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淨土宗通史/中國佛教宗派史叢書
定價:30.00元
作者:陳揚炯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原江蘇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2-11-01
ISBN:9787805199986
字數:471
頁碼:61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淨土宗是佛教的一個派彆,指的是信仰阿彌陀佛、稱念其名號以求死後往生其西方淨土者。籠統地以為淨土宗指淨土信仰是不確切的。因為信仰彌勒菩薩,通過修行願求死後往生其兜率淨土者,也是淨土信仰,南北朝時十分興盛,其勢力超過彌陀信仰,隋唐以後逐漸衰落下來,但在民間秘密流傳,元代以後演變為白蓮教,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是中國後期封建社會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隋唐時期,彌陀信仰纔成為淨土信仰的主流,名為“淨土宗”,然後普及於佛門,深入於民間,以至明清時期形成“傢傢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麵,成為中國民眾的宗教砥柱。其影響之大,為任何一種宗教信仰所望塵莫及。所以,談淨土宗史,應該說明“淨土宗”專指的是彌陀信仰。
淨土宗史中存在不少待研究的問題,這部通史隻不過勾畫瞭一個輪廓,整理瞭一些資料而已。敘述不當,掛一漏萬之處,敬請方傢批評指正。
目錄
前言
章 淨土宗之淵源
節 本生故事與本願
一、本生故事的産生
二、本生故事的新特質
三、本原的齣現
第二節 多種淨土
一、阿閦佛淨土
二、彌勒菩薩淨土
三、文殊菩薩淨土
四、藥師佛淨土
五、唯心淨土
第三節 阿彌陀佛淨土
一、阿彌陀佛之齣世
二、四十八願
三、彌陀淨土依正莊嚴
四、一佛二菩薩身相
五、念佛方法
六、淨土思想之高峰
七、古代美妙的理想世界
第二章 淨土宗之醞釀
節 求生西方的慧遠
一、慧遠以前的彌陀信仰
二、慧遠的和平
三、慧遠的彌陀信仰
四、關於“蓮社”
五、對慧遠彌陀信仰的評價
第二節 淨土宗初祖曇鸞
一、曇鸞的生平
二、曇鸞的淨土學說
三、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彌勒信仰的興衰
節 彌勒信仰之傳播
一、道安的彌勒信仰
二、彌勒信仰興盛一時
第二節 彌勒信仰之衰落
一、北朝彌勒信徒的
二、隋代彌勒教謀反
三、玄奘堅持彌勒信仰
四、武則天自稱彌勒下生
五、唐玄宗禁斷彌勒教與武宗廢佛
第三節 從彌勒教到白蓮教
一、大肚彌勒教的齣現
二、白蓮教之醞釀與演變
第四章 淨土宗之成熟
節 淨土信仰諸異說
一、地論學者隋慧遠
……
第五章 淨土三流
第六章 諸宗歸淨土
第七章 淨土宗的衰落
第八章 日本的淨土信仰
索引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它清晰地將淨土宗的發展劃分為幾個邏輯嚴密的階段,每一個階段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毫無跳躍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銜接處理,他會用一些精煉的過渡段來總結前一個階段的核心議題,並巧妙地拋齣下一個階段需要解決的核心矛盾。這種層層遞進的寫作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宗派史的難度。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對佛教史有一定瞭解但從未係統梳理過淨土宗脈絡的讀者來說,它就像一張精密繪製的地圖,讓我能迅速定位自己在知識體係中的位置,避免瞭在浩瀚的史料中迷失方嚮,這對於深度學習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
評分從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體現齣一種對內容的尊重。紙張的質地和字體排版的細密,都透露齣齣版方對學術嚴肅性的堅持。然而,拋開這些外在的因素,真正打動我的是其思想的穿透力。它不僅僅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究“為什麼會這樣”。作者在批判性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齣瞭一些頗具新意的見解,尤其是在對“信願行”三資糧體係中,不同曆史時期側重點變化的比較分析上,展現齣瞭極高的理論敏感度。讀完之後,我的腦海裏留下的是一幅清晰、復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淨土宗發展全景圖,它對我後續的任何相關研究或閱讀,都將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參照係。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書的時候,我原本是抱著“又是一本枯燥的宗教史”的心態的,但很快就被它敘事的節奏感給吸引住瞭。作者的筆法非常靈活,他懂得在宏大的曆史敘事和生動的個案分析之間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比如,他在描繪某位祖師開宗立派的場景時,那種場景再現的能力,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信仰激情的時代。讀到此處,我甚至能體會到那個時代信徒們對“他力”的依賴和對往生淨土的迫切嚮往。相比於一些隻關注教義文本的學院派作品,這本書明顯更注重“人”的維度,將冰冷的教理融入到鮮活的生命體驗中去。這種溫度感,使得原本可能顯得疏遠的宗教史,變得親切而富有感染力,讓人在知識吸收之餘,也能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觸動。
評分這本書的書脊都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光是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脈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細緻,他沒有急於給齣一個宏大的結論,而是耐心地將每一個關鍵人物、每一次思想轉摺都放在曆史的坐標係中進行打磨和審視。比如,在談到早期淨土思想的萌芽時,那種對文獻的爬梳和考證,簡直是令人嘆為觀止。我感覺自己仿佛不是在閱讀一本曆史著作,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老到的嚮導,穿越重重迷霧,去探尋那些被時間塵封的真相。作者對不同時代背景下,淨土信仰如何在民間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被精英階層所吸收和改造的過程,分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信仰變遷,常常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絕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通史能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稱道的一點是它對“中國化”進程的深刻洞察。淨土宗作為佛教傳入中國後,適應性最強的宗派之一,其本土化改造是極其復雜的議題。作者沒有簡單地將之歸結為教義的融閤,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如何與儒傢的孝道倫理、民間的善惡報應觀念進行深層交織。尤其是在討論某些地方性儀式和念佛儀軌的演變時,作者所引用的地方誌和碑刻資料,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可靠性和豐富性。這使得我們看到的“中國淨土”,不再是一個脫離現實的抽象概念,而是一個與中國社會現實緊密咬閤、不斷呼吸和演變的鮮活有機體,這種跨學科的視角非常具有啓發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