吳軍老師在《大富靠命,小富靠運》一文中寫道:“要想命好,首先要認識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認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認命則是不超越命運給自己畫的綫,孔子講不逾矩就是這個道理。”
吳軍老師跟很多人講:“你這輩子就是窮命,認瞭吧,這樣可以活得輕鬆快樂些。”他解釋並不是因為他會算命,而是通過一些人看問題、行事的方法就知道他們今後的命運瞭。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的方式。齣身好的人,不過是在這兩方麵獲得好方法的可能性大而已。
為什麼有些人命不好呢?因為他看問題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問題。
一個人要改變,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思想上發生瞭轉變,並付諸行動;二是對事情有所懷疑,但還是認真去做瞭,看到瞭一個結果,進而帶來瞭思想轉變。
現在我30歲瞭,雖然經曆的事情沒有那麼多,但一般的事情還是能看明白的,最起碼做事的方法、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懂得。要不然,我也沒辦法在社會上混,並且賺到錢。
Judy,阿何老師的助理,2016年9月,我倆在一個社群活動中認識,非常投緣。她比我年長幾歲,女兒讀小學,生活在山西太原這個互聯網氛圍並不濃厚的城市。
第一次見麵時,她有兩點特彆打動我。一是英語非常好。當時我的英語口語還不好,很多時候需要英語交流的,她都非常熱心地幫助我。原來她工作後,又考瞭一個在職研究生,藉這個機會好好學習瞭英語。
還有一點,執行力強。在遊輪上,我們一起聽瞭李筱懿老師的分享。當時,李老師穿著白襯衣站在颱上演講,她說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件屬於自己的白襯衣,穿齣自己的味道,很純很美、很有氣質。
Judy平時也很愛穿白襯衣,她就主動和我聊,可不可以閤作做白襯衣。一般情況下,我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反問對方,讓對方給我方案。
很多人都有想法,但要他們拿齣具體方案時,就不瞭瞭之瞭,這樣拒絕也不會令他們不舒服。如果很快做齣方案呢?那就按閤作的方式做唄,反正多嘗試也沒有壞處,說不準就有新的機會。
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Judy的行動力真強。當時活動中,有一個給吳曉波老師團隊供應T恤的人,用的都是環保材質,已從業多年。Judy想辦法要到瞭他的聯係方式,並且約到人傢的時間,問瞭很多關於白襯衣的闆型和麵料選取的專業問題。
雖然最終證明這件事情不可行,但我還是被她的執行力驚到瞭。
幾天的相處,我還知道瞭她是“十點讀書會”太原分會的會長。我很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原來,她看到朋友圈分享的一篇十點的文章,被文字打動,就這樣知道瞭“十點讀書會”這個組織。
她非常想參加,希望在她的城市遇到誌同道閤的朋友,一起讀書、喝茶、談人生。
但是“十點讀書會”在太原沒有設立分會的需求,Judy就想辦法和總部取得聯係,一個月的時間,軟磨硬泡,終於得到瞭總部的同意,在太原成立瞭分會。她自己組織瞭很多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她原來在一傢醫院的企管科工作,算是大鍋飯,職稱和學曆算是那批同齡人裏最高的,但是在裏麵如果沒有關係,就很難更進一步瞭。
她想要改變,換一份工作,一直在尋找機會,不斷地嘗試很多事情,也齣去學習。
Judy給我打電話,想接觸新媒體,讓我推薦一些課程。這時,我想到阿何老師讓我幫他推薦助理,雖然Judy沒有新媒體運營的經驗,但我相信她肯定能做好。
因為她具備一個優秀運營人員的素質,情商高,溝通能力強,和人說話沒有攻擊性,特彆舒服;同時,她執行力一流,做事情有耐心。
當時也有很多人質疑,畢竟Judy算是大姐姐瞭,再去做助理,還要做很多基礎瑣碎的事情,這不挺沒麵子的?但Judy就想一定要抓住機會,把事情做好。
Judy接下這份工作,正好是2016年年底,馬上要過春節瞭。剛開始做時,她連開白名單授權都不會,就自己一點點學習,基本上24小時,除瞭睡覺,都是工作。
事實證明,她做得很好,協助把阿何老師的公眾號從20萬運營到瞭67萬+。現在,很多人都找她取經,我也經常請教她問題。前段時間,她還被邀請去做微信公眾號運營方麵的分享。
一個能做成事情的人,在他眼中,很多事情都是機會,而不是這不行,那不行,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一旦看準一件事情,他會馬上想辦法做好,不是抱怨工作沒人教或是難做,而是找方法去做成。
我們一生會經曆很多事情,社會大環境不由我們控製,但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看問題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正是它們決定瞭我們的命運。
我們平常提到的看人準,很多時候,都不用看他做事,隻要看他說什麼話,對一件事情的態度就可以瞭。比如,那些鍵盤俠,他們的人生肯定也就那樣瞭,除瞭在虛擬網絡釋放自己的陰暗,現實中也不會做成什麼事情。
那到底什麼是正確的看問題方式和方法呢?我舉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基本上從我們入職的第一份工作就可以看齣來,你去瞭發現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不喜歡打雜,覺得領導欺負你……
一般人也就有三種選擇:馬上辭職,工作換瞭一份又一份,都不滿意;認慫,混著吧;快速地學習本領,得到領導認可,或者發現新的機會跳槽。
此外,在生活和工作中,和你有來往的人,是否喜歡和你一起做事情?你有睏難時,是否幫助你?這都是考量的標準。
一個看問題態度積極、做事靠譜並且能夠得到彆人幫助的人,多年後,他至少比同齡人或者同等條件的人強很多。
如果你現在還是沒有做成什麼事情,工作、感情各方麵都處理不好,應該反思的是自己哪些方麵齣現瞭問題,而不是抱怨領導很壞,工作無趣,遇到瞭渣男(渣女),父母不給力……
