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字帖 水写布习字宝 颜真卿多宝塔碑

墨点字帖 水写布习字宝 颜真卿多宝塔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金根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字帖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 水写布
  • 墨点
  • 练习
  • 楷书
  • 书法入门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750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3891
品牌:墨点
包装:精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由于书画市场文房四宝套装的热销,且教育部要求学校开设书法课,2015秋季全国中小学的书法课,将正式以入选教育部教材目录的十余种《书法》教材作为课本使用。所以此套《水写布习字宝》套装组合专为毛笔初学者提供的水写、范字精品:水写布是专利研发的无纺布面料制作,书写表面有涩感,胜似生宣。卡片例字均是从原碑中选取,字的处理成熟,真实地还原墨迹;卡片和水写布米字格按照1:1的比例设计,非常方便临写;编写作者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技法讲解细致、专业,适宜初学者理解,为读者呈现高水准的字帖范本。

内容简介

  《水写布习字宝》采用具有研发专利的墨点仿宣精品水写布是本套产品的卖点:
  1、水写布采用优质的彩色面料设计,比传统水写纸更美观大方,集美观、实用于一体,视觉效果更佳,非常适合学生和初学者使用。
  2、选取无纺布面料制作,手感好,书写表面有涩感,胜似生宣,比普通水写布写起来更有挥毫感。
  3、字迹消退的时间比普通水写布稍长,有利于练字者,特别是学生群体在书写完成后得到指导或提点,可避免写笔画较多的字时,字还未写完,水迹就开始消退的情况发生。多次书写后,不会出现如普通水写纸产生起包、打皱的情况,依然光滑平整,每次使用都会如新的一般。
  4、配套墨点兼毫专用毛笔,精选上等羊毫兼制而成,毛质柔韧适中,配比适当,非常适合在水写布上挥毫。

作者简介

  秦金根,笔名耕之。1969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1997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守安、王世征诸先生,攻读书法艺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任平先生。现供职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任《书画世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第一届青联委员、第二届青联常委,安徽省教育委员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网艺术委员会委员,淮北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现被文化部直属的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吸收为理事。

