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3-精品连环画-(全3册) |
| 作者: | 邹向前等 |
| 定价: | 14.0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0-06-01 |
| ISBN: | 978710205183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48开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3(套装共3册)》主要包括:《墨子救宋》、《岳飞义服杨再兴》和《历法风云》。《墨子救宋》内容简介:春秋战国时代,南方强大的楚国,聘请公输般创造一种新式武器——云梯,想去侵略北方弱小的宋国。反对弱肉强食的墨翟,也是研究防御战的军事家、科学家。他从鲁国步行到楚国,同楚王讲清道理,并且用云梯可以被击破的事实,使楚王放弃了进攻计划,让宋国避免了战祸。 《岳飞义服杨再兴》内容简介:南宋时候,金兵南侵,天下大乱,各地英雄,多占山自守。宋高宗召令岳飞平定九龙山杨再兴。岳飞因杨再兴是老令公杨继业、六郎杨景之后,世代都是边防名将;他本人更是武艺超群。岳飞有意结交他,一同抗金。交战之时,相约不许别人助战,岳飞之子岳云解粮到营,不知此事,冒昧出战,岳飞一怒,要斩岳云,幸被众将求情赦免。岳飞又令护将张保背负岳云前往山寨,向杨再兴谢过。杨再兴因岳飞军纪严明,待人真诚,内心感佩。后岳飞用手锏破了杨再兴的杨家枪,二人乃罢战结盟,共同抗金。 《历法风云》描写了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刻苦探求,制定新历法(即后来的《大明历》),反对权势的斗争故事。祖冲之发明的圆周率,是上早的。他在观测天体运行和争取实行新历法中的献身精神,以及面对统治者的种种迫害,始终斗志昂扬、坚贞不屈的品格,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而统治阶级为各自私利,任意践踏人才的残暴本性,也被揭露得尤为深刻。 |
| 目录 | |
| 《墨子救宋》 《岳飞义服杨再兴》 《历法风云》 |
这本号称“精品”的连环画,我一口气把它从头到尾翻完了,说实话,心情挺复杂的。画风上,它试图走一种比较写实又略带古典韵味的路线,人物的五官和衣着细节处理得还算用心,特别是那些场景的背景,比如宫殿的飞檐、山川的壮阔,看得出画师是花了不少心思去考究的。故事的选择上,倒是涵盖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节点和人物,像秦皇扫六合、汉武雄风这些,都是教科书里绕不开的篇章。然而,这种“大而全”的取舍,也带来了致命的问题:深度严重不足。每一个故事都像是在走马观花,人物的内心挣扎、历史转折的关键性思辨,都被简化成了几句对白和几个夸张的动作。比如讲到某位谋士的“金蝉脱壳”之计,画面上就只呈现了成功的表象,那种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紧张感,完全没有被描绘出来。对于一个期待能从连环画中汲取历史细节和人物性格的成年读者来说,这套书更像是给初学者准备的“知识点速查表”,读完后脑子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印象,缺乏可以回味的韵味。总体感觉,它有很好的骨架,但血肉填充得太过稀薄和敷衍。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精品”的期待值是相当高的,毕竟“全三册”的篇幅意味着它应该能对中国历史名人有一个相对系统和深入的描绘。但实际阅读体验告诉我,它更像是一个由无数零散片段拼凑而成的剪贴簿。历史叙事的连贯性是它最大的弱点。故事和故事之间的跳转生硬得像快进键被按了无数次,前一个人刚说完一句话,下一页画面的时间线可能已经跳跃了几十年。这对于我们这些对历史脉络有基本了解的读者来说,尚能勉强跟上,但对于想通过它来系统学习的读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错觉——仿佛历史是无数个孤立的“高光时刻”随机出现的,而忽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漫长而重要的过渡期。再者,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显得片面化。某些我们印象中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在这套画册里被简单地塑造成了“好人”或“坏人”的标签化符号,缺乏多维度的剖析,这削弱了历史的真实质感和厚重感。它避开了历史的“灰色地带”,只敢描绘最鲜明、最安全的那一面,这使得阅读过程缺乏了那种探索和辩证的乐趣。
评分我对这套连环画的评价,更侧重于它在叙事节奏上的处理。每一页的版式设计都非常规整,基本是固定格子,这使得视觉流程非常稳定,读起来不会有任何阅读障碍,可以说是“稳”得有些过头了。然而,历史题材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波澜壮阔和出人意料。在表现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性时刻,例如一次重要的会盟或者一次背叛的瞬间,画面的冲击力却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画面的构图大多是中景或特写,强调人物的表情,但往往用力过猛,导致紧张感变成了戏剧性的表演。我更期待看到那种宏大的全景构图,比如大军压境,或者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的压迫感,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洪流的重量。但在这套书里,再大的事件也仿佛被压缩到了一个标准的画框内,失去了空间感和历史的纵深感。节奏像是一个均匀跳动的节拍器,但历史本身应该是一部充满了强弱音和休止符的交响乐,这本书的节奏感显然过于平缓了,读完后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让人心跳加速的“燃点”。
评分我特地买了这套画册,是希望能找回一些童年时阅读连环画的那种纯粹的乐趣,那种图文并茂带来的直观冲击力。坦白讲,这套书在装帧设计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纸张的质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油墨印制的效果也挺干净,没有出现我最怕的那种颜色糊在一起的现象。我尤其欣赏其中几册对战场面的刻画,比如骑兵冲锋时的动态模糊,盔甲反光的那种锐利感,确实比我记忆中老旧的连环画要进步很多。不过,一旦进入文戏部分,尤其是那些需要展现权谋斗争或者情感纠葛的场景,画面的表现力就直线下降了。人物的表情僵硬,很多微妙的情绪,比如不甘、隐忍或者狂喜,都只能通过夸张的眉毛和嘴型来硬拗,反而显得有些滑稽而不是感人。我尝试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脑补”人物的内心戏,但画面的信息量实在有限,最终只能告诉我“这个人很高兴”或者“这个人很生气”,而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或者“他为何要强忍怒气”。如果连环画的魅力在于用视觉语言弥补文字的不足,那么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略显保守和保守了,它更像是插图小说,而不是独立的视觉叙事艺术品。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精品”二字,可能更多体现在了制作成本和装帧的精细上,而非内容本身的创新与深度。它忠实地复述了已有的历史片段,却鲜有自己的解读和挖掘。我发现,当涉及到那些需要展现“智慧”或“策略”的部分时,作者似乎陷入了创作瓶颈。比如,描述某位智者的计谋,画面通常只是简单地画出他指点江山或者伏案沉思的侧影,然后用旁白把计策内容一股脑地交代清楚。这完全浪费了连环画作为视觉媒介的优势。如果不能将抽象的谋略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比如用棋局的变化来暗示局势的逆转,或者用光影对比来凸显人心的变化——那么,这个故事完全可以改成一本纯文字的书,而且效果可能更好。因此,这套连环画给我的感觉是,它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安全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它成功地“记录”了故事,但远远没有成功地“演绎”历史。它像是一份精美的历史纲要,却缺乏了让历史“活”起来的魔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