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何看懂书法》是一本书法欣赏的入门读物。作者侯吉谅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入手,经由书法史的角度回顾了书法字体的功用和美感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讲解了书法目前有名的“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亲手书写对理解书法的作用,教导读者如何通过临摹来深度阅读书法作品,告诉读者历历史记录感动人的书法作品,实现风格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如何看懂书法》中有配有百余幅历代书法碑帖的精美插图,有助于初学者建立对书法的感性认识。 侯吉谅 侯吉谅,台湾地区嘉义人;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师承江兆申先生,曾获“时报文学奖”等多项奖项。兼擅现代文学、书画篆刻创作,并长期致力笔墨、纸张的材料研究,以及书法教学。已在*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举行多次个展,出版诗集《交响诗》等七本,散文集《神来之笔》等十六本,画册《画品与纸品》等七本。说实话,市面上很多教书法的书都像是冷冰冰的教科书,板着脸孔,让人望而却步。但《如何看懂书法》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仿佛是一部书法史的“生活化”记录片。作者没有沉溺于对某一家一派的绝对推崇,而是非常公正地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流变勾勒出来,比如魏晋风度的洒脱,唐楷的端庄法度,宋人尚意的灵动,以及明清以来的复古与创新。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书法家小传和轶事,比如颜真卿被誉为“颜筋”、柳公权“柳骨”的由来,读起来简直比小说还引人入胜。这些故事让我理解了“时代精神”是如何烙印在笔法之上的。例如,理解了唐朝社会尚武、注重礼制的背景,再去看欧阳询的险峻瘦硬,就明白那不是偶然的笔法选择,而是时代气质的投射。这种将艺术置于文化背景中去考察的方法,让“看懂”不再局限于技法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文化理解的层次,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
评分作为一本旨在“看懂”的书,它非常巧妙地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技法操作”陷阱。很多同类书籍会过度强调“手腕要如何转,手指要如何运力”,读完后往往让人觉得书法成了体操,而忘记了艺术的本质。但《如何看懂书法》的笔触非常高远,它将技术细节融入到对“意境”的阐释之中,强调“心手相应”的哲学高度。它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书卷气”的养成,认为没有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阅读,再好的笔法也只是工匠之作。书中对“文气”与“书卷气”的区分和联系,启发了我重新审视自己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它提醒我,要真正看懂一件书法作品的价值,必须先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给爱好者的“阅读指南”和“精神地图”,它指引的不是如何去写得像某人,而是如何去体会和欣赏那些伟大的灵魂通过墨迹留下的印记。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技法教程,成为了一本关于东方美学和人文修养的入门读物。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教我如何去“听”书法,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看。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无声的线条赋予声音。他描述王羲之的草书如同“疾风骤雨,鸾翔凤翥”,而苏轼的行书则像是“山间清泉,娓娓道来”。这种听觉化的描述,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开始尝试在阅读时,想象当时书写的情境——是心潮澎湃的激越,还是沉静内敛的思索?书中还介绍了一种“体势”的分析方法,它不再关注单个笔画的得失,而是从整体的“势”上去把握字形的动向和平衡感。比如,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字是“向上取势”还是“向外舒展”。这种宏观的把握能力,彻底改变了我过去对书法刻板拆解的习惯。这本书成功地将一种高度静态的视觉艺术,转化成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动态感知体验,这对于提高我对书法作品的审美判断力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评分这本《如何看懂书法》真是让我这个书法门外汉大开眼界!虽然我一直对那些墨迹淋漓的汉字心生敬畏,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看不懂的纱。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把我领进这个古老而迷人的艺术殿堂。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心理,从最基本的笔画结构入手,比如“点”的提按、撇捺的轻重缓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间架结构”,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对比不同碑帖中同一个字的写法,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造型的平衡与变化之美。特别是关于“气韵”的描述,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笔势比作行云流水,将墨色浓淡的变化比作阴晴圆缺,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读完后,我再去欣赏碑帖时,眼睛里不再是模糊的一堆线条,而是能分辨出哪些地方用了“藏锋”,哪些地方是“出锋”,甚至能感受到书家书写时的情绪波动。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书法“可感性”的认知,不再仅仅是“好看”而已,而是“有话说”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配图选择也值得大书特书。我拿到的这个版本,纸张的触感非常温润,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静感。更重要的是,它所选用的范例图片,清晰度和印刷质量简直是顶级的享受。以往我总是在网上看一些模糊的局部放大图,总觉得神韵不对。但在这本书里,无论是汉隶的蚕头燕尾,还是行草中的连绵顾盼,都展现出了原碑帖的细微肌理。尤其是那些细节放大图,几乎能看到墨在纸上洇开的层次变化,这对于学习笔法至关重要。比如,书中对比了几种不同“渴笔”的枯涩效果,那种纤维被拉断的质感,如果不是高精度印刷,是绝对无法呈现的。此外,作者在版式编排上也颇具匠心,常常将几种不同风格的字放在相邻的页面上,进行视觉上的对话,这比纯文字的讲解要直观和高效得多。这种对物质载体和视觉呈现的重视,让“看”这个动作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
评分京东正版超值实惠值得购买。
评分好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不错
评分好书,有助于理解书法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好
评分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