前言/序言


书海拾遗:探寻书法艺术的古今传承与技法精微 引言 中华文明五千载,翰墨丹青为重要载体之一。书法艺术,作为独特的东方美学符号,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心性的表达与文化的沉淀。本书旨在跳脱具体字帖的范畴,以更宏观、更具穿透力的视角,系统梳理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脉络、不同书体的演变规律,并深入探讨古代书家在笔墨运用上的独到心法与审美追求。我们将穿梭于甲骨之古朴、金文之庄重、篆隶之雅逸、楷行草之风流之中,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丰满的书法知识体系,助益习书者在探求技法之余,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第一章:书法的源头活水——从刻符到成熟的书体体系 1.1 萌芽与雏形:文字与书法的初识 本书首先追溯至文字的起源,探讨先秦时期甲骨文、金文作为早期书写形式的特征。甲骨文以其独特的契刻痕迹,展现了早期汉字的象形之美与朴拙之气。金文(钟鼎文)则因载体(青铜器)的厚重,形成了端庄、雄浑的线条风格,预示着中国书法开始注重结构与章法的平衡。我们不侧重于某一具体碑刻的临摹技法,而是分析这些早期书体的结构组织原则,如“中宫紧收,四面舒展”等,这些原则奠定了后世楷书结构的基础。 1.2 隶变之革命:篆书向隶书的转折 秦朝的小篆统一,标志着字体标准化的重要一步。然而,真正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隶书的兴起。隶书的“蚕头燕尾”及横向取势,是书体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彻底打破了篆书圆转的笔法,引入了方折的笔势。本章将详细剖析隶变过程中的结构调整,如将圆转为方折,讲解这一转变如何为后世楷书的方正奠定了结构基础,而非直接教授《乙瑛碑》或《曹全碑》的风格特征。重点在于理解“隶意”在后世楷书中的残存与演化。 第二章:楷书的定型与风格的多元化探索 2.1 楷书的成熟与魏晋风骨 楷书,作为汉字的标准字体,其定型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魏晋时期,书法家们开始将个人的性情融入到笔法之中。本章将聚焦于楷书笔法的基本要素——点、横、竖、撇、捺的提按顿挫规律,但不局限于特定碑刻的习练。我们会探讨钟繇的“和平”,以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在笔法上的精微变化,特别是对中锋、侧锋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线条的力度与层次感,这是提升楷书“立体感”的关键。 2.2 盛唐气象与楷书的雄强之风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巅峰期,群星璀璨。我们将详细对比初唐、盛唐、中晚唐楷书的差异。例如,初唐欧阳询的险劲、虞世南的圆润,重点分析他们如何通过对间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风格的差异。盛唐时期,颜真卿一派的楷书,其雄浑博大、气势磅礴的风格,是建立在扎实的二王笔法基础之上的。我们不教授《颜勤礼碑》或《多宝塔碑》的临摹步骤,而是解析颜体“颜筋”的特点——其结构如何做到“方而不板,重而不滞”,以及其独特的横画“蚕头回锋”的内在逻辑。 2.3 唐代楷书的流派与法度 唐代楷书的另一高峰是颜体之外的柳公权。柳体的清劲瘦硬,与颜体的丰腴饱满形成鲜明对比。本章会比较二者在“骨力”上的不同体现:颜体的骨力是内蕴于结构中的厚重,而柳体的骨力则更多地表现在线条的挺拔与笔锋的锐利上。同时,也会提及唐代楷书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为后世楷书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范本。 第三章:行草的艺术:从实用到抒情的飞跃 3.1 行书的“中庸之道” 行书介于楷书的规矩与草书的奔放之间,是最具生活气息的书体。本章分析行书的精髓在于“连带”与“呼应”。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笔断意连的方式,使字与字之间形成气脉贯通的节奏感。这不仅是笔画的简单连接,更是章法布局中气韵的连贯。重点在于理解行书在保持可识读性的前提下,如何释放书写者的速度与情感。 3.2 草书的解放与意态的表达 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情感表达最为自由的形式。本书将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个阶段进行解析。章草的隶意残留与今草的连绵流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今草,我们将探究张旭、怀素等人的创作理念,他们如何将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韵律融入到笔墨之中。狂草的欣赏,更侧重于“气”的捕捉,而非单个字形的辨识。我们将分析狂草中“飞白”的运用,这种线条的断裂与枯涩,如何反衬出墨色的淋漓与书写者的激情。 第四章:书法的审美范畴与鉴赏之道 4.1 笔墨的语言:探讨线条的“质感” 书法的美感,核心在于笔墨的运用。本书将“质感”的概念引入审美分析。线条可以“如锥画沙”(沉稳有力),可以“如印泥”(丰润饱满),也可以“如枯藤老树”(苍劲干涩)。我们不教授如何“写成”某种质感,而是分析古代书家如何通过控制腕力、行笔速度和墨的含水量,自然地产生这些质感。理解这些质感,是提升书法鉴赏水平的关键。 4.2 间架结构与章法布局的内在逻辑 结构决定风格,章法决定气韵。结构层面,我们将讨论“避让”与“揖让”的原则,即在单个字的内部,笔画之间如何相互借力,避免拥挤。章法则探讨整幅作品的“气”的走向,如“欹侧取势”、“S形布局”等,这些布局技巧使得整张作品在动态中达到平衡。这些是超越具体字帖、应用于任何书体学习的普适性原则。 结语 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无限的包容性与深刻的历史积淀。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框架,引导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的能力。真正的学习,在于融会贯通,将古人的智慧内化于心,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字帖的时候,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的,毕竟市面上的“习字宝”太多了,很多都是徒有其表,内容陈旧或者排版混乱。但翻开之后,那种专业感立刻就扑面而来。它对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选取和布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简单地把碑文的每一笔都截取下来堆砌。它更像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渐进式的学习路径。从基本的横竖撇捺开始,到复杂的偏旁部首,再到完整的字形结构,过渡得非常自然平滑。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缓解了初学者面对庞大碑帖时的畏难情绪。而且,水写布的特性使得字迹的呈现非常清晰,每一个转折、每一处收笔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纠正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不良书写习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真正开始理解颜体那种“外刚内柔,气势磅礴”的内在神韵了。它让“学古人”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里的精英专利。