如果不改變現在自己看問題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那麼生活不會發生改變。其實不改變也沒關係,那就接受自己這輩子就是窮命,活得快活一些吧。
這本書給瞭我一種非常奇妙的“共鳴感”,仿佛作者把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和睏惑都一一捕捉並錶達瞭齣來。我一直覺得,我們很多人都在“假裝努力”,我們看起來很忙,也很辛苦,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真正觸及到“價值”的核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種“假裝努力”的本質,它提醒我,不是所有的“拼搏”都值得稱贊,關鍵在於你的“拼搏”是否有方嚮,是否有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行動的杠杆效應”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付齣和迴報不成正比,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那個能夠撬動更大價值的“支點”。我之前就是這樣,總是埋頭苦乾,卻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外部的力量,如何去放大自己的影響力。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思考,我每天的行動,是否能夠産生“杠杆效應”?我是否能夠通過一些小的行動,去驅動更大的價值?這種思維的轉變,對我來說是革命性的。它讓我不再是那種“一顆螺絲釘”式的個體,而是開始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能夠“撬動世界”的驅動者。而且,這本書還強調瞭“迭代”的重要性。原來,很多事情並不是一次就能做到最好,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試錯和調整,纔能最終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我之前總是追求“完美”,結果常常是因為過於追求完美而錯失瞭良機。現在,我學會瞭擁抱不完美,學會瞭在過程中不斷地優化和改進。這本書就像一個“行動的放大鏡”,它讓我看到瞭我行動中那些被忽略的潛能,也讓我看到瞭實現更大價值的可能性。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如何“雞血”式奮鬥的書,沒想到它竟然能觸及我內心深處的一些睏惑。我一直是個比較“實乾”的人,相信“付齣總有迴報”,但現實往往給瞭我一記響亮的耳光。我見過太多勤勤懇懇工作幾年,卻依然原地踏步的人,也見過一些似乎沒什麼特彆努力,卻能不斷突破自己的人。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我開始懷疑自己過去的認知。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沒有讓我去追求虛無縹緲的“成功學”,而是讓我去關注“行動”本身,以及如何為這些行動賦予真正的“價值”。書裏有大量的篇幅在探討“什麼纔是真正的價值”,它不僅僅是指金錢上的迴報,更包括個人成長、社會貢獻,甚至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滿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邊際效應”的分析,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付齣的努力沒有得到相應的迴報,是因為我們的行動已經進入瞭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而我們還在盲目地重復。我之前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在某個項目上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發現越往後越難有突破,但我還是咬牙堅持,最後精疲力盡,收獲卻微乎其微。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有時候,適時的“暫停”和“轉型”比盲目的堅持更重要。它讓我意識到,不是所有的“拼搏”都等同於“價值”,關鍵在於你的“拼搏”是否找對瞭方嚮,是否在不斷地創造新的價值。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失在“努力”的叢林時,指引我找到通往“價值”的捷徑。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再盲目地追求“忙碌”,而是更注重“效率”和“結果”。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如何成功”、“如何賺錢”的書籍太多瞭,大多數都是販賣焦慮,或者提供一些空洞的理論。但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它沒有那些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論框架,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教我如何去“優化”自己的“行動”。我是一個創業者,每天都麵臨著無數的決策和挑戰,經常感覺自己像在打仗,但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這場仗到底是為瞭什麼,是為瞭什麼而打。這本書讓我明白,所有的“拼搏”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價值”。它讓我重新思考,我每天所做的這些事情,到底能為我的公司帶來什麼,為我的客戶帶來什麼,甚至為我自己帶來什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價值評估模型”的部分,雖然它沒有給齣具體的公式,但它啓發瞭我去思考,如何量化我的行動所産生的價值。我之前總是憑感覺,憑經驗去判斷,這樣很容易産生偏差。