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婴幼儿辅食配餐+婴儿辅食添加与制作 全2册 |
| 作者: | 周忠蜀 《健康大讲堂》编委会 主编 |
| 市场价: | 59.6元 |
| ISBN号: | 9787510128776 |
| 出版社: | 中国人口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简体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11-01 | 版次:1 | 页数:192页+240页 |
| 商品尺寸:23.8 x 17 x 1.8 cm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855g |
| 编辑推荐 | |
| 在30年的诊疗经验中,周忠蜀医生发现很多新手爸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宝宝出现腹泻、便秘、 过敏、营养不良或过剩、积食等疾病。可见,辅食添加得正确与否关系着宝宝的健康。为此,周忠蜀医生觉得有必要详细地给新手爸妈们讲解辅食添加的知识。 |
| 目录 | |
《婴儿辅食添加与制作》 《婴幼儿辅食配餐》 |
| 内容推荐 | |
《婴儿辅食添加与制作》从宝宝断奶初期(4~6个月)到断奶中期(7~9个月),再到断奶后期(10~12个月),针对宝宝的身体状况及不同月龄的特殊需要,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科学断奶餐,帮助宝宝顺利摆脱对母乳的依赖,顺利断奶,逐渐独立饮食。这是一本省时省事省心的宝宝断奶食谱,妈妈可以在本书的帮助下,为宝宝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健康营养断奶餐,轻松让宝宝逐渐爱上这些美食,让宝宝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辅食对于宝宝而言,不仅仅是味道的碰触,*是心中温暖记忆的起源。健康大讲堂编委会主编的《婴幼儿辅食配餐》针对4个月至3岁不同年龄段宝宝的营养需求和身体发育特点,为妈妈提供实用的每日食谱推荐方案和哺乳与辅食配餐方案。此外对宝宝可能出现的咳嗽、、发热、腹泻、湿疹等小毛病,在介绍饮食调理和日常防护的同时,推荐相应的对症调理食谱,为宝宝健康加分。让妈妈的爱,融进手为孩子制作的美食中,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
| 作者简介 | |
| 周忠蜀,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学习进修,经JICA途径留学日本大学、日本独协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25年,对儿科疑难重症,尤其在小儿神经、遗传疾病,如癫痫、脑瘫、新生儿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PKU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主要从事小儿神经遗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负责及参与、部级、院级和中日合作课题多项。 |
| 书摘与插画 | |
品质保证:
向您保证所售图书音像软件游戏产品为合法出版单位出版,与您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请您放心购买!
我得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点。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营养学名词,看得人云里雾里;要么就是流于表面,只给出一堆简单的食谱,却不解释背后的原理。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在每一阶段的辅食添加前,都会用非常直白易懂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这个阶段要添加某种质地的食物,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营养素的配比。比如,它对“铁”的重视程度就让我印象深刻,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日常食材来高效补铁,这对于预防宝宝贫血至关重要。我感觉作者不仅是营养师,更是一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妈妈,她考虑到了我们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那些“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照搬食谱,而是在真正学习如何科学地喂养我的孩子,建立起一套属于我们家庭的辅食系统。这种知识的积累,远比单纯的菜谱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柔和自然,一看就是那种精心设计过的育儿书籍。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温馨,拿在手里感觉很舒服,那种厚实的纸张质感也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从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泥糊状食物,到后来逐渐过渡到手指食物和家庭餐桌食物,每一步的衔接都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完全不会让新手爸妈感到手足无措。而且,书中配图的选择非常讲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菜谱照片,而是带着生活气息的场景图,让人很有代入感。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它在食材选择上也非常贴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很多食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买到的,这大大降低了制作的门槛。对于我们这种工作比较忙碌的父母来说,效率和实用性就是王道,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让我对为宝宝准备健康餐食这件事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甚至已经开始期待周末带着宝宝去菜市场,按照书上的建议挑选新鲜食材的场景了,这不仅仅是做饭,更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体验的开始。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国外的辅食书,虽然设计精美,但很多食材或者烹饪方式对于我们东方的家庭环境来说,操作起来相当复杂,要么需要特殊的厨具,要么食材难以获取。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本土派”父母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它的食谱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宝宝的口味偏好和肠胃适应性,很多都是基于传统家常菜肴的改良版,味道自然亲切。而且,书中对于“断奶期”和“过渡期”的描述极其细腻,不是简单地说“增加辅食量”,而是具体到用什么工具喂、用什么姿势喂,甚至细化到了如何处理那些开始长牙、喜欢用手抓食物的阶段。我特别欣赏它对“手指食物”的那几章,提供了非常多巧妙又安全的点心做法,既锻炼了宝宝的抓握能力和咀嚼能力,又不会让我担心噎住。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是真正“接地气”的,是为我们实际生活场景量身定做的指南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在“应急处理”和“常见问题”这块做得非常出色,我给它点个大大的赞。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宝宝突然不肯吃某种质地的食物了,或者尝试了新食物后出现轻微不适。很多食谱书在这些时候就显得爱莫能助了。而这本书的附录部分,简直就是一本“育儿急救手册”。它系统地列出了不同年龄段宝宝可能出现的喂养困难,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解决方案。比如,关于“如何处理挑食苗头”的部分,它提供的建议并非简单粗暴地“强迫喂食”,而是从环境营造、食物造型、父母情绪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非常人性化。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如何与宝宝一同探索食物气味和质地”的互动游戏环节很感兴趣,这让原本枯燥的喂食过程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感官学习。这种全方位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我在育儿初期的焦虑感。
评分真正让我决定将这本书奉为“育儿宝典”的,是它所传达出的育儿哲学——那就是尊重和观察。书中反复强调,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谱只是一个参考框架,最重要的永远是观察宝宝的反应,并根据他们的成长节奏进行微调。这种理念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而不是仅仅在开篇客套几句。比如,在介绍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时,它总会提醒读者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某些食物有过敏反应,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观察日志模板。这种强调个体差异、鼓励家长主动思考的写作风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而是被赋能去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有智慧的照料者。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如何思考”,这份引导,对于建立长期、健康的亲子喂养关系,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确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本书会是我厨房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书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