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哲学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哲学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谷方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学术史
  • 历史
  • 文化
  • 中国史
  • 哲学
  • 史话
  • 通俗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22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552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外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哲学史话》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中国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上起先秦,下至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诸如老子、孔子、韩非、贾谊、王充、郭象、王阳明、黄宗羲、戴震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学术、影响,都通过作者的文字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思想丰富的国家,中国哲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也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这是中国哲学对全人类思想的贡献。

作者简介

谷方,1935年生,湖南省衡东县人。1959年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所属《新建设》杂志社,任哲学组编辑。“文革”结束以后,从事专职研究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获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与中国文化。著作有:①《中国哲学人物辞典》,书海出版社,1990;②《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③《韩非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此外,还发表先秦哲学、中国文化及美学等方面的论文一百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先秦时期的哲学
1.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春秋哲学
3.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二 两汉哲学
1.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
2.天人感应与阴阳灾异思想
3.对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思想的批判

三 魏晋玄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
2.魏晋风气
3.魏晋玄学

四 隋唐时期的哲学
1.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概况
2.隋唐佛教的主要宗派
3.柳宗元和刘禹锡

五 宋明时期的理学(上)
1.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3.宋代的心学

六 宋明时期的理学(下)
1.元明时期的思想状况
2.王阳明的心学
3.心学的若干学派

七 清代哲学
1.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和乾嘉汉学
2.黄宗羲
3.顾炎武
4.王船山
5.颜元
6.戴震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道家在老子以后有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杨朱、子华子和庄子。杨朱,又称杨子、阳子、阳生、阳子居。战国初期思想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上,他主张贵己重生和个人的全性保真。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杨朱的贵己重生思想具有反对战争的明显倾向。《韩非子.显学》说,杨朱一派人物不参加军队,不上战场,隐居在安全的地方,把个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杨朱与墨翟并称,其思想言论发生过很大影响:“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墨”。战国中期,杨朱学派非常活跃。《庄子。徐无鬼》说,儒、墨、杨朱、公孙龙与惠施五派,展开辩论,谁是谁非,没有定论。子华子,魏国人,与韩昭侯处于同一时代,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358-前323年之间。他和杨朱一样,是贵己重生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对不利于贵己重生的事都加以鄙视,更不把攻伐这类关系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大事放在心上。
……