現在,我開始嘗試用更係統的方法去評估,這樣我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行動是值得我繼續投入的,哪些是需要及時止損的。而且,這本書還強調瞭“復利效應”在行動中的重要性。原來,很多看似微小的改進,如果能持續下去,最終會産生巨大的迴報。我之前總是想追求“一鳴驚人”,結果常常是“一事無成”。現在,我明白瞭,真正的成功,往往是來自於日積月纍的微小進步。這本書真的改變瞭我看待“努力”的方式,讓我不再是那種“埋頭苦乾”的傻瓜,而是能夠“聰明地努力”的實踐者。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整個人都精神煥發,仿佛重新找到瞭生活的方嚮。最近幾年,我一直覺得自己像一隻無頭蒼蠅,整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更彆提什麼“價值”瞭。加班加點、熬夜趕項目,最後換來的卻隻是疲憊和迷茫,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適閤這個行業。這本書就像一道光,照進瞭我內心的陰影。它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實際的案例,告訴我如何去審視自己的“行動”,如何去發現隱藏在這些行動背後的“價值”。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目標拆解”的部分,原來我之前之所以覺得力不從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總是把事情想得太復雜,沒有一個清晰的行動路徑。現在,我學會瞭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小的、可執行的步驟,每完成一個小步驟,都能給我帶來成就感,這種感覺真的太棒瞭!而且,書裏還強調瞭“反思”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行動,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之後去總結經驗,不斷優化自己的方法。這一點我之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總是沉浸在完成任務的喜悅或者失敗的沮喪中,很少去思考“為什麼”。現在,我開始在每天工作結束時,花一點時間來記錄今天學到瞭什麼,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這種微小的改變,卻帶來瞭巨大的能量。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效率在提升,也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該往哪裏去。真的,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對自己的付齣感到睏惑,覺得付齣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迴報,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認真閱讀。它不會告訴你一夜暴富的秘訣,也不會給你畫大餅,它隻會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讓你的每一次努力都閃閃發光。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他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用他的人生智慧來啓迪我。我最近的生活狀態可以用“停滯不前”來形容,總覺得自己被睏在一個地方,無論如何掙紮,都無法獲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嘗試瞭很多方法,參加各種培訓,閱讀各種書籍,但似乎都收效甚微。直到我讀到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我之前的努力方嚮可能有些偏差。我總是過於關注“結果”,而忽略瞭“過程”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價值”並不是憑空齣現的,它是由一係列有意義的“行動”堆積而成的。它教會我如何去識彆那些能夠真正産生價值的“行動”,而不是那些看似忙碌卻徒勞無功的“無效勞動”。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心流”和“深度工作”的章節,它讓我明白,隻有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有意義的行動中時,纔能真正體驗到價值的創造,也纔能獲得最深層次的滿足感。我之前總是被各種瑣事乾擾,很難集中注意力,也無法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現在,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屏蔽外界的乾擾,去創造一個能夠讓我全身心投入的環境。這種改變,雖然細微,但卻讓我感覺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有瞭顯著的提升。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任何“捷徑”,它隻是告訴我,如何更有效地去“走”,去“跑”,去“攀登”。它讓我重拾瞭對“行動”的信心,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評分收到啦開心
評分讀瞭一半。發覺成功都不是偶然啊!都是很多方麵的纍積。很多東西也很難復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值得我們年輕的看
評分值得我們年輕的看
評分讀瞭一半。發覺成功都不是偶然啊!都是很多方麵的纍積。很多東西也很難復製。
評分讀瞭一半。發覺成功都不是偶然啊!都是很多方麵的纍積。很多東西也很難復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