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苯教與西藏神話的起源
:58.00元
作者:麯傑·南喀諾布 著,嚮紅笳,纔讓太 譯
齣版社:中國藏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802537088
字數:406000
頁碼:4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目錄
漢譯本前言一
漢譯本前言二
漢譯本前言三
序言
序
轉寫指南
引言
章 “仲”(敘述故事)
節 藏文詞匯“仲”
第二節 史詩《嶺·格薩爾王》
第三節 格薩爾曆史年代的確認
第四節 《誕生記花苑》節 選
第五節 古代的傳說故事
第六節 大圓滿阿赤教法中的兩個故事
第七節 《詐屍變金的故事》
第八節 瑪桑的傳說
第九節 《麻雀的故事》
第十節 “起源神話”的敘述
第二章 “德烏”(象徵語言)
節 藏文詞匯“德烏”的含義
第二節 謎語
第三節 吐蕃贊普之名
第四節 象雄詞匯“赤”
第五節 德烏占蔔
第六節 “德烏”:傳授深奧知識的手段
第七節 “德烏”:傳遞秘密信息的方法
第三章 十二智慧苯
節 神苯四門
第二節 苯教的“四門一庫”
第三節 九乘
第四節 “篤苯”、“傑苯”和“覺苯”
第五節 四因苯
第六節 囊辛派四苯
第七節 十二智慧苯
第四章 苯教的眾神與護法儀式
節 護法神的重要性
第二節 威猛圖嘎爾眾神
第三節 威猛紮拉戰神與畏爾瑪眾神
第四節 兄弟姊妹護法神與噴焰神
第五節 獨角戰神及畏爾瑪神的化身
第六節 藏文詞匯“紮拉”的含義
第五章 苯教的“恰”與儀式
節 藏文詞匯“恰”的含義
第二節 五大守捨神
第三節 藏文詞匯“隆達”的含義
第四節 “隆達”眾神
第五節 增福儀式
第六節 宅神
第七節 穆繩
第六章 苯教的替身俑與送替身儀式
節 送“堆”儀式
第二節 送替身儀式與送彩盤儀式
第三節 男俑、女俑和童俑
第四節 “堆”的種類及所需數量
第五節 替身俑的特徵與祭品的重要性
第七章 斯辛派與薦儀式
節 臨終時刻
第二節 斯辛苯
第三節 招魂儀式
第四節 降魔儀式
第八章 驅魔苯與淨化儀式
節 十二種“塞”
第二節 “驅除”一詞的含義及對儀式的描述
第三節 被消除的汙穢之物
第四節 煨桑儀式
第五節 淨水儀式
第六節 白燦(水祭淨化儀式)
第七節 “紅燦”(血祭淨化儀式)
第八節 密教中的血和肉
第九節 各類血的**特點
第九章 除咒苯
節 各類咒語
第二節 淨界神的供奉儀式
第三節 天界噴焰天女的滿願儀式
第四節 為世間護法神建立依處的儀式
第五節 撫慰土地神、魯神和年神的儀式
第十章 苯教醫學與**方法
節 恰辛派醫學
第二節 診斷與解析主因和次因
第三節 切脈與尿診
第四節 確定死亡的徵兆
第五節 疾病的分類
第六節 膳食與行為的**方法
第七節
第八節 理療和外治法
第九節 惑障
第十一章 星算苯與對界的控製
節 辛饒米沃且之前的吐蕃星算
第二節 藏文詞匯“桂”的含義
第三節 噶孜
第四節 五行算的起源
第五節 苯教中的貢澤神變王
第六節 八卦
第七節 九宮的數字
第八節 辛饒米沃且生辰年代的確認
第九節 時輪續與繩結卦
第十節 藏族星算中的“祖拉”一詞
第十一節 敦煌寫捲中的“祖拉”與苯教
第十二章 苯教的創生神話與禳解儀式
節 藏文詞匯“芒”的含義和人界儀軌
第二節 宇宙卵的神話與界的起源
第三節 人類的十八位祖先
第四節 “芒”的儀軌功能
第五節 九鬼十魔
第六節 各類禳解儀式
第十三章 苯教的敬鹿俑儀式與飛行法術
節 九大敬鹿俑儀式
第二節 敬雄鹿俑儀式
第三節 敬鹿俑儀式的起源神話
第四節 敬鹿俑儀式的功能
第五節 神奇的跨鼓飛行
第六節 牲祭
第七節 苯佛教派之爭
第十四章 苯教的繩結卦與占蔔術
節 繩結卦的起源與相關經文
第二節 卦繩的繩
第三節 繩結的形狀和解釋
第四節 卦師的道德規範
第五節 繩結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十五章 楚辛苯與摧滅儀式
節 楚辛苯的目的
第二節 修念神聖大師
第三節 獲得力量
第四節 密宗的忿怒神變業
第五節 舉行摧滅儀式
第六節 矛盾和統一的結閤
第七節 噴焰摧滅法和吉邦教法派
第八節 噴焰神的起源神話
第九節 噴焰器皿
第十節 神奇摧滅彈的故事
第十一節 :囊謝洛波的教法傳承
附錄一(作者提供)
部分:藏文圖書目錄
第二部分:西方著作
第三部分:字典
第四部分:作者的著作與論文
附錄二(譯者提供)
部分:藏文書目
第二部分:外文書目
第三部分:漢藏詞匯錶
內容提要
《苯教與西藏神話的起源:仲德烏和苯》是意大利藏學傢麯傑·南喀諾布的一本經典的藏學研究著作,書中作者獨闢蹊徑從苯教入手,研究瞭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概況以及西藏神話傳說的起源關係問題。此次,中國藏學齣版社將其譯成中文在國內齣版,《苯教與西藏神話的起源:仲德烏和苯》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中透著神秘的氣息,拿在手裏就仿佛觸摸到瞭某種久遠的迴響。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排版布局考究,即便是大段的文字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封麵色彩的運用,深沉的底色與點綴其間的某種象徵性圖案形成瞭強烈的視覺對比,暗示著內容必然深邃而引人入勝。裝幀的細節處理,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雖然低調,卻彰顯瞭一種對學術嚴肅性的尊重,讓人立刻感受到這不是一本輕佻的讀物,而是一部經過深思熟慮的作品。這種對物料和工藝的重視,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儀式感,讓翻開每一頁都變成瞭一種期待,仿佛在逐步揭開一個精心包裹的秘密。可以說,光是拿到它放在書架上的那一刻,它就已經成功地在眾多書籍中脫穎而齣瞭,充滿瞭吸引力,讓人迫不及待想要探究其內核的奧秘。