前言/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哲学之旅:从古代智慧到现代思潮》 这是一部引领读者踏上壮丽哲学探索之旅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学术论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纵览人类思想演进的盛宴。从人类初生的朦胧思考,到文明发展中涌现的宏大体系,再到当代哲学的新生力量,本书将为您一一梳理,展现哲学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的认知、价值与生存方式。 本书的叙事以时间为轴,但绝非简单的编年史。它巧妙地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演变脉络。我们将首先回溯到哲学史的源头,探寻那些古老文明中关于宇宙起源、生命意义、道德伦理的朴素追问。这些早期思想的火花,虽然稚嫩,却蕴含着人类对自身与世界最根本的好奇与探索。 接着,我们将深入古希腊的哲学黄金时代。在那里,苏格拉底的诘问、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如三座巍峨的山峰,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我们将细致剖析他们的核心思想,理解他们如何通过理性思辨,构建了对知识、正义、幸福等概念的深刻洞察。同时,本书也会关注那些同样古老却风格迥异的文明,如古印度,探寻其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如佛教的涅槃与轮回,吠陀的梵我合一,以及它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在中世纪,哲学与宗教紧密结合。我们将探讨基督教哲学如何吸收古希腊哲学资源,发展出神学体系,例如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与信仰的统一。与此同时,伊斯兰世界的哲学在继承与创新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将看到那些伟大的伊斯兰哲学家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思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一时期的哲学巨擘,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如何开启了近代认识论的革命;洛克的经验主义如何强调感官经验的重要性;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如何引发了深刻的哲学反思。我们将深入卢梭对社会契约的构想,康德如何试图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建立起批判哲学,以及他关于道德法则的论述如何影响深远。 进入19世纪,哲学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绝对精神,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都对后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尼采对超人、权力意志的呐喊,叔本华对生命意志的悲观看法,也展现了哲学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深刻反思。我们将审视这些思想如何挑战传统,为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20世纪以来,哲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哲学流派。我们将理解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追问,萨特的自由与责任,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深入分析,福柯对权力与知识关系的解构,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潮。这些思想流派,虽然在方法和结论上有所不同,但都共同致力于揭示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回应现代社会带来的挑战。 除了宏观的历史梳理,本书还特别关注哲学史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议题。例如,关于知识的本质与来源(认识论),关于实在的本质(形而上学),关于道德的判断标准与实践(伦理学),关于美与艺术的本质(美学),以及关于政治与社会的组织原则(政治哲学)。我们将通过不同哲学家的观点,展现这些永恒问题的不同解答,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多的学术术语。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比喻、翔实的例子,以及对哲学家的传记性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哲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学问,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能够启发思考的智慧宝藏。 “哲学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哲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本书将通过其丰富的哲学内容,给出自己的回答。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哲学思想的书,更是一次激发读者自身哲学思考的邀请。在阅读过程中,您会被引导去审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去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哲学之旅:从古代智慧到现代思潮》是一本适合所有对人类思想史、对深刻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的书籍。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是已有一定的了解,相信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拓宽视野,深化认知。它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等待着您去推开,去探索那无尽的思想星辰。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呈现了人类思想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运用理性,如何保持批判性思维,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复杂议题。它鼓励我们去追问,去探索,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火花。 想象一下,当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惑时,能够从中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对德性的探讨;当您面对社会不公时,能够从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的论述中找到力量;当您对人生意义感到迷茫时,能够从存在主义者对个体自由的强调中获得启示。这便是哲学所能带给我们的,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巧。在每一章的开头,我们都会先简要介绍该时期或该流派的核心背景与主要人物,然后逐一深入探讨重要的哲学思想。在章节的结尾,我们会对本章所讨论的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读者进一步思考。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对一些关键哲学概念的详细解释,以及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而全面的哲学图景。 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哲学之旅:从古代智慧到现代思潮》,您将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您将开启一段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的旅程。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您前行的道路,让哲学成为您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史话”这个体裁有点保留,总担心它会为了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而牺牲掉思想的严谨性。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保持高度的学术准确性的同时,却拥有着小说般的叙事张力。每一章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仿佛历史的洪流自然而然地冲刷到了下一个阶段。作者对于关键人物的心理刻画,尤其到位,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伟大思想家在面对时代困境时的挣扎、选择与突破。这种人文关怀的注入,使得原本冰冷的思想史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矛盾。对于我这种希望在快速阅读中获取扎实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制的,效率极高。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宏大的格局。它不仅仅是在梳理哲学家的生平,更是在描绘整个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谱是如何一步步绘制而成的。从早期的宇宙观到后期的社会伦理,作者展示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我特别赞赏它在比较不同学派思想时的那种冷静和客观,没有厚此薄彼,而是清晰地指出每一种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局限性。这种超越时空的评判,让读者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哲学思想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自我更新的活水源头。每读完一个段落,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中国历史纵深度的理解。

评分

这部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深奥晦涩的哲学思想娓娓道来。作者的笔触轻盈而又不失深度,仿佛在跟老朋友聊天,把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乃至后来的理学心学,都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特别欣赏它在叙述历史脉络时的那种匠心独运,不是那种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巧妙地将思想的流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起来,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哲人为何会那样思考,他们的思想又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底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经典的篇章有了更立体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思想火花。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爱不释手,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会感到有太大的阅读障碍。

评分

我最近涉猎了一些古代思想史的著作,坦白说,很多都写得过于学院派,引经据典固然严谨,但读起来实在是一种折磨。直到翻开这本,才发现原来历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任何一位思想家,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他们的思想轮廓和核心争论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天人合一”或者“知行合一”,作者总能找到一个精妙的比喻或者一个恰当的故事来加以说明,瞬间就能打通任督二脉。这种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大众传播的艺术,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漫游指南,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探访那些思想巨匠们曾经驻足的思想原野,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

评分

接触过不少哲学史书籍,大多侧重于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学派的深入挖掘,往往导致阅读体验的碎片化。然而,这部作品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卓越的整合能力。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纵横交错的各种思想线索,编织成一张结构完整、纹理清晰的大网。无论是对儒家“仁”的渐变演化,还是道家“自然”的内涵变迁,都在整体的叙事框架下得到了恰当的安放。文字风格上,它达到了优美与朴实之间的完美平衡,避免了冗长繁复的术语堆砌,却又不失其应有的文化厚重感。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历史的迷雾中,提炼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评分

运速快,内容不错,质量还可以。

评分

运速快,内容不错,质量还可以。

评分

很好很快!就是没想到还有其他的系列,下次一定接着买!

评分

运速快,内容不错,质量还可以。

评分

非常有趣,丰富眼界,开阔知识面,值得购买!!!

评分

书太薄,内容太少,很浅显,才100多页,唉,早知道就不买了

评分

非常有趣,丰富眼界,开阔知识面,值得购买!!!

评分

书太薄,内容太少,很浅显,才100多页,唉,早知道就不买了

评分

一本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好书。这本书虽然很薄,但内涵广博,学养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