评分

我这个人动手能力一般,耐心也时好时坏,尤其在面对需要长期坚持的爱好时,很容易半途而废。这本《墨点字帖 水写布习字宝》的出现,简直像是为我这种“三分钟热度”的习练者开辟了一条新路。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耐用性和便携性。我把它卷起来,随身带着,午休的时候,或者等车的时候,都能随时拿出来写上几笔。这种碎片化的练习时间,在过去是很难有效利用起来的。以前总觉得,练字得找个安静的书桌,铺开宣纸,摆好笔架,折腾一番才能开始,结果光是准备工作就劝退了自己一大半的积极性。现在呢,只需要一瓶水,一支普通毛笔(或者专用毛笔),立刻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水写布的质地非常厚实,反复使用几次,边缘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迹象,这在环保和经济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鼓励了一种随时随地、持续不断的微习惯养成,而非那种追求完美、耗时耗力的“仪式感”。

评分

这本字帖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看着封面那种沉稳厚重的气息,就让人忍不住想拿起笔来好好练习一番。我一直对颜体的雄浑大气心生向往,但总觉得临摹起来火候难以把握,力度和结构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这本字帖的选材非常讲究,装帧设计也透露着一股古典韵味,让人感觉不是在简单地练习写字,而是在与古人对话。尤其是它采用的水写布材质,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墨水有限”的爱好者量身定制的福音。要知道,以前练字时,光是墨水和纸张的消耗就让人望而却步,而且反复涂改也会影响心情。现在好了,铺展开来,蘸水即写,那种墨色洇开又慢慢消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心境训练。它能让你更专注于笔画的提按顿挫,而不用担心浪费材料。每次写完一遍,看着字迹慢慢隐去,心里反而会生出一种“再来一次”的冲动,这对于培养持久的书写耐心和精确性,实在是太有帮助了。它真的做到了让练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又不失对传统规范的严格要求。

评分

我曾尝试过用其他品牌的普通布面字帖来练习颜体,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要么是布料太粗糙,吸水性太差,导致墨痕扩散得一塌糊涂,完全看不出笔锋的锐利感;要么就是布面太光滑,写起来干涩,没有传统宣纸那种“涩中带行”的畅快感。这本《墨点字帖 水写布习字宝》在材料选择上,显然做了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它似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平衡点——既有水写布易于擦除、环保复用的优点,又在纹理上模拟出了练习传统硬笔或毛笔书法的质感。写起来,水流的渗透速度刚刚好,能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和体会;而干了之后,布面又能迅速恢复平整,为下一次练习做好准备。这种恰到好处的“反馈速度”,极大地增强了练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让枯燥的重复练习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可以说,它让“练字”这件事重新拥有了“好玩”的属性。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真的体现了“匠心”。要知道,很多字帖在印刷装帧上都是粗制滥造,拿在手里就没有分量感。但这本字帖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它不仅仅是把碑帖的字迹拓印下来,而是对每一个字的处理都非常到位。例如,它特意在一些关键的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用更深的墨色或更清晰的轮廓做了强调,这点对于我们辨析力道和出锋的细节至关重要。我以前临摹时总觉得自己的“挑脚”不够精神,看了这本字帖后才明白,原来是力度变化上出了问题。它仿佛在无声地指导你:“看,这里的提笔要有向上抬升的蓄势,而不是简单地收住。”这种高清晰度的“教学示范”,远比干巴巴的文字说明要有效得多。它让你在每一次挥毫落下之前,心中已经对力度的分布有了清晰的预判,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和质量。

评分

很好很不错

评分

帖不错,毛笔是断的,看评论其他人也有断的

评分

可以给差评吗?水写布皱纹很多!

评分

毛笔到货就摔坏了

评分

和想的不一样,不过也还可以

评分

%E4%B8%8D%E9%94%99%E4%B8%8D%E9%94%99%E4%B8%8D%E9%94%99%E4%B8%8D%E9%94%99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送货挺快的

评分

性价比高,确实不错!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