評分從閱讀的舒適度來說,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行距、字號的選擇都恰到好處,確保瞭長時間閱讀的視覺友好性。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關鍵概念的引入和解釋上,運用瞭非常巧妙的留白和強調技巧。他知道何時應該密集鋪陳細節,何時又該用一個簡潔有力的短句來概括核心思想,使讀者的注意力能夠始終聚焦在最重要的地方。書中的注釋係統也做得非常完善,不僅提供瞭詳盡的參考來源,而且有些注釋本身就提供瞭額外的背景信息,它們不是簡單地拖纍閱讀節奏的附注,反而是輔助理解的有力工具,為那些想要深入鑽研的讀者鋪設瞭便捷的路徑。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入微的關懷,讓整個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這對於一本信息密度如此之高的著作來說,實屬難得。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其廣闊的視野和跨學科的整閤能力。它似乎沒有固守於單一的地理或文化範疇,而是以一種近乎於人類學傢的細緻,將看似不相關的文化現象和神話母題進行有效的連接和對比。這種宏大的格局處理,讓人在閱讀時不斷地進行聯想和拓展,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巨大的知識迷宮,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模糊不清的文化交叉點時的謹慎態度,他既不妄加臆斷,也不迴避難題,而是用紮實的基礎材料去描摹齣那片灰色地帶的輪廓,留給讀者充分的思考空間。這種處理方式,體現齣一種真正的學術勇氣和謙遜,它構建瞭一個可以讓人在其中自由探索的知識架構,而不是簡單地給齣標準答案。這種探索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內容豐富但結構僵硬的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成功地激活瞭我對古老世界的好奇心。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讓人望而生畏,反而激發瞭一種探秘的熱情,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查閱更多相關的曆史文獻或地理資料,去驗證書中所描述的那些令人神往的圖景。作者對於特定儀式和象徵符號的描繪,具有一種強烈的畫麵感,仿佛能夠透過文字看到古代祭司的禱告,感受到那種古老信仰的莊嚴與神秘。這種喚醒求知欲的能力,纔是優秀書籍的真正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容器,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連接不同文明思想的古老之門,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能感受到那種跨越時空的震撼和迴味無窮的文化魅力。
評分我對作者的敘事邏輯和論證方式感到非常摺服。整本書的行文流暢得像是山間的溪流,看似隨意,實則暗含瞭精確的流嚮和最終的目的地。他沒有采用那種生硬的、堆砌史料的傳統學術寫法,而是將復雜的概念和繁雜的傳說編織成一個連續的故事網,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思路。特彆是他對某些關鍵轉摺點的闡述,總能提齣一個極具洞察力的解釋,讓人拍案叫絕,覺得自己對某些既有認知的盲點被溫柔而有力地指正瞭。這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同時又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是一種高明的平衡藝術。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迴味剛纔讀到的那一段,思考其更深層的含義,這錶明作者的文字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啓發性,遠超一般的知識傳遞,更像是一種思維的引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